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穴埋豆对骨科全膝置换术后疼痛的改善效果观察

2017-06-30 13:24杨向晖
中外医学研究 2017年16期
关键词:术后疼痛骨科

杨向晖

【摘要】 目的:评价耳穴埋豆对骨科术后疼痛的改善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5月-2016年5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84例行膝关节置换术患者为主要研究对象,根据随机分配原则进行分组,每组42例。对照组患者使用静脉镇痛泵和伤口镇痛泵进行止痛,在对照组基础上,观察组患者于术后进行耳穴埋豆,对两组患者的术后疼痛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在术后12、24、36、48 h的疼痛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9.52%,与对照组的28.56%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静脉镇痛泵和伤口镇痛泵止痛的基础上,对行膝关节置换术患者进行耳穴埋豆止痛,可缓解患者术后疼痛程度,安全性高,止痛效果较为理想,可在临床上进一步应用和推广。

【关键词】 耳穴埋豆; 镇痛泵; 骨科; 术后疼痛

doi:10.14033/j.cnki.cfmr.2017.16.076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7)16-0135-02

膝关节置换术是治疗膝关节疾病的有效的手段,其优势在于可有效根除晚期膝关节疼痛,大大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虽然膝关节置换术的治疗优势显著、治疗效果明显,但术后疼痛一直是困扰手术患者的主要问题[1-2]。现阶段临床上主要采用镇痛泵进行止痛,本次研究以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84例行膝关节置换术患者为主要研究对象,评价耳穴埋豆对骨科术后疼痛的改善和影响,具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选取2014年5月-2016年5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84例行膝关节置换术患者为主要研究对象,根据随机分配原则进行分组,每组42例。对照组中男27例,女15例;年龄46~85岁,平均(65.32±2.16)岁。观察组中男26例,女16例;年龄45~86岁,平均(65.78±2.31)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存在可比性。

病例纳入标准:(1)所有患者的临床特征均符合膝关节置换术的相关标准,且所有研究对象均无手术禁忌症。(2)参与此次研究所有患者的基本资料完整,治疗依从性佳。(3)所有患者在参与研究前,均在医院知情同意书上签字,患者资料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审阅批准,可以参与研究[3-4]。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术后使用静脉镇痛泵和伤口镇痛泵进行持续止痛,维持48 h。

在对照组基础上,观察组患者于术后进行耳穴埋豆,具体如下:取患者舒适体位,以术侧的膝、皮质下、神门穴为主穴,用75%酒精对耳廓进行常规消毒,以耳穴为敏感点,将王不留行籽贴于穴位之上,拇指和食指按揉穴位5 min,至发红透热,后换另一侧耳穴按压。每日早、中、晚各1次,每个穴位按压1 min左右。睡前、术后进行功能训练前、有恶心呕吐或疼痛感时,增加1次。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观察指标:对两组患者术后不良反应(恶心呕吐、嗜睡、尿潴留)发生率进行统计,并进行对比分析。评价标准:采用VAS视觉模拟评分法对两组患者术后的疼痛程度进行评价,满分为10分,0分表示无疼痛,10分表示剧痛,0~10分则表示不同程度疼痛。轻度疼痛平均值为(2.56±1.05)分,中度疼痛平均值为(5.17±1.42)分,重度疼痛平均值为(8.42±1.34)分。分别评价两组患者不同时间段(术后12、24、36、48 h)的疼痛情况,并对两组数据进行对比分析[5]。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6.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术后不同时间段疼痛情况比较

