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味温胆汤加减治疗痰蒙心窍型癫痫病验案举隅

2017-07-05 01:37徐鲁英徐向青��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上半月 2017年6期
关键词:癫痫病

徐鲁英+徐向青��

【摘要】癫痫是一种反复发作性神志异常的疾病,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其发病原因复杂。中医认为癫痫的致病因素主要以痰邪为主,由风火触动,风火上炎,痰因火动,蒙蔽心窍,心主神明,神机失用,故发为癫痫。由此以化痰宁心为根本大法,兼顾熄风清火,配合益气健脾,以绝生痰之源。徐向青教授临证多年,经验丰富,擅用十味温胆汤加减治疗痰蒙心窍型的特发性癫痫,临床收效明显。

【关键词】癫痫病;痰蒙心窍;十味温胆汤加减

【中图分类号】R7421【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1007-8517(2017)11-0074-02

癫痫是一种反复发作的慢性脑部疾病,由大脑神经元的高度同步化异常放电所致[1]。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工作方式和饮食结构的改变,癫痫成为临床上的常见病[2]。徐向青教授临证多年,经验丰富,运用中医药治疗特发性癫痫的疗效显著,现介绍如下。

1病因病机

癫痫的病因较多,根据引起癫痫的病因不同,分为特发性癫痫、症状性癫痫以及隐源性癫痫[3]。特发性癫痫指除存在或者可疑的遗传因素以外,缺乏其他的病因,脑部无器质性或代谢性疾病表现,多在青春期前起病,规范治疗后多预后良好[3]。

中医上称癫痫为“痫病”,其病理因素以痰为主,由风、火触动,以神机失用为本[4]。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指出:“癫由积忧积郁,病在心脾胞络,三阴蔽而不宣,故气郁则痰迷,神志为之混淆,痫病或由惊恐,或由饮食不节,或由母腹中受惊,以致内脏不平,经久失调,一触积痰,厥气内风本,猝焉暴逆,莫能禁止,待其气反然后已。”《杂病广要》云:“痰涎之为物,随气升降,无处不到。入于心,则迷窍而成癫痫,妄言妄见。”在癫痫的病因中,尤以痰邪致病最为重要,故发病前患者常有眩晕、头晕,胸闷,乏力,痰多,心情不悦;心主神明,痰浊上扰,蒙蔽心神,故发作时常有神志不清,精神恍惚,双目发呆,茫然所失。徐向青教授认为治癫痫必以治痰为根本大法,痰邪不去,痰根不除,必反复发作,临床擅用十味温胆汤加减治疗痰蒙心窍型的特发性癫痫。

2药物组成

十味温胆汤首载于《世医得效方》,其云:“治心胆虚怯,触事易惊,梦寐不祥,异象感惑,遂致心惊胆慑,气郁生涎,涎变生诸证。或短气悸乏,或复自汗,四肢浮肿,饮食无味,心虚烦闷,坐卧不安。”收录于明《证治准绳·类方》。组成:半夏(汤泡)、枳实(麸炒)、陈皮(去白,各二钱)、白茯苓(去皮,一钱半)、酸枣仁(炒)、远志(去心,甘草汁煮)、五味子熟地黄(酒洗,焙。一钱)、人参(去芦。一钱)、 粉草(炙,半钱)。用法:水二盅,生姜五片,红枣一枚,煎一盅,不时服。

3方义

十味温胆汤是在温胆汤的基础上,去竹茹,加入益气养血、宁心安神的人参、熟地、五味子、酸枣仁、远志而成,故本方增补养心神之力,组成化痰宁心的方剂,适用于痰浊内扰,蒙蔽心窍,神志不安等证。

