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贸易理论的发展思路与新趋向

2017-07-04 21:05陈伟
企业科技与发展 2017年10期
关键词:发展思路

陈伟

【摘 要】国际贸易理论是在18世纪中叶产生的,它产生的主要目的是研究国际贸易。随着时代的发展,国际贸易理论不断地适应新环境,在解决新问题的过程中逐步地发展和完善,每个阶段的理论都具有独特性,都与这一阶段的经济环境密切关联。21世纪的全球化的经济环境,对国际贸易理论也提出了新的要求。文章主要梳理了国际贸易理论的发展思路,分析国际贸易理论每个阶段的背景、理论内容及缺陷等,进而分析国际贸易理论发展的新趋向,丰富相关研究。

【关键词】国际贸易理论;发展思路;新趋向

【中图分类号】F7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688(2017)10-0037-03

国际贸易理论是研究国际之间贸易的理论,它的产生主要是起源于对重商主义的批判。而后,伴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经济环境的变化,国际贸易理论也在为适应不同的时代要求而不断地进行更新。随着新的时代的到来,新的国际分工和贸易形式也将陆续呈现,国际贸易理论也将面临新的要求与挑战。

1 古典贸易理论的发展

早在1776年,亚当·斯密在其著作《国富论》中提出了“经纪人假设”的理论,文中指出:人的本性都是在追求自身的利益,目的是实现自身利益的最大化。亚当·斯密提到,经济人的本质上都是逐利的,都在不断地追求自身的利益,也正是有了利益的驱使,才有了对物品进行交换的需求,进而会带来各种各样产品生产的分工,分工则会带来各个产品的专业化生产,这些现象最终会带来人们生产效率的提升,也会带来整个国民经济的不断增长。

绝对优势理论中认为:假如存在两个国家,他们在生产制造两种类型的产品A产品和B产品,这两个生产商分别在生产A产品、B产品的时候效率比较高,称之为这两个国家在两种不同产品的生产过程中分别具有绝对优势。若这两个国家分别在生产A产品、B产品的时候进行专业化的分工,生产结束之后进行产品之间的互换,则两者都能够实现收益。该理论认为:在国际市场上,具有不同绝对优势的国家若各自生产具有优势的产品,并且在国际市场上进行他们之间的贸易,则他们会实现比自己生产优势产品更加多的收益。绝对优势理论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具体表现如下:首先,它阐述了国际贸易产生的必要性及原因,人类的本性是追逐自身利益的,加上国际上各个国家的生产优势是不一样的,也就会有不同的生产成本。因此,从长远角度考虑,各个国家之间会选择进行国际贸易,同时进行国际贸易也是比较自由的。其次,它指出了各个国家之间进行国际贸易能够帮助他们实现更大的收益。这也导致了国际贸易的大范围进行。通过以上表述可以看出,比较优势理论可以解释这种经济现象,它提到不仅那些具有绝对优势的国家可以在贸易中取得更多的利益,而且那些不具有绝对优势的国家也可以,这一结论也为很多国家贸易的开展提供了参考依据。

李嘉图对绝对优势的进一步研究指出:国际市场上的各个国家不一定要追求生产各种各样的物品,他们应当做的是实现自身效益的最大化,使有限的资源发挥出最大的价值,产生最大的利益,他们往往选择生产那些能给自己带来较大利益的商品,或者对自己不利最小的产品,然后采取国际交换的方式进行贸易。这类似于在国际范围内形成国际分工,有利于各个国家实现自身利益的最大化。

与此同时,绝对优势理论也在一定程度上存在一定的不足,一是比较优势对国家间贸易的分析是静态的,它只能总结某一时点上国家间贸易的优势所在,无法分析比较优势随着经济和社会发展可能会产生的变化。二是比较优势理论只以生产商品所需劳动时间为依据,忽视了各国的自然禀赋和技术条件等可能会影响到比较优势的其他因素。三是比较优势没有说明国际贸易中利益的分配问题,即贸易双方以什么样的比例分配贸易利益。

2 新古典贸易理论的发展

在1993年,瑞典经济学家俄林在其出版的书《地区间贸易和国际贸易》中提到了其选用的新的理论基础,他从自然要素禀赋的角度分析了国际贸易产生的原因。在世界范围内,各个国家对自然资源的拥有数量是不同的,在对各个物品的生产过程中所需要采用的生产要素的多少也是不一样的。因此,在国际上参与贸易的国家可以选择自己所拥有较多的生产要素来进行对应的生产,然后将生产的商品进行售卖取得收益。拥有某种生产资源比较多的国家的生产成本要低于那些拥有的此种生产要素比较匮乏的国家,他所生产的商品的价格也将低于这些国家,这也就给他在对应的市场上带来了一定的优势,这种低价的优势能够帮助他实现更多的收益。

从上面的阐述可以看出,俄林的新理论相对于比较优势理论有了更进一步的研究与发展。这些进步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俄林的新理论指出了世界各个国家所拥有的自然资源的不同,导致了各个国家的生产成本是不同的,是造成某些国家具有生产优势的重要原因,这也为贸易的开展打下了基础。其次,俄林在研究的过程不仅分析了某些国家的生产优势,而且指出了这些国家在资本、技术等方面的优势,从宏观角度的层面上分析国际贸易过程中的优势所在。最后,俄林还分析了國际贸易会给世界上的国家带来收入的增加,进而带来利益的最大化。

