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水自然保护区苔藓植物资源调查

2017-07-05 01:15杨洪升王悦历秋玉宋伟王长宝王长平
安徽农业科学 2017年14期
关键词:调查资源

杨洪升 王悦 历秋玉 宋伟 王长宝 王长平

摘要[目的]调查凉水自然保护区苔藓植物资源状况,为该保护区苔藓植物的开发利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野外调查和标本鉴定的方法,对凉水自然保护区苔藓植物资源进行了研究。[结果]该自然保护区共有苔藓植物112种,隶属39科70属,其中苔类11科13属17种、藓类28科57属95种。该地区区系地理成分主要以北温带成分为主。凉水自然保护区苔鲜植物群落可分为4种类型:水生群落、石生群落、土生群落和木生群落。[结论]凉水自然保护区苔藓植物的丰富度并不高,这可能与气候和人为干扰有关。

关键词苔藓植物;资源;调查;凉水自然保护区

中图分类号S759.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517-6611(2017)14-0008-02

Abstract[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source situations of bryophyte in Liangshui nature reserve and provide reference basis for the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of bryophyte in Liangshui nature reserve.[Method]Using field survey and identification of specimen,the resources of bryophyte in Liangshui nature reserve were studied.[Result]There were 112 species of bryophyte in this nature reserve,belonging to 70 genera in 39 families.Among them,there were 17 species,13 genera,11 families of mosses,and 95 species,57 genera,28 families of liveworts.The north temperate floristic geographical elements were predominant in Liangshui nature reserve.Bryophyte community was divided into four types:hydrophytia,petrophytia,geophytia and epixylophytia in this area.[Conclusion]The richness of bryophyte in Liangshui nature reserve is not high,which might be related with climate and human interference.

Key wordsBryophytes;Resources;Investigation;Liangshui nature reserve

苔鲜植物是一类由水生向陆生过渡的高等植物类群,具有独特的生理生态适应机制,其分布十分广泛[1]。全世界共有苔藓植物23 000种,我国约有3 021种,占全世界总种数的13.1%[2]。苔藓植物体型微小,但其内含物质极为丰富,包括碳水化合物、生物碱、氨基酸、醇类、糖类、氧化酶和抗生素等。此外,苔藓植物不仅在涵养水源、水土保持、营养物质的循环与储存等方面具有重要的生态功能[3],而且还是对环境变化敏感的植物类型之一。笔者对凉水自然保护区进行实地考察,初步调查该地区苔藓植物资源状况,旨在为该地区苔藓植物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及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1材料与方法

1.1研究區概况凉水自然保护区位于小兴安岭南坡,带岭支脉的东坡,海拔280~707 m,面积12 133 hm2,地理位置为128°48′~128°55′ E,47°07′~47°14′ N,区内自然资源丰富,植被群落类型复杂多样,地带性植被是以红松为主的温带针阔叶混交林,是我国目前保存下来最为典型和完整的原生红松针阔叶混交林分布区之一,也是中国和亚洲东北部很具代表性的温带原始红松针阔叶混交林区[4]。

1.2研究方法对凉水自然保护区苔藓植物进行实地调查,采用线路调查法对不同生境、不同海拔的苔藓植物进行采集,同时对其进行编号与记录。然后,对标本进行鑒定与分类。

2结果与分析

2.1苔藓植物多样性经鉴定,初步统计出凉水自然保护区共有苔藓植物39科70属112种,分别占全国苔藓植物总科数、总属数、总种数(150科591属3 021种)[2]的26.00%、11.84%和3.71%,其中苔类11科13属17种,分别占保护区苔藓植物科、属、种的28.21%、18.57%和15.18%;藓类28科57属95种,分别占保护区苔藓植物科、属、种的71.79%、81.43%和84.82%。

2.2科属种的组成分析对凉水自然保护区39科70属112种苔藓植物进行物种分析,将所含种数大于5种的科列为优势科,共有7个优势科,占总科数的18%,这7个科全部是藓类,分别为曲尾藓科(Dicranaceae,7属11种)、真藓科(Bryaceae,3属8种)、提灯藓科(Mniaceae,3属7种)、羽藓科(Thuidiaceae,4属9种)、柳叶藓科(Amblystegiaceae,5属6种)、青藓科(Brachytheciaceae,3属6种)、金发藓科(Polytrichaceae,4属8种),在优势科中共有29属55种,分别占总属数和总种数的41.42%和49.11%。同时,该地区有17个寡种科(仅含1个种),占该地区总科数的43.59%。该自然保护区虽然优势科苔藓植物在总属数和总种数上都占据主导地位,但优势科中真藓科、羽藓科、青藓科等均为世界广布科,对生长环境没有太高的要求,且寡种科占据较大比例,说明该地区苔藓植物的物种多样性不高。

