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半结肠癌并急性肠梗阻患者的术式选择及肠减压分析

2017-07-05 08:41吴永丰刘兴洲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7年13期
关键词:吻合术根治性术式

吴永丰, 刘兴洲, 柳 东

(江苏省南京市大厂医院 普外科, 江苏 南京, 210000)



左半结肠癌并急性肠梗阻患者的术式选择及肠减压分析

吴永丰, 刘兴洲, 柳 东

(江苏省南京市大厂医院 普外科, 江苏 南京, 210000)

左半结肠癌; 急性肠梗阻; 术式选择; 肠减压

左半结肠癌属于临床外科中较为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起病较为隐匿,早期无明显特异性临床症状,患者常以腹部胀痛、大便带血、排便困难等症状被发现,多数患者就诊时已发展至中、晚期[1-2]。部分患者以伴有急性肠梗阻为主要表现,占10%~30%,对于此类患者,近年来临床上多采用Ⅰ期根治性切除吻合术治疗[3]。有研究[4]指出,相对于Hartmann术、Ⅱ期切除吻合术来说,Ⅰ期根治性切除吻合术具有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术后恢复快、5年生存率高、胃肠减压效果好等特点。本研究探讨对左半结肠癌急性肠梗阻患者行Ⅰ期根治性切除吻合术分别采取近端结肠灌洗肠减压术与免灌洗肠减压术的疗效差异,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0年8月—2015年8月本院收治的50例左半结肠癌急性肠梗阻患者,所有患者均经过肠镜检查、病理诊断以及影像学证实为左半结肠癌急性肠梗阻,未见明显肿瘤转移。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25例,其中男15例,女10例; 年龄在42~77岁,平均年龄为(59.2±5.6)岁; 肿瘤直径大小为(4.2±1.1) cm; 病灶分布于乙状结肠17例,降结肠8例; TNM分期中, Ⅱ期15例, Ⅲ期10例。观察组25例,其中男16例,女9例; 年龄在39~78岁,平均年龄为(58.8±6.1)岁; 肿瘤直径大小为(4.1±1.4) cm; 病灶分布于乙状结肠16例,降结肠9例; TNM分期中, Ⅱ期14例, Ⅲ期11例。2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灶位置、肿瘤分期等基本资料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 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 ① 符合2012年公布的《结肠癌治疗规范》及《中国早期结直肠癌及癌前病变筛查与诊治共识》中左半结肠癌相关诊断标准; ② 均伴有不同程度的腹胀、腹痛、恶心、呕吐等胃肠道症状,相关影像学检查证实为结肠梗阻,术后病理证实为左半结肠癌; ③ 符合相关手术适应证; ④ 年龄均超过18岁; ⑤ 本研究经过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的批准; ⑥ 能主动积极的陪医护治疗,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 ① 身体基本情况较差,难以耐受手术治疗者; ② 合并有其他严重并发症者,如肺结核等; ③ 合并有精神、意识障碍者; ④ 伴有恶性肿瘤转移者; ⑤ 伴有严重心肺、肝肾功能不全者; ⑥ 中途退出治疗、术前死亡、转院、更改术式者[5]。

1.2 方法

2组患者入院后均采取胃肠减压、纠正水电解质紊乱、维持酸碱平衡,纠正低蛋白血症,控制血压、血糖水平,必要时给予营养支持等,手术方式采用Ⅰ期根治性切除吻合术。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近端结肠灌洗肠减压,观察组采用免灌洗肠减压。具体操作如下: 2组患者均采取仰卧位,行气管插管静脉复合麻醉,麻醉满意后消毒、铺巾,选择中、下腹正中切口,充分游离结肠及周围系膜,夹闭并离断肠管,于梗阻近端取纵向切口,取出肠内容物。对照组在此基础上联合使用导管经阑尾处插入盲肠,固定确切后,用肠钳夹闭末端回肠后,抽取生理盐水灌洗全肠,直至清洗出液体清亮,必要时可用甲硝唑冲洗,拔除导管,荷包缝合阑尾残端,最后置入腹腔引流管及肛管,术后常规予以抗生素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取出梗阻处肠内容物后,行肠腔减压,清洁吻合口处,行结肠端侧吻合,最后置入腹腔引流管及肛管,术后常规予以抗生素治疗。督促2组患者术后尽早下床活动,促进肠蠕动,减少肠黏连等并发症的发生概率,持续胃肠减压,继续输液,维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

2 结 果

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1。观察组患者胃肠蠕动时间、胃管拔除时间分别为(3.1±1.5)、(3.8±1.7) d, 显著短于对照组的(5.6±1.6)、(5.2±1.8) d (P<0.05)。观察组中有20例患者无腹胀,重度腹胀0例,中度腹胀1例,轻度腹胀4例; 对照组中有12例无腹胀,重度腹胀1例,中度腹胀4例,轻度腹胀8例。2组腹胀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2.0%, 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2.0%(P<0.05), 见表2。

表1 2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的比较

与对照组比较, *P<0.05。

表2 2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比较[n(%)]

