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常态下河南承接产业转移对策研究

2017-07-04 21:05杨枝茂
企业科技与发展 2017年10期
关键词:新常态河南对策

杨枝茂

【摘 要】产业转移是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促进地区经济持续增长,以及保障社会平稳发展的基本保障。近年来,随着经济全球一体化步伐的不断加快,我国对外开放政策力度逐步加大,西方发达国家及东部沿海地区产业正在向我国中西部地区转移。作为中原经济区建设的重要组成者,河南省需要依托产业优势和经济特色,充分发挥比较优势,积极主动地承接国内外产业转移,有力地促进中原经济区建设,激发河南省经济产业发展新活力。基于此,文章将重点研究和探析新常态下河南承接产业转移对策。

【关键词】新常态;河南;承接产业转移;对策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688(2017)10-0016-03

产业转移指的是基于市场经济体制下,经济发达地区的企业发挥比较优势,通过跨区域投资方式,将部分产业转移到经济欠发达地区的一种经济手段。作为生产力空间转移的方式和方法之一,产业转移不仅是经济发达区域经济持续增长的基础需求,而且是经济欠发达区域经济提速进位的有效手段。目前,我国正处于第四次国际产业转移的特殊时期,沿海地区产业正逐步向中西部内陆地区转移,河南省要抓住机遇,依托产业优势,不断优化产业结构,加快承接产业转移步伐,为新常态下河南省经济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

1 河南省承接产业转移现状

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较高,部分产业正在逐步向中西部地区转移,这也是新常态下基于市场经济体制下资源优化配置和效益最大化的必然选择。由于中西部地区与东部沿海地区的距离较近,加之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所以是东部沿海地区的最佳产业转移区域。研究发现,近年来,我国东部沿海地区部分产业向河南省的轉移量逐年增多,产业转移活动日益频繁,一些技术、资金等综合实力强劲的大型企业开始纷纷在河南建厂,从一定程度上激发了河南市场经济[1]。2015年,河南省成功举办了第九届中国(河南)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等重大经贸活动,组团参加了第九届中部博览会、厦洽会等重大经贸活动。签约新项目634个,招商引资4 322亿元。同时,在“一带一路”倡议的指引下,河南省面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出口贸易额为80.5亿元。截至2015年年底,河南省有世界800强企业84家,国内500强企业156家。河南省承接产业基本主要来自东部沿海地区,承接的产业均得到了较快发展,积累了丰富的产业发展经验,实现了市场供需结构平衡。河南省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低廉的人力资源成本等先天性优势,成为东南沿海地区企业产业转移的主要因素,也是河南省承接产业转移的基础保障。

2 新常态下河南承接产业转移的问题

2.1 政府职能发挥不充分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步入增长的平稳期,河南省经济发展也进入了新常态,面临诸多的困难、机遇和挑战,省委、省政府十分重视经济发展和招商引资工作,东部沿海企业在产业转移过程之后,对政府职能发挥的期望值越来越高。河南省各级政府职能转变力度不断加大,取得了一系列显著成效,然而与经济发达的东部沿海省份相比,依然存在较大差距。如果政府职能转型不到位,不能顺应经济发展新常态,那么将会阻碍和影响承接产业转移的能力。国家“十二五”规划期间,河南省政府在产业投资环境优化方面狠下功夫,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离预期要求仍然存在一定差距[2],具体表现为政府职能发挥不充分,服务意识不强,“三乱”问题较为突出,政策决策运行效率低下,公正、透明度较低,行政审批手续繁琐,缺乏专业的招商引资模式,投资者合法权益保障机制缺失等。

2.2 产业配套能力不足

产品生产加工过程中,为了确保产品供应及时,部分零部件需要本地供应商来提供,要求本地供应商必须具备一定的生产配套能力。新常态下,河南省在承接产业转移的过程中,所提供的产业配套能力不足,直接影响到产业转移成效,尤其是不能及时、有效地为企业提供配套措施,一些产业链不完善的问题较为突出。通过市场调查研究得知,部分外来企业对河南省的自然资源和人力资源优势较为满意,然而从整体产业配套层面来看,河南省并不能满足所有外来企业的设施配套需求,造成产业供能不足,发展后劲乏力。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由于河南省不能为外来企业提供所需的配套产品及服务,直接导致外来企业的运营成本上升,一些企业甚至会因此而放弃产业转移。因此,河南省需要从全局层面出发,为外来企业提供所需的产品及服务,切实提升产品配套能力,解决产业链短、配套能力不足的问题[3]。

2.3 承接产业转移的载体较为单一

在承接产业转移过程中,河南省作为承接地,必须为外来投资企业提供良好的投资环境,拓宽投资空间,激发产业发展潜能。空间是承接产业转移的重要载体之一,只有充足的空间,特别是完善的产业集聚区、城市群,才能为外来企业提供广阔的投资环境。然而,受到经济发展方式及地域性因素的双重影响,河南省城市化水平较低,必要的功能尚不完善,致使在承接产业转移过程中能力有限。加之城市之间的关联不够紧密,产业配套功能亟待完善。产业集聚区建设方面,河南省作为农业大省,是国家粮仓的重要基地,为了确保粮食安全,需要确保农业用地充足,在农业用地和产业集聚区建设方面,存在一定的矛盾和冲突。河南省所承接的产业中,绝大多数为东部沿海地区的工业产业,在保证农田面积和数量的前提下,工业用地的数量十分有限,难以承载更多的工业产业。因此,河南省承接产业转移的载体较为单一,直接影响到对产业转移企业的吸引力。

