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可视化技术在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中的运用

2017-07-05 09:42郭建军
甘肃教育 2017年11期
关键词:品德与社会解决办法误区

郭建军

【关键词】 品德与社会;思维可视化技术;运用;优势;误区; 解决办法

【中图分类号】 G623.1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7)11—0064—01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现实间接和概括的反映,反映的是事物的本质和事物间规律性的联系。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常以教师为中心,把主要精力放在对知识的感知记忆层面,而忽略了知识背后的思维,思维可视化技术应用于现今的教学中,聚焦点在思维层面,一个不争的事实是:思维比知识更重要。聚焦知识必然导致灌输,使得学生的思维越来越僵化,不利于学习;聚焦思维才能走向发展,才能使学生的思维能力不断加强,享受学习所带来的乐趣。下面,笔者结合工作实践谈几点自己的看法。

一、思维可视化技术的优势

思维可视化是以考导学,学后再教,教后优化策略,即以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充分活化思维,完成对知识脉络的初次建构并发现问题,然后教师再进行点拨。传统教学模式是为“知识的重复”而设计,思维可视化技术是为“思维的发展”而设计。思维可视化技术利用大脑对“图”的偏好,以图示的方式将思考过程清晰地呈现出来,化抽象为具体,不但大大提高了信息的传递效率,而且使图示与大脑思维产生共振,起到理清思路、发展思维的作用。思维可视化技术可以带给学生直观性和参与性的学习体验,能深入问题的本质、挖掘其规律,起到减负增效的作用。同时,思维可视化聚焦于思维的发展,着力于开发学生心智,可使学生终身受益。

二、思維可视化技术于“教”与“学”中的具体运用

1.教学活动前期准备。品德与社会这一学科的教材内容大多为各种社会知识,教师在前期备课准备阶段,要合理运用思维可视化技术,兼顾到该学科的特点。在教师对授课内容掌握清楚的情况下,可以利用思维导图制订教学目标,让学生对将要学习的内容一目了然。教师在备课环节运用思维可视化技术可以提高教学设计的水平,有效地处理相关知识间的衔接。通过图示对教学目标进行细致分析,并结合学生的情况,选择较合适的教学方法;授课内容可通过思维导图建立框架联系。对于小学高年级具有一定自学能力的学生来说,教师运用思维可视化技术能为学生制订预习提纲,帮助学生建立思维框架,引导学生结合提纲自由选择预习的方向,提升学习自主性。

2.教学活动过程。教师要灵活运用思维可视化技术开展教学活动,比如,在讲授人教版六年级《我们能为地球做什么》课程时,教师可使用思维可视化技术,多方面清晰呈现日常生活中的行为对地球的影响,让学生认识到日常生活会给生态环境带来的负面影响,进而围绕保护地球生态环境展开研讨,通过研讨,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可以即时地在电子白板等交互式呈现设备上共同构建知识脉络,促使学生进行思考,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学生运用思维可视化技术做课堂笔记,能更好地方便于课后的复习巩固,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3.教学活动后期跟踪。新课讲授完成后,教师应带领学生回顾整节课程内容,帮助学生建立一个思维框架,使学生清晰地了解到自己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在课后,教师可以通过思维导图课件清晰回顾教学过程,并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反思。对于小学高年级的学生来说,课后可以通过独立构建思维导图的方式来回顾所学内容,通过思维导图可以反映出学生对该节课程的掌握情况。比如,在讲授人教版五年级《让诚信伴随着我》课程时,可以让学生谈谈自己的收获,自己总结诚信的重要性,对所学内容进行内化,使学生形成强烈的诚信意识,立志做一个诚信、守信的人。

三、在运用思维可视化技术进行教学时存在的误区及解决办法

部分教师对发展思维的重要性认识不够,认为画图浪费时间,图示只是为了提高记忆效率,不能完全领会该技术的精髓,浅显地认为思维可视化就是画画思维导图,把关注点仅仅放在“可视化”上,却丢了“思维”,导致这种现象产生的根源是旧观念和思维惯性的作祟。根据有效学习原理,可视化虽然有助于提高记忆效率,但这并不是关键,关键在于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可视化只是手段。在教学中,运用思维可视化技术时,教师易出现图示画错、画得不准确、不知道如何与具体的教学内容相联系的情形,这便要求教师加强技能练习,不断进行改进,同时多开展教研活动,对知识的理解不单停留在表层的认识上,要把所教学科的知识结构及问题解决策略彻底搞清楚,使图示与学科内容深度整合,只有这样,画图才能得心应手。

编辑:郭裕嘉

猜你喜欢
品德与社会解决办法误区
缺素症的症状及解决办法
冬季洗澡的误区
辐射记录审核中常见问题及解决办法
婚外情的解决办法
2018年理财,要警惕这些误区
小学品社课堂结合时事教学初探
冬病夏治走出误区才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