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随农民的脚印

2017-07-05 15:52王崇庆
东坡赤壁诗词 2017年3期
关键词:农民农村

王崇庆

我的家乡监利县朱河古镇,东倚烟波浩淼的洪湖,西临滚滚奔流的长江。淡青花岗岩石铺成的街道长七里又三分,两边的木楼商铺整齐排列着,七坊八巷的斑驳粉墙,仿佛在诉说岁月的沧桑。街后是条清凌凌的小河。枕河而居的人家与拱桥、流水、篷船,仿佛是江南的乌镇、周庄。水是古镇的灵气,农民是古镇的主客。每天清晨,推着独轮车的农民赶街来了,轮上的铁箍与青石相撞,清脆的金石之声,成为古镇一天乐章的序曲。春天,红艳艳的桃花在河波上荡漾;夏天,从柳荫中撑出的小船装满绿色的莲蓬、紫色的菱角、白玉似的藕带;秋天,河中停满了谷船、棉花船,金灿灿的稻谷、如雪一样白的棉花,散发着田野的清香;还有一年四季载满活蹦乱跳鲜鱼的渔舟……白天,它们摇进了我的眼帘;夜晚,又悄悄摇进了我的梦乡。古镇四周都是田园、农庄。自小我就爱在田野中嬉戏,捉鱼捞虾,自是一把好手。到高中毕业时,正值文化大革命,下放农村,当了三年知识青年。三年的磨炼,虽然艰辛,对我来说刻骨铭心。我写过一些回忆知青生活的诗词,其中有《插秧》:

三月湖村桃李芳,下田赤脚几分凉。

腰弓身退三千步,水溅秧栽一万行。

春自指尖流出绿,秋从心底梦成黄。

蚂蟥叮腿真无奈,血色鲜红对夕阳。

我还担任过三年的乡镇党委书记。官职虽小,但是,我要对五万农民群众负责。我始终坚持为农民服务,把农民利益作为全镇工作的重心。坚持下村与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多与农民谈心、做工作、了解农民疾苦。这些都为我以后写新田园诗词,打下了一个好的基础。

近三十年,我一直关注农村的改革,关注农村的发展,农民前进的每一步,都叩动着我的心扉。我不是一个有才华的诗人,但是,我爱用诗词展现农民的精神面貌,记录他们的喜悦,分担他们的忧愁。我县是一个盛产水稻的地方。自推行联产承包责任制始,水稻产量连续七年在全国各县市中排名第一。那时候,中国人以女排五连冠为骄傲,县领导则以我县水稻产量夺全国“七连冠”为骄傲。虽然其中有科学种田的因素,但更多的是“以粮为纲,一切砍光”的种植模式,投入更多农药、化肥的功劳,围湖造田、扩大面积、破坏生态的结果,而农民总是富不起来。1996年与1998年两场长江特大洪水,全县自上而下从沉痛的教训中反思、反省,开始因地制宜搞种植、搞养殖,退耕还湖,撤田垸,恢复湿地。几年间很多特色村就富了起来。2003年4月,我到棋盘乡桐梓湖村调查过。这个村位于洪湖西岸。解放前,土匪出没、湖霸作恶,是我县最穷的地方。农民有个茅草屋住就不错了。粮食常年青黄不接,只能用湖中的菱角藤、藕充饥。解放后,以粮为纲,围湖造田,因为地势低,一下大雨,庄稼就有灭顶之灾,造成全年的歉收、绝收,几十年村貌基本没有大的变化。退田还湖后,该村在全县第一个搞起了几千亩的网箱养鳝鱼,绿色的网箱一直铺到天边。刚捕捞出水的鲜鱼用汽艇运出村,接着又有冷藏车运到上海、武汉。几年功夫,村里镶瓷砖的楼房像雨后春笋一样冒了出来。为此,我写了一首《风入松·春到桐梓湖村》。

春風春雨菜花黄,绿掩白楼房。网箱翠缦青篙立,铺天际、梦幻鱼塘。汽艇筐装鳝鲤,手机响遍渔庄。

茅庵衰草未能忘,今日换新妆。万千感慨如潮涌,故交遇、邀下船舱。釜煮湖鱼湖水,杯谈村短村长。

乡镇企业的发展,也是一条农民脱贫致富的崭新道路。2007年6月,我参观了嘉鱼县官桥村八组。看到村中花树掩映,池水喷泉,农民都住进了两层楼的别墅。小小的村组企业竟然组建成田野集团,生产出了像长江大桥上的斜拉索等产品,被国家科技部认定为“国家重点高新技术企业”,国家人事部在此设立了“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看后心潮起伏,夜不能寐,写出了一首《满江红》。

小小官桥,曾记尔、人穷地薄!今日却,满园春色,翠林红萼。拔地琼楼花树绕,喷泉湖水波光烁。究何因、搜遍景千回,都非昨?

