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阴疾病患者阴道微生态状况及其影响因素

2017-07-01 19:52自蓉张洁叶珂帆王丽梅余韬
山东医药 2017年20期
关键词:假丝乳酸杆菌外阴

自蓉,张洁,叶珂帆,王丽梅,余韬

(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昆明650000)

外阴疾病患者阴道微生态状况及其影响因素

自蓉,张洁,叶珂帆,王丽梅,余韬

(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昆明650000)

目的 探讨外阴疾病患者阴道微生态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以外阴不适(外阴瘙痒,阴道分泌物增多、有异味)就诊的患者5 538例,年龄18~78岁。均取阴道分泌物,检测阴道微生态状况及阴道乳酸杆菌检出率,分析年龄、避孕方式与外阴疾病者阴道微生态状况及乳酸杆菌检出情况的关系。结果 阴道微生态正常1 568例(28.3%);异常2 447例(44.2%),其中细菌性阴道病855例(15.4%)、外阴假丝酵母菌病638例(11.5%)、滴虫阴道炎63例(1.1%)、需氧菌性阴道炎120例(2.1%)、细胞溶解性阴道病8例(0.1%)、混合感染282例(5.1%)、菌群抑制481例(8.7%);阴道微生态失调(微生态状况异常,但未明确感染)1 523例(27.5%)。>50~78岁年龄段者阴道乳酸杆菌检出率(42.9%)低于其他年龄段者(P均<0.05)。采用避孕套避孕的外阴疾病患者阴道乳酸杆菌检出率(75.2%)高于口服避孕药(53.1%)和宫内节育器(61.6%)避孕者(P均<0.05)。细菌性阴道病、外阴假丝酵母菌病、滴虫阴道炎患者阴道乳酸杆菌检出率均低于阴道微生态正常人群(P均<0.05),细菌性阴道病患者检出率明显低于外阴假丝酵母菌病患者(P<0.05)。结论 外阴不适患者多数存在阴道微生态平衡失调,易引发细菌性阴道病、外阴假丝酵母菌病等阴道炎症;年龄>50岁、采用口服避孕药和宫内节育器避孕及细菌性阴道病、假丝酵母菌病等阴道炎症者阴道乳酸杆菌数量少,是阴道微生态失调的主要影响因素。

阴道微生态;菌群失调;乳酸杆菌数量;外阴疾病

女性阴道是独特、动态变化的微生态系统,在人类繁衍和疾病防御方面发挥重要作用。阴道微生态系统内的微生物群落与宿主、环境相互制约、相互协调,以保持阴道微生态体系的动态平衡,这种动态平衡对于抵制病原微生物入侵发挥决定性作用[1,2]。阴道内的微生态菌群主要包括乳酸杆菌、葡萄球菌、拟杆菌、链球菌、棒状杆菌、肠球菌、加特纳菌、大肠埃希菌及原虫、病毒、支原体和白色假丝酵母菌等,均具有潜在的致病作用,其中乳酸杆菌是阴道微生态系统中的优势菌群,被认为是正常女性阴道微生态环境中的主要常住菌[3];正常情况下应占95%以上。目前,国内对于阴道微生物菌群组成情况的了解多来自于某些定性的描述性研究,外阴疾病患者阴道微生态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较少。为此我们进行了如下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5年6月~2016年6月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妇科门诊以外阴疾病就诊的患者5 538例,年龄18~78岁,其中18~30岁472例、>30~40岁1 678例、>40~50岁2 167例、>50~78岁1 221例。主诉外阴瘙痒4 155例、分泌物增多3 788例、异味1 269例。有性生活4 482例,有孕产史3 986例,避孕方式为宫内节育器3 181例、口服避孕药399例、避孕套902例。排除门诊检查前3天内使用阴道药物、进行阴道灌洗、有性生活及月经期患者。

