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泛在化”知识环境下的高校信息素养教育研究

2017-07-01 05:36谷紫藤
现代交际 2017年12期
关键词:信息素养教育

谷紫藤

摘要:如今,在泛在化的环境下,信息素养教育越来越彰显其重要性。对于大学生而言,信息素养教育是影响其终身学习的重要过程。本文通过对“泛在化”知识环境下的高校信息素养教育进行分析,从三个方面提出了提高大学生信息素养的策略。

關键词:信息素养教育 泛在化环境 高校信息素养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2;G20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7)12-0118-01

在当今飞速发展的信息社会,“泛在化”知识环境决定了分散、碎片化、即时的学习模式,各种信息充斥着我们的生活。大学生作为信息社会中的一员,为了更好地学习及就业,应该具有良好的信息素养。而高校作为教育教学机构就担负起这个重要职责。

一、“泛在化”知识环境及其特点

1.“泛在化”知识环境

泛在意味着“无处不在”,泛在化知识环境指的是无处不在的知识学习空间,是指可以满足人们利用身边便利的检索工具随时检索需求信息,并进行分析处理应用的情景。它是由知识资源环境、基础网络环境、终端设备和用户共同构成的一个有机的动态系统,用户是这个系统的中心。[1]泛在知识环境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知识的分布泛在化、服务的个性化提供、学习的泛在终身化。

2.泛在化知识环境特点

(1)信息来源泛在。当今社会,属于自媒体时代,每个人都是信息的生产者、传播者、利用者,而且大数据时代,信息无时无刻不在产生与传播。同时,信息的形式多种多样,有文本信息、图表、音频视频等多媒体信息,总之,信息是互联网社会中最充足的资源。

(2)信息网络泛在。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通过各种各样的网络去获取信息,可以通过人际关系网,通过网络资源的间接式网络,也可以通过QQ等社交平台去获取信息。不论是人际网络、社会网络还是虚拟网络,现代社会信息网络的存在非常广泛与复杂。

(3)信息设备泛在。技术的发展促使各种信息设备层出不穷,每一个移动终端都可以作为满足泛在化环境的支点,正是因为信息设备的泛在化才更加促进泛在化信息环境的发展。

(4)信息人群泛在。信息的需求人群无处不在,这样就形成了信息网络中的节点,几乎每个人都是信息需求人群,也体现了泛在化环境网络中节点的广泛性。

二、泛在化知识环境下高校信息素养教育

1.高校信息素养教育

高校信息素养教育从1984年国务院下发的关于文献检索与利用课程的意见开始,经过长时间的探索与完善,已发展成为全面、深入的信息素养课程体系。随着技术、网络的发展,越来越要求信息素养教育的改革创新,以此来适应新的信息环境。

信息素养包含信息技能、信息意识、信息创造、信息网络、信息伦理、信息美学等六个方面。[2]当下的高校信息素养教育大多集中在对于学生的信息技能的培训与指导,尤其是在信息意识和信息甄别的层面上,没有给予学生正确的指导,才导致经常会有大学生上当受骗的情况发生。

2.信息素养教育的意义

(1)进行信息素养教育,有利于提高人们的信息能力,实现信息化教育。从国家的层面出发,提高大学生的信息素养对于提高我国在国际上的地位,以及彰显国民信息素质发展有着很重要的意义。

(2)对于教育需求来说,我国教育在中小学时代主要反映的是应试教育,学生缺乏批判意识以及搜集、整理、分析信息的能力。大学生作为处于转折点的社会团体,面临着就业、生活的压力,实施信息素养教育可以增强大学生应对信息的能力。

(3)对于大学生团体来说,身处于信息社会,要提高自学能力以及进行观点表达、科研创新的能力,适应社会潮流。信息素养教育可以增强大学生的信息意识,提高他们在信息搜集、整理、分析、整合方面的使用技能。

3.泛在化知识环境下高校信息素养教育策略

在大众传媒发展迅速的今天,如何实现对于泛在化环境下的高校信息素养教育呢?作者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虑。

(1)提高学生的信息意识与认知。泛在化环境带给我们的是各式各样的信息,信息多、杂、更新频率快等特征,使得学生处于迷茫中。应开设相关课程或者专题讲座,使得学生逐渐从网络无序化以及不恰当的信息认知姿态转向正确的信息素养能力,认知决定行为,对于信息化社会的信息应形成正确的姿态。

(2)以学生为中心开展相关课程。“以人为本”是服务的基础,针对学生对手机、电脑、网络等的依赖,可以开展MOOC式网络教学,也可以构建虚拟交流空间进行信息沟通,学生可以利用分散的碎片化时间进行学习,逐渐引导学生正确使用网络,形成泛在化的信息获取意识。定期开展信息知识讲座,为不同年级、不同院系的学生讲解信息知识、文献学知识、数据库使用知识,针对图书馆开展馆藏图书查询利用、工具书使用、文献传递等专题讲座。[3]

(3)改进教学内容和形式。在课程内容设置上,应该更加结合实际,教学的形式应该更加泛在化,符合学生的兴趣导向,比如网络授课、音视频文件教学等。引导学生不仅通过课堂获取资源,同时可以通过其他途径选择及获取资源,例如数据库、搜索引擎等一些信息交会的地方,从而满足学生个体的差异性需求,使其可以自主学习,提高自我信息素养,满足随时随地获取资源的泛在化需求。

参考文献:

[1][3] 张淑玲,张艳梅,李树魁. 泛在知识环境下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研究[J].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2014(6):103-105.

[2] 秦殿启.信息素养论[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12.

责任编辑:孙瑶

猜你喜欢
信息素养教育
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定位探析
“互联网+”时代高校图书馆信息素养教育模式构建研究
论信息素养教育对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
浅谈MOOC时代的高校图书馆信息素养教育
社会性软件在中小学生信息素养教育中的应用研究
面向大学生职业生涯的信息素养教育策略研究
MOOC背景下的用户信息素养教育教学设计思考
公共图书馆开展信息素养教育的策略
中医药院校信息素养分层次教学模式构建
互联网时代高职高专医学生信息素养教育模式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