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毒宁注射液治疗老年热射病的疗效观察

2017-07-05 08:41汪宏云段民屹苏晓勇江平飞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7年13期
关键词:热射病青蒿热毒

胡 强, 汪宏云, 段民屹, 苏晓勇, 江平飞

(1. 四川省攀枝花市中西医结合医院 呼吸科, 四川 攀枝花, 617000;2. 四川省攀枝花市中西医结合医院 血液科, 四川 攀枝花, 617000;3. 四川省正广兴健康管理集团, 四川 成都, 610041)



热毒宁注射液治疗老年热射病的疗效观察

胡 强1, 汪宏云2, 段民屹3, 苏晓勇1, 江平飞1

(1. 四川省攀枝花市中西医结合医院 呼吸科, 四川 攀枝花, 617000;2. 四川省攀枝花市中西医结合医院 血液科, 四川 攀枝花, 617000;3. 四川省正广兴健康管理集团, 四川 成都, 610041)

热毒宁注射液; 老年人热射病; 疗效观察

热射病是一种重症致命性中暑,以中心体温>40 ℃, 并出现中枢神经损害为主的多器官功能衰竭为临床表现的一种疾病[1], 其特点为发病快、进展快、病死率高,热浪期的病死率高达62.6%[2-3], 是炎热夏季的常见危重病之一。随着人口老龄化,老年人基础病的增多,很多罹患脑卒中后遗症、老年性痴呆、糖尿病、慢性阻塞性肺病、慢性肾功能衰竭、帕金森式病等慢性疾病的老年人,自我防护能力和免疫力下降,是夏季非劳力性热射病的高危人群[4]。临床上,快速地降低患者的中心体温,及时脱离危险状态,是抢救热射病的原则[5], 常规采用冷水浴、降温毯等物理措施,以及输液等治疗手段。本科采用静脉输注热毒宁注射液配合常规抢救措施治疗22例老年热射病患者,与22例采用常规抢救方式的对照组比较,取得了比较满意的临床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选取2012年6月—2016年6月本科收治住院的年龄>65岁以上的老年热射病患者44例,所有病例均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2002年颁布的《职业性中暑诊断标准》(GBZ41-2002)的诊断标准[6]: ① 在高温环境下突然发病,体温高达40 ℃以上; ② 疾病早期出汗,继之无汗; ③ 可伴有干热及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等。并排出了轻症中暑、非中暑昏迷性疾病,所有病例也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内科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OO1.1-94)的中暑诊断标准[7], 分类为暑厥证型: ① 昏倒不省人事,手足痉挛; ② 高热无汗,体若燔炭; ③ 烦躁不安,胸闷气促,或小便失禁; ④ 舌红,苔燥无津,脉细促,排除暑温、中风、疫疟等中医病证。入选的44例老年热射病病例被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2例。治疗组22例,男13例,女9例; 平均年龄(67.8±4.1)岁,平均病程(8.4±2.25) h; 慢性阻塞性肺病6例,糖尿病5例,脑卒中后遗症5例,老年性痴呆4例,帕金森式病2例。对照组22例,男12例,女10例; 平均年龄(67.2±4.5)岁,平均病程(8.1±2.55) h; 慢性阻塞性肺病5例,糖尿病6例,脑卒中后遗症5例,老年性痴呆5例,帕金森式病1例。2组病例性别、年龄、病程、基础疾病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入选病例均给予监测中心体温变化,评估急性生理学及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APACHEⅡ)的危重分值,监测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2项炎症反应指标,监测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DP)3项凝血功能指标。入院时, 2组病例的上述各项参数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入选的44例治疗组和对照组病例,入院后均在呼吸重症病房救治。完善各项常规检查,监测生命体征,尤其是中心体温变化。评估APACHEⅡ评分表。监测PCT、CRP炎症指标以及APTT、PT、FDP凝血指标。所有病例入院后均给予降温毯物理降温措施,以及静脉输液治疗,并根据患者的基础病情况给予相应的处理。在上述基础治疗上,治疗组再给予生理盐水250 mL及热毒宁注射液(江苏康缘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Z20050217)20 mL, 静脉输注,每日1次,共用5 d。对照组再给予生理盐水250 mL静脉输注,每日1次,共用5 d。治疗后,对2组各项参数进行统计学分析。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行业标准《中医内科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1-94)及中暑之暑厥证型的疗效评定标准[7]。