方中半夏燥湿化痰、降逆止呕,辛降之气最佳,《本经》曰:“半夏味辛平。主伤寒,寒热,心下坚,下气,喉咽肿痛,头眩胸张,咳逆肠鸣,止汗。”茯苓健脾宁心,淡渗利湿,使湿邪从小便而出,湿去则痰无由生,《本经》曰:“茯苓味甘平。主胸胁逆气,忧恚,惊邪,恐悸,心下结痛,寒热烦满,咳逆,口焦舌干,利小便。”半夏合茯苓,意在渗燥结合,湿化痰消。陈皮味辛苦性温,理气健脾、燥湿化痰,《滇南本草》曰:“黄果皮化痰定喘,止咳嗽,下气消痰,功甚于广陈皮;补胃和中,力不及广陈皮。主降气宽中,破老痰结痰固如胶者。”枳实味苦辛酸性温,破气消积、化痰除痞,《本草纲目》曰:“枳实能利气,气下则痰喘止,气行则痰满消”。陈皮合枳实行气以化痰散结,诚如丹溪所云“治痰者,不治痰而治气,气顺则一身之津液亦随之而顺”。人参《神农本草经》曰:“味甘微寒。主补五脏,安精神,定魂魄,止惊悸,除邪气,明目,开心益智”。能够益气健脾,脾健则湿去,以绝生痰之源。《本草备要》曰:“熟地黄甘而微温,平补肝肾,养血滋阴,为补血之上剂。”能滋阴养血,心有肝养则心神得养,《本经》曰:“酸枣仁味酸平,主心腹寒热,邪结气聚,四肢酸疼,湿痹。久服安五藏,轻身延年。”熟地合枣仁能安神补心;《本草备要》曰:“远志补心肾,苦泄热,温壮气,辛散郁。主手少阴(心),能通肾气上达于心。强志益智,补精壮阳,聪耳明目,利九窍,长肌肉,助筋骨”。用远志者,取其辛散宣泄之性,一则可行补药之滞;一则可交通心肾,心肾交则魂亦可赖以安身。五味子味酸甘性温,收敛固涩、益气生津、补肾宁心。酸枣仁、远志、五味子三药合用能宁心安神。甘草補脾和胃、益气复脉,调和诸药,且《药性论》曰:“主腹中冷痛,治惊痫,除腹胀满,补益五脏,制诸药毒。”以上诸药相配,共奏化痰降浊,补益气血,养心安神之功。

4病案举例

患者某某,女,16岁,学生。2015年11月8日初诊。2014年12月,患者因学习压力大,熬夜,饮食、作息不规律,晚上看书时自觉胸闷、头晕头痛,随后尖叫一声突然晕厥抽搐,两目上视,不省人事,持续约数分钟后缓解,醒后如常人,伴周身乏力、头晕。于当地医院诊断为:癫痫,口服卡马西平,日久效一般。近1个月发作频繁,4~5d发作1次,每次持续数分钟。患者诉反应明显较前迟钝,记忆力下降,平素心烦急躁,口干多饮,纳可眠差,小便调,大便黏腻不成形。舌淡胖有齿痕,苔白腻,脉细滑。既往母亲在怀孕期间曾受惊吓。诊为癫痫病,证属风火上扰,痰蒙心窍。治宜化痰熄风,健脾养心。方拟十味温胆汤加减,处方:半夏9g,枳实20,陈皮20g,茯苓20g,酸枣仁30g,远志15g,五味子6g,生地黄12g,白芍12g,党参15g,钩藤30g,天麻15g,炙甘草6g。14剂,水煎服,日1剂,早晚分服。2015年11月22日二诊,癫痫发作次数减少,持续时间缩短,自觉心烦,纳可眠一般,舌尖红,苔白,二便调,脉细滑。上方去天麻,加白薇12g,石菖蒲10g,生龙牡各30g,全蝎6g,蜈蚣2条。继服14剂,嘱其西药逐渐减量直至停药。三诊患者晕厥抽搐未再发作,仅3天前出现一次失神小发作,双目发呆,持续几秒钟后自行缓解,无明显不适,心烦明显减轻,反应、记忆力明显好转,为巩固疗效,守法守方,随症加减。四诊时癫痫未再发作,为彻底祛除顽痰,预防复发,汤剂改为丸剂,服药随访1年,疗效明显,未再复发。

按:患者平素饮食不节,损伤脾胃,脾气亏虚,气不化湿而生痰;熬夜日久而耗伤阴液,肝肾阴虚,心神失养,则出现心烦急躁,口干多饮等症状。痰邪内伏,阴虚火旺,引动肝风,风火上炎,痰因火动,故发为癫痫。方拟十味温胆汤加减,共奏化痰熄风,健脾养心之功。徐师认为癫痫的服药特点是持久而不能轻易的骤然停药,即使症状消失后,一般仍需巩固服药半年至一年,故为预防复发,最后汤剂改为丸剂继续巩固治疗。临证时还嘱其饮食起居规律,调畅情绪,少食肥甘厚味等助火生痰之品。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临床诊疗指南·神经病学分册 [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6:140.

[2]赵鹏.相修平教授临证辨治癫痫经验[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0(09):151-152.

[3]贾建平,陈生弟.神经病学[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297.

[4]周仲瑛.中医内科学 [M]. 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2:164.

(收稿日期:2017-03-28编辑:穆丽华)

猜你喜欢
癫痫病
癫痫病耻感的研究现状及展望
癫痫病人家庭抗逆力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小儿癫痫病的预防及护理
探讨神经内科癫痫病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研究
癫痫发作紧急处理
癫痫病患者饮食注意啥?
音乐可能有利于癫痫病患者
癫痫病人抑郁、焦虑心理护理研究进展1)
与癫痫病患者谈生活起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