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活着不光靠麦子,还有信仰

2017-07-05 22:04李音
时代报告 2017年6期
关键词:文学梦日记小说

李音

一个只有初中学历的灵宝村姑,日常和种苹果的“烧火婆娘”没什么区别,因为执着的文学梦,她可以一天不开火做饭,饿了就拿根葱就着馍,再喝碗白开水就是一顿饭。家人不在身边,她忙得头不梳、脸不洗,几天不出门。写小说为了省钱,她到处捡人家用剩的紙。年画的背面、村干部的会议记录纸、女儿的作业本,都被她拿来装订用上。

俯在桌子上一写就是一整天的状态持续了17年……

山女的梦想打开了

山女是三门峡灵宝市苏村乡福地村一位农民女作家,原名石淑芳,山女是她给自己起的笔名。小时候因家庭贫困,她特别珍惜在校读书的机会。

初中时,班里来了个师范院校毕业的语文老师,年轻有才气,对她的作文特别欣赏。一次,老师当着全班同学表扬她说:“作文写得非常好,是个当作家的料儿!”一句话,在她心里激起当作家的涟漪。

初中刚毕业,父亲在干活时意外摔伤,她因此辍学了。就这样,16岁的山女跟随母亲开始了土里刨食的生活,那个深埋在内心深处的文学梦似乎变得遥不可及。但她不甘心精神世界的贫乏,想方设法找书读。她先是借别人的高中课本读,又挖药卖钱买书看,实在买不起时就到城里的书店“蹭读”。

在父母和村人眼里,她的行为不能理解。每天晚上,一家人都休息了,她房间里的灯还亮着。母亲催促她说:“看书费电又费眼,你把眼睛熬坏了,嫁不出去怎么办?”于是她只好偷着读书,有时把书藏在打猪草的篮子里,坐在山坡上静静看一会儿。

山女回忆,当地农村的集市上,经常能看到卖废旧报纸的老人,那些废旧报纸都是村里人用来糊墙的,裱房子的,做装饰用的。看到里面有一些杂志,尤其有一些国家级的刊物,山女“两眼就放光,感觉这就是我所需要的东西。”兴奋的她就跑回家告诉妈妈,希望买点废旧报纸“糊墙”。而妈妈的回答却让她多少有些意外,“咱们也不糊墙,买什么报纸!”

山女没有打退堂鼓,她跑到集市上,蹲在卖废旧报纸老人的旁边,跟他商量如何做成这笔“买卖”。“你要是没钱的话,你回家拿一些废旧报纸跟我换,”老人的回答让她看到了希望,山女立刻回家找了家里的废旧报纸等,终于换来了一些“宝贝”。

山女告诉记者,我记得很清楚,我邻居有一本《十月》,拿回家翻看时,发现里面有张洁等老师的小说。但把书拿回家后,母亲却死活不让她读。落后的村里,20多年前,供电经常出问题,导致经常没有灯读书。母亲还骂她:“你这么小,别把眼睛熏瞎了,以后嫁了人,连个针线都做不了……”

纳鞋底、纳鞋垫、做衣服,这些原本都是农村女孩必须会的。但山女并不热爱这些,她满脑子想着的一直是读书。

得到了“宝贝”,山女就躲进了放农具的小房子里。大冬天的,里面也没有任何取暖设施,点着的一盏油灯成了她唯一的陪伴。又冷又饿的时候,腿抽筋也是常有的事。有一次,她醒来后发现脸被煤油灯熏花了,刘海也熏得卷了起来。

奶奶的去世,父亲的意外摔伤,使得家里没法支持她继续上学,山女只得初中毕业就回家帮母亲干活。在和母亲去田间地头劳作时,书本始终被山女放到打猪草的篮子里。每当她把猪草打好以后,就开始读书。直到月色西沉,她才又把书藏在猪草的篮子里回家。

当村里的同龄女孩赶集、嗑瓜子、谝闲话时,唯有她沉浸在自己的文学世界里无法自拔。很快,她在村里有了个“书痴”的绰号。

山女渐渐长大了,到了谈婚论嫁的时候。然而举目望去,小小的山村,哪有志同道合的知音呢?这时,一位初中同学喜欢上她,他给她买了几本杂志。她在心里设想:这样的人在婚后一定不会反对我读书写书的。于是,就毫不犹豫地嫁给了他。