2 结 果

2.1 2组治疗前后血常规、肝肾功能比较

2组治疗5 d后,血常规[白细胞计数(WBC)、血红蛋白(HG)、血小板计数(PLT)]、肝功能[谷丙转氨酶(ALT)、总胆红素(T-BIL)]、肾功能[尿素氮(BUN)、肌酐(Cr)]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组治疗5 d后上述参数分别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1。

表1 2组治疗前后血常规、肝肾功能变化的比较

与治疗前比较, *P<0.05; 与对照组比较, #P<0.05。

2.2 2组控制高热时间比较

治疗组药物起效的时间(28.47±1.23) h, 观察组为(46.36±1.49) h。One Way Anova分析显示,治疗组药物起效的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2.3 2组治疗前后APACHEⅡ评分比较

治疗组治疗前(46.00±3.00)分,治疗后(12.00±2.00)分; 对照组分别为(44.00±4.00)分、(24.00±3.00)分。治疗5 d后, 2组治疗后APACHEⅡ评分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组治疗后比较,治疗组APACHEⅡ评分改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4 2组治疗前后炎症、凝血指标比较

治疗5 d后, 2组的PCT、CRP炎症指标和APTT、PT、FDP凝血指标均有较好的改善,治疗前后炎症与凝血指标的改善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治疗组炎症与凝血指标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2组治疗前后炎症、凝血指标的比较

与治疗前比较, *P<0.05; 与对照组比较, #P<0.05。

2.5 2组临床疗效比较

治疗组治愈9例,好转10例,未愈3例。对照组分别为5例、9例、8例。治疗组总体有效率86.4%, 高于对照组的63.6%,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在炎热的夏季,对于居住在拥挤或通风不良地方并患有脑卒中后遗症、帕金森氏病、老年性痴呆、慢性阻塞性肺病、糖尿病等疾病的老年人,容易出现体温调节功能障碍,散热减少,进而导致罹患非劳力性热射病。非劳力性热射病属于重症中暑,临床上表现为持续超高热(中心体温最高达46.5 ℃), 很快出现中枢神经系统的损害,严重者出现低血压、休克、心率失常、脑水肿、肾功能衰竭、DIC等严重并发症,容易在发病后24 h左右死亡。

热毒宁注射液由青蒿、金银花、栀子3味药组成。中医药理学研究发现,青蒿味苦、辛,性寒,辛以解表,寒以清热,是方中君药,用于解暑、退热、凉血等临床病症。青蒿内含倍半萜内酯、黄酮类、香豆素类挥发成分青蒿酮,具有抗菌、抗病毒、解热、抗炎镇痛及提高免疫力作用,青蒿还具有免疫抑制和细胞免疫促进作用[8]。金银花,味甘、性寒,功能清热解毒,助青蒿可以增强其清热及透散之功,在方中为臣药。金银花含有机酸(绿原酸等)、环烯醚萜苷等,具有抗病原微生物作用,对多种致病菌有一定的抑制作用[9]。栀子苦寒,具有清热解毒,凉血及泻火除烦之功,为佐药,助臣药金银花解毒。栀子富含熊果酸、苷类物质,具有镇静、降温作用[10]。3种成分在药物动力学上无相互影响,在药效上相互协同。临床药理学研究[11]发现,热毒宁注射液已得到确认的主要活性成分有26个,其中15个与抗病毒相关,22个与抗炎相关,13个与解热相关。热毒宁注射液可抑制神经氨酸酶,对抗流感病毒释放。拮抗内毒素诱导的toll样受体激活,阻断NF-kB和AP-1通路,抑制炎症因子释放,调控炎性细胞的趋化、迁移和浸润,发挥抗炎作用[12],还可以选择性抑制环氧合酶活性、降低前列腺素内生致热因子水平,发挥解热作用[13]。

本研究根据老年热射病的病理特点和临床表现,在基础降温、补液等抢救措施上,治疗组加用热毒宁注射液静脉滴注。结果发现,治疗组能够快速控制患者高热状态,从药物起效时间上,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热射病又是“类脓毒血症”的全身多器官功能受损性疾病,很容易出现高凝血症,甚至DIC。研究发现,治疗组在用药后, PCT、CRP炎症指标和APTT、PT、FDP凝血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热毒宁注射液能够改善患者全身炎症反应[14-17], 降低高凝状态[18-19], 从源头上解决热射病带来的各种危重的临床后果。最终,在改善患者APACHEⅡ评分、缓解危重状态以及总体有效率方面,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用药后的安全性方面,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国内关于热毒宁注射液的安全性研究[20-21]分析表明,热毒宁注射液是国内最早开展不良反应集中监测,采集临床样本最多,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安全性最好的中药注射剂之一。

[1] Bouchama A, Knochel J P. Heat stroke[J]. N Engl J Med, 2002, 346(25): 1978-1988.

