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前D-二聚体水平预测腹部恶性肿瘤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界值研究

2017-07-05 08:41吴为民武梦华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7年13期
关键词:二聚体腹部下肢

吴为民, 李 杰, 武梦华

(河北省廊坊市第四人民医院 麻醉科, 河北 廊坊, 065700)



术前D-二聚体水平预测腹部恶性肿瘤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界值研究

吴为民, 李 杰, 武梦华

(河北省廊坊市第四人民医院 麻醉科, 河北 廊坊, 065700)

腹部恶性肿瘤; D-二聚体; 下肢深静脉血栓

下肢深静脉血栓(DVT)是目前临床中较为常见的并发症类型之一,主要是由于静脉血流滞缓、静脉壁受损以及血液处于高凝状态所致,在腹部手术中尤为常见[1]。既往临床研究[2]证实, D-二聚体为临床预测及筛查DVT发生的主流手段,并且将<500 ng/mL作为临界值。然而,该数值标准针对的患者仅为正常人群,并未考虑包括肿瘤患者在内的特殊人群[3]。本研究探讨腹部恶性肿瘤患者术前D-二聚体预测术后DVT临界值的价值,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廊坊市第四人民医院麻醉科2014年5—12月行腹部手术治疗的341例患者,依据腹部肿瘤良恶性质分为对照组178例(非腹部恶性肿瘤)及观察组(腹部恶性肿瘤)163例。对照组中男90例,女88例; 年龄36~65岁,平均年龄(51.25±1.45)岁; 病程3个月~1.5年,平均病程(0.85±0.15)年; 病症类型: 胃及十二指肠穿孔病例86例,胆囊切除及肠梗阻手术92例。观察组中男88例,女75例,年龄35~64岁,平均年龄(51.30±1.50)岁; 病程4个月~1.5年,平均病程(0.90±0.20)年; 病症类型: 胃癌73例,大肠癌51例,其他39例。2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无显著差异。纳入标准: ①临床依从性好者; ② 无全身严重器质性疾病者; ③ 既往无腹部手术过敏史或禁忌者。排除标准: ① 血液系统疾病或凝血功能障碍者; ② 终末期恶性肿瘤,预期生存周期<1个月者; ③ 妊娠期、哺乳期患者。

1.2 方法

检测2组患者血浆D-二聚体浓度,使用仪器设备为日本希森美康株式会社生产的Sysmex CA-500系列全自动血凝仪。在术后实施双下肢静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仪器设备为美国GE公司生产的Voluson E8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依据超声诊断结果对腹部恶性肿瘤术前D-二聚体诊断DVT临界值进行分析。

1.3 观察指标

本研究将不同D-二聚体浓度下DVT发生率以及总DVT发生率作为观察指标,其中D-二聚体浓度分为<500 ng/mL、500~1 000 ng/mL、>1 000~2 000 ng/mL、>2 000 ng/mL共4个级别。

1.4 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中所有数据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行卡方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对照组总DVT发生率为6.2%(11/178), 观察组总DVT发生率为19.0%(31/163),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当D-二聚体浓度<500 ng/mL时均无DVT发生, 500~1 000 ng/mL及>2 000 ng/mL时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1 000~2 000 ng/mL时2组DVT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提示临床腹部恶性肿瘤患者术前D-二聚预测DVT的临界值为2 000 ng/mL。见表1。

3 讨 论

经临床研究证实,腹部恶性肿瘤包括腹壁肿瘤、胃癌、大肠癌、小肠肿瘤、肝癌、胆系肿瘤、胰腺肿瘤、脾肿瘤、腹膜及腹膜后肿瘤、胃肠胰神经内分泌系统肿瘤等[4]。腹部恶性肿瘤患者术后往往需要长期卧床静养,在此过程中由于无法开展功能锻炼,使得肢体长期处于静止状态,下肢血液流速变慢、血液黏稠度提高,发生DVT的概率随之提高[5]。及早诊断、及早采取干预措施成为预防及降低DVT发生率及其不良影响的关键。

表1 不同D-二聚体浓度下2组DVT发生率比较[n(%)]

与对照组比较, *P<0.05。

目前国内外医学界将血浆D-二聚体浓度作为预测DVT发生的重要观察指标,其临界值设定在<500 ng/mL, 但随着研究的深入开展,医学界发现该数值并不能够准确预测腹部恶性肿瘤患者是否发生DVT[6]。其原因为D-二聚体是由纤维蛋白单体经过活化因子交联之后再经过纤溶酶水解所形成的一种特异性降解产物,为特异性纤溶过程标记物[7]。当机体发生继发性纤维蛋白溶解功能亢进后,其数值水平将会显著升高,临床检测其结果以阳性为主[8]。导致继发性纤维蛋白溶解功能亢进的情况包括: 高凝状态、弥散性血管内凝血、肾脏疾病、器官移植排斥反应、溶栓治疗等[9-12]。只要血管内存在活化的血栓以及纤维溶解活动,D-二聚体浓度就会升高,而腹部恶性肿瘤患者D-二聚体浓度升高幅度更加明显,并且随着病情的进展而增高[13-14]。

