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里有脸上才会有
—— 人物塑造之我见

2017-07-04 02:17
黄梅戏艺术 2017年3期
关键词:表演艺术戏剧舞台

○ 陈 诚

陈诚剧照

塑造形象生动、个性鲜明的人物是演员的追求。在舞台实践中,“心里有脸上才会有”。在我院新创大型黄梅戏《汉时明月》中,我饰演张释之一角。身为执掌九章律法的廷尉,有着刚正不阿的耿直,正如铜钱之方;面对国舅及太后等国戚权贵的权势,善于谋略的他,巧于周旋而不失正义,正如铜钱之圆。敢于直击逆法称霸的黑暗,彰显其忠君爱国护法的正气;心系百姓苦难,维护李傲天并哀其不幸,夜探牢中半月,助其陵前鸣冤体现出他体恤苍生、心怀曲直的良知。他不是民族英雄,但他心系群众、维护国法。他是一个刚直率性而不失机智、心忧天下而勇于斗争的好官!

对于这样一个角色,在投入舞台排练之前,我就先虚构一个敢于为民做主的好官形象,这就是心中有戏、眼里有人。因此我在心里先描摹出他的面貌,立起他的形象,然后仔细揣摩和研习他的心理以及一言一语、一举手一投足。戏谚说:“情动于衷,而行于外”。俗话说“相随心变”,从他的内心开始演绎,塑造出来的人物就会栩栩如生。为了演绎好这个角色,有一段时间,我穿角色年代一样服装,过日常生活,包括走路、吃饭、与人说话等。为了人物的丰满,我还设计了很多生活细节,细致到能以角色的身份回答很多具体问题。

演员是塑造人的艺术家,是由人(自我)演人(角色),演员的每一次创作,都是由自我进入角色的再创造,就是要找到从自我通往角色的桥梁,即找到角色与自我之间能够交叉和重叠的地方。想成功塑造各种各样的人物形象,首先要做到的就是知己(自我)、知彼(角色),只有真正地把握好这种双重人格,才可能达到自我与角色的有机融合。演员的任务就是运用不同的表演技巧力求把角色活灵活现塑造出来。角色塑造是进行戏剧表演的核心,演员的表演技巧、对剧本主题的把握程度、对角色的理解程度和演员生活阅历对角色的塑造具有重要影响。演员在舞台上的表演,是他的功夫、素质、修养的综合表现,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深挖人物具有性格独特的内心世界,更能促使外部动作形象生动,真实感人。内心世界揭示得越深刻,人物个性就越发闪光。

戏剧小舞台从来就是人生大舞台的缩影。几乎所有成功的戏剧表演者,都对如何运用自己的身心来表现人物剧情,有独特的领会和发挥。不会演活人物的,就谈不上角色创造。 作为演员,要演有情怀的作品,塑造有生命力的人物,尤其是戏剧演员,他的创作不是自我表现,而是在创造一个可能完全不同的另一个人物。通过排练和学习,克服或缩小与角色的差距。同时注意把握好体现角色人物的分寸。“一切动作都要温文,因为就是在洪水、暴风一样的感情激发之中,你也必须取得一种节制,免得流于过火。”(莎士比亚)

对演员来说,扮演角色最高的境界无过于“恰如其分”、“惟妙惟肖”。 有人说:“演员表演讲究言有尽而意未尽,因而需要留有余地。留有余地,进可以攻,退可以守,演员就自由了。留有余地,让观众长久地回味,留点言外之意让他们想一想,才能引人入胜。”

把握细节才能成就任务,表演能不能感动观众,不在于演员在台上拼死拼活,而在于演员的表演是否恰到好处。这恰到好处之中,也就留了余地。演员只有从自我中超越,才能将角色淋漓尽致的展现出来,完成对角色的创造性使命。林洪桐教授在他的《表演艺术教程——演员学习手册》中说:“表演艺术的核心问题就是演员通过表演艺术创造角色性格,而表演艺术中的性格形象是通过一系列动作(包括外部形体、内部心理及语言动作)逐步展露的。”演员与戏曲人物个性心理的亲密接触是成功塑造人物的关键因素。

人们常说“一千个读者的心中就会有一千个林黛玉”,同样“一千个演员来表演也会演出一千个不一样的林黛玉”。作为一名青年演员,在诸多舞台,我饰演了一个个重要角色,我深深知道,要想成功地塑造他们,就必须把剧作者用文学手段刻划的人物形象进行再创作、再加工,变成直接可见的、生动具体的舞台形象,使人物从剧本中走出来,使演员亲近他、理解他,使观众认可他、接受他。

演员掌握着表演的尺度、亮度和高度,也掌握着舞台的经度和纬度。舞台上的最终目标是运用自身的全部去表现、塑造好一个剧本中的角色。使这个角色变得活灵活现,将观众完全带到当时的环境情景中,完全投入的去欣赏表演。因此,作为戏剧演员,应重视自我与角色关系的塑造,能够从容地在角色中找到自我,在自我中找到角色。

当代社会,信息及传播手段高速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和文化水平都在不断地提高,欣赏水平也在随之提高,演员在塑造人物时也要与时俱进,尊重艺术规律,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进行创新,特别是新创作的现代戏,要根据剧情和人物的需要,充分利用多种艺术元素并把这些艺术元素融于一体。表演要贴近观众,自然流畅,塑造出来的人物形象就更容易为观众所接受,让观众耳目一新。

作为一个戏剧演员,要有创新意识,创新不是简单地卖弄技巧,一切的创新都要符合剧情的需要,人物的需要。好演员一定要学会化身,能将自己的身份、记忆和一切特质藏住,而以角色来取代。这是换“心”。也就是在表演的过程中,不去盲目地本色演出,力求塑造的角色契合剧本的主题,符合作者笔下的角色形象,给观众专业的艺术体验。

猜你喜欢
表演艺术戏剧舞台
军迷大舞台
军迷大舞台
有趣的戏剧课
杨丽萍表演艺术中心
肯尼迪表演艺术中心The REACH加建项目
戏剧“乌托邦”的狂欢
戏剧观赏的认知研究
1949年以来汉剧表演艺术资料述论
戏剧类
现代音乐美学对音乐表演艺术的启示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