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医改政策的实际印证及思考

2017-07-04 07:10李秀银
企业科技与发展 2017年10期
关键词:数据统计

李秀银

【摘 要】目的:通过实地调研,验证“全民医改”政策的实施效果。方法:现场实地取得统计数据,进行数据分析,验证政策效果。结果:统计数据基本反映了医改的政策导向,对“全民医改”的下一步政策设计具有部分参考价值。结论:通过“全民医改”,基本解决了“看病难”的问题,但“看病贵”的问题还未得到根本缓解,医改政策还需进一步完善,但“全民医改”政策的实施探索了以健康和幸福为目标的新型发展模式,树立起了国民对中国道路、理论和制度的自信。

【关键词】数据统计;全民医改;医改政策

【中图分类号】R19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688(2017)10-0149-03

2014年4月,国家卫生计生委新闻发言人、宣传司司长毛群安就医改等问题回答记者提问时指出,医改政策实施5年来,中央政府和各级政府总共投入的经费达到了3万亿元。国家花了这么多钱为国民提供医疗保健,但是怎么还有人在议论“看病难、看病贵”呢?钱都去哪了?实际情况怎么样?带着这些疑问,笔者跟踪记录了一所综合性医院的门诊就诊情况,试图“管窥”国家医改带给我们哪些实实在在的变化。

1 资料与方法

(1)每天分3次到医院门诊大厅实地观察统计就诊人数,根据观察统计结果选取上午7:30至8:30(A时段)、上午9:00至11:00(B时段)、下午2:00至4:00(C时段)作为重点统计区间。

(2)统计挂号、收款数据及近年来的会计核算数据。

(3)利用Excel电子表格软件对所收集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得出统计结果。

(4)与部分医院工作人员讨论,获取石家庄市医保主管部门发布的医保相关信息和患者就诊期间出现的相关问题。

2 结果与分析

2.1 统计时间内各时段的门诊就诊数据(见表1)

分析表1中的统计数据总结出以下结论。

(1)在上午7:30至8:30期间(A时段),门诊量不是很大,此时段内就诊人数占就诊总人数的比例为8.25%,并没有出现排长队、挂不上号、看不了病的现象。

(2)就诊高峰期在上午9:00至11:00(B时段)出现,在此时段就诊的人数约占就诊总人数的35.74%,而下午(C时段)就诊人数相对较少,在此时段就诊的人数约占就诊总人数的17.1%,此统计结果说明:①医院服务对象的区域性,就近医疗是人们的首选。②就诊人员以常见病、预防性治疗为主,就诊时间可有所选择。此结果印证了实行分级医疗制度,完善基层卫生医疗机构的重要性。

(3)虽然医院开展无假日门诊服务,但是双休日就诊人次仍比工作日少15%~20%,分析认为这基本反映了人群的就医习惯——小病自己吃药或就近去社区门诊,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小病进社区,大病去医院”。

2.2 统计时间内医保患者门诊就诊数据(见表2)

从表2统计的数据可以看出:每日医保就诊人次占全部就诊人次的比例在20%~26%,统计期内的平均数值为24%。分析认为:从医院的角度来看,尽量吸引患者就诊,硬件设施和“一切为了病人、为了一切病人、为了病人一切”的服务理念得到尽情体现,但医保患者就诊人次仍占不到1/4,说明医改政策的设计限制了医保患者就诊的选择范围,避免患者过度医疗、避免医疗资源过度集中在此有所体现。

2.3 统计时间内医保患者门诊就诊费用(见表3)

从表3统计的数据可以看出:统计期内,医保患者平均每诊次的费用为234元,比所有就诊患者的平均每诊次费用(208元)高出约13个百分点,分析认为:实行医改后,医保患者就诊可在一定范围内报销部分费用,国家提供的就医部分报销政策使得患者敢看病,也敢做必要的检查和治疗,患者的基本医疗得到了初步保障。

2.4 統计时间内医保患者门诊就诊费用构成(见表4)