本研究证实,非腹部恶性肿瘤患者与腹部恶性肿瘤患者在D-二聚体浓度<500 ng/mL时均无DVT发生,表明此浓度下2组患者血液循环效果较好,并未处于高凝状态,因而形成DVT的概率极低。当D-二聚体浓度处于500~1 000 ng/mL时,对照组DVT发生率为6%, 同期对照组DVT发生率为16.2%,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该浓度下非腹部恶性肿瘤患者发生DVT的概率显著低于腹部恶性肿瘤患者。当D-二聚体浓度为>1 000~2 000 ng/mL时, 2组DVT阳性率无显著差异(P>0.05), 但对照组DVT发生率呈大幅增长态势。当D-二聚体浓度>2 000 ng/mL时,对照组再无DVT发生,而观察组DVT发生率为55.6%,表明腹部恶性肿瘤患者术前D-二聚体诊断DVT的临界值为2 000 ng/mL。总之,腹部恶性肿瘤患者术前D-二聚体诊断DVT的临界值为2 000 ng/mL, 随着D-二聚体水平上升,腹部恶性肿瘤患者DVT发生率也升高。

[1] 余美琴, 李俊来, 曹晓林, 等. D-二聚体在老年恶性肿瘤患者围术期预测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价值研究[J]. 中华保健医学杂志, 2013, 14(05): 407-410.

[2] 柳鹏鹏, 郭锦丽. D-二聚体对围术期血栓的诊断及预后价值的研究进展[J]. 中国现代医生, 2016, 11(02): 166-168.

[3] Sharma Rishi, Oni Olurinde A, Chen Guoqing, et al. Association Between Testosterone Replacement Therapy and the Incidence of DVT and Pulmonary Embolism: A Retrospective Cohort Study of the Veterans Administration Database[J]. Chest, 2016, 150(3): 563-571.

[4] 王静宇, 黄凌鲲. 结肠癌KRAS蛋白磷酸化与化疗抵抗的相关性研究[J]. 湖南师范大学学报: 医学版, 2015, 9(3): 76-78

[5] 王莉, 裴文仲, 杨建东, 等. 血栓弹力图在恶性肿瘤高凝状态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3, 17(11): 119-121.

[6] 李晓鸥, 吴雪峰, 李艳, 等. 血浆纤维蛋白原和D-二聚体检测在肿瘤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中的应用价值[J].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15, 14(2): 277-279.

[7] 吴雪峰, 李晓鸥, 张晓伟. 卵巢癌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与静脉血栓栓塞的关系研究[J].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16, 24(10): 1718-1720.

[8] 赵慧茹, 吴俊, 马海梅, 等. 血浆D-二聚体和纤维蛋白原对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断价值[J]. 医学研究杂志, 2013, 15(11): 85-88.

[9] 林镇荣, 周翠梅, 吴杰, 等. CRP及D-二聚体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前后患者血清中的表达及意义[J]. 河北医学, 2014, 10(6): 884-887.

[10] 孙少君, 王晓明. Wells评分联合D-二聚体预测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价值[J]. 实用医学杂志, 2016, 10(1): 98-101.

[11] 王波. CT与增强CT在诊断腹部肿瘤腹腔转移的临床价值[J]. 黑龙江医药科学, 2016, 39(6): 135-136.

[12] 余立权, 高涌, 谢胜学, 等. 腹部肿瘤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25例分析[J]. 中华全科医学, 2015, 13(7): 1081-1084.

[13] 潘春球, 武钢, 周望梅, 等. 超声、腹部X线平片、双源CT诊断结肠肿瘤性肠梗阻的临床价值比较[J].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2013, 33(8): 1221-1224.

[14] 张涛, 程晓军, 张波. CK18、CK19与6项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在恶性肿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 海南医学院学报, 2016, 22(14): 1597-1600.

2017-01-20

河北省廊坊市科技项目(2015013030)

R 735.5

A

1672-2353(2017)13-214-02

10.7619/jcmp.201713076

猜你喜欢
二聚体腹部下肢
下肢下垂体位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影响的meta分析
腹部创伤的CT诊断及其临床意义分析
中西医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研究进展
Gardner综合征的腹部CT表现
D-二聚体和BNP与ACS近期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的关联性
钬激光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临床观察
微创旋切术治疗182例下肢静脉曲张的术后护理
联合检测D-二聚体和CA153在乳腺癌诊治中的临床意义
两种试剂D-二聚体检测值与纤维蛋白降解产物值的相关性研究
腹部超声在健康体检中的应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