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去氧胆酸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的疗效观察

2017-07-05 08:41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7年13期
关键词:胆酸酒精性脂肪肝

贺 琼

(湖北省武汉市红十字会医院 内一科, 湖北 武汉, 430021)



熊去氧胆酸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的疗效观察

贺 琼

(湖北省武汉市红十字会医院 内一科, 湖北 武汉, 430021)

熊去氧胆酸; 阿托伐他汀; 非酒精性脂肪肝

非酒精性脂肪肝(NFALD)是肝实质细胞出现脂肪过度沉积或脂肪变性等一系列组织细胞结构改变的临床病理综合征[1], 包括脂肪贮积、脂肪性肝炎、肝纤维化和肝硬化等各个阶段,与酒精性肝病的组织病理学改变十分类似,但通常无饮酒史、肝毒性物质接触史等明确损肝伤因素。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饮食结构的变化[2], 特别是高脂肪高热量食物的大量摄入,使得非酒精性脂肪肝的发病率呈现逐年上升趋势。目前,临床上对NFALD尚没有特效药,阿托伐他汀作为调节血脂药物[3], 对NFALD有一定效果,利胆药物熊去氧胆酸近年来也有用于NFALD的治疗[4]。本次研究通过观察熊去氧胆酸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的疗效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并与单一药物治疗方案对比,为临床上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提供一定的资料。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131例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随机分为A、B、C 3组。其中A组41例,男28例,女13例,年龄33~77岁,平均年龄(49.8±21.7)岁; B组47例 其中男30例,女17例,年龄31~75岁,平均年龄(50.1±19.8)岁; C组43例,其中男27例,女16例,年龄30~76岁,平均年龄(50.1±19.8)岁。所有患者均符合: ① 治疗前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明显升高,但总胆红素不升高; ② 腹部B超提示脂肪肝; ③ 患者无酗酒史或有毒物质接触史; ④ 影像学检查排除肝胆肿瘤或胆道系统梗阻; ⑤ 既往未服用相关药物治疗。3组患者在性别、年龄、血脂、肝功能损害程度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3组患者分别按照以下方案进行治疗,疗程为6个月。A组给予熊去氧胆酸100 mg, 3次/d, 阿托伐他汀10 mg, 1次/d; B组单用熊去氧胆酸100 mg, 3次/d; C组单用阿托伐他汀阿托伐他汀10 mg, 1次/d。3组患者均给予必要的饮食指导,限制脂肪摄入,戒烟戒酒,适当运动,定期复查B超。

1.3 观察指标

观察治疗后3组患者ALT、AST、TG、TC改善情况,同时统计治疗过程中3组患者各种不良反应(肝区不适、皮肤黄染、食欲不振、乏力、腹泻、皮肤瘙痒)的发生率。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 果

2.1 3组患者治疗前后肝功能及血脂比较

治疗前, 3组ALT、AST、TG、T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个月后, 3组ALT、AST、TG、TC与治疗前相比均显著改善(P<0.05); 其中A组患者TG、TC改善程度显著优于B组(P<0.05), ALT、AST改善程度显著优于C组(P<0.05)。见表1。

2.2 3组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比较

有报道称,熊去氧胆酸偶见腹泻或皮肤瘙痒,本次样本中并未出现。3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出现肝区不适、皮肤黄染、食欲不振和乏力等不良反应,各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2。

表1 3组治疗前后肝功能及血脂情况比较

与治疗前相比, *P<0.05; 与B组比较, #P<0.05; 与C组比较, △P<0.05。

表2 3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n(%)]

3 讨 论

由于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饮食结构的变化,特别是高脂肪高热量食物的大量摄入,非酒精性脂肪肝的发病率呈现逐年上升趋势[2]。目前,临床上尚没有针对NFALD的特效药,NFALD的治疗多以保肝、调节血脂及对症治疗为主,以期延缓或逆转病情的发展。熊去氧胆酸是一种亲水性胆汁酸[5],正常人体内含量极少,因其可溶解胆固醇结石,既往多用于治疗胆石症[6]及胆汁淤积性肝病[7]。近年来研究发现,熊去氧胆酸同时还具有利胆、细胞保护、抗凋亡、抗氧化和免疫调节等多种功效,进而广泛应用于治疗各种肝病。有报道[8]称,熊去氧胆酸用于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效果较好,作用机制可能与其促进胆汁排泄、抑制细胞线粒体从而延缓肝细胞凋亡等有关。

