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活动对脑梗死患者运动功能及日常活动能力的恢复作用

2017-07-05 08:41徐青华马秋萍浦梦佳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7年13期
关键词:脑梗死康复急性

徐青华, 邵 芳, 马秋萍, 浦梦佳

(江苏省无锡人民医院 神经内科, 江苏 无锡, 214000)



早期活动对脑梗死患者运动功能及日常活动能力的恢复作用

徐青华, 邵 芳, 马秋萍, 浦梦佳

(江苏省无锡人民医院 神经内科, 江苏 无锡, 214000)

早期活动; 脑梗死; 效果

脑梗死又称缺血性脑卒中,是由多种原因造成的局部脑组织区域血液供应障碍,导致患者的脑组织出现缺血缺氧性的坏死,最终可能会导致患者出现瘫痪、失语等后遗症状[1-3]。多数研究[4-5]表明,早期康复对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恢复具有积极的作用[6]。本研究探讨早期活动对脑梗死患者运动功能及日常活动能力的恢复作用,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4月—2017年1月在本院就诊的脑梗死患者100例,其中男56例,女44例,年龄为52~78岁,平均年龄(62.3±9.5)岁,发病时间均在12 h之内,平均(3.4±0.9) h。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所有患者经检查均符合脑梗死的诊断标准,无严重的肝、肾、心脏等其他器官疾病,且均为首次发病。排除标准: ① 存在精神系统或者其他方面导致不能参与配合研究的患者; ② 不愿参与本次研究的患者。观察组男27例,女23例,平均年龄为61.2±8.9岁; 对照组男29例,女21例,平均年龄为62.1±8.4岁。2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在急性发病期, 2组患者均给予消除脑部水肿、降低颅内压、改善脑部血液循环等基本的常规治疗操作。在此基础上,对照组患者进行早期康复指导,包括正常的体征监测、生活护理等,具体包括指导患者正确的摆放姿势,上下肢的正确摆放,定时更换不同的合适体位; 对患者耐心讲解早期离床的正确方法,在保证患者动作正常的情况下,减少患者的疼痛感; 发放早期的健康教育资料,指导患者用正确的方式尽快有效的恢复,根据患者的不同情况,给予相应的下床、站立、走动等多方面的指导,做好护理交接班工作,保证患者的正常恢复; 对患者进行积极的心理指导,减少患者的心理恐惧,帮助患者积极主动的进行配合训练。

观察组患者给予康复指导,患者关节的被动活动为从肢体的近端到远端关节进行强度由弱到强的训练,离床活动2次/d, 30 min/次,保证患者不易疲劳为宜,还可以帮助患者尝试用健肢进行活动; 帮助患者进行日常生活的训练,包括指导患者进行自主洗漱,进食等日常活动; 在患者能够下床之后,帮助患者进行一些随意的运动训练,帮助患者简易运动的进行; 站立训练,在患者的坐立情况稳定的条件下,帮助患者尝试站立训练,让患者手握平衡杆,训练患者将重心向不同方向顺序移动,帮助患者提高站立的能力; 走路训练,对患者的训练是循序渐进的,在患者能够很好地完成站立训练的条件下,训练患者在平衡杆的帮助下缓慢移动,尝试走路。

1.3 疗效评价指标

分别对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恢复情况进行评价。① 运动功能的评价:采用Fugl-Meyer 运动功能量表(FMA)测定,每个项目分为3级,分别计为0分(不能完成), 1分(部分完成), 2分(完全完成),上肢总分66分,下肢总分34分,总分100分。② 日常生活能力:应用Bathel指数(BI)进行测评,患者的各项活动评级分为5级,级别越高代表活动能力越强,内容包括进食、洗澡、个人卫生、穿衣、肛门控制5个方面。③ 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卒中相关性肺炎,深静脉血栓,院内获得性压疮等的发生情况。④ 神经功能状态采用MMSE评分进行评估。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1.0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组患者治疗后的各项指标的恢复情况均显著优于同组治疗前(P<0.05), 且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各项指标的恢复情况较对照组更显著(P<0.05), 见表1。观察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为(12.2±0.3) d, 显著短于对照组的(15.2±0.7) d (P<0.05)。观察组无患者发生并发症,对照组发生深静脉血栓1例,院内获得性压疮4例, 2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2组患者治疗前后各项指标功能的恢复情况比较

