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观生态文化”三位一体城市道路设计研究

2017-07-01 22:03
山西建筑 2017年15期
关键词:道路设计风貌标高

余 豫 新

(上海市政交通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上海 200030)



“景观生态文化”三位一体城市道路设计研究

余 豫 新

(上海市政交通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上海 200030)

以上海徐汇龙华历史文化风貌区道路设计为研究对象,分析了道路线型、标高、横断面、景观、生态植栽等方面的精细化设计方法,提出了该类道路设计的典型方案,并且针对我国发展的现状和特点,研究了三位一体道路的适用性,并给出了适宜建设该种系统的条件。

城市道路,三位一体,道路线型,生态植栽

近来,我国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的新理念,这也为城市道路设计开拓了新的思路。改变以往设计单纯追求速度,片面强调“建成”的状态,成为了时代对市政设计行业的新要求。城市的发展需要高品质的市政基础设施,城市道路不应只是车辆出行、人员往来的载体,更应发挥传承历史、彰显文化、体现景观、串联生态的综合效应,尤其是在部分建设条件较好的区域更应如此。本论文提出了将“生态、景观、文化”三大主题有机融合于市政道路设计的三位一体新理念。

1 三位一体理念

1)景观道路。景观道路的理念由来已久,起源于部分风景名胜区的公路,希望通过公路逐步引人入胜,从整体提升区域的景观品质。这一理念得到了良好的发展应用,云南的思小路、四川的川九路、河北的张石高速等都是景观公路的典型代表,通过雕塑、植栽、选线等将沿线人文、自然景观或展现或抽象提取,融入道路主体[1]。

2)生态道路。生态道路是一个综合性的概念,通过道路线型、标高、断面以及材料等的优化设计,弱化边界,将割裂的生态斑块融合起来,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新建市政道路尤其是一些正在建设的生态新城道路体系,都以保护现有生态系统,构建和谐生存环境为重要目标。

3)文化道路。文化道路是通过道路串联地段记忆、宗教文化、历史文脉,保护古树、古建筑、文物等,彰显区域文化特质,弘扬地区品质精神。一方面是通过道路的细节设计展现文化风貌,一方面是通过选线等手段避让文化保护区,另一方面是通过标高调整等凸显沿线文化景观,将这一精神层面的内容纳入道路设计体系。

4)三位一体。然而,单一因素往往难以体现整体的设计意图,结合区域特色的全方位融合才能通过市政空间深度展示区域风貌。三位一体就是将景观、生态以及文化的理念有机融合到道路设计当中,彰显景观,尊重自然,传承文脉,是精细化设计的重要方法,更是符合我国发展特点的城市道路设计的发展方向。

2 典型工程

徐汇滨江龙华历史文化风貌区是上海市中心城12处文化风貌区之一[2],以千年古刹龙华寺为核心,周围有龙华烈士陵园,西岸文化走廊,东边为黄浦江、龙华港,世界级的滨水中心,道路设计需严格遵循保护与传承的原则,体现传统与现代的完美融合。

1)道路线型。龙华塔塔前广场由天钥桥路、龙华西路、龙华路以及华容路合围而成,其中,龙华路是紧邻龙华历史文化风貌区东侧的一条市政道路。原龙华路的线位在龙华塔前为一条直线,塔前南北两侧分别为半径110 m和350 m的圆曲线,塔前广场呈不规则状。

为尊重与强化龙华寺、龙华塔轴线空间,配合对龙华寺前广场进行改造升级,同时能够将龙华塔50 m保护范围纳入广场范围内,对龙华路线型进行优化调整,局部向东侧偏移,在塔前形成大于规范要求的极限最小半径,从而使得广场呈现出较为规整的圆扇形,向周围辐射,线型优化后增大了塔前广场约4 500 m2的面积(见图1),将本来就有限的市政空间归还宗教文化,体现了道路设计对历史的尊重与传承。龙华路平面线型见图2。

调整平面线型后也为精细化设计提供了空间。塔前广场小半径的圆曲线正好位于与后马路的交叉口处,根据规范该处需设置加宽、超高。城市道路交叉口处的超高需结合设计速度、交通组织形式、车行轨迹等因素一并考虑。根据规范,若要满足龙华路40 km/h设计速度下的指标,则超高缓和段长度应不小于44 m,此时道路设计中心线需向西偏移约1.35 m,使得规划西侧人行道局部压缩至1 m,无法满足通行需要,西侧红线外用地为龙华塔塔前广场范围,且受到已建AB地块地下通道出入口位置、轨道交通综合整治等因素限制,无法向西侧调整红线。因此,根据规范,平面交叉口内的设计速度宜为路段的0.5倍~0.7倍,本超高渐变率按照30 km/h的1/75计取,超高缓和段长度计算值为33 m,按照缓和曲线长度35 m计取,保证了道路中心线位置不变。

