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电图在早期诊断早产儿脑损伤中的应用

2017-07-05 08:41钟丽花陈彩华李文琳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7年13期
关键词:脑电图脑损伤脑室

羊 玲, 钟丽花, 陈彩华, 李文琳

(海南省妇幼保健院 新生儿科, 海南 海口, 570206)



脑电图在早期诊断早产儿脑损伤中的应用

羊 玲, 钟丽花, 陈彩华, 李文琳

(海南省妇幼保健院 新生儿科, 海南 海口, 570206)

振幅整合脑电图; 脑损伤; 早产儿

近年来,随着新生儿重症监护技术的快速发展,早产儿存活率显著上升,高危早产儿病死率显著下降,但早产儿脑损伤(BIPI)发生率却有相对升高趋势[1-3]。多中心研究[4]显示,早产儿脑损伤的发生率为9.3%, 重度脑损伤的发生率为2.1%,早产儿脑损伤是造成早产儿急性死亡和慢性神经系统损伤(脑瘫、运动智力发育落后、癫痫等)的主要原因之一[5]。早期诊断和尽早干预能最大限度地减少细胞凋亡或迟发型神经元死亡[6]。振幅整合脑电图(aEEG)是一种简单化的脑电生理监测技术,能反映脑电背景活动的变化,可早期提示BIPI, 甚至预测神经系统预后等[7-9]。本研究探讨aEEG监测在早产儿脑损伤的早期诊断中的价值,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2月在本院住院的胎龄27~36+6周的早产儿共110例。依据专家共识[10]诊断为脑损伤的患儿30例(BIPI组),非脑损伤的患儿30例(非BIPI组)。60例患儿均除外遗传代谢病、高胆红素血症、TORCH感染及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及明显的染色体异常。2组患儿在胎龄、性别、分娩方式、出生评分、出生体质量、母亲妊娠期情况比较中均无显著差异(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脑损伤定义:脑损伤的诊断符合2012年中国医师协会新生儿专业委员会《早产儿脑损伤诊断与防治专家共识》中规定的诊断标准,并于出生24 h内经头颅B超确定出现严重脑水肿、各种类型的颅内出血、脑梗死等改变。依据头颅B超和MRI 相结合进行诊断, IVHⅠ级和Ⅱ级、PVLⅠ级和Ⅱ级为轻度脑损伤, IVH Ⅲ级和Ⅳ级、PVL Ⅲ级和Ⅳ级为重度脑损伤。

IVH分级:采用Papile分级法。Ⅰ级:单或双侧室管膜下生发层基质出血; Ⅱ级:室管膜下出血穿破室管膜,引起脑室内出血,但无脑室增大; Ⅲ级:脑室内出血伴脑室增大(测量旁矢状面侧脑室体部最宽纵径, 6~10 mm为脑室轻度增大, 11~15 mm为中度增大, >15 mm为重度增大); Ⅳ级:脑室内出血伴脑室周围出血性梗死。

PVL分级:采用de Vries分级法。Ⅰ级:脑室周围局部回声增强持续或大于7 d, 其后无囊腔损伤出现; Ⅱ级:脑室周围局部回声增强,其后转为局部小囊腔损伤; Ⅲ级:脑室周围广泛性回声增强,其后转为广泛性囊腔损伤; Ⅳ级:脑室周围广泛性回声增强,涉及皮质下白质,其后转为脑室周围和皮质下弥漫性囊腔损伤。其中Ⅰ级为非囊性PVL, Ⅱ级及以上为囊性PVL。

aEEG监测使用脑功能监护仪,在早产儿生后72 h内对脑功能进行监测,每次连续监测时间≥8 h。常规清洗头部后,连接一次性参考电极。

1.3 aEEG图形分析

由经过aEEG图形阅读培训的人员进行图形分析,参照Burdjalov等[5]创建的CFM评分系统及不同胎龄正常早产儿aEEG评分,对图形的连续性、睡眠觉醒周期、下界振幅、总分共4个方面进行分值计算。对可疑电发作的患儿进行原始脑电图分析。

2 结 果

比较2组早产儿aEEG的图形连续性、睡眠觉醒周期、下界振幅及总分,结果显示均有显著差异(P<0.05), 见表1。2例脑功能存在可疑电发作的患儿,对其进行原始脑电图分析,已除外电发作。

表1 2组早产儿aEEG的比较 分

与非BIPI比较, *P<0.05。

3 讨 论

早产儿脑损伤是指因产前、产时或(和)出生后各种病理因素导致早产儿不同程度的脑缺血或(和)出血性损害,可在临床上表现为脑损伤的相应症状和体征,严重者可导致远期神经系统后遗症甚至死亡[11-12]。早期诊断并适当干预才能最大限度地减少细胞凋亡或迟发型神经元死亡[13]。由于早产儿各系统发育不完善,生后不宜外出检查,加之早产儿脑损伤缺乏典型临床表现,目前临床及影像学不能早期确诊早产儿脑损伤,相应危险因素不能及时得到纠正或避免,远期神经系统损伤发生率亦居高不下[14-15]。因此,确定一个敏感、简便的早期判断早产儿脑损伤的方法,对临床有效治疗有很大的指导作用。

