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拉动 市场推动 标准撬动 企业主动
——郴州苏仙区烟花爆竹生产企业关闭退出工作纪实

2017-07-05 10:03桂生通讯员周功新刘冬文
湖南安全与防灾 2017年6期
关键词:郴州市烟花爆竹生产

文、图本刊记者 桂生 通讯员 周功新 刘冬文

政策拉动 市场推动 标准撬动 企业主动
——郴州苏仙区烟花爆竹生产企业关闭退出工作纪实

文、图本刊记者 桂生 通讯员 周功新 刘冬文

△ 关闭退出的烟花爆竹生产企业厂房、设施等全部按照要求拆除到位

郴州苏仙区的烟花爆竹生产已有300多年的历史,区委、区政府抢抓省市强力推进烟花爆竹产业供给侧改革,引导落后烟花爆竹生产企业有序退出的政策机遇,形成了在2017年底前,分两批退出烟花爆竹产业的工作实施方案。

通过主动谋划、大力推动,苏仙区提前9个月完成省市下达的关闭退出任务,烟花爆竹生产企业全部关闭退出,摸索出了“政策拉动,市场推动,标准撬动,企业主动”的烟花爆竹生产企业关闭退出“苏仙经验”。

下定决心破难题

苏仙区烟花爆竹生产主要集中于栖凤渡镇。

2002年前,栖凤渡镇和原廖王坪乡共有1000多户村民从事烟花爆竹生产。其中,草田铺村非法生产烟花爆竹最为泛滥的时期甚至可以用“家家生火、户户冒烟”来形容,老人切引、小孩插引成为当地农村一种普遍现象和“顽症”,事故更是层出不穷。

通过一轮轮铁腕整治,苏仙区烟花爆竹产业实现了由家庭作坊式非法生产向合法企业生产的嬗变,并成为郴州市烟花爆竹生产“六县一区”中的“一区”。整合后共有烟花爆竹生产企业8家、引线生产企业3家。

近年来,苏仙区的11家烟花爆竹企业虽然通过其自身发展,比以前有了一些改观,却依然存在产能落后、技术装备落后、安全管理落后的硬伤,无法摘掉“分布散、规模小、管理乱、事故突发,从业人员安全技能培训不到位”的帽子。

按照省政府常务会议研究确定的目标,到2017年底,烟花爆竹重点县市的生产企业数要按照国家要求压减25%以上,非重点县市区原则上要全部退出烟花爆竹生产。

烟花爆竹生产企业向重点地区集中、向规模化企业集中、向优势品牌集中的大格局下,苏仙区作为非重点县市区,将如何做出抉择?

“安全生产形势依然严峻,安全隐患最不可控、最令人担忧、最不放心。”苏仙区在研究烟花爆竹安全生产工作时认为,要引导落后烟花爆竹生产企业有序退出,坚决淘汰、关闭落后小作坊、小企业,真正从源头消除事故隐患,筑牢安全生产防线。

为此,苏仙区出台了力度空前、行之有效的《苏仙区落后烟花爆竹生产企业(第一批)退出工作实施方案》(苏政办函[2016]112号)、《苏仙区落后烟花爆竹生产企业(第二批)退出工作实施方案》(苏政办发[2017]2号)两个重要文件。

“这两个重要文件的出台,为鼓励和引导11家烟花爆竹落后生产企业退出找到了最终破解的新‘法宝’,同时也为最终强力推进该项工作打下了坚实基础。”苏仙区安监局工作人员介绍。

多措并举强推进

为全力以赴引导落后企业关闭退出,苏仙区广泛宣传,深入发动:由区委宣传部牵头,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网络等媒体宣传烟花爆竹生产企业关闭退出工作的意义和有关政策措施,确保所有落后烟花爆竹生产企业知晓并掌握退出工作要求及相关政策。

同时,通过多次走访、座谈、召开征求意见会,多次与企业主面对面进行沟通等形式,鼓励引导企业顺应时势,激流勇退。

苏仙区还要求,由区委宣传部、区监察局、区财政局、区安监局、苏仙公安分局、郴电国际等13个直属部门和单位按照“五包干”工作原则,即包组织领导、包资金筹集、包任务完成、包维护稳定、包安全生产,各司其职狠抓落实。