原交通组织设计见图3,优化后交通组织设计见图4。

与此同时,通过交叉口交通组织优化设计来配合局部平面线型、设计速度的调整。该交叉口原交通组织方案为后马路右进右出,行人通过AB地块地下通道过街,龙华路不设置过街通道,这样直行车辆在交叉口不受影响,交叉口减速功能削弱,不利于交通安全;优化后在交叉口北侧设置人行过街通道,从一定程度上适当减缓车辆行驶速度,降低超高对转向车辆的不利影响,也满足了地下通道关闭时的行人过街需求。

设计细节的优化为龙华塔前广场文化空间展示保驾护航。

2)道路标高。道路标高的设计在满足周边地坪开发标高、桥梁梁底控制标高、管道排水覆土要求、已建道路标高等常规指标的基础上,充分体现对龙华文化的尊重和保护。当二者发生矛盾的时候,通过优化设计寻找最佳平衡点。

现状龙华塔塔前广场的标高约为4.5 m,为了保证塔基周围排水顺畅,同时满足宗教文化“龙抬头”的需求,要求正对塔前道路的标高不得高于4.5 m。然而,此处道路的正下方为地铁11号及12号线轨道区间、两条线路龙华站站台顶板、换乘通道以及道路两侧地块的地下通道,结构物顶板标高约为2 m,且局部存在上翻梁标高更高,在顶板和路面结构当中需按照规划敷设雨污水管以及其他公用事业管线,2.5 m的空间十分局促。

设计当中通过对雨污水管道管径及管位的优化调整,合理避让站台顶板上翻梁结构,优化调整路基路面材料及结构,调整竖曲线,从而满足标高要求。龙华路纵断面见图5。

3)道路横断面。横断面充分结合了本区域的特点,满足特定时段传统礼佛盛世人流、交通流激增的需求,极大地方便龙华寺塔前广场活动空间的拓展,道路空间的临时征用能够为大型的宗教礼佛盛典提供更为充足的场所。根据该类路段平时需满足日常交通,特定时段可以被礼佛盛典征用为活动场地的双重特性,道路横断面设计需要具有一定的弹性空间,满足不同需求的灵活利用。

同时,设计时通过横断面的优化布局,提升道路的景观品质、形成道路自身的带状生态系统,从而与周围环境相融合,使得道路成为彰显城市风貌的窗口、延续区域生态的载体、串联生态组团的纽带。

第一种断面车行道与靠近佛寺一侧人行道共板,采用活动式分隔带设置于机动车道、非机动车道以及人行道之间,不仅保证了机动车行驶不受慢行交通干扰,保证了行人及非机动车参与交通的安全性,增大了道路绿化面积,提升了景观效果;最重要的是大型宗教活动举行局部路段交通管制时,可以将分隔带搬离,将市政道路空间拓展为活动场所,最大程度扩大广场范围,满足游人及香客的需求,体现市政设施与宗教文化的和谐统一,见图6。

第二种断面通过市政设施为抽提的文化符号展示提供空间,道路成为延续城市文脉、重塑场所记忆、弘扬传统文化的载体。分隔带中多层次的景观打造也有利于提升空间品质,形成生态系统,见图7。

4)道路景观。道路景观以空间感知的交错和互相影响关系轴线为依据,设计理念在尊重现状历史风貌与文化传承的基础上,用现代科技成果重塑古典文化之美,结合地块商业氛围,引入城市林荫广场思想。将道路的交通功能与寺院的集会庆典功能相结合,将道路的游憩功能与商业的购物功能相结合,找寻历史文化与现代商业之间的契合点,打造一条多功能的现代城市林荫大道[3]。龙华路整体景观设计见图8。

塔前广场行道树的特殊设计,原则上后马路路口处行道树不予种植,保持视觉通透性。为集会庆典需求将单侧机非隔离带设计为移动花箱。路口铺装形式以花岗岩为主,在庆典时可将该路段封闭,与龙华寺前广场形成一体。便于人流疏散与聚集,视觉上形成通透感,凸显龙华寺的区域地标性质。

