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患者TCI瑞芬太尼复合依托咪酯麻醉时满意的效应室浓度分析

2017-06-30 13:25杜刚
中外医学研究 2017年16期
关键词:依托咪酯瑞芬太尼老年患者

杜刚

【摘要】 目的:分析老年患者靶控输注(TCI)瑞芬太尼复合依托咪酯麻醉时满意的效应室浓度。方法:择取108例笔者所在医院2015年

1月-2016年1月行全麻下择期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初始效应室浓度A、B、C三组,每组36例,A组依托咪酯初始浓度为0.5 mg/L,B组依托咪酯初始浓度为0.6 mg/L,C组依托咪酯初始浓度为0.8 mg/L,术中维持0.4 mg/L,分别在麻醉诱导前(T0)、麻醉诱导后2 min(T1)、插管时(T2)、拔管前(T3)、拔管时(T4)记录三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水平变化,同时记录三组自主呼吸恢复时间、苏醒时间、拔除气管导管时间等。结果:与T0时刻比较,三组T1时刻HR、MAP水平均有所降低,但A组T2时刻MAP水平上升明显,均高于B、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拔除气管导管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C组苏醒时间、离室时间较A组、B组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老年患者靶控输注期间应用依托咪酯初始效应浓度为0.6 mg/L、术中维持为0.4 mg/L,维持效应室浓度可达到满意的麻醉效果。

【关键词】 老年患者; 靶控输注; 瑞芬太尼; 依托咪酯

doi:10.14033/j.cnki.cfmr.2017.16.077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7)16-0136-03

麻醉是手术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因老年患者生理及病理性的改变,对麻醉手术要求较高,若麻醉处理不当,将可能造成严重的意外事故或引起并发症的发生[1]。依托咪酯作为临床常用的麻醉诱导药物,麻醉效果较好。但目前临床关于复合依托咪酯、复合瑞芬太尼麻醉时满意的效应室浓度报道不一[2]。本研究对36例全麻下择期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旨在探讨复合依托咪酯复合瑞芬太尼药物满意的效应室浓度。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择取108例全麻下择期手术患者,入选患者均排除有言语听力障碍、有重症糖尿病疾病及依托咪酯、阿片类药物过敏者。按ASA分级Ⅱ~Ⅲ级,按手术类别:胆囊切除手术者

36例,股骨头置换手术者72例。随机将本组患者分为三组,每组36例。A组中男24例,女12例,年龄(54.4±2.3)岁,体重(68.5±3.8)kg。B组中男23例,女13例,年龄(54.9±2.4)岁,体重(68.9±3.9)kg。C组中男22例,女14例,年龄(55.1±2.5)岁,

体重(69.2±3.9)kg。各组患者年龄、体重、性别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所有患者術前经常规消毒处理后,行气管插管进行TCI全凭静脉麻醉,麻醉诱导前静脉注射0.3 mg阿托品,开放静脉通道后,静脉注射0.04 mg/kg咪达唑仑、5 ml/kg乳酸钠林格氏液,治疗期间均进行心电图检测,同时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指标,如血压、脉搏、呼吸频率、血氧饱和度等。三组患者均从瑞芬太尼2.0 ng/ml靶浓度开始麻醉诱导,以浓度1.0 ng/ml逐步递增4 ng/ml,每阶段浓度维持1 min。而依托咪酯麻醉药物从效应室浓度开始逐步递增,直至A组依托咪酯目标浓度0.5 mg/L,B组依托咪酯0.6 mg/L,C组依托咪酯0.8 mg/L,同时注射0.12 mg/kg维库溴铵。麻醉期间密切观察患者的呼吸及意识恢复情况,术中以2.0 ng/ml瑞芬太尼和0.4 mg/L依托咪酯药物维持麻醉,同时间断注射0.04 mg/kg维库溴铵,以维持肌松[2]。

1.3 观察指标

记录三组麻醉诱导前(T0)、麻醉诱导后2min(T1)、插管时(T2)、拔管前(T3)、拔管时(T4)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水平变化。同时记录两组自主呼吸恢复时间、苏醒时间、拔除气管导管时间等,对其进行统计分析。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9.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三组患者心率、平均动脉压比较

T1时刻,三组HR、MAP水平较T0时刻均有所降低,但C组上述指标下降更为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T2时刻,A组MAP水平较治疗前有所升高,且均高于B组、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三组苏醒情况比较

C组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拔除气管导管时间较A组、B组略高,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苏醒时间较A组、B组长,C组离室时间较A组、B组长,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因老年患者年龄较大,身体抵抗力下降,且常合并心血管疾病,加上术中气管插管操作,可引起老年患者发生应激反应,因此,对手术麻醉要求较高。