3 新贸易理论的发展

20世纪70年代后期,国际贸易理论的发展更加深入,很多的研究学者展开了对新的国际贸易理论的研究。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人物是美国的经济学家保罗·克鲁格曼,他发表的著作《报酬递增、垄断竞争与国际贸易》奠定了新贸易理论发展的基础,影响深远。克鲁格曼一改之前研究者的研究假设,他在其研究过程中假设生产者的生产过程是规模报酬递增的,并以此为依据得出使市场实现均衡的两个条件。新贸易理论是在解决了新兴古典贸易理论问题的基础上而发展起来的,新的理论的适用性更加强,能够对更加普遍的经济现象进行解释。在新的理论的研究过程中,伴随着社会的发展、经济的进步,市场的需求也在不断地发生变化,因此并没有哪个国家能够生产出市场上所需求的全部产品,这也就导致了国际上各个国家之间的贸易的发生,然后各个国家之间再根据自身拥有的生产要素与资源等决定所生产的商品。

与此同时,新的贸易理论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它主要的缺点就是对生产商的要求太严格,其假设所有的生产商都一样,而忽视了市场上的各个生产商之间的领导者、管理模式、资本及硬件等因素之间都是存在差异的。随着时代的发展,一部分生产商逐步发展与壮大,而还有一些生产商则会被市场淘汰。

4 新兴的古典贸易理论

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不断地进步,新的市场经济环境呈现出来,新的市场需求也在不断地出现,新的国际贸易理论也开始出现。新兴的古典贸易理论有一个关键的假设:市场经济中的每一个个体都是生产方,也是消费群体中的一员。在现实的市场环境之中,一个生产厂商不可能生产出满足所有市场需求的商品,这也就造成了市场上的生产商之间的分工,这也为国际贸易的发生提供了必要的条件。

新兴古典贸易理论主要是从内生优势的角度进行论证,因此有的时候也称该理论为内生优势理论。在新兴的古典贸易理论的研究过程中,贸易产生的必要条件就是分工,若分工所带来的收益大于所产生的交易费用的时候,此项贸易即被认为是有效的。分工使得贸易的产生,也使得贸易成本的发生,即使很多的生产商区别不大,在长期的分工过程中也会形成自身的绝对优势。但是,当各个国家之间的交易费用大于交易所产生的收益的时候,对应的国家则会取消相关的贸易。随着社会的发展,国际上的贸易交易效率也在不断地提升,交易的成本在不断地下降,各个生产商之间的分工优势也比较明显,这也就促进了各个生产商专业化优势的凸显。

5 国际贸易理论的新趋向

综上所述,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国际贸易理论逐渐发展与完善,与每一个阶段的市场环境与市场需求相匹配。同时,国际贸易理论在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上也在不断地变化,逐渐呈现出了微观发展的趋势。

首先,在研究内容方面。在之前的传统国际贸易理论中,研究的主体主要是国家,它对国家的研究主要是从宏观层面开始,从大的范围着手来探讨具体的国家选择参与国际贸易的主要原因与动力,以及这些国家参与国际贸易的主要形式是什么、会对国家带来什么样的具体影响等。而在当下的阶段中,国际贸易理论逐渐将研究的方向偏向微观领域,它研究的主体不但包含了那些国际上的具体国家,而且还开始涉足比较大型的集团公司,还有影响比较大的跨国公司等,研究主体不断地丰富与聚焦。与此同时,他们的研究内容也不断地增多,之前的传统国际贸易理论主要研究的是不同产业之间的交换与贸易,现如今的国际贸易理论研究的内容开始关注具体产业内的交易,呈现微观研究的趋势。

其次,国际贸易理论中研究方法上也表现出了微观的趋势。在这之前,传统的国际贸易理论中研究开展的过程中都会设定一定的研究条件,比如每个国家的生产条件、供给条件是不变的,各个国家自己拥有的生产要素及资源等都不能在国际之间进行流通,假设整个国际市场之间是呈现完全竞争的局面的,规模报酬是不会发生改变的等。这些传统的研究条件也在反映出了传统研究方法的静态特征。而在现阶段的国际贸易理論的研究之中引入了产品的生产周期理论,将产品的生产周期分为几个具体的阶段,带来了国际贸易理论研究的动态化。

其中,克鲁格曼在其研究过程中引入了不完全竞争,突破了传统贸易理论的研究假设,将使得需求情况更加动态化,这也更加符合现实的情形,国际贸易理论研究方法的动态化使得研究更加符合市场环境,更加有利于国际贸易的良好开展。

综上所述,国际贸易理论的发展伴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地更新与完善,它在每个阶段的特征都与对应市场环境相匹配,也是为了更好地满足变化的市场需求。如今,国际贸易理论的研究已经呈现出微观发展的趋势,加强对国际贸易理论的研究,对国际贸易理论的开展大有裨益。

参 考 文 献

[1]于彩凤.国际贸易理论的发展及其阶段划分[J].时代金融,2017(6):22-23.

[2]刘国晖,吴易风.国际贸易理论——马克思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的比较[J].政治经济学评论,2015,6((4):

118-136.

[3]陈钧浩.全球化经济的要素流动与国际贸易理论的发展方向[J].世界经济研究,2013(11):3-8,87.

[4]余智.“新新国际贸易理论”的最新发展[J].经济学动态,2013(1):112-117.

[5]彭徽.国际贸易理论的演进逻辑:贸易动因、贸易结构和贸易结果[J].国际贸易问题,2012(2):169-176.

[6]孔欣,宋桂琴.国际贸易理论新进展——新新贸易理论述评[J].税务与经济,2011(5):16-21.

[责任编辑:邓进利]

猜你喜欢
发展思路
江苏农村艺术设计产业发展思路研究
广东省城中村改造的现状与发展思路研究
关于农田水利工程高效节水灌溉发展思路的探索
中国奥特莱斯发展现状与存在问题探析
新常态下珠海市体育服务业发展现状与思路研究
浅析丽水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思路
福建安溪铁观音茶产业化发展研究
文化艺术产业集群与发展思路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