婚后第二年,她生下了女儿。在坐月子的时候,仍然时刻不忘抄字典学习。

“当时我有胃病,不吃东西,家里也没啥可吃的,孩子也在一边哭闹。”

“我生命的突破口在哪里?读书能否改变我的现状?”魂牵梦绕的文学梦不能就此了结。这是山女内心最真实的声音和回响。

想到了这里,坐着月子的山女,抬头仔细阅读糊在墙上的报纸副刊。哄着了孩子后就爬起床,找到本子,拿出新华字典在上面抄。“我要认识所有的汉字。”

“认识所有的汉字,才能为我以后写作做最好的储备。”山女感叹道。她把手一洗,就工工整整的开始抄起字典来。

经年累月下来,读了很多书,又有了“山女”这个称谓,山女究竟改变了些什么?

山女说,她读了书以后就产生了写小说的想法,却没有老师的指导,也不懂写作理论。最终,她只得选择写日记。年复一年,日复一日,通过写日记达到练笔的效果,“终究有一天,我就会写得好一点。”

丈夫常年在外打工,她在家一边照顾女儿,一边料理农田和苹果园,琐碎的家务和繁重的农活忙得她连自由思想的时间都没有。这样的生活一度让她十分绝望,她深感这样下去会离梦想越来越远。

山女的世界下着雨

她又一次义无反顾地捧起了书本。有一次,她边烧火做饭边摊开一本《诗刊》读得起劲,丈夫从外边回来,闻到了一股浓浓的糊味儿,揭开锅盖一看,发现锅里面没有添水,他气得一脚把地上的一口小锅踢飞了。

在村民眼里,她有点怪:从没见过她主动扎堆跟妇女们拉家常;打毛衣、纳鞋底这些手工活计她也做得潦潦草草。有一次,她路过村头小河边,碰到邻居在钓鱼,邻居向她打招呼,哪知她理也不理,自顾自地往山上走,边走边用手里的柳条抽打路边的花草,嘴里还念念叨叨。邻居很纳闷,事后才得知,她当时正在构思一篇文章,苦思冥想也理不清思路,才一路魔魔怔怔地往山上走去。

“不好好种苹果,整天看啥书啊,看书能顶饥顶渴当饭吃?”“她是不是有毛病啊?”村民的闲言碎语让娘家人和婆家人都很没有脸面。有一次,她被母亲狠狠责骂后,伤心地跑到村头的苹果园里哭了半天。可一回到家里,她又一如既往地看书写作。

山女每天坚持记日记,还写了很多散文和诗歌。写得多了,她渐渐有了发表的欲望。乡里的文化专干大为惊讶:她的文章不但颇有思想,而且文笔细腻优美。很快,当地的《灵宝晚报》报道了一个农家女孜孜以求写文章的事迹,还被几家媒体转载。

她受到激励,更加努力和勤奋,并大着胆子给各地的文学期刊投稿。随后几年,不仅省内的诸多刊物,就连《中国作家》《山花》《雨花》《散文选刊》这些重要的文学刊物上也陆续出现了她的名字。

有一天,她在县城的书摊上买了本《安妮日记》,读后,她才知道原来日记也可以变成小说。她从少女时代开始坚持写日记,17年写了85本日记。这些日记里就是鲜活的素材啊,如果把这些日记整理一下,说不定也能出本小说体裁的书呢?她好像看到了自己文学跋涉的曙光。

三年时间,她把几十本日记翻出来进行二次创作。孩子在县城上学,丈夫在外打工,家里只有她一个人。她可以一天不开火做饭,饿了就拿根葱就着馍,再喝碗白开水就是一顿饭。家人不在身边,她忙得头不梳、脸不洗,几天不出门。俯在桌子上一写就是一整天。

写小说需要大量的纸張,为了省钱,她到处捡人家用剩的纸。年画的背面、村干部的会议记录纸、女儿的作业本,都被她拿来装订用上。

2008年,山女完成了自传体长篇小说《山女的世界下着雨》。这本书的封面上面写着这样一句话:人活着不光靠麦子,还有信仰。小说用日记的形式讲述一个山村妇女在困窘的生活中,如何坚持十几年追寻文学梦的故事,主人公名字叫“草儿”,原型当然就是她自己。寓意小草虽然卑微但是很顽强,只要有梦,小草也可以长成大树。

