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与数学课堂的融合

2017-07-01 02:48王雪芹
关键词:创新精神激发兴趣

王雪芹

摘 要:随着信息技术的应用与普及,传统的教学模式正在逐步衰退,与之应运而生的便是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有效整合。为了发扬整合课程的优势,弥补其不足,教师应更新观念,有效地将信息技术运用于课堂,把数学知识和信息技术融合,让学生在“玩”中学,“趣”中做,逐渐生成知识,提高能力。

关键词:激发兴趣;知识获取;创新精神

中圖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7)12-089-1

教学的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师应巧借信息技术的交互性,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将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有效整合,逐渐生成知识,提高能力。

一、巧借信息技术的交互性,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师要善于抓住学生的想法,不断引导学生关注问题的重要方面,及时揭示那些出现在学生中的新颖的、有意义的交流实例。

例如:我在讲行程问题中的相遇问题时曾遇到这么一个问题,已知AB两地相距100km,甲从A地出发,乙从B地出发,甲的速度是30km/h,乙的速度是10km/h,何时两人相距20km?

在没有学习信息技术时,我讲这类题时就是画线段图,画出两种情形,一种是两人未曾相遇还差20km,另一种是两人已经相遇且错开20km。尽管我已经画图清晰显示了,可测试下来仍有很多学生会遗漏其中一解。在我迷茫时,我突然想到了运用信息技术演示一下,或许可以加深学生的印象。于是,我先请两人现场模拟了一下情境,然后又将早已画好的“几何画板”的实例动态演示了一下。这是,我观察了全班同学,无一不睁大眼睛在观看,就连一向爱走神的“小汤”同学也看得很入神,还不时地点点头。隔了一段时间,我再次用类似问题,比如将相遇问题换个背景,放在数轴上,让两个点运动,看看他们能否运用。班上大约有半数以上人思考到两种方式。

可见,传统的单一教学方式已不适合教学的形式,合理地运用信息技术可大大提高课堂的实效性,趣味性及应用性。

二、信息技术可化“静态”为“动态”,突破教学的重难点

初中数学教学中要介绍图形的三大变化:平移,翻折,旋转。这些教材仅呈现一些知识点,如旋转的定义及其性质和应用。而对于如何更好地呈现这一知识则需要教师灵活地处理。

在传统的课堂上,老师一般画上两个图形,一个是变化前的,一个是变化后的,然后让学生观察,猜测,思考其性质。这种单一的授课方式,学生对于性质往往不易理解,甚至有的存在着机械的记忆,自然应用起来也很生硬。

在现代的多谋体技术大力倡导下,应用其技术可以突破传统课堂的障碍,有效地解决知识的难点。本人就自己设计的一课《旋转》为例,谈谈个人设计的意图与目的:

为了讲清旋转的三条性质,我尝试应用“几何画板”,画出一个任意△ABC,绕点O旋转90°后得到的△A1B1C1,然后应用信息技术的特有功能,显示其OA,OA1的长度。接着请学生到讲台上演示:拖住其中的点A,任意变化,可发现无论位置如何改变,OA和OA1的长度始终保持相等。就这样轻松解决了旋转的几条性质,展示了知识的动态形成过程。

三、巧借信息技术的多样性,促进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获取

课堂上运用多媒体课件不仅可以改变传统教学方法、学习方法和教学模式,还可以调节课堂结构,在教学中起辅助作用。如我在上《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七年级下册)第5.1节“平行线与相交线”的“对顶角”这一节时先设计问题的情景,然后提出猜想,接着应用自制课件很直观又很巧妙地证明了“对顶角相等”这个猜想,并用课件模拟实验,立体感很强,并设计了师生互动练习和思考题。这节课合理运用课件,教会学生发现学习法。多媒体课件关系到教学过程的诸多环节,因此,在用课件之前应认真分析老师、学生、教学目标、内容、过程等要素关系,合理运用。

初中数学的概念教学是教学中的难点,学生几乎被动地从教师那里接受数学概念,只有靠强化记忆知道概念的共性和本质特征。初三代数“函数”,就是一个典型的概念教学,关键是让学生对“对于x的每一个值,y都有唯一值与它对应”,有一个明晰直观的印象。运用多媒体的直观特性,分别显示解析式y=x+1,《数学用表》中的平方表,天气昼夜变化图象,用声音、动画等形式直观地显示“对于x的每一个值,y都有唯一值与它对应”,最后播放三峡大坝一期蓄水时的录相,引导学生把水位设为y,时间设为x,就形成了y与x的函数关系。不仅引起学生的自豪感,而且对函数概念理解非常透彻。

四、信息技术可化“单一”为“多元”,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

初中数学的重要三个函数:一次函数,反比例函数,二次函数,这些知识较为抽象,如何教学成为我们一直思索和解决的难题。

例如:一次函数y=kx+b的增减性,这是一个难点,以往都是静态角度去和学生分析。因此学生容易走上只记结论不去真正理解函数增减性的实质性的误区,更不要去主动探索了。我充分利用电教媒体寓教于乐的特点,设计一次函数增减性的二维动画,利用表格形式给学生提供数据,结合图像分析y与自变量x的对应变化,引导学生探索变化的规律。

计算机辅助教学的一个重要出发点是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突破重难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初三代数“频率分布”,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引着学生在“60名女学生身高”数据中,找最大值,最小值;再分组;一个一个地数出每组中数据的个数;计算频率;绘频率分布表,画频率分布直方图,既繁琐又费时。用计算机辅助教学,简洁明了,把60个数据输入Excel,排序,最大值和最小值,各组中的频数,一目了然,用Excel还能方便地绘出柱状图,类似频率分布直方图。教师重点讲透步骤、方法和道理,把非智力过程交给计算机处理,这样才能提高课堂效率。培养学生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是信息社会对基础教育的需要,也是教育面向现代化的需要。endprint

猜你喜欢
创新精神激发兴趣
新课改下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浅议
浅谈独立院校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的组织与实践
高校大学生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初探
大创项目对大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培养的作用研究
阅读教学中自主学习方法探究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让趣味融入数学课堂教学
提供语言交往平台,促进幼儿语言发展
浅谈如何让学生“乐学”“会学”初中物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