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天人,必须力挺的中国崛起领跑者(社评)

2017-07-04 09:55
环球时报 2017-07-04
关键词:失利中国航天科研人员

长征五号火箭7月2日发射失利,带来了较大震动,中国社会上的大量航天粉丝也为下一步中国航天计划的实施捏一把汗。国际舆论则出现中国原定今年11月嫦娥五号发射有可能推迟的猜测。

嫦娥五号的目标是从月球采样并返回地球,其难度高于玉兔号在月球的软着陆。由于多了一项采样后在月球上起飞回到绕月轨道的程序,因而需要在地球上起飞时的更大载荷,只有长征五号能够担此重任。长五又称“胖五”,直径5米,是中国去年11月首飞成功的重型火箭。

“胖五”的难度可想而知,去年的首飞颇费周折,几度推迟发射,但最终成功。这一次的失利是哪个环节导致的,有待严格周密的技术调查。从外界看,这次失败没有突破人们对航天风险的大的认识,消息2日晚发出后的第一时间里,大多数公众通过互联网表达了对中国航天人的支持,鼓励他们莫受失败的影响。

对于长五这么尖端的技术集成来说,绝大多数公众、包括沾点边的科学家,对它都是陌生或者一知半解的。人们只是知道,迄今为止中国火箭发射的成功概率在世界发达国家中也是名列前茅的,这让人们有信心。与此同时,长五又是中国航天为全面上台阶做基础铺垫的攻坚战,这是艰难、高风险的一步,很多前沿高端技术问题急需提升和突破。

作为外行,我们只能呼吁中国全社会给予航天人更多的支持。我们大家必须有这样的认识:航天是拉动中国全面崛起最前沿的领域之一,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中国现代化的高度和广度,它所产生的战略导弹支脉则是中国国家安全的基石。

国家对航天事业的重视自不必说,中国社会可以说同样成了它的集体粉丝。然而这些支持是否都转化成了航天人感受得到的具体行动呢?大概未必。

有一个现象值得一提,那就是航天的优秀人才不断流失,被民营企业高薪挖走,国企留不住尖端人才的囧境在航天领域也未能幸免。

航天工业是典型的系统工程,一枚普通长征火箭至少有几万个零部件,长五就更多了,涉及几十个专业门类,从 设计火箭到组织最关键部件的研制、生产,最终实现火箭的成功发射,其中核心的参与者们都经受了极不寻常的锻炼,不仅磨砺了智慧,也经过了失败高风险锻淬心理抗压力的洗礼。他们是国家大型科研攻关的骨干力量,也是很多民企求之不得的宝贵人才。

有一定人才流动是正常的,但是如此重要的航天领域应当是中国社会人才流动的输入方,而不应当是人才哄抢的受损者。这当中的核心杠杆恐怕是收入,而科研人员收入问题的上游指向则是国家投入的大小。

中国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并存,航天口的骨干企业和科研机构都在国营体系中,而目前中国高收入的科研人员基本集中在民企,航天口科研人员的收入缺少竞争力。改变这种状况并非易事。

长五失利的直接原因显然与收入问题不沾边,相信不会有一位参与调查事故的人会朝着收入问题的方向哪怕动一动念头。然而外界却不妨从这起失利的发射往更大的范围看一看。我们不妨想想,长五最新发射失利后,此时此刻中国航天人的压力有多大!这种压力毫无疑问是各行业中极其罕见的,而扛起这个压力又需要多么强大的意志和自信心。这种意志和自信心不是凭空而来的,它们必须有超级的智慧和丰富的经验做基础。

让我们真正多多支持中国航天人吧。他们是中国崛起的领跑者,是超级不确定性和风险的承受者,也是我们这个社会的奉献者。让我们尽可能地鼓励他们,并且最大限度地把我们的鼓励化为时代的支持。▲

猜你喜欢
失利中国航天科研人员
有一种浪漫叫中国航天
中国航天发展史(二)
失去,亦是另一种获得
实现三代功能化轮烷树状分子合成
这就是中国航天
科学数据需共享科研围墙也要拆除
企业科研人员激励问题及对策研究
快来看,科学家都支持睡懒觉啦
意大利修宪公投“失利” 总理伦齐宣布辞职
4月24日被设立为“中国航天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