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幼儿的良好行为习惯

2017-07-04 13:20张海英
甘肃教育 2017年12期
关键词:内涵培养问题

张海英

【关键词】 幼儿习惯; 内涵;培养;问题;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7)12—0064—01

良好的习惯对人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而幼儿期是培养良好习惯的关键时期。习惯是行为的自动化,习惯一旦养成,就会成为支配人生的一种力量。幼儿时期是人生的最初阶段,可塑性极强,是习惯养成的关键阶段,因而是培养良好习惯的黄金时期。幼儿的良好习惯包括合理利用时间、有良好的学习、生活以及游戏习惯等。因此,教师应该充分利用课堂的主导作用,从注重游戏运用、创设科学的心理环境、示范引领、情景创造等方面培养幼儿的良好习惯。

一、幼儿良好习惯的内涵

幼儿的良好习惯包括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劳动习惯、生活习惯、卫生习惯、学习习惯等等,其中最主要的包括以下几方面。

1. 合理利用时间的习惯。幼儿因为年龄小,注意力难以长时间集中,时间观念不是很强,做事情没有合理的时间表,往往一件事情没完成就干另外一件事,结果什么事情都没干好。教师要根据幼儿的心理和生理特点,有针对性地使幼儿有时间点和时间段的概念,养成在什么时候干什么事情的好习惯。

2. 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幼儿具有好奇、好问、好动的持点,自控和自我协调的能力都很差,注意力和兴趣都不能持久,很容易形成不好的学习生活习惯,因此,从初始阶段就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尤为重要。

3. 良好的游戏习惯。幼儿良好习惯的培养需要通过多条途径,游戏就是幼儿最易接受且最有效的方式。这需要在轻松、愉悦的游戏过程中,使幼儿养成团结、协作、互助、积极、抗挫折的思维习惯。

二、培养幼儿良好习惯存在的问题

幼儿的良好习惯培养需要幼儿园和家庭、社会等多方面密切协作,而课堂在幼儿的良好习惯养成中具有独特的影响力。从行为的可控性和实际效果来看,目前利用课堂培养幼儿良好习惯仍存在如下问题:一是游戏的设计和操作有效性不高;二是对幼儿心理活动把握不恰当;三是部分老师的示范作用发挥不够;四是教学与生活分割等。由于以上几方面的原因,导致没有充分发挥课堂在幼儿的良好习惯培养过程中的主导作用。

三、对策

幼儿教师是实施幼儿园教育活动的主体,应该充分发挥老师在幼儿的良好习惯培养中的独特影响力,把培养良好习惯作为幼儿课堂教学的灵魂,通过积极的教育教学活动,在幼儿身上引起期待的行为,也可以用一些方法消灭和遏止幼儿身上所存在的非期待行为。可见课堂教学活动对幼儿良好习惯的养成影响是很大的。

1. 科学地设置游戏,强化幼儿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游戏是幼儿认识世界的独特方式,如运用得当,则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可根据教学的需要,在适当的教学环节引入恰当的游戏,使教学活动游戏化,使幼儿真正地在“玩中学,学中玩”,帮助幼儿学习知识,增长才干,锻炼能力,强健心智,在潜移默化中促使幼儿养成良好的习惯。

2. 准确把握幼儿心理变化,注重过程引导。环境不仅包括物质环境,同时还包括心理环境,良好的心理环境能让幼儿得到充分的情感体验,有利于幼儿生活经验的积累。教师要始终从正面积极地去引导,用“爱”去呵护幼儿成长,决不能使用负面的方式(如冷嘲热讽、置之不理、呵斥等等),要尊重幼儿的人格,使幼儿在“阳光下”积极健康成长。

3. 重视行为示范作用,强化模仿养成。幼儿喜欢模仿成人,成人的良好行为习惯是具体形象而直观的示范。幼儿的模仿力极强,在幼儿园里他们模仿的主要对象是教师,教师在幼儿的眼中是最伟大、最有权威的偶像,言行举止具有很大的感染力。另外,故事、诗歌、歌曲、影视作品中的艺术形象也有很强的榜样力和感染力。因此,教师要在课堂上通过这些积极的正面示范,影响幼儿形成良好的习惯。

4. 科学创设情景,注重不同环境中幼儿习惯的差异养成。从环境入手,注重幼儿在与环境的交互作用中情感的激發和体验。如,在区域活动中,可创设“喂一喂,数一数”、“它们爱吃什么”、“动物宝宝我爱你”等活动,让幼儿在体验给小动物喂食乐趣的同时,养成正确使用勺子的习惯,同时也养成科学用餐的习惯。再如,在教室墙面上可创设“我真棒”、“我喜欢”等氛围环境,引导幼儿操作,使幼儿掌握自我服务能力,同时培育幼儿自我激励的积极习惯。

编辑:王金梅

猜你喜欢
内涵培养问题
活出精致内涵
理解本质,丰富内涵
挖掘习题的内涵
演员出“问题”,电影怎么办(聊天室)
要准确理解“终身追责”的丰富内涵
韩媒称中俄冷对朝鲜“问题”货船
“问题”干部“回炉”再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