书写成了,她陷入了比写书更加艰难的境地——出书难。怎么才能出版成书呢?有人给她出主意,让她去河南作家协会争取扶持。一不做二不休,山女背上沉甸甸的书稿,来到省会郑州。

山女的人生放异彩

她一路打听找到河南省作家协会所在的办公大楼,保安拦住她,说:“你不说找谁,不能进!”她急得差点哭了,最后她从包里掏出浸满心血和汗水的文稿,向保安讲起了自己痴迷文学的故事。

同是农村出身的保安被她感动了,带她去找当时的作协秘书长邵丽。邵丽恰巧出差,她的爱人收下了书稿。

这招儿果然管用。在河南省作协的推荐下,《山女的世界下着雨》进入中国作家协会重点作品扶持评审之列。《长篇小说选刊》主编高叶梅读过她的作品后却惊讶异常,将《山女的世界下着雨》推荐给了中国社会出版社。

2009年8月的一天,几乎快要绝望的山女,终于等到了来自北京的电话,编辑牟洁告诉她,她作品终于能出版了。山女撂下电话就跑回娘家报喜。她告诉父母:“我的书能出版了……”

话未说完,她像奥运健儿获得金牌一样控制不住情绪流下了眼泪。母亲也跟着流泪了,这一刻,她似乎读懂了女儿,理解了女儿,她由衷为女儿感到高兴。

怕女儿哭岔了气,父亲默默递过来一块西瓜,同时叹着气说:“这书幸亏是出了,不然你这后半辈子还不得神经了?你这闺女就是太犟……”

2009年10月,山女的日记体小说《山女的世界下着雨》一书正式出版,《长篇小说选刊》2010年第5期也刊载了这部小说。

这是一部由一位生活在山区的农家女从历时17年间共计85本日记中,节选出来的自传体小说。小说的主人公乙叶草是个地地道道的农家女,在经历了上学梦的破灭、国企私企打工的困顿和最终待在农村结婚生女的平凡人生之后,她始终坚持自己的梦想,那就是出一本书,圆自己的文学梦。乡民的讥笑,家人的不理解都没有动摇她的信念,她把生活中点点滴滴的困苦、生命的感动、对世事人情的记录、思索都写进了日记里,这一写就是17个年头。恶劣的写作环境给她留下了满身疾病,为躲讥讽,她更是像打游击一样躲到苹果树下、柴棚里、山顶石头上去写作。她从来不曾停下笔,虽然构思不甚巧妙,但就是这种坚持和毅力,主人公呈现给我们的是率性的真善美,是大地深处的不屈不挠的民族魂。

河南省原作家协会主席李佩甫这样评价山女的这本书:这部二十多万字的书稿,作者,一个山区的妇女,一笔一笔在农作之余、家务之闲用结满老茧的手写就的,实属不易。这些朴素的日记,毫无雕琢,原汁原味,是中部农民生活的写真,是时代留下的生动影像,从侧面表现了中国农民坚韧不拔、奋勇前行的民族精神,读后让人唏嘘再三。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对前途的执著,叙述非常感人,对读者会有重要的启迪和阅读价值。

随后的两年对于山女来说,好消息接连不断:2011年加入河南省作家协会,2012年《山女的世界下着雨》一书荣获河南省“文鼎中原长篇小说精品工程”优秀作品奖。

消息像长了翅膀一样,经媒体报道传遍了大江南北,特别是《新华每日电讯》,对她的事迹做了一整版的报道,引起社会的关注。当地一些学校邀请她讲自己的励志故事,山女一时成了名人。

喧嚣过后,生活重又回到原来的轨道。她明白文学只是在帮助她抗拒生存的缺失感,并没给她带来现实的实惠。村里人还是笑话她,出一部书,稿费不过万儿八千,还不如踏踏实实地种苹果。她明白,她面对的仍是无边的寂寞与跋涉。

然而山女的文学梦,绝不会止步于出一本书。2014年,她的第二本书《长在山间的文字》结集出版。这个朴实而执着的农妇追求的是永不止步。她总结自己:“文学梦并非谁想做都可以做,但我能够对自己说我天天都在做。只要我不停笔,在路上就是最好的!”

猜你喜欢
文学梦日记小说
How to read a novel 如何阅读小说
倾斜(小说)
浅谈文学梦在语文教学中对学生的塑造作用
成长日记
里约日记
成长日记
文学小说
成长日记
不在小说中陷落
梦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