近年,有大量研究表明,依托咪酯脂肪乳剂适用于手术麻醉维持,尤其是心功能较差、合并有心血管疾病的老年患者[3]。该麻醉药物具有作用时间短、起效快、不影响动脉压、不增强心肌耗氧量及对心血管系统干扰小的优点,能促进患者的苏醒,且重复使用不积蓄。但该麻醉药物的镇痛作用较弱[4-5]。而瑞芬太尼是一种强效麻醉镇痛药物,其血药浓度较高,同时持续输注无蓄积,达到麻醉效应的血药浓度为5.0~8.0 mg/ml,两种麻醉药物联合应用可满足老年患者对麻醉的需求,麻醉效果较好,可为患者建立快速通道麻醉[6-7]。有研究表明,瑞芬太尼与依托咪酯复合麻醉对血糖抑制及呼吸循环相对较轻[8]。本研究通过监测老年患者不同时刻的HR、MAP水平,结果显示经麻醉诱导后,患者HP、MAP未出现明显变化,同时未出现肌僵直、呼吸衰竭等并发症发生,血氧饱和度(SpO2)维持在96%以上;同时,与T0时刻比较,各组患者T1时HR、MAP水平均有所下降,插管前最为明显,与文献[9]报道结果相似。由此说明,虽然使用依托咪唑麻醉药物对循环影响小,但联合其他麻醉药物时,也会引起血压波动。按不同效应的靶控输注浓度对患者血压水平变化进行分析,B组血压明显波动更小,能有效抑制气管插管的应激反应。为进一步探讨其满意的效应室浓度,本研究分析,发现各组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拔除气管导管时间比较差异不明显,但C组苏醒时间、离室时间较A组、B组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文献[10]报道结果基本一致。

综上所述,在老年患者TCI中采取依托咪酯联合瑞芬太尼麻醉药物可促进患者呼吸意识恢复,但依托咪酯初始浓度0.5 mg/L、0.6 mg/L的麻醉效果更好,临床应推荐依托咪酯初始效应浓度0.6 mg/L、术中维持0.4 mg/L,维持效应室浓度维持麻醉。

参考文献

[1]孙璐,邵忠新,王鹭蓉,等.依托咪酯靶控输注复合瑞芬太尼用于妇科腹腔镜手术病人麻醉的效果[J].中华麻醉学杂志,2013,33(4):462-465.

[2]李威,李国玲,曾文强,等.靶控输注瑞芬太尼复合依托咪酯麻醉在无痛气管镜检查中的应用[J].医药导报,2014,13(8):1039-1042.

[3]刘红霞,王津龙,冉庆,等.靶控输注依托咪酯用于老年人髋关节手术全身麻醉维持效果观察[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2,16(9):38-41.

[4]许丽华,叶克平,牟朝晖,等.靶控输注依托咪酯對老年患者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J].浙江医学,2012,34(10):769-771.

[5]吴奇伟,岳云,左明章,等.BIS指导靶控输注依托咪酯复合瑞芬太尼用于非心脏手术麻醉的效果:前瞻性、随机、单盲、多中心、临床对比研究[J].中华麻醉学杂志,2012,32(7):795-798.

[6]陈红,张希,蔡小丽,等.BIS监测靶控输注丙泊酚或依托咪酯复合瑞芬太尼对老年患者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6,25(35):3969-3971.

[7]王昕,任瑜,徐铮,等.靶控输注依托咪酯复合瑞芬太尼用于支气管超声引导内镜针吸活检术的效果[J].中华麻醉学杂志,2012,32(3):317-319.

[8]刘锦,俞梦瑾,刘晖,等.脑电双频指数指导靶控输注依托咪酯复合瑞芬太尼在宫颈癌手术患者中麻醉效果的临床研究[J].医学综述,2015,8(15):2833-2834,2838.

[9]刘海鸥.瑞芬太尼复合依托咪酯靶控输注在心脏瓣膜置换术麻醉诱导中的应用[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6,10(16):127-128.

[10]蔡小丽,秦新刚,李帆,等.靶控输注依托咪酯复合瑞芬太尼配伍咪达唑仑或丙泊酚用于肠镜检查的观察[J].中国临床研究,2013,26(7):647-649.

猜你喜欢
依托咪酯瑞芬太尼老年患者
丙泊酚和依托咪酯分别联合舒芬太尼应用于内镜下息肉摘除术120例麻醉效果评价
腹腔镜治疗老年胃十二指肠穿孔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观察
小儿先天性唇腭裂修补术的麻醉临床分析
麻醉药物联合应用在小儿支气管异物取出术麻醉中的效果比较
瑞芬太尼联合依托咪酯对老年患者胃肠镜麻醉的效果分析
MECT治疗精神障碍的不良反应及相关因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