阿托伐他汀作为体内合成胆固醇限速酶(HMG-CoA)的抑制剂[9],通过抑制HMG-CoA的活性进而阻断胆固醇的合成,胆固醇合成的减少刺激肝细胞表面低密度脂蛋白受体代偿性增加,导致血中低密度脂蛋白加速清除。阿托伐他汀可同时降低血脂和肝内脂质含量,阻止脂肪肝的进展。因其调节血脂作用,故有学者将其用于非酒精性脂肪肝的治疗中,有一定效果。但有学者[10]称,阿托伐他汀有一定的肝毒性,长期使用可导致肝功能损害,而NFALD患者通常伴有不同程度肝功能损害,使用他汀类药物可能进一步损害肝脏功能。因此建议定期复查肝功能、血脂和肝脏B超,根据肝功能情况调整药物剂量。

本研究结果可以看出,不论是熊去氧胆酸还是阿托伐他汀,其对非酒精性脂肪肝均有一定的治疗效果。治疗6个月后, 3组患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P<0.05)。进一步比较可以看出,熊去氧胆酸(B组)对肝功能的改善较为明显,阿托伐他汀(C组)在血脂调节方面更具优势,两药联合使用后(A组),肝功能、血脂等各项生化指标改善更加明显。这表明熊去氧胆酸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效果更好,可能产生协同作用,然而具体机制尚需进一步研究。

从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可以看出,3组患者治疗过程中均出现不同程度的肝区不适、皮肤黄染、食欲不振、乏力等不良反应,这与相关文献报道结果基本一致,但各种不良反应的发生率较低。联合用药导致不良反应发生率虽然有所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次样本中131例患者均未出现腹泻或皮肤瘙痒,这与相关文献的报道结果相差较大。药物不良反应受药物剂型、剂量、生产厂家、服用方法及患者自身健康状况等多因素综合影响,本研究仅仅选取131例患者,且未进行全身系统检查,无法排除可能存在的影响因素。因此,对熊去氧胆酸和阿托伐他汀不良反应的研究尚需要进一步大样本的支持。

[1] 张少军, 王莹, 许绿叶, 等. 熊去氧胆酸治疗慢性丙型肝炎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45例[J]. 肝脏, 2014(11): 892-893.

[2] 杨群, 周琴. 生活方式干预对非酒精性脂肪肝疗效的Meta分析[J]. 中国医药, 2015, 10(1): 89-95.

[3] 杨玲, 王陶丽. 阿托伐他汀治疗伴高脂血症的非酒精性脂肪肝临床观察[J]. 中国药师, 2012, 15(6): 865-866.

[4] 孙晓风, 周莹丽, 陈君, 等. 熊去氧胆酸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临床疗效[J]. 肝脏, 2014(3): 198-199.

[5] 黄德富. HUANG De-fu. 熊去氧胆酸联合莫沙必利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疗效分析[J]. 实用药物与临床, 2014, 17(2): 230-233.

[6] 陈建飞, 赵期康, 李晋忠, 等. 牛磺熊去氧胆酸与熊去氧胆酸对预防保胆术后结石复发的临床研究[J].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2014(4): 311-313.

[7] 吴松柏, 艾素玲, 暴宏伶. 益气解毒软肝法联合熊去氧胆酸治疗胆汁淤积性肝硬化的疗效观察[J]. 中国医药, 2015, 10(2): 213-215.

[8] 杨勇. 熊去氧胆酸及二甲双胍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病的临床研究[J]. 中国血液流变学杂志, 2012, 22(1): 61-63, 78.

[9] 丁海英. 强肝胶囊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50例[J]. 陕西中医, 2013, 34(5): 529-530.

[10] 曾含清, 张琼, 彭文兴. 阿托伐他汀致肝损伤的机制[J]. 药物不良反应杂志, 2012, 14(4): 232-236.

2017-01-20

R 575

A

1672-2353(2017)13-178-02

10.7619/jcmp.201713060

猜你喜欢
胆酸酒精性脂肪肝
瘦人也会得脂肪肝
脂肪肝 不简单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中医治疗
王迎春:非肥胖脂肪肝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复方胰酶片中胆酸和牛磺猪去氧胆酸的含量
脂肪肝治疗误区须谨防
清肝二十七味丸对酒精性肝损伤小鼠的保护作用
大黄蛰虫丸对小鼠酒精性肝纤维化损伤的保护作用
血清甘胆酸测定在急性心肌梗死时对肝脏损伤的诊断价值
非酒精性脂肪肝的诊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