[2] Kravchenko J, Abemethy A P, Fawzy M, et al. Minimization of heat wave morbidity and mortality[J]. Am J Pre Med, 2013, 44(3): 274-282.

[3] Misset B, De Jonghe B, Bastuji-Garin S, et al. Mortality of patients with heatstroke admitted to intensive care units during the 2003 heat wave in France: a national multiple-center risk-factor study[J]. Crit Care Med, 2006, 34(4): 1087-1092.

[4] 葛均波, 徐永健主编. 内科学[M].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4: 916-919.

[5] Hostler D, Rittenberger J C, Schillo G, et al. Identification and treatment of heat stroke in the prehospital setting[J]. Wilderness Environ Med, 2013, 24(2): 175-177.

[6]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职业性中暑诊断标准[S].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2002: 1-4.

[7]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中医内科病证诊断疗效标准[S].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1994: 21-22.

[8] 吴叶宽, 李隆云, 钟国跃. 青蒿的研究概况[J]. 重庆中草药研究, 2004, 19(2): 58-60.

[9] 武晓红, 田智勇, 王焕. 金银花的研究新进展[J]. 时珍国医国药, 2005, 16(12): 130-133.

[10] 王意忠, 崔晓兰, 高英杰, 等. 栀子提取物抗病毒实验研究[J]. 中国中药杂志, 2006, 31( 14 ): 1176-1178.

[11] Ma Y M, Zhang X Z, Su Z Z, et al. Insight into the molecular mechanism of an herbal injection by integrating network pharmacology and in vitro[J]. J Ethnopharmacol, 2015, 173: 91-99.

[12] Zu M, Zhou D, Gao L, et al. Evaluation of Chinese traditional patent medicines against influenza virus in vitro[J]. Yao Xue Xue Bao, 2010, 45(3): 408-412.

[13] 王开富, 萧伟, 王振中, 等. 热毒宁注射液的解热抗炎作用及其机制[J].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2013, 33(23): 1918-1922.

[14] 吴晓平, 徐书珍, 冷振香, 等. 热毒宁注射液佐治小儿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机制及疗效观察[J], 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 2014, 6(4): 353-355.

[15] 常秀娟, 张帅, 江益平, 等. 从细胞因子风暴探讨热毒宁注射液抗大鼠急性肺损伤作用机制[J]. 中草药, 2015, 46(2): 236-239.

[16] 杨欣波, 赵海军, 殷彦林, 等. 热毒宁注射液治疗爆发期支原体感染疗效及对hs-CRP和D-二聚体的影响[J].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5, 24(13): 1446-1447.

[17] Hou Ming Xu, Yue Wang, Nai Feng Liu, et al. Safety of an injection with a mixture of extracts from Herba Artemisiae annuae, Fructus Gardeniae and Flos Lonicerae[J]. Pharm World Sci, 2009, 31: 458-463.

[18] 赵琳, 李军. 热射病模型大鼠凝血功能、炎症反应程度及脑组织内细胞凋亡的评估[J]. 海南医学院学报, 2017, 23(3): 303-305.

[19] 易均凤, 何根林, 杨举, 等. 热习服对热射病小鼠中枢神经细胞自噬及凋亡的影响[J].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2015, 37(11): 1059-1063.

[20] 黄鹤, 田昭涛. 热射病致肌钙蛋白I升高1例[J]. 中华全科医学, 2012, 10(10): 1660-1660.

[21] 刘慧, 杨敏, 张恒. 军事训练热射病合并横纹肌溶解1例[J]. 华南国防医学杂志, 2016, 30(12): F0003-F0003.

2017-01-20

R 594.1

A

1672-2353(2017)13-171-03

10.7619/jcmp.201713057

猜你喜欢
热射病青蒿热毒
热射病是什么?
白米青蒿社饭香
与青蒿结缘 为人类造福
热射病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间充质干细胞对热射病大鼠肝损伤的保护作用研究
夏天不可忽视的热射病
TPGS修饰青蒿琥酯脂质体的制备及其体外抗肿瘤活性
浅析热毒宁注射液临床应用的合理性
乡野里的青蒿
热毒宁注射液临床药物配伍禁忌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