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窒息伴心肌损害应用1,6—二磷酸果糖治疗的有效性评析

2017-06-30 13:35潘雅芳
中外医学研究 2017年16期
关键词:果糖心肌新生儿

潘雅芳

【摘要】 目的:分析新生儿窒息伴心肌损害应用1,6-二磷酸果糖治疗的有效性。方法:研究对象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5年1-12月收治的76例新生儿窒息患者,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将患儿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8例。对照组患儿接受多巴胺及多巴酚丁胺进行治疗;试验组患儿在此基础上联合1,6-二磷酸果糖进行治疗。对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对比。结果:试验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较对照组更高,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心肌酶谱指标均有所下降,且试验组患儿结果较对照组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试验组患儿左室射血分数等心功能指标改善较对照组更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生儿窒息伴心肌损害应用1,6-二磷酸果糖治疗对于提高整体疗效、改善患儿的心肌酶谱指标和心功能指标具有较好的作用,可以作为该病的辅助治疗药物。

【关键词】 新生儿窒息; 心肌损害; 1,6-二磷酸果糖; 有效性

doi:10.14033/j.cnki.cfmr.2017.16.08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7)16-0145-03

新生儿窒息属于围产儿的常见病症,具体是指由于脑组织缺血缺氧而引发体内脏器血液灌注异常导致其功能受损的疾病。新生儿受到产程、药物等因素的影响,心肌细胞对于缺氧具有极高的易感性,很容易演变成为窒息[1]。若治疗不及时,可能导致全身重要器官功能异常,严重威胁到患儿的生命健康和预后。根据相关资料报道,由于新生儿窒息造成的死亡占新生儿死亡总数的30%左右,具有极大的危害[2-3]。该病以药物治疗为主,临床中可以选择的药物较多,具体使用哪一种并没有明确的规定。本文就1,6-二磷酸果糖在新生儿窒息治疗中的应用价值进行探讨,现总结方法和结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5年1-12月收治的76例新生儿窒息患者,所有患儿均满足新生儿窒息的诊断标准[4],存在明显的心肌损害表现:患儿的面色苍白或呈青紫、呼吸频率明显异常、心动过缓或者过快、心音低钝;心电图检查可见缺血性改变,ST-T发生明显变化,表现为心律不齐、Q波异常等;实验室检查结果发现心肌酶谱异常,乳酸脱氢酶、肌酸激酶同工酶等心肌酶活性出现程度不一的上升。排除合并有先天性心脏疾病、合并宫内感染的新生儿。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将患儿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8例,试验组男20例,女18例;年龄2 h~3 d,平均(1.28±0.32)d;出生时体质量2.18~4.73 kg,平均(3.09±1.05)kg;轻度新生儿窒息17例,中重度21例。对照组中男22例,女16例;年龄1 h~3 d,平均(1.30±0.35)d;出生时体质量2.21~4.69 kg,平均(3.11±1.07)kg;轻度新生儿窒息18例,中重度20例。两组患儿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所有患儿在确诊之后快速给予吸氧治疗配合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纠正血糖异常和心力衰竭治疗。对照组患儿接受多巴胺(生产企业:陕西京西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61020258)及多巴酚丁胺(生产企业:齐鲁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37021338)进行治疗,将3 mg/kg多巴胺注射液与20 ml葡萄糖溶液混合后给予患者微量注射泵持续泵入,10 h输注完毕。将1.5 mg/kg多巴酚丁胺使用微量注射泵泵入,10 h输注完毕。试验组患儿在此基础上联合1,6-二磷酸果糖(生产企业:Biomedica Foscama Industria Chimico Farmaceutica S.P.A;批准文号:H20100111)进行治疗,给予1,6-二磷酸果糖250 mg/kg/次静脉滴注,1次/d,结合两组患儿的病情治療1周。

1.3 观察指标

1.3.1 临床疗效 显效,患儿的面色发白、紫绀、呼吸异常等症状消失,心电图与心肌酶谱检查结果恢复到正常水平;有效,治疗后临床症状和体征得到较大的改善,心电图与心肌酶谱指标较治疗前明显好转;无效,治疗后无论是症状体征还是临床检查结果均没有明显进步。

1.3.2 心肌酶谱指标 对两组患儿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酸磷酸酶(CPK)、α-羟丁酸脱氢酶(α-HBDH)进行检测和对比。

1.3.3 心功能指标 对两组患儿左室射血分数(LVEF)、右室射血分数(RVEF)、二尖瓣血流频谱测定E峰和A峰峰值流速比值(MVE/A)、三尖瓣血流频谱测定E峰和A峰峰值流速比值(TVE/A)。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8.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临床疗效比较