aEEG为脑电图的连续记录简化形式,能将监测到的脑电活动信号予以放大、滤波、振幅压缩并整合,之后将脑电图图形按照6 cm/h的速度从0~100 μV输出在屏或热敏感纸上[16]。aEEG在监测脑功能方面具有诸多优点,如易于掌握、操作简便、标准明确、图形直观,适用于床旁连续监测,现在已经成为新生儿护理中常规监护的一部分[17-18]。本研究比较生后72 h 内脑损伤组早产儿和对照组早产儿aEEG图形连续性、睡眠觉醒周期及下界振幅值,结果发现2组各指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明胎龄28~36 周早产儿出生早期的aEEG评分可提示其早期脑功能的状态,并为BIPI提供早期诊断信息,对早产儿脑损伤具有一定的预测作用。对这部分患儿进行早期干预,甚至住院期间即进行床旁干预,对于改善早产儿的预后有着积极意义。

[1] 徐正国, 储微, 温晓红. 振幅整合脑电图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损伤中的应用价值[J]. 检验医学与临床, 2016, 13(12): 1727-1727.

[2] 贺芬萍, 彭小明, 吴运芹, 等. 振幅整合脑电图在高危脑损伤新生儿中的应用[J]. 护士进修杂志, 2015, 30(24): 2249-2251.

[3] 曾思良, 黄立文, 任雪军. 早期振幅整合脑电图(aEEG)监测对新生儿脑损伤早期诊断的意义[J]. 中国医学创新, 2015(19): 141-143.

[4] 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新生儿学组, 早产儿脑损伤研究多中心协作组. 中国早产儿脑室内出血患病率的多中心调查3768例报告[J]. 中华儿科杂志, 2009, 47: 5-11.

[5] Azzopardi D V, Strohm B, Edwards A D, et al. Moderatehypothermia to treat perinatal asphyxialencephalopathy[J]. N Engl J Med, 2009, 361(14): 1349-1355.

[6] 程国强, 施亿赟, 邵肖梅, 等. 振幅整合脑电图评分系统评价新生儿脑发育的临床价值[J]. 中华围产医学杂志, 2012, 15: 234-237.

[7] 朱建萍, 刘军, 高 静娜, 等. 振幅整合脑电图在足月儿脑损伤早期诊断中的应用[J]. 广东医学, 2015(10): 1551-1553.

[8] 王德胜, 赖丽芝, 蒋新华, 等. 振幅整合脑电图评分系统在早产儿脑损伤早期诊断的价值[J]. 中国医学创新, 2015(22): 50-53.

[9] 任雪军. 脑电图监测在判断早产儿早期脑功能中的临床价值[J]. 检验医学与临床, 2015(23): 3487-3488.

[10] 中国医师协会新生儿专业委员会. 早产儿脑损伤诊断与防治专家共识[J]. 中国当代儿科杂志, 2012, 14(12): 883-884.

[11] Gucuyener K, Beken S, Ergenekon E, et al. Use of amplitude-integrated electroencephalography (aEEG) and near infrared spectroscopy findings in neonates with asphyxia during selective head cooling[J]. Brain Dev, 2012, 34(4): 280-286.

[12] 尤金英, 李建国, 郭景华. 新生儿低血糖脑损伤临床特征与脑电图监测[J]. 临床儿科杂志, 2012, 30(3): 230-233.

[13] 黄雪会, 杨明, 陈晓, 等. 85例窒息新生儿生后早期振幅整合脑电图特点分析[J]. 山东医药, 2012, 52(43): 44-47.

[14] Azzopardi D V, Strohm B, Edwards A D, et al. Moderatehypothermia to treat perinatal asphyxialencephalopathy[J]. N Engl J Med, 2009, 361(14): 1349-1355.

[15] 储微, 温晓红. 振幅整合脑电图对窒息新生儿脑损伤及与近期神经系统预后的相关性研究[J]. 中国妇幼保健, 2014, 29(10): 1561-1563.

[16] 贺芬萍, 彭小明, 吴运芹, 等. 振幅整合脑电图在高危脑损伤新生儿中的应用[J]. 护士进修杂志, 2015, 30(24): 2249-2251.

[17] Mastrangelo M, Fiocchi I, Fontana P, et al. Acute neonatal encephalopathy and seizures recurrence: a combined aEEG/EEG study[J]. Seizure, 2013, 22(9): 703-707.

[18] 朱桂荣, 戴瑞芝, 吕永芳, 等. 振幅整合脑电图监测对早产儿脑损伤的诊断价值[J]. 临床误诊误治, 2016(S1): 59-61.

2017-01-20

海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813244)

R 742

A

1672-2353(2017)13-226-02

10.7619/jcmp.201713082

猜你喜欢
脑电图脑损伤脑室
Quintero分期、CHOP分级与TTTS脑损伤的相关性对比分析
裂隙脑室综合征的诊断治疗新进展
脑损伤 与其逃避不如面对
颅脑超声在诊断新生儿脑室周围-脑室内出血的临床应用价值
脑炎早期诊断的脑电图与磁共振成像比较
脑电图在脑肿瘤患者中的应用价值及意义
视频脑电图在癫癎诊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认知行为疗法治疗创伤性脑损伤后抑郁
脑梗死继发癫痫84例脑电图分析
早期同期颅骨修补及脑室分流对颅骨缺损并脑积水的治疗效果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