浅议音乐教育的重要性

2017-06-30 13:09徐征杨旭丽
大观 2017年5期
关键词:观念转变情感培养重视

徐征+杨旭丽

摘要:不仅要挖掘音乐教材中美的各种因素,而且还要善于启发诱导学生以美导行,使他们在学校德育教育活动的实践当中,自己去认识美、体验美、掌握美、表现美、创造美。相信我们有能力引领学生,去感悟音乐世界里那如火如荼的气息,去音乐世界里那春风化雨般的洗礼,去加入音乐世界里那轰轰烈烈的精彩,去吮吸音乐世界里那点点滴滴的精髓。

关键词:重视;审美发展;观念转变;情感培养

在2008年中央台的电视青年歌手大奖赛合唱组的比赛中,一道《独唱与合唱》的文化素养的考题引起了我的兴趣,突然從独唱与合唱的演唱特点中,想到了我所从事的教育工作……从事本工作以来,有好多学校的“副科”(不考试的学科如:音乐、美术等学科)老师很多次在我的面前述说着他们的不快,抒发着他们对教育现状的感慨和观点,也提出了许多宝贵的意见。很多次我在想:为什么音乐美术等“副科”的教师地位低?为什么音乐美术等学科在学校教育中不被重视?怎样才能让学校教育象合唱一样,得到和谐、均衡、全面的发展?怎样使我们的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美育”诸方面,象独唱与合唱一样,既有个人的风采又有全面的发展?

音乐美术学科在全国的很多学校教育中,都被视为“小学科”、“副科”。问题应该出在教育观念上,出在办学思想上,这既有管理者的问题、学校考评制度问题,同时也有学科教师的问题。

学校教育的决策者没有从学生综合素质培养与发展的教育观念下进行办学。在学校教育工作中,只重视考试科目——“主科”的教育教学投入,不重视考查科目——“副科”或“小学科”的教育教学投入;把语文、数学、英语、音乐、美术、体育等学科分成三六九等,同时也把教师按所任学科分成三六九等。具体表现在:任课教师的年终考核的课时分值不平等,“主科”因为有考试成绩分值很高(如:语文一课时1.5分值),“副科”因为没有考试成绩分值很低(如:音乐一课时1分值),“主科”的教师与“副科”的教师在评先选优、职称评定等方面就更没法说了。于是造成了考查学科教师或消极怠工,或改行教其它学科。造成了教育教学的偏科现象,造成了学校教育的不均衡发展,造成了学校教育的不和谐现象,更造成了学生基本素质、基本能力的不均衡发展。

为了孩子终生发展奠定基础,我们强烈呼吁:要重视音乐教育。它不仅可以给学生们带来快乐,缓解和消除“主科”带给他们的紧张和疲劳,更能发展学生的特长,培养学生的兴趣,便于老师发现“金子”,为国家训练出更多、更专业的人才。

曾经在微信圈里分享过肖邦的“升C小调圆舞曲”,感言:还是一如既往的喜欢肖邦的音乐。朋友们纷纷点赞,其中有个教英语的朋友评论为“一如既往地听不懂!”我告诉她,“英语有可能听不懂,但是好的音乐你一定能听得懂。语言分国界,音乐求大同。”好的音乐小到可以愉悦身心,健脑益智;大到可以交流情感,促进团结。

世界各地,特有的地理环境铸就了不同的风土人情,也酝酿了风格迥异的音乐作品。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传统音乐很不一样,人们透过他们不同的风格特征一听就可以判断出来。根本原因就在于各国各民族音乐多采用的调式音阶不同。以日本音乐为例,我们一听就知道是日本的,是因为最显著的日本音乐音阶骨干是4和7,比如古谣《樱花》:667-│667-│。这就是都节调式,是特有,不仅仅是独有。而中国的调式的骨干音有12356,也就是宫商角徵羽五声调式。而中国有56个民族,各民族的文化也不尽相同,文化底蕴决定了文艺风格。所以,通过学习各民族、各国的音乐,可以了解他们的地理风貌、人文情怀和文化精髓。

