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尼微:被洗劫的考古圣地

2017-06-30 01:42
国际博物馆 2017年3期
关键词:人面都城摩苏尔

2015年2月底,极端组织ISIS在网上发布视频,记录了其成员用铁锤和电钻摧毁摩苏尔博物馆(Mosul Museum)收藏的诸多雕像和坐落在尼尼微遗址的一尊巨大的人面飞牛石雕。视频一出,举世震惊。

摩苏尔是伊拉克的第二大城市,位于首都巴格达以北约400公里处的底格里斯河西岸,拥有的历史遗迹超过1700处。摩苏尔博物馆的藏品在年代分布上从公元前8000年的史前时期一直到公元7世纪的伊斯兰早期。据伊拉克文物与旅游部负责博物馆的官员估计,该馆所藏真品为173件。

与摩苏尔隔河相对的是著名的尼尼微(Nineveh)遗址,坐落在底格里斯河东岸。随着摩苏尔城的扩张,尼尼微已经成为摩苏尔大都市的一部分。

《圣经》中,尼尼微曾逃过一次“城毁人亡”的命运

早在两河流域的阿卡德王朝时期(约公元前2340年—公元前2159年),尼尼微已经发展成为王国的一个重要的宗教崇拜中心。但它名噪天下,却是在新亚述帝国时期(约公元前1000年-公元前625年),尤其是国王辛那赫里布(约公元前704年-公元前681年在位)将都城迁至尼尼微后。此前,帝国的都城依次为尼姆鲁德(Nimrud)和豪尔萨巴德(Khorsabad),前者距摩苏尔仅30公里左右。自辛那赫里布迁都后,尼尼微作为都城一直到新亚述帝国灭亡——公元前612年,来自伊朗的米底人和两河流域南部的巴比伦人合力攻陷了尼尼微。

尼尼微作为都城被毁之后,依然存在了近千年,考古学家在该遗址还发现了众多萨珊波斯(公元224年-公元651年)和伊斯兰早期的建筑。

《圣经》中屡屡提及尼尼微。根据《创世纪》的记载,它由诺亚的曾孙宁录所创建(10:11)。在《约拿书》中,先知约拿(Jonah,根据阿拉伯语转写为Yunus)警告尼尼微全城居民,他们将遭受上帝耶和华施加的灭城之灾。国王和全体臣民因而绝食绝水,诚心祈祷,终于使耶和华回心转意,得以避免城毁人亡的命运。约拿还以曾在鲸鱼腹中度过3天安然无恙而著称于世。传说认为,约拿本人死后便葬在尼尼微对岸的摩苏尔。因为伊斯兰教也尊奉约拿为先知,所以后人在他埋葬之处修建了一座清真寺。该寺不幸已于2014年7月被ISIS炸毁。

考古圣地:出土楔形文字泥板最多的遗址

新亚述帝国是历史上领土空前辽阔的国家,除两河流域本土外,还占领了地中海东岸,并将势力一度扩展到埃及和今天土耳其的东南部。作为其全盛时期的都城,尼尼微的考古价值不言而喻。

从十九世纪开始,英法两国的考古学家竞相在这一遗址开展发掘工作,其中发现最多、贡献最大的是英国考古学家莱亚德(Austen Henry Layard, 1817-1896)。他和同事拉萨姆(C. Rassam)一道,在1849-1851的三年间,清理了71个房间和27座装饰有巨大人面飞牛石雕或狮身人面石雕的宫门。他们发现的浮雕石板总长度达3000米,包括著名的国王亚述巴尼拔(公元前668年-公元前627年在位)的猎狮浮雕。在尼尼微,考古学家们共发掘出三座主要王宫和近十座神庙。除石雕和浮雕这些轰动一时的大型文物外,尼尼微出土的楔形文字泥板超过三万块,是迄今为止出土泥板数量最多的单个遗址。这些文物中的绝大部分被运回英国,藏在大英博物馆。

尼尼微出土的泥板中有相当一部分发现于所谓的亚述巴尼拔图书馆。该图书馆由几个相邻的房间组成,存放的泥板按内容不同可大致分为天文、占卜、医学、文学、宗教、地理和政府档案等若干类。图书馆设有几名管理员,负责增添新藏品。人类历史上第一部史诗《吉尔迦美什史诗》其最完整的版本便来自该图书馆。

被砸毁的人面飞牛雕塑,是新亚述人的“保护神”

在两河流域出土的文物中,没有比人面飞牛雕塑更能体现新亚述帝国纵横四海、独霸天下的气势。这类雕塑在造型上由人头、鹰翅、牛身组成,通常为石质,高度一般超过3米,最高可达5.7米。在创作手法上,头部接近于圆雕,其余部分则采用高浮雕的手法雕刻在石板上。它们在新亚述人自己的语言中被称为lamassu,意为“保护神”,通常镇守在王宫的大门处或宫内主要殿堂的入口,在帝国三个都城的宫殿皆有出土。

在公元前9—8世纪,这类人面飞牛都有五条腿。这样处理达到的视觉效果是,观众无论从正面还是侧面都能看到人面飞牛的所有四条腿。但从辛那赫里布(迁都于尼尼微的新亚述国王)统治时期起,人面飞牛两条前腿中的一条被去掉,腿的总数因而从五条减少为四条。

人面飞牛的巨大体积与其细部的精密刻画形成强烈对比。它的胡须和头发都由为数众多的卷纹组成(见下图),双翅上每一根羽毛的纹路都清晰可见。创造体积如此巨大的雕塑,在当时而言,无论是石料的开采运输,还是随后的制作安放,所面临的技术挑战和耗费的人力物力都可想而知。新亚述的工匠们也在其浮雕作品中反映了人面飞牛创造过程的艰辛。

新亚述帝国灭亡后,人面飞牛这一艺术形式在兴起于伊朗的波斯帝国(公元前559年-公元前330年)获得了新生。波斯国王薛西斯(公元前486年-公元前465年在位)在波斯波利斯建立了新都。尽管这一都城后来毁于亚历山大大帝的战火,但现存的遗迹中包括了一对人面飞牛石雕。这对石雕位于薛西斯王宫“万国之门”(Gate of All Nations)的入口处,高达6米,超过了新亚述时期的任何人面飞牛的高度(见下图)。

ISIS洗劫了摩苏尔,我们为什么应该愤怒?

在ISIS发布的视频中,武装分子把他们摧毁的艺术珍品贬低为偶像,声称:“我身后的这些文物和偶像是过去若干世纪的人们留下来的,人们崇拜它们而不是真主。当真主命令我们摧毁它们时,尽管它们值数十亿美元,我们也要将它们捣毁。”

但是,正如研究两河流域艺术史的著名学者、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艺术史与考古系教授Zainab Bahrani在一次采访中指出,这些艺术品在两河流域伊斯兰化之后保存至今,见证了伊拉克多民族、多种族、多文化、多宗教、多语言的悠久历史,是伊拉克人民和全人类共同的文化遗产。她认为ISIS的破坏行径实质上是一种“文化清洗”,企图消除伊拉克非伊斯兰的过去留下的痕跡,这种行为应该受到全世界的谴责。

(本文作者:欧阳晓莉,请点击“阅读原文”查看原文及更多信息。)endprint

猜你喜欢
人面都城摩苏尔
人面何去 桃花且笑
夏商时期都城选址简析
东周列国都城的植物绿化
伊拉克 复课
激战正酣
北魏都城洛阳相关研究综述
浅析中国古代都城建设的几个主要特征
神奇的人面动物
“人面动物”之谜
人面桃花新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