试验组患儿治疗显效30例,有效8例,无效0例,治疗有效率达到100%;而对照组显效21例,有效11例,无效6例,治疗有效率为84.21%。试验组患儿临床治疗总有效率较对照组更高,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儿心肌酶谱指标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儿心肌酶谱指标均出现程度不一的上升,且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规范化的治疗,两组患儿心肌酶谱指标均有所下降,且试验组患儿的结果较对照组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两组患儿治疗后心功能指标比较

治疗后研究组38例患儿LVEF、MVE/A等心功能指标结果较对照组更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 讨论

新生儿窒息指的是新生儿在胎儿阶段发生宫内缺氧缺血进而导致宫内窘迫,或者在产程中出现呼吸与循环功能衰竭导致低氧血症或者高碳酸血症继而引发各个脏器功能损害[5]。缺氧产生的氧自由基会加重心肌细胞损害,抑制心肌的收缩功能,最终导致心力衰竭的发生。1,6二磷酸果糖是一种新型的心肌代谢复活药物,该物质在体内本身就存在,属于糖代谢中间产物的一种[6-7],能够显著提高细胞中糖代谢的活性,提高磷酸肌酸等物质浓度继而促进钾离子内流,抑制自由基的释放。用于新生儿窒息的患儿中能够较好地减轻由于缺血缺氧造成的心肌损害,尤其是对缺氧导致的心脏问题具有很好的保护作用,促进心排血、增加心肌收缩力[8]。还有资料表明,1,6二磷酸果糖配合其他药物治疗能够产生协同作用,在减慢心率方面也具有较高的价值[9-10]。本文中,对试验组患儿在常规多巴胺、多巴酚丁胺等药物治疗的基础上配合1,6-二磷酸果糖进行治疗,最终总有效率达到100%,明显高于对照组患儿的84.21%;且试验组患儿心肌酶指标和心功能指标较对照组也更好,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新生儿窒息伴心肌损害应用1,6-二磷酸果糖治疗具有积极作用,有进一步研究和应用的价值。

参考文献

[1]陈俊芬,刘玉婵.多巴胺联合多巴酚丁胺与1,6-二磷酸果糖治疗新生儿窒息后心肌损害的疗效对比[J].中国实用医刊,2014,41(16):79-80.

[2]李薇,张秀芳.1,6-二磷酸果糖与辅酶Q10治疗新生儿窒息后心肌损害临床效果比较[J].儿科药学杂志,2011,17(4):25-27.

[3]萧毓萍.复合辅酶、磷酸肌酸治疗新生儿窒息所致心肌损伤疗效观察[J].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2016,26(6):579-581.

[4]招芳霞,李玲玲,齐建雄,等.新生儿窒息致心肌损伤的临床治疗体会[J].吉林医学,2016,37(2):301-303.

[5]周炳龙,廖东,李小艳,等.1,6-二磷酸果糖联合维生素C治疗新生儿窒息后心肌损伤的疗效观察[J].广西医学,2011,33(5):610-611.

[6]岑惠玲,郑文雅,张辉云,等.复方丹参注射液联合1,6-二磷酸果糖治疗新生儿窒息后心肌损害疗效的临床观察[J].中国医药科学,2016,6(3):115-117,121.

[7]杨保根.多巴胺联合多巴酚丁胺与1,6-二磷酸果糖治疗新生儿窒息后心肌损害[J].中国实用医刊,2016,43(6):64-65.

[8]劉冬丽,范书红.参麦注射液联合1,6-二磷酸果糖治疗新生儿窒息致心肌损害30例疗效观察[J].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13,16(1):35-36.

[9]刘岩松.用1,6二磷酸果糖对新生儿窒息所致心肌损伤患儿进行辅助治疗的效果研究[J].当代医药论丛,2016,14(6):174-175.

[10]杨水芬.1,6-二磷酸果糖联合复方丹参治疗新生儿窒息致心肌损伤的临床疗效[J].中国卫生产业,2012,19(4):24-25.

猜你喜欢
果糖心肌新生儿
非新生儿破伤风的治疗进展
超声诊断心肌淀粉样变性伴心力衰竭1例
乳果糖用于老年2型糖尿病高血压功能性便秘的临床治疗
带您认识果糖
新生儿需要睡枕头吗?
心肌桥是什么病?
果糖摄入量与高尿酸血症有何关系
新生儿出生后该怎样进行护理?
果糖基转移酶及低聚果糖生产研究进展
查出“心肌桥”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