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时代的“慢综艺”节目现况分析与未来发展建议

2017-07-01 09:57刘杰
新媒体研究 2017年10期
关键词:慢综艺受众

刘杰

闽南师范大学,福建漳州 363000

摘 要 近年来,“慢综艺”逐渐进入荧屏,如一股清流闯入了人们的视线。同样作为“慢综艺”的《朗读者》与《向往的生活》相较之下,前者收视率却逐低。基于这样的现状,文章分析同样作为“慢综艺”的《向往的生活》,为何能在快时代的现况下深受欢迎,并以此对“慢综艺”未来的发展提出“慢综艺”节目应该准确定位分众市场、继续坚持“造梦”娱乐功能与创新具有中国特色的节目模式的建议。

关键词 慢综艺;使用与满足理论;受众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0360(2017)10-0147-02

1 緒论

(1)研究背景。2013年10月《爸爸去哪儿》首播,其所造成的万人空巷似乎在预示着电视综艺节目的发展方向。诚然如此,随后的《奔跑的兄弟》《极限挑战》等在户外进行的竞技类综艺接二连三地成为热门综艺,产生了“爆款”级现象。

4年后,《向往的生活》《朗读者》等节目如一股清流闯入了人们的视线,这些节目不像前4年流行的综艺一般,没有壮丽豪华的外景,没有千姿百态的游戏规则,节目形式淳朴化、单一化、模式化,广大网友称之为相对应的“慢综艺”。

(2)研究问题。“慢综艺”少了许多哗众取宠的话题,更加关注受众的内心感受,不是盲目迎合受众选择性接触心理,而是进行着一种思想引导的工作。但目前所存在问题也确实让人深思。为什么《朗读者》的好评率再高也抵挡不住收视率逐低的事实。是否在快节奏时代下,更加关注思想引导的“慢综艺”真的没有办法长久存在下去呢?而如果能存在,又是具有怎样的特色才能存在?

(3)名词定义。近年来我国电视综艺节目更注重体现文化品位和知识内涵。具有中国特色的电视综艺文化特质逐渐显现。模式创新注重家庭观念、工艺元素,总体风格体现为温情与和谐[1]。“慢综艺”便是模式创新的产物。

有网友说,“慢综艺”是不设定复杂游戏环节,不设定节目人物性格角色,而是将明星放在相对宽松的环境下,使其展现出最自然状态的节目[2]。笔者认为,“慢综艺”即关注受众内心感受,进行人文素养探讨、知识普及,做着文学艺术的思想引领工作的综艺节目。

2 《向往的生活》节目现状分析

(1)都市环境下目标受众群体的准确选择。《2016职场人生活状态调查报告》近40.3%的都市人希望远离喧嚣,向往着从城市搬到农村,向往着呼吸自然的空气,寻找内心的声音。而正是这则报告直接启发了节目制作方构建一个都市人所向往的“田园乌托邦”场景。

受众是有着特定“需求”的个人,把他们的媒介接触活动看作基于特定的需求动机来“使用”媒介,从而使这些需求得到满足的过程[3]。《向往的生活》制作方正是抓住了这样的受众需求而进行探索。使受众满足,便具有市场。

(2)角色构成与制作创新。节目的形式为真实地展现三位常驻嘉宾的田园生活。《向往的生活》的成功与主持群的构成、嘉宾和主持群的组合方式以及动物加盟是密不可分的。

(1)主持群。所谓主持群,即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特点鲜明的主持人按照特定规律组合在一起的一种形式[4]。将主持群进行精确设置,借助主持人间的有效配合能使节目效果最大化。《向往的生活》营造了典型的三口式的中国传统家庭。作为“严父”的黄磊与作为“慈母”的何炅支撑起了日常生活与待人接物。刘宪华照顾了青年群体的视角,为节目制造了大量笑点。

(2)节目嘉宾。每一期节目有流动嘉宾加入。明星们卸下了公众人物的光环,“去神化”后与三位主持人形成了“3+X”的戏剧化模式。节目以嘉宾的来去为串联故事的线索,人物之间关系不断被打破与重建,以此来强调中国传统中“人与人”的故事。

(3)动物加盟。动物的加盟制造了许多超乎意料之外的收获。不仅还原了乡村生活的全貌,又制造了除人物间的接触外的高级喜剧效果。狗、鸡、鸭、羊的加入使得农村生活显得更为真实,这也正是节目制作之初的理念。而特别的后期制作如给各种动物、非动物加上表情与四肢,则制造了大量的笑点。

3)全媒体宣传新方式。《向往的生活》在节目宣传上最大的创新便是节目组代理动物注册微博,制造了虚拟博主的形象以吸引受众。如小狗“H”的微博不仅引发了微博话题,其火热程度甚至让节目组为小狗开了一场见面会。可见节目组精心制造的虚拟博主形象相当成功。