1.2 阴道微生态状况观察 研究对象均取膀胱结石位,将扩阴器经生理盐水润滑后放入阴道内,暴露宫颈,无菌棉签从阴道后穹窿或阴道上1/3皱褶内取分泌物并装于无菌试管内(无性生活者仅用无菌棉签进入阴道内取样)。将无菌试管送检,涂片2张,分别滴1~2滴生理盐水,评价阴道清洁度[4]。阴道清洁度分为Ⅰ~Ⅳ度,Ⅰ~Ⅱ度为正常,Ⅲ~Ⅳ为异常。取阴道分泌物进行革兰染色,显微镜下观察,根据乳酸杆菌数量及葡萄球菌、念珠菌、弯曲弧菌、链状球菌、滴虫等感染情况分析阴道微生态状况。判定标准:①阴道微生态正常[4]:pH值3.8~4.5;清洁度 Ⅰ 度;阴道菌群中乳酸杆菌数量占95%以上,未检出其他病原菌。②阴道微生态异常[5]:阴道菌群密集度、多样性、优势菌、炎性反应、pH值和阴道微生物功能任何一项出现异常,均可诊断阴道微生态异常。外阴疾病诊断标准:a. 细菌性阴道病:可见均质稀薄的阴道分泌物;阴道pH值≥4.5;分泌物镜检线索细胞呈阳性。外阴道假丝酵母菌病:显微镜检查阴道分泌物发现假丝酵母菌芽孢或(和)菌丝。b. 滴虫阴道炎:显微镜检查阴道分泌物发现阴道毛滴虫。c. 需氧菌性阴道炎[6]:显微镜湿片法评价需氧菌性阴道炎评分≥3分,过氧化氢、白细胞酯酶、β-葡萄糖酸苷酶/凝固酶阳性。d. 细胞溶解性阴道病:显微镜检查可见乳酸杆菌覆盖上皮细胞出现“假线索细胞”;可见少量的白细胞、溶解的鳞状上皮细胞、破碎的细胞质碎片和完整的上皮细胞裸核;缺乏滴虫、假丝酵母菌、细菌性阴道病病原菌或其他病原体。e. 混合感染:病原菌多种,阴道灼痛,阴道清洁度差、pH值高,乳酸杆菌减少,AV评分异常。f. 菌群抑制:缺乏优势菌,菌群多样性≤Ⅰ级。③阴道微生态失调:阴道微生态异常,但无明确感染。

1.3 阴道乳酸杆菌数量 采用半定量方法[6]检测。阴道乳酸杆菌阳性判定标准为革兰染色阳性,无芽孢杆菌,且排列成单双短链或栅栏状。根据每个视野(10×100)乳酸杆菌数量判定结果, 1~10个为+、 11~100个为++、101~1 000个为+++、>1 000个为++++,+~++++均判定为阳性。分析不同年龄、避孕方式、阴道微生态状况者者阴道乳酸杆菌数量。

2 结果

2.1 阴道微生态状况 阴道微生态正常1 568例,占28.3%;阴道微生态异常2 447例,占44.2%,其中细菌性阴道病855例(15.4%)、外阴假丝酵母菌病638例(11.5%)、滴虫阴道炎63例(1.1%)、需氧菌性阴道炎120例(2.2%)、细胞溶解性阴道病(CV)8例(0.1%)、混合感染282例(5.2%)、菌群抑制481例(8.7%);阴道微生态失调1 523例,占27.5%。

2.2 不同年龄、避孕方式及外阴疾病患者阴道乳酸杆菌检出情况 见表1~3。由表1~3可见,>50~78岁者乳酸杆菌检出率低于其他年龄段者(P均<0.05);采用避孕套避孕者乳酸杆菌检出率高于口服避孕药和宫内节育器避孕患者(P均<0.05);细菌性阴道病、外阴假丝酵母菌病、滴虫阴道炎患者乳酸杆菌检出率均明显低于阴道微生态正常人群(P均<0.05),其中细菌性阴道病患者乳酸杆菌检出率最低且明显低于外阴假丝酵母菌病患者(P<0.05)。