按照“一企一班子一方案”“一企一策”的原则,苏仙区明确1名区领导牵头,分别成立工作组对应负责1个关闭退出生产企业;明确栖凤渡镇人民政府为整个关闭退出工作的第一责任人,由镇人民政府成立相应的工作组,与区工作组一起开展工作,并负责具体实施。

根据《湖南省落后烟花爆竹企业退出奖补资金管理办法》等文件精神,苏仙区广泛征求意见,制定了自愿整体退出生产企业奖补原则及标准和自愿退出进度奖励制度。

根据奖补原则,苏仙区对直接关闭的每家企业奖补330万元;自愿申请退出、并经区烟花爆竹企业退出工作领导小组验收合格的企业,按其安全生产许可证剩余期限给予进度奖励。

3月31日之前退出的企业,苏仙区按每月5万元标准计算奖励,以此类推。区财政共计奖补1540万元(不含省奖补资金);奖补资金拨付严格按照“三三四”分期拨款方式拨付,即:区级验收合格后拨付30%、市级验收合格后拨付30%、省级验收合格后拨付40%。

按照“镇实施、区市验收、省抽查”的要求,苏仙区严格把关验收程序,开展关闭退出企业组织验收过程中,除需要满足湖南省人民政府规定的条件外,还规定供电、供水等直接用于生产的设施和设备必须拆除到位等。

通过一系列举措,苏仙区将压力传导到了每个面临关闭退出的企业,打消了极少数生产企业最后一搏、举棋不定的念头。

加大力度见成效

2016年,苏仙区关闭退出3家烟花爆竹企业。

“其实,郴州市2016年给苏仙区定的关闭退出落后烟花爆竹生产企业目标是4家,实际上只完成了3家,因此,该区在年度考核时被扣了分。2017年,该区知耻而后勇,加大了工作力度。”郴州市安监局副局长欧永和透露。

到2017年2月,该区拟关闭退出的8家烟花爆竹生产企业全部递交了自愿退出申请书,签订了自愿退出协议。

随着推土机“轰鸣”第一铲,苏仙区永顺引线有限公司的工房应声倒地。通过为期1天的厂房拆除工作,永顺、万鑫、祥龙三家引线厂按“六不留”的标准关闭到位。

3月13至17日,苏仙区共组织2台大型挖机、2台小型挖机、1台炮机、2台消防车,对8家烟花爆竹企业的1.1级涉药工房和面积200平方米以下的工(库)房进行了为期一周的破拆工作,且全部拆除到位。

据统计,本次行动共拆除拟关闭退出烟花爆竹企业工(库)房面积5万余平方米、涉药设备357台套、供电线路4170米、供水管道1530米,处置烟花爆竹成品(含半成品、余废药、包装材料、辅助原材料)计3500公斤。

据介绍,苏仙区收到企业递交的自愿拆除生产厂房申请书后,及时制定了厂房拆除方案,实行专人跟踪监管,整个拆除过程未发生一例阻工事件和次生安全事故,拆除现场井然有序,为郴州市全面实施烟花爆竹落后生产企业关闭退出工作提供了先进经验。

苏仙区、栖凤渡镇二级人民政府除迅速制订拆除方案外,还组织盯守值班人员,筹措拆除资金。区政府领导天天带队到现场督促指导关闭退出烟花爆竹生产企业拆除工作。

区安监局对关闭退出烟花爆竹生产企业有关设备设施的拆除和余废药的安全处置工作进行了现场监督。栖凤渡镇安监站工作人员则自带铺盖、自带伙食对关闭退出生产企业实施24小时不离人盯守巡查。

“厂房、设施等已全部按照要求拆除到位,电、水等也都停掉了,想再恢复生产是不可能的。”郴州市安监局执法人员表示。□

责任编辑 / 宋智慧 / 251373721@qq.com

猜你喜欢
郴州市烟花爆竹生产
丰县建立四项机制 强化烟花爆竹监管
用旧的生产新的!
“三夏”生产 如火如荼
代工生产或将“松绑”
四部门联合部署烟花爆竹旺季安全监管工作
S-76D在华首架机实现生产交付
盆满钵满
郴州市:夯实基础,提升环境监察效能
湖南郴州市北湖区龙女寺全国征联揭晓榜
湖南省郴州市北湖区龙女寺全国征联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