大量网友对官方微博、明星、“H”的微博进行转发,在无意之间向其朋友圈传达了节目讯息。这样的讯息在潜在受众中暗潜,无形之中设置了节目焦点议程,增强节目影响力,扩大舆情热度。节目的影响力随优势意见如螺旋一般扶摇直上,受众也随着这螺旋不停增长。

3 “慢综艺”的发展困境

(1)快时代环境下的部分趣味缺失。在现代快节奏的生活之下,广大受众观看综艺节目最主要的目的应是快速放松自己。而《朗读者》这样的节目正是缺乏这样一些在快时代环境下的趣味,其节目模式化,没有紧张感、没有笑点,煽情气味极浓,使得受众容易产生逆反心理。但这样的“慢综艺”节目显然是无法营造“快综艺”的节目环节与趣味。若营造了过多“趣味”,又似乎远离了“慢综艺”的精神,其间存在着存在着过犹不及的问题,需要解决。

(2)被指责的“抄袭”。《向往的生活》好评率却低的原因主要是被指责抄袭韩国综艺《三时三餐》。实际上,许多综艺节目被曾被指责抄袭,这都暴露了国内电视节目缺乏原创作品的问题。这些年来我国电视节目的生产几乎都遵循了一个规律:欧美首创—港台移植—内地克隆—内地竞相模

仿[5]。这样的模式不仅深受诟病,而且也使娱乐资源大规模浪费,中国本土原创节目却“无地自容”。

4 “慢综艺”未来发展建议

(1)分众市场准确定位。在媒体丰富化的今天,许多传媒认为大众市场已经饱和,因此,准确进行受众定位,开拓具有特定需求的分众市场成了保证经济效益的最佳选择[3]。

研究中国的受众审美和接受习惯,从而创造出新的节目模式和更适合观众接受的叙事方式,正如一个产品一样,只有了解用户,才能服务用户[6]。站在中国观众的视角上,才能探索出中国人所喜闻乐见的综艺节目类型。

(2)“慢综艺”节目仍应坚持“造梦”娱乐功能。《朗读者》使中国人得到了倾听中国传统文化的享受,《向往的生活》展现了受众内心所向往的生活,这无不是“造梦”娱乐功能。

今后“慢综艺”节目的发展依然应该遵循这条主线,即关注受众内心感受,进行人文素养探讨、知识普及,做着文学艺术的思想引领工作。“文以载道”,促进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积极促进主流价值观的传播。

(3)创新具中国特色的节目模式。如今综艺节目模式过度依赖国外节目引进。但引进的目的应是为学习和完善自身。只有在引进中提升本土化的創造能力,才能达到促使中国电视产业升级转型的

目的[1]。

《向往的生活》具有明显的中国本土特色,背负抄袭骂名也未必不是因为中韩文化同源。但中国电视节目制作方的确应将推出原创作品放上议程。模式的引进应是节目创意的引进,最终的作品需深深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应创作更多像《舌尖上的中国》这样的精品节目,向世界展示中国综艺节目的魅力。

5 结束语

市场是一只看不见的手,不仅左右着制作方,也左右着受众的。当今大众媒介与流行文化正极度繁荣膨胀,文化娱乐产业早已建立在了一个明显的“需求—供给”模式之上,一个节目能够获得成功,究其根本还是源于大众对文化的需要。受众即市场,只有把握好分众市场的定位、满足受众选择性心理,一档节目才能够获得稳定的受众群体,才能够获得支持。

目前国内节目制作方新一轮探索正在摸索之中,在没有成功先例的情况之下,“慢综艺”的逆袭之路必然较为艰难。而已经探索出的成果将成为进一步探索的奠基石,使得探索者更加的勇往直前。期待国内综艺节目制作方们能够找到一个令自己、令广大受众满意的答复。据文本分析,笔者相信,“慢综艺”是有市场的,待到时机成熟定能成为新的指向标,能成为一种“现象”。

参考文献

[1]欧阳宏生,舒三友.论电视综艺节目模式创新[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2):165-170.

[2]竞技真人秀当道的时代,慢综艺还能逆袭吗?[EB/OL].[2017-03-09].http://www.jyyongye.com/xinwen/16_320145.html.

[3]郭庆光.传播学教程[M].2版.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

[4]刘娟.从受众心理诉求论节目主持群的生存——以湖南卫视《快乐大本营》《天天向上》为例[J].现代视听,2010(1):64-66.

[5]卫贝妮.试论中国娱乐节目之三十年跨越[J].当代传播,2009(2):20-22.

[6]马方.浅析综艺节目的发展态势及研发思路[J].南方论坛,2013(1):46-49.

猜你喜欢
慢综艺受众
浅析新媒体时代下受众观的演变
融媒体生态下广播与受众共赢发展的路径思考
快时代的“慢综艺”节目现况与未来前景分析
新媒体背景下慢综艺节目成功原因及发展建议
“慢综艺”走俏荧屏兴起“民宿热”
“慢综艺”走俏 荧屏兴起“民宿热”
“慢综艺”《见字如面》的文化策略
慢综艺电视节目“不忘初心”的探索
论网络传播中受众的逆反心理
曲艺受众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