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作文的“外挂”及“建构”

2017-07-03 07:36沈中尧
语文教学与研究(读写天地) 2017年6期
关键词:外挂解构命题

沈中尧

写材料作文,除却向内解读命题材料,也需要向外钩沉思想及方法。在解构命题材料的基础上建构自我的作文意向,一方面是命题材料自身整体性的属性使然,另一方面是作文自我思想性表达的必然。不管是针对整体作分解,还是根据表达作编排,又都必须牢牢抓住方向与对象这两个构成关系或联系的最基本的要素。

针对命题材料的构成情况,创设自我的立意构想或见地框架,对象是明确的,方向是清晰的,建构则是不可或缺的途径,而外挂又是最为简洁明快的做法。因为事物之间总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在外挂中建构关系之辨(辩)显现立意或见地,自然也就成为材料作文的第一要旨。

外挂就是向外钩沉,而非一般意义上所说的“作文要联系实际”。按照材料作文的命题特点以及评阅标准,由命题材料之内,走向材料之外,讲求的是在具象和抽象、虚拟与现实的联系、联想、联动中实现价值观的评析和人生观的判别。这中间,理性的思考和分析又是重中之重。就拿“立于山顶,凌驾万物而得游目骋怀之乐,蔽于云雾浓厚;安于山谷,居住木屋而知芳草花林之色,困于井口狭小。”这一则材料来说,内中蕴含着的关系,从宏观的方面看,有眼界的高和低、处境的好与坏,从微观的角度看,美好中会有局限、平淡中也有韵味。作文,撇开这些关系是不可能的,但完全只就命题材料所存现的这些关系铺陈开去,也不符合以此材料来检验写作者思辨能力及其表达水平的要求。所以,根据命题材料的内在关系的存现状况,积极主动多元多向地外挂,往往直接关乎作文的成败得失。

与材料之外的相关方面挂靠,从内容上来说,应以思想认识的联系为重;从表达策略看,可以采用简洁明快的“带入法”,即针对材料内在相关与相联的某些方面,将自我的思考分析、思辨推断、思想见地切入其间。譬如前述材料,就可以将有关生态与心态互为影响的思考,渗入到对材料中眼界高与低、处境好与坏的解读之中;也可以在美好有局限或局限亦美好的分析中,推导出有所得往往有所失的因果思辨;还可以全方位地解构材料相对的两面性,生发出有关物与我变或不变的实况及其道理所在。

实际上,无论采用何种方式命题,作文都有一个联系、联想即所谓“外挂”的问题,只是外挂的范围、走向、尺度、松紧会因题而异。一般的标题作文,由于题目相对孤立或者关系简明,可以联系和联想的方面往往不一而足,上天文下地理,大自然小社会,什么都可挂上,只要能够靠住。譬如要求以“穿越”为题作文,只要外挂之前搞清楚“穿越”是怎么回事即可。不能不辨方向、轻重、效果地把从一处到另一处一概当作是穿越,也不可随随便便地将“穿越”混同于“跨越”、“超越”一类说法,因为“穿越”的重心在穿的过程,“跨越”的中心是要越过去,“超越”的核心则是有所升华。如果解读的再深切一些,也可以由词义本身得知“穿越”的行为一定蕴含着时间和空间的维度。悟出了题语的核心意义之后,将某一种或某一类“穿越”与什么挂靠起来,则是一个几乎完全可以自说自话的问题。前些年的话题作文则更是一个“筐”,什么都能往里装,外挂也就变得无序无度甚至无厘头。

材料作文就有所讲究了:命题材料的呈现,不是对应而生就是对立而在,具有非常显明的动态生成的特点,外挂也就更为讲求来龙去脉,既不能简单地由材料概括或推断出一个结论或说法,而后旁征博引地完成作文,也不能一味地赖在结果或结论上说是谈非,而后再通过堆砌素材(包括实例和引用)来完成作文。没有联系和联想的过程性建构,所谓联系了实际的外掛,本质上还是一种套贴。