与对照组比较, *P<0.05。

3 讨 论

左半结肠癌属于结肠癌较为常见的类型之一,临床上常以腹部绞痛、排便排气困难,甚至是便血等症状而就诊,多数患者常合并有急性肠梗阻表现,诊断时多以进展至肿瘤中晚期,临床治疗以早期干预、尽早促进改善病情为原则[6-7]。

左半结肠癌发病时有以下特点: ① 首先是左半结肠自身结构复杂,肠壁较薄,血运较差,肠腔相对较窄,且此部位肿瘤多呈浸润性生长,加之左半结肠肌层蠕动能力较差,一旦发生梗阻,会导致大量毒素的产生,导致肠麻痹,蠕动能力进一步减弱,恶性循环[6]。② 由于多数患者一经发现已进入中晚期,且以老年患者居多[8]。③ 多数大肠癌患者恶性程度较低,病程较长,病情发展缓慢,容易被忽视,耽误治疗的最佳时机[9]。王春[10]指出,对于左半结肠合并急性肠梗阻患者的治疗,以手术治疗为主,解除梗阻的同时根治性切除肿瘤,以提高患者预后生存时间及生活质量。临床上早期通过采取I期近端造瘘与Ⅱ期根治术帮助患者解决问题,认为Ⅰ期根治性切除、吻合手术风险较高,术后发生吻合口漏的可能性较高,但是随访中发现绝大多数患者难以耐受2次手术,尤其是老年患者,二次手术无异于折磨,且Ⅱ期手术生存率及吻合口漏等情况未见明显改善[11]。近年来,随着更多的研究[12]报道,多数外科医生认为采取Ⅰ期切除吻合术是行之有效的手术方式,既能避免患者行二次手术,同时不需要造瘘,大大提高患者的预后生活质量。本研究结果发现,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更快、术中出血量更少、住院时间更短,术后胃肠蠕动时间更快,胃管拔除时间更早(P<0.05), 观察组无腹胀的患者占80.0%, 对照组仅为48.0%,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2.0%, 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2.0%(P<0.05)。结果表明,左半结肠癌并急性梗阻行Ⅰ期切除、吻合术并免灌洗胃肠减压是安全、有效的,可作为治疗结肠癌性梗阻的首选术式。

[1] 王晓光. 左半结肠癌急性肠梗阻患者的手术方式选择及肠减压效果比较[J]. 临床医学, 2016, 36(04): 81-82.

[2] 刘文明, 严想元, 李永红. 不同手术方式治疗左半结肠癌急性肠梗阻患者的肠减压效果比较[J]. 中国医药导刊, 2015, 17(07): 693-694.

[3] 李治国, 张涛, 凌亚非, 等. 创必复联合肛门置管在左半结肠癌并梗阻Ⅰ期切除吻合术中的应用[J]. 海南医学, 2016, 27(11): 1795-1797.

[4] 魏纯春. 经支架置入清洗减压在左半结肠癌并急性肠梗阻Ⅰ期切除吻合术中的应用[J]. 承德医学院学报, 2015, 32(06): 486-487.

[5] 王新杰. 大肠癌并急性结肠梗阻的处理方法[J]. 中国当代医药, 2014, 21(07): 178-179.

[6] 张培, 郑士友, 王振杰, 等. 26例左半结肠癌致急性肠梗阻Ⅰ期吻合的治疗体会[J]. 中华全科医学, 2015, 13(08): 1250-1252.

[7] 庄明星. 35例左半结肠癌并急性肠梗阻Ⅰ期手术治疗体会[J]. 中国实用医药, 2009, 4(14): 93-94.

[8] 李兵, 夏邦红, 庞勇, 等. I期肠切除吻合术对左半结肠癌并急性肠梗阻患者SIRS的影响[J]. 重庆医学, 2016, 45(18): 2540-2542.

[9] 张征. 左半结肠癌急性肠梗阻患者的手术方式选择及肠减压效果比较[J]. 中国医药导刊, 2015, 17(09): 882-883.

[10] 魏纯春. 不同手术时机和术式对结肠癌致急性肠梗阻患者临床疗效的影响[J]. 承德医学院学报, 2015, 32(05): 400-402.

[11] 王春, 肖林康, 张雷, 等. 急性癌性左半结肠梗阻术式选择[J].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2015, 37(15): 1582-1584.

[12] 曾惠英. 左半结肠癌并急性肠梗阻急诊手术方式选择(附40例报告)[J]. 哈尔滨医药, 2014, 34(01): 24-25.

2016-12-20

R 735.3

A

1672-2353(2017)13-126-02

10.7619/jcmp.201713037

猜你喜欢
吻合术根治性术式
根治性肝切除与外囊摘除治疗肝包虫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对比
慢性泪囊炎鼻腔泪囊吻合术围手术期的护理体会
改良Miccoli术式治疗甲状腺肿瘤疗效观察
MED术式治疗老年腰椎间盘突出合并椎管狭窄的中长期随访
腹腔镜下根治性膀胱切除+尿流改道术后肠梗阻的防治策略
改良Lothrop术式额窦引流通道的影像学研究
改良式四孔法腹腔镜根治性膀胱切除加回肠膀胱术
上睑下垂矫正术术式选择分析
下消化道切除吻合术应用胃肠减压46例临床分析
鼻内镜下鼻腔泪囊吻合术的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