兴大业,泥腿跃;居别墅,村民乐。是风吹改革,一枰棋活。企业名成博士后,车间产出长虹索。羡英雄、田野大风歌,冲云鹤!

随着农村土地的转移和农村人口大量向城镇转移,为农村适度规模经营腾出了空间,为农村产业化的提升创造了条件。催生了千万种田大户、农业合作社、家庭农场。我于2015年4月,先后到我县柘木乡、分盐镇调查,考察两地的育秧工厂、农业合作社,与负责人、农户座谈。回来写下四首诗词。其中有《水调歌头·一位老农话春种》。

老汉倒闲了,忙碌是公司。铁牛昼夜驰骋,怎得误农时?秧有育秧工厂,栽用插秧机器,服务价相宜。转眼绿千顷,双手哪沾泥?

看电视,亲杯盏,别耙犁。将田托管,我在林地养山鸡。回想当年耕种,上阵全家男女,累得脱层皮。今日多精彩,何事不新奇?

首句“老汉倒闲了,忙碌是公司”,写出了几千年农耕文明由农户经营转变到公司经营的巨大变化。特别是“转眼绿千顷,双手哪沾泥”?这不仅是农民的感叹,也是我这个农村基层干部的感叹。

白居易说:“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一直是我的诗词创作的准则。我们今天的田园诗,再也不是像陶渊明、王维、孟浩然等为追求恬静、淡泊、悠闲的田园生活,寻觅美梦般的理想田园而作;也不是封建士大夫于酒足饭饱之余,以诗消遣的自娱自乐;而应该有火热的生活、火热的感情,应该反映当代“三农”的现状,反映生产力、生产关系和农民生活方式的变化。要注重在感情上求真,在意境上求新。清·乔亿说:“能感人便是真诗,不能感人便是伪体。”(《剑溪说诗》)真感情是真诗的根本。作任何诗都不能脱离实际,要关心人民的疾苦,要暴露社会现实。战胜1998年的长江大洪水,是一场史无前例的胜利。但是,在这场战斗中,灾区农民群众作出了多少牺牲,这是很多人没有看到的。当年,我是监利县丁家洲防汛抗洪的指挥长。丁家洲是长江大堤外的一个小垸。虽然只有一万多亩田、一万多人口,却承担西来川水、南来洞庭湖水的双重冲击,是长江抗洪的战略要地。我们防守丁家洲垸堤,实质上是为了保证长江大堤的安全。当时,丁家洲内的田全都被水浸泡着,又不能向长江排水,全年基本绝收。而当地农民还要自带饭菜、行李,日夜防守,日夜挑土加高堤防。这一干就是八十多天,既无报酬,也无补贴。下半年与明春,灾民生活怎么办?感慨之余,我在堤上抗洪时写了这首词《酷相思·深夜巡堤有感》:

月影沉沉星影坠,夜查险,休谈累。看奔突洪峰千骑锐。三更矣、安能睡?五更矣、安能睡?

耕种防洪财力费。垸田毁,村民泪。叹农户忧心何处寄?水涨也、愁生计。水退也、愁生计!

写好田园诗除了深入生活,还要提炼生活,发挥想象,大胆创新。新鲜感是吸引读者的灵符妙药。清人赵翼说过:“诗文随世运,无日不趋新。”今天的生活是精彩的,每一天都有新鲜事物出现。农村也是这样。我总是追随农民的脚步写田园诗词。如农村开办农家乐、乡村旅游,我写过《江城梅花引·桃花村里桃花节》《浣溪沙·访大冶刘通湾》《水龙吟·访麻城歧亭杏花村》等;反映农村科学种田,我写过《踏莎行·果园行》《西江月·冬日蔬菜大棚即景》等;反映农民追求健康向上的文化生活,我写过《江城子·观横堤村女子舞龙队》《满江红·横堤村文化广场》……我之所以这样,因为我爱我的父老乡亲,爱这块生我养我的丰饶土地。

猜你喜欢
农民农村
耕牛和农民
秦末农民大起义教学设计
农民
十八大以来每年超千万人脱贫
取消农业户口,农民还是“农民”吗
《新农村》乡村文艺家联盟
《新农村》乡村文艺家联盟
《新农村》乡村文艺家联盟
新农村 新一辈
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成员已达1200万(等10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