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宁无产阶级专政理论及其启示意义

2017-07-01 15:57吴立秀
现代交际 2017年12期
关键词:列宁社会主义

吴立秀

摘要:列宁关于无产阶级专政的理论是一个系统、完整的理论,是对马克思主义无产阶级专政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有着其丰富的科學内涵,并对无产阶级专政的实现条件、主要任务等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全面系统科学地把握列宁无产阶级专政理论体系,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对巩固共产党的执政地位,坚持人民民主专政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

关键词:列宁 无产阶级专政理论 社会主义

中图分类号:A8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7)12-0057-01

一、列宁无产阶级专政理论产生的条件

(一)列宁无产阶级专政产生的理论来源

马克思恩格斯主要是从无产阶级如何实现彻底解放的规律来论证无产阶级专政,并且从最一般的规律上考察无产阶级的历史任务是为了达到消灭阶级和按照新的方式来组织社会,向无产阶级的共产主义社会过渡。经过巴黎公社的伟大实践,马克思、恩格斯提出了诸多新的观点和思想,从而深化和完善了这一理论体系。

列宁正是站在马克思、恩格斯等巨人的肩膀上,以马克思无产阶级专政思想为指导,并根据资本主义发展的新情况,丰富和发展了无产阶级专政理论。

(二)列宁无产阶级专政理论产生的现实基础

列宁无产阶级专政理论的产生和在俄国的应用发展不是偶然的,是一定社会历史条件的产物,有着坚实的现实基础,是在实践的基础上不断发展的。列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带领俄国取得十月革命的胜利,建立了社会主义性质的国家。俄国是帝国主义一切矛盾的集合点,人民生活在水生火热之中,相对于其他国家而言,俄国爆发革命的条件日益成熟,列宁主义就是这样应运而生的。

1905年爆发的俄国革命,是无产阶级继巴黎公社之后又一次夺取政权的尝试。它揭开了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史上新的一页。当然,列宁能够带领俄国取得十月革命的胜利,并成功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和列宁自身的条件和努力是分不开的。

二、列宁无产阶级专政理论的主要内容

一是无产阶级专政的实质并不只是着眼于用暴力去解决问题,这不是其核心要义。列宁认为无产阶级专政是凭借革命暴力,而且不受任何法律约束。他的这个思想要求我们不能只局限于当时的社会情境,而是要把它置于历史发展总的发展变化的过程中,辩证地把握。

二是无产阶级专政是新型民主和新型专政的国家。列宁的这一思想反映出的是他对民主与专政这两者的见解。民主是具有比较鲜明的阶级性的,加之民主政治指的不是一个国家中全部的人都来做主,而是指一个国家的统治阶级按照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作出决定,管理国家。无产阶级民主是无产阶级统治下的民主,也就是无产阶级的专政。

三是无产阶级专政必须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列宁的这个思想是从无产阶级与其先锋队两者的关系上来看的。只有作为执政党的共产党,才能担负起领导无产阶级进行革命斗争,从而实现自己向共产主义第一阶段过渡的使命。

三、列宁无产阶级专政理论的启示意义

在如今各种意识形态的冲击之下,理清列宁关于无产阶级专政理论内涵,了解其理论的现实意义,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和发展有着不容小觑的作用。

首先,表现在对于人民民主专政的认识。人民民主专政是对少数敌对分子的专政,与之相对的则是对大多数采取民主。现如今,我们不但不能忽视专政的作用,而且还要在面对恶势力时采取强有力的回击。我们必须尽可能地发展我们的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建设,完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体系建设,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

其次,我们需要不断凸显出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建设效能。对此,我们要关注社会的生产力、小康社会、“四个全面”战略、“五大发展理念”、“两学一做”等问题的进展。社会主义的建设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完成的,需要人民群众夜以继日的去努力,通过运用人民民主专政的优势来解决过程中遇到的种种困难。

最后,我们需要重视党在意识形态工作中所起到的关键作用。中国共产党作为国家的执政党,坚持其领导对于完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建设意识形态领域有重大的意义。因此我们要在树立危机意识、忧患意识的同时还要善于对理论进行创新,不断激发马克思主义的活力。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2]列宁专题文集—论马克思主义[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3]列宁全集(第36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

[4]列宁全集(第3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

[5]列宁全集(第7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

[6]列宁全集(第37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

[7]列宁全集(第40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

责任编辑:杨国栋

猜你喜欢
列宁社会主义
斗鹅
列宁的后代
拉美有多少“列宁”?
关于正确认识和处理“两制”关系的几点思考
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创建新时期高中思想政治课堂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进学生社团建设
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主义的和谐思想融合
纪念列宁
最后的岁月
列宁不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