从表4统计的数据可以看出:医保患者的就诊费用占前3位的分别是药品费、检查费和治疗费,其中药品费用最高,占54.18%,统计数据直接印证了“看病贵,贵在药上”的新闻解读,但药品为什么这么贵呢?药品从生产到用到患者身上,基本需要5个环节,即制药企业→个人代理→药品流通企业→医院→患者,据北京大学医院研究所的统计资料,认为实施医改几年来,药品制造企业产值从6 000亿元上升到1.83万亿元,药品流通企业的营业收入从4 700亿元上升到1.17万亿元,医院的药品收入从3 500亿元上升到9 000亿元,几项相加约有2.48万亿元流入了药品流通环节。

2.5 2012—2014年医疗收入数据(见表5)

从表5统计数据可看出:该医院的医保收入逐年递增,占总收入的比重维持在1/3左右,而且从2012年开始,医保收入环比增长出现大幅下滑,受政策性调控的影响明显,这从一个侧面说明我国医改政策的广度和深度在不断加大,覆盖面更加宽广,全民医改已深刻地影响到每个人和每个医疗机构。

3 讨论与探讨

针对某医院门诊就诊数据的统计分析结果,笔者得出以下结论。

3.1 “全民医改”基本解决了“看病难”的问题

国家通过增加财政投入,基本建成了覆盖各种不同类型人群的全民医保体系和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小病进社区,大病去医院,国民的就医途径有了多种选择,只要不是疑难杂症,各级医疗机构能满足国民的不同就医需求,随到随医;同时,国家财政的大笔投入提升了各级医疗机构的医疗收入,改善了就医条件和就医环境,增强了各级医疗机构工作人员的竞争意识和服务意识,患者的就医“观感”得到了极大的提升。可以说,国家医改提升了国民的幸福感。

3.2 “全民医改”的部分政策设计为患者就医设置了“藩篱”

①各类“医保”的地域性限制,在投保地可享受的就医报销政策在非投保地便不适用,只能自费就医,就像现在饱受诟病的“农村户口”一样,限制了国民的就医选择权。②医保类型多样,由不同的政府部门管理,每种类型的医保都有特殊规定和报销办法,医疗机构为取得“定点医疗机构”的资格需要向政府主管部门攻关。③在不同级别的医疗机构就医享受不同的报销比例,政策的初衷是避免患者拥向大医院,避免基层医疗资源的浪费,但在目前配套政策不完善的情况下,基层医疗机构不能吸引有专长的医疗人才,而患者为多报销医药费,只能在当地就医,要想享受高水平的治疗只能自掏“腰包”,这从表2、表3的就诊统计数据可体现出来。

3.3 “看病贵”的现状还未得到根本缓解

从统计数据看,“看病贵”主要贵在药上:①药费高是医改的配套措施还不得力,还未能有效阻止以前“以药养医”的政策惯性。②药品流通的各个环节,消耗了国家投入的巨额医改资金。

3.4 “全民医改”必将助力全体国民实现“健康梦”

通过实际印证,笔者认为,我国的医改政策通过艰难的顶层设计和巨额的财政投入,已基本实现了全民覆盖,全体国民已实实在在地享受到了医保带来的好处,全民医改的实施探索了人类以健康和幸福为目标的新型发展模式,树立起对中国道路、理论和制度的自觉和自信。

参 考 文 献

[1]魏敏.5年医改政府总投入3万亿元[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4(4).

[2]鄂璠.2015最受关注十大焦点问题 食品安全仍热 医疗改革回温[J].小康,2015(12).

[3]陈斌,彭为民,曹惠如,等.市社区卫生服务:现状、问题与改进——基于湖南省岳阳市岳阳楼区的调研分析[J].湘潮(下半月),2014(4).

[责任编辑:高海明]

猜你喜欢
数据统计
基于ADO.NET实现的统计和分析算法的优化
“低头族”现象产生的原因及解决方案
新课改下初中化学教学水平的提高策略
大数据与大数据经济学
山西省不同导线电线积冰特征对比分析
高校招生数据采集及分析系统设计与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