表1 不同年龄段者阴道乳酸杆菌检出情况[例(%)]

表2 不同避孕方式者阴道乳酸杆菌检出情况[例(%)]

表3 不同外阴疾病者阴道乳酸杆菌检出情况[例(%)]

3 讨论

女性生殖道为开放性腔道,是女性体内重要的微生态区,阴道是生殖道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连接内生殖器与外界环境的惟一通道。阴道微生态环境是女性生殖道生态环境的组成部分。正常情况下,阴道微生态系统中乳酸杆菌的数量最多,占比>95%[7],是一种可产酸和产H2O2的阴道原籍菌,具有改善和维持正常阴道菌群状态和阴道微环境的重要作用。内、外源等多种因素均可影响阴道微生态系统平衡,导致阴道菌群失调,影响阴道微生态环境,导致阴道炎症等疾病的发生。目前,我国女性阴道炎症以外阴假丝酵母菌病所占比例最大,其次为细菌性阴道病;但不同地区也存在差异,亦有报道显示细菌性阴道病所占比例高于外阴假丝酵母菌病[8]。阴道微生态失调患者通常伴有白带异常(如白带异常增多、颜色灰白或发黄、有腥臭味、呈豆渣样、质稀薄等)、外阴瘙痒或烧灼感、性交不适、腰酸、下腹部疼痛等症状,部分患者可无明显症状。

本研究5 538例外阴疾病患者阴道微生态异常者占44.2%,低于李田[9]报道的66.7%,可能与本研究中阴道微生态失调者所占比例较大有关。本研究细菌性阴道病检出率为15.4%,与国内文献[10]报道的15%~50%的结果一致;外阴假丝酵母菌病检出率为11.5%,细菌性阴道病较外阴假丝酵母菌病检出率高,与文献[11]报道一致。阴道微生态失调者占27.5%,提示临床应对这部分患者定期筛查,预防外阴疾病的发生。

研究发现,年龄和激素水平均可影响阴道的微生态平衡[12]。乳酸杆菌是维持阴道微生物群生态平衡的核心细菌[13],也是阴道正常菌群中数量最多的常住菌。国内外多项研究证实,内源性和外源性等多种因素均可影响乳酸杆菌分布,导致阴道微生态平衡失调[14,15]。本研究结果显示,随着年龄增长阴道乳酸杆菌数量逐渐降低,乳酸杆菌半定量计数+++~++++占比也随着年龄增长而降低,其中>50~78岁年龄段乳酸杆菌数量明显少于其他年龄段人群。主要原因为>50~78岁人群中绝经期妇女较多,其雌激素分泌减少或停止,阴道上皮细胞糖原储存随之减少甚至缺失,pH值上升,不利于乳酸杆菌生长。本研究还发现,使用避孕套避孕者其乳酸杆菌数量明显多于采用口服避孕药及宫内节育器避孕者。研究证实,宫内节育器可打破阴道内环境稳态,更容易使阴道处于失衡状态;口服避孕药会降低雌激素水平,影响乳酸杆菌生长;而避孕套可阻断碱性的精液进入阴道酸性环境,利于乳酸杆菌生长。本研究中细菌性阴道病、外阴假丝酵母菌病、滴虫阴道炎患者阴道乳酸杆菌的阳性率均低于阴道微生态正常者,其中细菌性阴道病者阳性率最低,且明显低于外阴假丝酵母菌病,提示乳酸杆菌减少或缺失、厌氧菌大量繁殖与细菌性阴道病的发生有关。假丝酵母菌为条件致病菌,在正常微生态环境下乳酸杆菌可保护阴道上皮细胞,抵抗假丝酵母菌生长,当乳酸杆菌减少或缺乏时则后者会明显增加,进而侵入阴道黏膜而致病[16]。

综上所述,外阴疾病患者多数存在阴道微生态平衡失调。阴道微生态平衡失调易引发细菌性阴道病、外阴假丝酵母菌病等阴道炎症;年龄>50岁、采用口服避孕药和宫内节育器避孕及细菌性阴道病、外阴假丝酵母菌病等阴道炎症道者阴道乳酸杆菌数量少,是阴道微生态状况的主要影响因素。