作为音乐教师的我们,在教学中,不但要教学生学会演唱教歌曲,更应该联系教材实际将知识面向学生拓展,由教材入手,介绍音乐的相关文化,历史背景,以及情感的表达。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教材中的歌曲以优美的旋律,丰富的演唱形式来触动学生的情感,震撼学生的心灵

课堂教学不仅要提高学生的演唱能力,还要让学生在歌唱中去认识人生,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教师应紧紧抓住音乐形象,通过歌曲的演唱、表演、创编等音乐活动,培养学生爱祖国,爱人民,爱科学,爱劳动,爱自然的情感。

例如:《国歌》是同学们非常熟悉的乐曲,表现了处于三十年代国家民族深重危机下的知识分子,为了民族的存亡,依然冲出书斋奔赴抗日前线的主题。首先我通过多媒体让学生了解到当时的历史背景,加深对歌曲的理解,然后再让学生听歌曲,学生立刻感受到中国人民为争取自由和民族解放而战斗的百折不挠、无所畏惧的精神,在表现歌曲的同时,也体会到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从而树立起时代责任感、使命感。

再比如《卖报歌》,在教学这首歌时,先介绍这首歌产生的时代背景,结合图片、音乐,讲述旧中国上海报童饥寒交迫的痛苦生活。通过这首歌的学唱可以激发学生对社会主义新中国的强烈热爱,对反动、黑暗、腐败的旧中国无比憎恨的感情。教育学生一定要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从小树立认真学习,长大后报效祖国的远大理想。

二、欣赏教学是以音乐作品为对象,通过聆听感知及联想等辅助手段使学生对作品形成一种全身心的审美体验

教师应紧紧抓住旋律、节奏、音色、拍子等要素塑造的音乐形象,引导学生进入歌(乐)曲的意境,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美妙的音乐海洋里。例如:在欣赏歌曲《鼓浪屿之波》时,引导学生坚定“台湾自古以来就是祖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的信念。学生通过感受、体验、理解歌曲的情感和思想内容,在聆听歌曲的同时感受到同胞虽然生在台湾却远离了故土,盼望台湾早日回到祖国的怀抱,盼望亲人早日团聚的一片真情。这种渗透式教学不仅使学生学到音乐知识,还接受了思想教育,从而培养起崇高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为早日实现祖国统一大业而立志学习。

三、通过音乐教学可以向学生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当今健康的青少年不仅要有健康的身体还要有健康的心理这才能让我们的孩子面向现代化、走向世界、走向未来建功立业,现在是充满竞争的世纪,当今的人才基本要求要敢于冒险,勇于探索,善于竞争,富于创造是对人才,而这些品质无一不与心理健康教育密切相关。小学生由于受生理、心理、环境等因素的影响, 其心理适应能力往往和社会的发展不能同步,从而造成了一系列心理障碍,阻碍着他们身心的发展。作为音乐教育这一素质教育阵地的突破口,应充分利用其学科特点对学生进行心理的健康教育,重视对小学生心理辅导,要通过音乐的艺术形象启迪智慧,陶冶情操,来培养活泼乐观的情绪,促进他们智能、情感和意向的和谐发展,这才是学生心理发展的需要,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

音乐是情感的艺术,它对人的影响是直接的,从各种角度、利用各种形式,去有效的发挥音乐教学的丰富资源,对引导小学生心理健康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充分利用音乐教学,丰富的形式,促进学生良好性格的形成。

四、音乐活动对健全学生的人格可以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现在的小学生基本上是独生子女,由于父母以及爷爷奶奶等长辈的过分宠爱,时常表现出以自我为中心的个性,多有任性、逆反心理重的特点,不但拒绝服从教师和家长的正当要求,对学校的校纪校规甚至也抱以无所谓的态度。但是音乐活动却可以使他们在愉快中不知不觉受到熏陶,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健康心理。

例如:合唱可以对小学生进行集体主义教育,因为每个参加合唱的学生,通过音乐艺术的实践、训练,要形成统一的节奏,和谐的声音,均衡的声部,一致的速度与力度,每个人都要自觉地维护并保持合唱在旋律、情绪等方面的统一要求,他们都会自觉自愿地接受纪律的约束,从而有利于培养他们遵守纪律,协调统一的集体主义精神,形成善于与他人合作的良好心理品质。