譬如针对这样的命题材料:①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就成了路。②有时,走错路也是有意思的。如果没有走错路,就不会发现新的路。③世上没有走不通的路,只有不敢走的人。由解构到建构的过程应当是这样的:第一步,审读出整个材料的核心,即“走路”;下一步,分解出①中“路的有无”与“走的人之多寡”的关系,②中“走错路”与“发现新路”的关系,③中“走不通”与“不敢走”的关系;再下一步,确定三条中能够显现自我思想意识的任意一条作为切入点,或者选择易于表达思辨探究的某一条某一个节点;最终根据自我思辨的强项(向),确定主要采用何种表达方式行文,是通过叙述来显现人与路何以如此的意义,还是采用论述来阐发人与路何以如此的道理。绝不能只是针对命题材料中的某一个说法一味地举例说明、旁引印证。

材料作文的命题材料愈来愈趋向理性化,以相对抽象的话语来构建命题材料,决绝的表述中,要么对立面十分的清晰,要么指向性非常的明确。作文,由内及外的关系的分析和联系也愈来愈强调理性的建构性的思考。譬如:行囊已经备好,开始一段新的旅程。路途漫漫,翻检行囊会发现,有的东西很快用到了,有的暂时用不上,有的想用而未曾准备,有的会一直伴随我们走向远方……面对这样的命题材料,仅凭直觉作文显然是不行的。一定要把感性的认识化解为理性的辨识,首先从材料的表述中发现其值得一说(叙或议)的关联之处,有如“既然行囊已经备好,为什么会出现用不上、想用而未曾准备的情况”等。再做发散性的思辨,这中间,准备的足与不足又有哪些值得探寻、探讨、探究的方方面面,将行为认知、观念影响的思考渗入其间,比如“所备与所用的一致或不一致”,是否与备者主观的价值取向有关,或许也和客观的环境影响相关等等。

材料作文立意、见地的建构,要做到三个并重。首先是筛选与针对并重。既然是根据所提供的材料来立意作文,见地的靶向就不应该有所偏差,而命题材料并非简单概念的表述又必备多元多向的节点及层面,筛选也就顺理成章了。筛选与针对并重的共同要求,就是建构必须自始至终指向命题材料。其次是思辨与合理并重。有所针对的思辨,合情合理的表述,是材料作文最起码也是最理想的要求。不管命题材料提供的是具体的现象实况还是凝练的事理论断,说出“我怎么看”和表明“我认为”,或直接或间接,都强调要有契合材料内涵的主观意念。再就是,贮存与调用并重。任何一种建构都不可或缺建构之材料、建构之设计,因此,根据命题材料在自我立意中创设见地,实际上是一个调用思想库存的过程,需要的是敏锐的洞察力和预见性,而非机械的随题而为。贮存与调用所强调的,就是思想观念的前瞻性,也就是在未见具体命题材料之前,已经对有关事物及事理宏观方面的虚实表现、因果存现、大小呈现、彼此显现等有了最基本的价值评判,届时调用到微观的命题材料之上即可。

强调显现自我的思考是材料作文的终极目的。语言的背后有思想,思想的显露看思维。写材料作文,从解构命题材料到建构自我见地,思维的自由与精准既会为写作者的思辨能力所限,也会因命题材料的不同而受限。预设型的联系和触发式的联想也就成为材料作文立意建构的两翼,即:要想写好材料作文,既需要具有剖解微观、升格宏观和解构宏观、辨识微观的眼光和头脑,更需要积淀可以涵盖社会生活各个方面的问题认知、价值评判、观念表述。要能由具象的叙述性材料中读出理念,建构起前因后果的道理,也能从抽象的论说性材料中悟出实情,生发出彼此异同的依据。唯有此,才能在材料作文外挂及建构的过程中展示思辨的力度,彰显思想的特色。

无论是指向客观命题材料的内联及解构,还是针对主观立意见地的外挂及解构,本质上都是为了激活思想提升档次,进而优化材料作文的整体表达。

猜你喜欢
外挂解构命题
制售网络游戏外挂行为的刑法规制
石材反打外挂墙板应用技术
枪械的“外挂神器”
解构“剧本杀”
于强 保持真实,从生活中解构设计之美
彭涛形而上的现世解构
战斗机武器外挂投放与内埋投放比较
2012年“春季擂台”命题
2011年“冬季擂台”命题
2011年“夏季擂台”命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