观察组患者在术后12、24、36、48 h疼痛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9.52%,与对照组的28.56%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疼痛是骨科手术患者术后尤其是膝关节手术后的常见症状,可引发患者的应激性反应,增加组织分解代谢速度,同时可对脊髓的炎性递质释放起到刺激性作用,影响机体酶类、激素类及代谢系统的正常运行,从而影响患者的情绪和手术切口愈合。西医临床上主要采用镇痛药进行术后镇痛,其中使用静脉镇痛泵和伤口镇痛泵应用较为普遍。虽然镇痛泵可以获得较为理想的镇痛效果,但患者术后易出现恶心呕吐、嗜睡等不良反应症状,镇痛安全性相对较差。中医学上认为,耳与脏腑经络关系密切,耳穴是脉络、脏腑与耳廓相通之地,为脉气所发和脉气聚集之处[6]。选择正确的耳穴并对其进行刺激,调节阴阳平衡,疏通脏腑经络,从而达到治愈疾病的目的。本次以“评价耳穴埋豆对骨科术后疼痛的改善效果”为研究主题,对行膝关节置换术患者进行耳穴埋豆,将王不留行籽直接贴于耳穴,并用手按压膝、皮质下、神门等穴位,可产生刺激。鼓膜对耳穴进行持续机械性刺激,可从神经末梢传导到大脑皮质感应区,对大脑神经兴奋产生抑制,从而起到镇痛、止痛的应用效果。同时,对神门位进行按压刺激,具有镇痛镇静、宁心凝神的效果。此外,耳穴埋豆作为中医上一种无创的治疗方法,不仅可以减轻患者术后身体上的疼痛感,对皮质下穴位进行按压刺激,具有缓解大脑皮质紧张状态的作用,更有利于缓解患者焦虑、恐惧、不安等负面情绪,改善患者的情绪状态,减轻患者的心理负担。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从镇痛效果上来看,观察组患者在术后12、24、36、48 h疼痛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可见术后12~24 h是膝关节置换术患者疼痛感较为剧烈的时间,而耳穴埋豆联合镇痛泵止痛的效果要明显优于单纯镇痛泵止痛。从镇痛安全性上来看,采用静脉镇痛泵和伤口镇痛泵止痛联合耳穴埋豆的患者,其不良反应发生率为9.52%,与而单纯使用镇痛泵止痛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达到28.56%,可見采用耳穴埋豆的止痛方法,可提高止痛安全性。本结果与文献[7]研究结果存在一定的相似性,此次研究充分说明,耳穴埋豆联合镇痛泵在膝关节置换术术后的镇痛效果显著,且安全性高。

综上所述,在常规静脉镇痛泵和伤口镇痛泵止痛的基础上,对行膝关节置换术患者进行耳穴埋豆止痛,可缓解患者术后疼痛程度,减轻患者痛苦,改善患者情绪。同时,耳穴埋豆具有无创性、安全性,不良反应发生率低,止痛效果较为理想,因此,可在临床上进一步应用和推广。

参考文献

[1]方晓莉,黄文红.耳穴压豆联合艾灸足三里预防术后自控静脉镇痛泵不良反应的效果观察[J].浙江创伤外科,2015,12(2):357-358.

[2]郭彦敏,薛路,薛会敏.骨科患者术后采用自控静脉镇痛泵的观察和护理[J].基层医学论坛,2015,11(22):3135-3136.

[3]贾鹏云,纪红,董孟林,等.骨科老年患者应用自控静脉镇痛泵的疗效分析[J].中国药物与临床,2015,10(7):978-980.

[4]赵晓春,佟冬怡,吴秀英,等.舒芬太尼复合地塞米松在小儿骨科术后静脉自控镇痛泵的效果观察[J].实用药物与临床,2014,17(2):159-163.

[5]马杰,张萍,葛君,等.骨科下肢手术后应用静脉自控镇痛泵患者术后导尿管拔除时机的探讨[J].蚌埠医学院学报,2014,39(7):983-985.

[6]洪丽琴,杜晶晶,张咏梅,等.耳穴埋豆预防乳腺癌术后镇痛泵致恶心呕吐效果观察[J].中国乡村医药,2014,21(18):39-40.

[7]王林,吴清明.耳穴压豆联合硬膜外麻醉镇痛用于剖宫产术后镇痛的疗效研究[J].中国现代医生,2014,8(27):60-63.

猜你喜欢
术后疼痛骨科
骨科护理的安全隐患及人性化护理的探讨
骨科护理的安全隐患及人性化护理的探讨
外固定架应用于创伤骨科治疗的临床效果观察
微创技术在创伤骨科临床治疗中的应用
这7个动作骨科专家从不做
中医护理技术对肛肠病术后疼痛的影响
护理干预对普外科患者术后满意度及术后疼痛的影响
综合护理干预改善耳鼻喉手术患者术后疼痛的效果分析
石晓静: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对外科术后疼痛程度的影响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