合唱既寻求的是一首歌、一个合唱队的和谐和统一,又注意寻求整台晚会的和谐和统一;而独唱在追求个性的同时,也在寻求与欣赏者——观众的互动,寻求观众与演唱者的和谐与统一。独唱和合唱都有一个目标就是——打动观众,寻求表演者与欣赏者心理的共鸣。学校教育也应该从内部寻求和谐,制造和谐,做好“演唱者”,通过一系列的音乐活动培养出“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全面发展的、健康向上的好学生;在校外树立形象、打动社会各界人士这些“观众”的心,让学校的教育成果,得到社会的认可和赞誉。

五、重视音乐教育,利于激发专业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课堂上,与学生们共同欣赏音乐,感受音乐,课下,可以延续音乐带给自己的一份恬静,我觉得自己是最幸福的老师,因为每天我都可以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情。

近几年,市里经常举办丰富多彩的文艺活动:合唱比赛、艺术展演、文艺汇演等,激发了音乐老师们无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同时丰富了校园文化生活。2011年烟台市体卫艺组织的“唱好歌,提精神”合唱比赛,给了我很大的触动和鼓励。组织前,我觉得自己肩负着重任,心情很紧张。从来没有组织过这样大型的活动,心里没底,不知道怎样选队员,不知道怎样训练。虽然以前参加过部队里的合唱比赛,有着些许的经验,可是当自己要组织活动的时候,却感觉无从下手。由于时间紧张,我没有时间给自己找借口,——学,不会就学,于是我开始在网上查找关于合唱的文字资料和视频资料,碰巧当时师范也在进行合唱比赛,我就去看了整场,有了很多的感触和冲动,慢慢地我有了信心,开始梳理这个活动的组织次序,我想任何活动必须有合理周密的计划才能有条不紊的进行。在所有的准备工作就绪后,我和60名同學,带着喜悦和感激的心情,投入到活动中去。在整个训练过程中,偶尔会有调皮的同学违纪,我会告诉他:唱歌是一件快乐的事情,请你把自己的任性和调皮暂时保存,专心的参加排练,大家会感谢你的。再怎么调皮的学生,当听到这样的“批评”时,都会感到惭愧的,因为他们是懂感情的,只要我们真诚相待,他们会被感化。

小学生活正值每个孩子的童年时代,应该是多姿多彩的,我们的教育应该给他们的生活倾注灿烂的阳光、和煦的春风,让他们在几十年后仍能清晰的回忆起自己的小学生活,怀念自己的童年,那才是成功的教育,幸福的教育。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只有他们自主地学、主动地学才最有效。音乐教育是孕育美好心灵的艺术,最能打动人心的教育史抵击心灵的教育。正如著名哲学家雅斯贝尔斯在他的《什么是教育》中写到“教育的本质是心灵的教育,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作为学校美德育传播者和奠基人的音乐教师,应该明白新世纪角色转换的道理,主动去感受、体验、观察、比较、分析、明确自己在教学中的角色。不仅要挖掘音乐教材中美的各种因素,而且还要善于启发诱导学生以美导行,使他们在学校德育教育活动的实践当中,自己去认识美、体验美、掌握美、表现美、创造美。相信我们有能力引领学生,去感悟音乐世界里那如火如荼的气息,去音乐世界里那春风化雨般的洗礼,去加入音乐世界里那轰轰烈烈的精彩,去吮吸音乐世界里那点点滴滴的精髓。

【参考文献】

[1]黄莉莉.幼儿音乐兴趣的培养[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2.

[2]赵国忠.教师最需要的心理学[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9.

作者简介:徐征(1968-),男,汉族,山东蓬莱人。本科,鲁东大学教师教育学院讲师;研究方向:音乐教育。

杨旭丽(1979-),女,汉族,山东莱阳人,本科,莱阳市第二实验小学音乐教师;研究方向:音乐教育。

猜你喜欢
观念转变情感培养重视
提高中学英语教学效率的研究
谈如何克服中学生学习英语的倦怠现象
试谈大理白族自治州对“教育”思想灌输的重视
数学课堂中的数学情感培养研究
分层教学实践之效果评价
浅谈新课改条件下中专语文教学观念的转变
儿童爱心情感培养的实践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