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和《德意志意识形态》

2017-07-01 15:59詹艳
现代交际 2017年12期
关键词:时代意义共产主义马克思主义

詹艳

摘要: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与《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都阐明了马克思主义关于“共产主义”学说的发展过程是一个不断接近真理的过程,论证了共产主义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程度必然要达到的结果。本文从两本著作的写作背景、内容及其对共产主义的理解进行研究,从而揭示了共产主义的本质及时代意义。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 共产主义 时代意义

中图分类号:A81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7)12-0058-02

马克思的共产主义思想是西方乌托邦思想发展到顶峰时期的硕果,该思想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以下简称《手稿》)和《德意志意识形态》(以下简称《形态》)中就有体现,并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一、《手稿》和《形态》的写作背景

《手稿》写于1844年,马克思思想的原理还处于形成过程,那时还受到黑格尔思辨哲学和费尔巴哈人本主义思想的影响,对共产主义的论证不可避免地带上一些浪漫主义的色彩,反映马克思的价值哲学和理想哲学的观点,较多地给我们展现了理想世界。那时英法等国都在进行资产阶级革命,生产力得到发展,资产阶级财富剧增。而财富的创造者是工人阶级,因此,阶层矛盾被挑起,使革命的狂潮很快到来。后来,德国发生了一场脱离实际的哲学革命,因为这场伟大的革命没敢发动群众。马克思虽然承认共产主义是已发生的事实,但他很谨慎并不盲从,而后提出了异化劳动思想,揭示了劳动和资本的对立关系,深刻研究了资本主义社会矛盾,指出了资本主义走向毁灭和共产主义逐渐长成的必然趋势。

《形态》是马克思、恩格斯合写于1845-1846年间,对《手稿》中唯心主义思辨做了清算,把重点放在了研究人的现实生活,通过对生产力及其生产关系的矛盾分析,论证了共产主义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形态》中不仅完整地论述了历史唯物主义,阐明了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而且精辟地指出了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用唯物史观阐明了共产主义降临的历史必然性。显然,《形态》中的共产主义是这一时期理论成果的结晶,其关于“共产主义”的思想比《手稿》更具科学性,这也表明了马克思在共产主义理论上的质的飞跃。

二、《手稿》和《形态》中“共产主义”内容比较

在写《手稿》时,马克思研究了政治经济学。如《国富论》认为劳动是创造财富的本源,劳动所得成果应归劳动者所有。但资本主义正好相反,他们少数人掌握着劳动者们创造的多数财富。《形态》中,马克思、恩格斯与思辨唯心主义和旧唯物主义者划清了界限,阐述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只有丢弃阻碍生产力发展的生产关系,形成包容更高生产力发展的生产关系才会实现共产主义。

在《手稿》中马克思对共产主义的主要理解认为共产主义是私有财产的积极扬弃。它是一种人本身向自我向社会的自然回归,这种回归借唯物主义中否定之否定的回归原理,不仅保留了过去的发展财富,而且将来仍会继续上升和发展。这种回归是人的自发自觉的表现而不受外界条件的控制。当然,也不是简单的拿来主义,而是吸收过去发展的物质和精神财富为将来更好地发展垫下基础。显然,这是从劳动异化的角度来阐明对人的本质的异化的积极扬弃,从而处理人类发展的种种矛盾,最后使其达到人道主义与自然主义相统一的境界。

《形态》中的共产主义主要是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间的矛盾出发,指出私有制的产生激发了一定的阶级矛盾,甚至导致人的本质的异化。生产力要想长期得到发展就要消除“异化”,并不断冲破旧的生产关系。并指出在共产主义社会中没有阶层差异,每个人都是自由体,只有相当发达的生产力才能提供扎实的物质基础。这也指明共产主义发展的一般规律:首先要消灭私有制;其次对历史硕果的继承要根据实际发展要求去粗取精;再次做好对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控制;最后实现革命化。一种生产关系替代另一种生产关系就必须通过革命。由此可见,人类极力实现共产主义的过程实质上即整个人类社会获得自由解放的过程。

三、《手稿》与《形态》中的共产主义

《手稿》中的共产主义思想在共产主义理论史上有着重要的作用。该文是从唯物主义的角度去理解共产主义这个观念,把它当作一种改变生活状况的实际运动。在研究时不断对《手稿》中共产主义的对比分析,发现了两种关于共产主义的错误理解:部分研究者认为《手稿》是马克思早期的作品没有达到成熟的状态,不具很高的研究价值并否认一切关于共产主义研究的观点。另一部分则认为《手稿》中带有人本主义色彩,费尔巴哈的共产主义看法才是真正的马克思共产主义。其实这两种错误的看法都是在实践上对共产主义的片面理解,仅看到了共产主义成长中质变没看清量的积累过程。对比研究利于我们准确理解共产主义思想,正确理解才能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具有重大理论及现实意义。

《形态》中对共产主义是从实践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角度去阐述,指出共产主义不是静态的图景而是对现实批判、变革的实践。它是一场能够改变现实生活的实践运动。提倡我们要用科学的思维方式来解读《形态》中的共产主义,坚持它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产物,反对认为《形态》仅从物质生产的角度来描述共产主义。当然,这些都是我们对共产主义片面的认识,并不是马克思主义本身的观点。像苏联向共产主义过渡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等史实,这都是对马克思共产主义认识的后果。因此,我们应该学会从整体上来把握马克思的共产主义思想,为我国的发展指出准确的方向,为早日实现“中国梦”打下堅实的基础。

四、结语

通过对比研究,共产主义理论具有确定性的时代意义,不论是到达富强民主和谐的社会,还是追求自由平等和文明,这都需要国家构建一定制度、选择合适道路保证实现。从共产主义价值诉求理解,制度和道路是其实现人的目的的工具,人才是最终的目的。在这个意义上,马克思是伟大启蒙精神的同路人,道路和制度作为工具和手段,不同阶段和时期的人都可以依凭具体境况来“打造”,那自然不会固定不变、模式齐一。从现实情况谈,如果改革开放比闭关锁国更有利于国富民强,我们就应该坚持改革开放;若计划经济真的一直比市场经济更有利于资源的优化配置,那我们还会继续实行市场经济吗?这样的例子数不胜数。因此,在理解马克思共产主义时,我们要时刻谨记共产主义发展目的,一切都要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根本,为实现人类的解放而奋斗。在每个国家建设的不同时期都应该根据本国发展的实际状况找到符合本国发展的道路和体制。我们要极力探寻和实践,努力把马克思共产主义理论同我国的现代化建设有机结合起来,积极探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发展理论的新高度。

参考文献:

[1]闫青.论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早期实践观[D].辽宁大学,2012.

[2]邓伯军.《德意志意识形态》在中国研究史[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0.

责任编辑:杨国栋

猜你喜欢
时代意义共产主义马克思主义
科学把握共产主义长期性与阶段性的有机统一
Chinese Attitudes towards the 1995—1996 Taiwan Strait Crisis
关于西柏坡精神的内涵以及其具有的时代精神的意义探讨
喧闹深处有寂静
世纪末的赞歌——比亚兹莱插画艺术风格分析
李海青:共产主义的历史现实性与逻辑必然性
共产主义就在你我的奋斗中
论马克思主义党建学说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内在联系
更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