[1] 张丽琴.乳酸杆菌活菌制剂治疗阴道炎应用效果初步评定及报道[J].实用妇科内分泌杂志,2016,3(3):147-148

[2] Mengistie Z, Woldeamanuel Y, Asrat D, et al. Preyalence of bacterial vaginosis among pregnant women attending antenatal care in Tikur Anbessa University Hospital, Addis Ababa, Ethiopia[J]. BMC Res Notes, 2014(7):822.

[3] 王增艳,刘正玲,孙金霞,等.细菌性阴道病合并其他妇科感染性疾病的临床研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6,26(6):1382-1384.

[4] 冉利梅,宋鸿碧,周从容.妇女阴道微生态状态研究[J].实用妇产科杂志,2008,24(9):560-561.

[5] 杜静平,张文静,邢天荣,等.阴道微生态亚失调状态的研究[J].中国微生态学杂志,2002,14(4):192-193.

[6] Nugent RP, Krohn MA, Hillier SL. Reliability of diagnosing bacterial vaginosis is improved by a standardized method of gram stain interpretation[J]. J Clin Microbiol, 1991,29(2):297-301.

[7] Jahic M, Mulavdic M, Nurkic J, et al.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of aerobic vaginifis and its association to vaginal candidiasis, trichomonas vaginitis and bacterial vaginosis[J]. Med Arch, 2013,67(6):428-430.

[8] 马立艳.阴道正常菌群构成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5,36(24):3599-3601.

[9] 李田.518例妇科门诊妇女阴道微生态状况的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3,8(10):133-134.

[10] 中华医学会妇产科感染性疾病协作组.细菌性阴道病诊治指南(草案)[J].中华妇产科杂志,2011,46(4):317.

[11] 王岩,曹敬荣,闵嵘,等.假丝酵母菌性阴道炎患者阴道微生态环境与真菌药敏分析[J/CD].中华实验和临床感染病杂志(电子版),2015,9(6):94-97.

[12] 霍大志,贺建民,陈益明.细菌性阴道病合并妇科感染性疾病的临床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4,24(6):1521-1522,1525.

[13] Chooruk A, Utto P, Teanpaisan R, et al. Prevalence of lactobacilli in normal women and women with bacterial vaginosis[J]. J Med Assoc Thai, 2013,696(5):519-522.

[14] 卢潭敏,李玉珍.乳酸杆菌活菌胶囊阴道置人对产妇局部微环境的调整作用[J].山东医药,2013,53(31):102-103.

[15] 周蕊,张宜群. 445例女性阴道炎患者致病菌种类及年龄分布观察[J].中国性科学,2016,25(3):57-58.

[16] Carturight CP, Lembke BD, Ramachandran K, et al. Comparison of nucleic acid amplification assays with BD affirm VPⅢ for diagnosis of vaginitis in symptomatic women[J]. J Clin Microbiol, 2013,51(11):3694-3699.

余韬(E-mail: yyp201206@126.com)

10.3969/j.issn.1002-266X.2017.20.029

R711.3

B

1002-266X(2017)20-0087-03

2016-11-02)

猜你喜欢
假丝乳酸杆菌外阴
“难言之隐”的针对性治疗方法
米卡芬净对光滑假丝酵母菌在巨噬细胞内活性的影响
萆薢渗湿汤治疗湿热下注型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的临床观察
加味五味消毒饮熏洗坐浴治疗外阴白斑病验案2则
惹人痒的外阴白斑
中西医结合治疗复发性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的临床观察
2种乳酸杆菌肠道黏膜免疫调节作用的比较
性病高危人群阴道乳酸杆菌的调查研究
白假丝酵母菌耐吡咯类药物的ERG11基因分析
念珠菌性外阴阴道炎快速鉴定法的实用价值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