在人行道铺装样式、环境小品、侧平石等细节景观设计中体现传统文化之美。人行道铺装结合龙华古寺,提取古意回文图案,与佛教文化相呼应,凸显区域特点;环境小品具有文化内涵,高科技、节能技术运用,纯净的色彩,简洁现代;侧平石刻上具有禅意的莲花图案,通过文化符号,传递场所精神,营造文化氛围;在节点位置设置佛文化主题雕塑小品,形成精神堡垒的作用。细节处体现龙华地区独特悠韵的古朴气质。

5)生态植栽。植栽是生态道路的重要组成部分。因地制宜、科学合理的植栽种植不仅能够形成道路自身的带状生态系统,摘掉道路是割裂自然生态罪魁祸首的“帽子”,同时能够通过带状延伸沟通纵向、横向的生态斑块,带动群落间的植物、动物、微生物流动,大范围的融合生态系统。龙华路选择的行道树是银杏,侧分带上层是乐昌含笑,下层种植垂丝海棠和金森女贞,形成错落有致的植物带。

3 应用范围

“景观生态文化”三位一体城市道路是未来 发展的一种趋势,但是这种形式的选择需要结合区域特点,生拉硬套并不是明智之举。主要适用于以下情况:1)适用于城市文化风貌区的市政道路工程。城市文化风貌区是经历了时代变迁和岁月沧桑逐步积累形成的,体现了一个城市具有的悠久历史和传统文化。然而一段时间内,在工业化和局部利益的冲击和驱使下,文化风貌区在发展的浪潮中一度处于弱势地位,失去了大量的原真性。而文化风貌区正是一座城市的文化灵魂和精神归宿,现在许多城市正式开启了对历史文化风貌区的传承和保护工作。上海市政府共批准了44片历史文化风貌区,其中中心城12处27km2,郊区及浦东新区32处14km2,并对风貌区的建筑样式、空间格局、街区景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市政道路也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因此,该区域的道路设计应本着精益求精、精雕细琢的态度来做,注重生态、景观、文化的有机融合。2)适用于整体高品质规划建设的新城。目前,我国的发展已经从以前片面的追求速度的模式转变为了更加强调品质的时代,大部分的新城建设都具备完整且高质量的前期规划方案,希望通过精细化的基础设施打造,建设更加宜居舒适的公共空间。三位一体的道路设计新理念正是对整体高品质规划建设新城理念的契合,道路是新城的门户和窗口,也是展示新城形象的重要途径。3)适用于道路综合功能整体提升的改扩建项目。我国很多的大城市历经多年的发展,部分市政基础设施容量不足,外观陈旧,已经不能适应新形式的发展需求,急需综合功能整体提升改建、扩建。此类项目的建设应本着高标准的要求,助力于提升区域品质。

4 结语

本论文提出了三位一体道路设计理念,并通过典型工程的设计细节,体现了道路设计中生态、景观、文化的有机融合,为该类型的项目提供了思路及方法,并给出了其适用范围和条件。

然而,鉴于时间和能力的限制,生态、景观、文化三位一体道路设计在文化挖掘、思路融合、评价指标等方面依然存在优化的空间,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

[1] 王 健.城市居住区环境整体设计研究——规划景观建筑[D].北京:北京林业大学,2008:5-6.

[2] 上海市城市规划管理局、上海市测绘院、上海市城市建设档案馆.上海市历史文化风貌区和保护建筑地图[M].上海:中华地图学社,2008.

[3] 李 磊,刘晓明.冲突与融合:城市交通发展与文化景观遗产保护以北京二环路为例[J].风景园林,2014(8):76-80.

Research on trinity urban road design of “landscape ecology culture”

Yu Yuxin

(ShanghaiMunicipalTrafficDesign&ResearchInstituteLimitedCompany,Shanghai200030,China)

Taking the road design of Xuhui Longhua historic landscape district in Shanghai as the research object, this paper analyzed the fine design methods of road line type, elevation, cross section, landscape, ecological planting and other aspects, proposed the typical scheme of this kind of road design, and according to the China’s development present situation and characteristics, researched the applicability of trinity road, and gave the conditions suitable for construction of the system.

urban road, trinity, road alignment, ecological planting

1009-6825(2017)15-0131-03

2017-03-06

余豫新(1984- ),女,硕士,工程师

U412.31

A

猜你喜欢
道路设计风貌标高
多级节能工厂化养殖池塘建设的标高设计初探
包裹的一切
办公楼楼面装饰标高控制流程及注意事项
某码头大件运输道路设计浅析
小城镇风貌控制研究——以中庙风貌控制规划为例
基于道路设计中的选线优化设计研究
轨道交通疏解道路设计研究
品质提升 让城乡风貌各具特色
库车城市风貌
安庆铜矿主井提升机系统反转/过卷故障分析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