2.4 专业化人才相对匮乏

河南省作为农业大省,农村人口占比较大,人口综合素质普遍偏低,尤其是缺乏专业化、高素质人才。这样一来,在承接产业转移过程中,河南省以承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高新技术产业的承接能力非常有限,而高新技术产业所能够带来的经济效益更大。同时,由于缺乏专业化、高素质人才,河南省的很多产业链处于最低端,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速度较慢,无法吸引高新技术企业。此外,河南省职业教育水平较低,缺乏完善的职业教育机制,人才培养理念落后,不能培养出专业化、高端性人才,加之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较少,人才的流动性相对较大,这些都给河南承接产业转移能力形成不利的影响。

3 新常态下河南承接产业转移对策

3.1 加快政府职能转型,增强服务意识

针对政府职能转型不到位,功能和作用发挥不及时的问题,河南省要进一步加快政府职能转型,增强服务意识。首先,要加大政府行政能力改革力度,创建完善的公共服务平台,切实增强服务意识,明确各部门具体职能,尽可能地缩短办事周期,减少审批环节,提高行政办事效率;其次,要结合经济发展实际,制定产业转移优惠政策,降低外来企业运营成本,为投资者提供良好的政策服务环境;再次,进一步加快“放管服”改革步伐,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做好权责事项清单的整理、优化,尽可能地减少办事环节、缩短办事时间、提升服务效率[4];最后,河南省政府要持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基于“互联网+”背景下,构建完善的信息化运营平台,帮助外来企业解决困难和问题,为各投资者创造国际化经营环境。

3.2 发挥优势产业特色,提高产业配套能力

新常态下的产业转移过程中,产业转移企业通常会综合考虑承接地的产业集聚规模、政府职能发挥、优势产业特色及产业配套能力等因素。产业转移之后,企业所需的部分零部件、原材料需要通过承接地的供应商提供,需要承接地供应商提供完善的设施、设备及人才、服务等,唯有此,才能扩大利润空间,提升经济效益。倘若承接地的人力资源匮乏、信息相对滞后、产业链不完整、物流体系不健全,致使产业转移企业成本过高、限制条件过多,那么必然会阻碍产业转移企业,不利于产业转移成效的提高。因此笔者认为,河南省各级政府部门、市场参与主体要提高思想认识,高度重视产业转移工作,充分发挥优势产业特色,结合经济发展和产业转移实际,制定各项优惠举措。同时,要形成产业联动,适当延长产业链,提高产业经济、集聚规模和产业配套能力,培育产业集群、产业带,吸引更多有实力的企业前来投产,以此为壮大河南省经济做出积极贡献。

3.3 科学配置和合理利用资源

近年来,河南省不断加大承接产业转移力度,一大批初具规模的产业集聚园区、现代化工业园区相继建成。作为粮食生产大省,河南省的农用土地面积较大,无疑给工业用地规划和工业产业建设带来困难。基于此,政府需要发挥宏观调控和管理职能,尽快制定和完善政策制度、法律法规,确保资源的科学配置和合理利用,不仅要守住农业用地的红线,而且要走集约化之路,探索新型工业化发展渠道。首先,要全面深化改革农用土地管理制度,健全农用土地流转机制,激发农用土地利用潜力;其次,进一步加大对闲置土地的集中整治力度,确保闲置土地有所用途,并且能够合理使用。产业转移过程中,用地、选址要科学、合理,尽可能地通过产业集聚区、工业园区等方式承接关联度较大的产业。这样一来,不仅便于产业集中管理,而且有利于资源的高效利用[5]。

3.4 加大专业化人才培养力度

如前文内容所述,河南省劳动力资源相对丰富,然而,随着东西部经济发展差距的不断扩大,河南省的一大批青壮年劳动力流入东南沿海城市,一度造成劳动力资源匮乏的问题。近年来,河南省承接产业转移速度不断加快,劳动力短缺问题日益严峻,特别是专业化、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十分紧缺。因此,建议政府采取各种激励措施,引导本省青壮年参与创业、创新,面向有志青年提供免费的技能培训、业务指导,吸引他们回乡创业。与此同时,政府需要与本地高等院校、职业学校签订人才订单式培养计划,共同培养社会紧缺型、专业化人才。此外,面向国内外发达地区聘用行业尖端、精英型人才,邀请行业领域专家学者及领军人物前来授课、指导,打造现代化、信息化人力资源团队,为河南承接产业转移和产业结构优化提供良好的智力环境。

4 结论

产业转移是经济发展和运行的必然趋势,也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现象。通过产业转移,有利于经济发达地区的产业结构调整、转型、优化和升级,有利于欠发达地区经济提速进位,实现持续、健康发展。因此,新常态下,河南省要抓住当前市场的发展机遇,不断扩大产业转移承接规模,为适应经济现代化、国际化发展奠定基础。

参 考 文 献

[1]张慧.新常态下河南省承接产业转移的对策分析[J].中国商论,2017(15):153-154.

[2]孙慧霞.新常态下河南承接东部产业转移面临的困难及对策研究[J].濮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29(3):

63-65.

[3]吕向阳.河南省承接国际产业转移的收入增长效应研究[D].长春:长春工业大学,2016.

[4]任俊英.新常态下河南省加快承接产业转移的对策建议[J].河南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30(4):15-18.

[5]于志文.河南省承接产业转移问题及对策研究[D].郑州:郑州大学,2014.

[责任编辑:邓进利]

猜你喜欢
新常态河南对策
诊错因 知对策
对策
面对新高考的选择、困惑及对策
出彩河南
防治“老慢支”有对策
河南:过大年,逛庙会
河南:走进就业的春天
放歌河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