与治疗前比较, *P<0.05; 与观察组比较, #P<0.05。

3 讨 论

脑梗死是一种比较常见的脑血管疾病[7-10], 该病具有极高的致残率和致死率[11], 即使采取全力有效的治疗措施[12-14], 治疗结束后仍然可能留下后遗症。由于脑梗死疾病的发作本身就会对患者的运动功能造成损伤,导致患者出现肌肉及关节的功能受损[15]。因此,治疗结束后的积极全面的护理对患者的身心恢复具有积极的意义。

作者选取了100例在本院进行脑梗死治疗的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的顺序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的临床护理,观察组患者则在对照组患者的基础上进行早期活动训练。早期活动的内容包括对患者进行体位训练、坐立、站立、行走及日常生活能力等的训练,帮助患者从身体到心理精神等多方面的恢复。结果发现,进行早期活动的观察组患者的临床各项指标的恢复情况较对照组患者更有优势,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等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

[1] 罗玉明, 郑淑玲. 早期康复训练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影响[J]. 中国医药指南, 2012, 10(15): 240-241.

[2] 孟庆芳, 孙姗姗, 王丹. 高压氧联合GM1及康复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观察[J]. 中国疗养医学, 2014, 23(4): 316-317.

[3] 杨献珍. 对脑梗死偏瘫患者进行早期康复护理的效果研究[J], 当代医药论丛, 2015, 13(11): 121-122.

[4] 张亚琴. 脑梗死偏瘫患者的早期康复护理的效果观察[J]. 中国当代医药, 2012(24): 137-139.

[5] 秦立玲, 田瑞娜, 杨翠萍. 早期康复护理在急性脑梗死偏瘫患者中的应用探讨[J]. 中国卫生产业, 2012, 24: 47-48.

[6] European Stroke Organisation (ESO) Executive Commite. Guide- lines for management of ischemic stroke and 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 2008[J]. Cerebrovasc Dis, 2008, 25(5): 457-507.

[7] 刘振红, 苏便芩, 李拥军, 等. 老年脑卒中后抑郁患者早期心理干预的临床观察[J]. 脑与神经疾病杂志, 2009, 17(2): 127-129.

[8] 郑姣琳, 肖兴军, 王维治. 早期抗抑郁治疗对急性脑梗死并抑郁患者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J]. 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 2011, 45 (2): 163-167.

[9] 冯鹤媛, 何剑, 崔映娟. 情感管理在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中的应用效果评价[J]. 中国医药导报, 2012, 09(19): 128-129, 134.

[10] 鲁宗兰. 早期心理干预在脑卒中后抑郁患者康复中的作用[J].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6, 19(16): 112-113.

[11] 周福玲, 元小冬, 王守红. 急性脑梗死康复治疗对手运动中枢激活区BOLD-fMRI偏侧化的影响[J].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2013, 35(6): 460 - 463.

[12] 凌韶勤. 早期康复治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临床疗效、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J]. 内科, 2016, 11(1): 26-28.

[13] 吴颉言, 赵康仁, 徐平, 等. 早期康复治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运动、肌痉挛及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J]. 中国临床神经科学, 2009, 17(5): 526-529.

[14] 凌韶勤. 早期康复治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临床疗效、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J]. 内科, 2016, 11(01): 26-28.

[15] 韩微, 夏义容. 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外伤性脑梗塞患者肢体功能恢复和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J]. 海南医学, 2014, 25( 19): 2958 - 2960.

2017-02-20

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BK20131796)

浦梦佳

R 743

A

1672-2353(2017)13-200-02

10.7619/jcmp.201713070

猜你喜欢
脑梗死康复急性
64排CT在脑梗死早期诊断中的应用及影像学特征分析
中西医结合治疗HBV相关性慢加急性肝衰竭HBV DNA转阴率的Meta分析
脑卒中患者康复之路
残疾预防康复法制建设滞后
脉血康胶囊治疗老年恢复期脑梗死30例
急性胰腺炎致精神失常1例
中医康复学教学方法探讨与实践
补阳还五汤联合康复治疗脑卒中35例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中医辨证论治30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梗死43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