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现代田径训练突出负荷强度新趋势的训练理念的理解

2017-07-01 09:11赵丽茹
科技视界 2017年6期
关键词:田径训练新趋势

赵丽茹

【摘 要】关于现在田径训练突出负荷强度的新趋势是在2011年11月的全国重竞技体能训练经验交流会上传出的,当时认为如果训练不突出负荷强度则会造成恢复难度大,机体负担重且易产生运动创伤的问题。对训练中运动负荷和强度的关系一直存在不同观点,本文通过查阅大量文献,旨在阐述现代田径训练的趋势。

【关键词】田径训练;负荷强度;新趋势

1 负荷量与负荷强度的关系

负荷量与负荷强度是负荷中的两个重要因素,负荷强度是运动负荷的核心要素,体现在负荷强度与比赛强度的密切联系,负荷量的施加与变化是负荷强度变化的基础,训练负荷量度变化的最终目的是促进和实现负荷强度的变化,从这一意义上来说负荷量度的变化是手段、途径,负荷强度的变化则是本质、目的,是一种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但作为教练员也不能一味的追求质变忽略了量变的积累,只有两者以适合当前所训练运动员的最优比进行搭配训练才能达到最佳效果。

2 先后出现的几种训练趋势

在上个世纪60年代捷克斯洛伐克的男子1500米运动员扎托佩克随着负荷量的不断增加不断的打破世界纪录,随后就出现了以负荷量为主的训练趋势,教练员在训练的过程中一味的追求负荷量的增加使多数的运动员造成过度性疲劳症,尤其是神经性疲劳,各种关节、肌肉、韧带劳损等慢性运动创伤层出不穷;到80年代,保加利亚教练阿巴捷耶夫领导的男子举重对以高强度的训练负荷在短时间内成绩提高飞速,曾夺得世锦赛团体冠军使得人们开始关注高强度的负荷训练,我国还曾在1984年聘请保加利亚教练执教我国青年举重集训队,结果造成30名运动员中绝大多数练伤、长期难以恢复或事后练废;在本世纪初我国又兴起负荷量与负荷强度临界点的大负荷训练,这种训练方法集大强度和大负荷量的优势,且减少了伤病的发生率,延长了运动寿命,但在实际训练过程中却有诸多难题,需要教练员掌握运动员的竞技状态水平、运动员承受负荷的能力、负荷的性质、周期、节奏等,这对于教练员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3 本人对突出负荷强度训练的理解

3.1 突出负荷强度的原因

现在科技越来越发达,对运动训练的检测水平也越来越高,田径的训练开始提出以突出负荷强度进行运动训练的新理念,对此,我针对这种提法的理解有以下几点:1)从竞赛角度来讲是为了更好的适应比赛。随着人们竞技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不断要求冲破极限,赛事的安排也比以前频繁,使得训练周期缩短,运动员为了要成功地参加比赛,就必須在运动训练中培养出高强度运动的能力,而高强度的运动能力又必须在高强度的训练负荷下才有可能得以培养[1],运动员才能很好的适应比赛的规律和节奏。2)从生理学角度来讲是为了增强机体的运动能力。躯体的活动以及器官系统的功能都是在神经系统直接或间接控制下协调完成的[2],而神经系统的信息传递则是通过突触之间的传递来实现的,可见突出之间的信息传递能力对运动能力有一定的影响,突出的传递除具有一定的可塑性之外,在很多突出处还能观察到一种由于突出连续活动而产生的可以延续数小时乃至数日的突触活动的增强,这一现象被称为长时程增强[3],因此突出负荷的强度有利于在突出活动延续的时间内加强对它的刺激,强化突出的信息传递能力,从而增强运动能力。

3.2 突出负荷强度训练不等于大强度训练

80年代时我国曾走过突出负荷强度的训练理论,但一味的追求大强度训练曾练废了不少运动员,因此我们现在所提出的突出负荷强度的训练不应再是追求大负荷强度,而是一种追求突出大负荷但同时应注重负荷的变化训练,在适应比赛快节奏、大强度的负荷要求下通过不同的负荷强度提高机体对比赛的适应性。

4 结论和建议

从以上论述可以看出随着比赛的增多对运动员的参赛能力提出很大的挑战,要求运动员要能够在短周期内恢复到最佳竞技水平,因此在平时的训练就应贯彻大强度的训练理念,但应该注意的是大强度并不是要求全程性的高强度或课时总强度,而是能够适应比赛的有节奏变化的大强度训练,注重负荷量的积累,从而达到负荷强度质的改变。

【参考文献】

[1]田麦久,刘大庆.《运动训练学》[M].人民体育出版社,2012.

[2]邓树勋,王健,乔德才.《运动生理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3]邓树勋,王健,乔德才.《运动生理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1]曹磊.对运动负荷量与负荷强度的再认识[J].冰雪运动,2013.

[2]刘强.关于运动负荷量与负荷强度的训练学辨析[C].中国会议,2009.

[3]郭树涛,陈栎圯,王卫星.耐力性项目训练负荷强度安排特征的研究[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10.

[4]许志良.突出负荷强度是现代训练新趋势[J].宁德师范学院学报,2012.

[5]陈仁伟.现代田径运动训练的主要特征[J].西北师范大学学报,2001.

[6]黄桥贤,胡香莲.中美短跑训练理念比较[J].体育文化导刊,2009.

[7]侯红影.运动强度、运动持续时间对锻炼者体验效用影响的研究[D].天津体育学院,2015.

[责任编辑:田吉捷]

猜你喜欢
田径训练新趋势
关于经济管理现代化表现形式及新趋势展望
浅析利用信息化技术优化中学田径训练模式
基于田径发展新特点的中学业余田径训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