将所含种数大于3种的属定为优势属,统计出该区优势属共有6个,占总属数的8.57%,优势属分别为光萼苔属(Porella,4种)、泥炭藓属(Sphagnum,5种)、曲尾藓属(Dicranum,5种)、羽藓属(Thuidium,5种)、青藓属(Brachythecium,4种)、金发藓属(Polytrichum,4种),以上各优势属共含有苔藓植物27种,占总种数的24.11%。凉水自然保护区苔藓植物中寡种属有49个,占总属数的70%,占据较大的比例。据此可进一步说明该地区苔藓植物丰富度不高,受人为干扰和环境的影响较大,进一步反映了该地区苔藓植物组成的单调性。

2.3区系成分分析根据植物区系划分的一般概念和吴征镒等[5]对我国种子植物属分布类型的划分,将凉水自然保护区苔鲜植物区系成分划分为8个类型。由表1可知,该地区苔鲜植物区系地理成分主要为北温带成分和东亚成分,分别为55和25种,占总种数的49.35%和22.73%,说明该地区苔藓植物属于温带性质,这与其所处地理位置基本相符。其中,东亚成分占有一定比例,主要是由于该地区位于东亚的边缘地带,许多东亚成分渗透进该地区;该地区苔藓植物地理分布类型比较复杂,正是其特殊的地理和气候特征造就了该地区苔藓植物区系的复杂性和特殊性。

2.4苔藓植物生态群落类型根据生态环境和生长基质的不同,将凉水自然保护区苔藓植物的群落分为木生群落、土生群落、石生群落和水生群落4个类型[6]。此次调查表明,水生群落分布的种类较少,而木生群落、土生群落和石生群落分布的种类较多。

2.4.1木生群落。木生群落主要分布在树干基部和枯枝上以及一些在末梢上。该群落分布的苔藓植物主要有睫毛苔(Blepharostoma trichophyllum)、毛边光萼苔(Porella perrottetiana)、直毛藓(Orthodicranum montanum)、大叶藓(Rhodobryum roseum)、白齿藓(Leucodon sciuroides)、鞭枝多枝藓(Haplohymenium flagelliforme)、细齿棉藓(Plagiothecium denticulatum)、金灰蘚(Pylaisiella polyantha)等。

2.4.2土生群落。土生群落主要分布在地表土壤或岩石表面风化的壤土层以及腐殖质内,主要有羽枝光萼苔(Porella pinnata)、北方长蒴藓(Trematodon ambiguus)、细卷毛藓(Dicranoweisia cirrata)、曲尾藓(Dicranum scoparium)、四齿藓(Tetraphis pellucida)、丝瓜藓(Pohlia cruda)、真藓(Bryum argenteum)、皱叶提灯藓(Mnium arbusculum)、毛梳藓(Ptilium crista-castrenis)等。

2.4.3石生群落。石生群落主要分布于裸岩或潮湿的岩石裂缝附近,主要有卵叶紫萼藓(Grimmia ovalis)、梨蒴珠藓(Bartramia pomiformis)、苞叶小金发藓(Pogonatum spinulosum)、虎尾藓(Hedwigia ciliate)、山羽藓(Abietinella abietina)等。

2.4.4水生群落。水生群落主要分布在一定水域中,各种苔鲜植物彼此相互作用并与环境有一定联系。该群落主要包括固着群落、漂浮群落、沼生群落等类型,主要种类有大合叶苔(Scapania paludosa)、粗叶泥炭藓(Sphagnum squarrosum)、大濕原藓(Calliergonella cuspidate)、泽藓(Philonotis fontana)、牛角藓(Cratoneuron filicinum)、短尖燕尾藓(Bryhnia hultenii)等。

3结论与讨论

通过对凉水自然保护区苔藓植物资源状况的调查,目前已发现的苔藓植物共有39科70属112种,其中优势科占总科数的18%,优势属占总属数的9%,寡种科占总科数的44%,寡种属占总属数的70%。该研究区苔藓植物区系地理成分主要以北温带成分为主。苔藓植物的群落分为木生群落、土生群落、石生群落和水生群落4个类型。从物种多样性角度来看,该区苔藓植物的丰富度并不高,这可能与气候和人为干扰有关。建议自然保护区今后应加强对苔藓植物生境的保护,尽量避免由于人为因素对苔藓植物生长的破坏,采取严格控制开发利用等措施,保证该地区苔藓植物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张绍彬.重庆四面山自然保护区苔藓植物资源的调查[J].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8):13689-13724.

[2] HINSINGER P.Bioavailability of soil inorganic P in the rhizosphere as affected by rootinduced chemical changes:A review [J].Plant and soil,2001,237(2):173-195.

[3] 宋满珍,刘昊,聂宏,等.庐山自然保护区岩生苔藓植物资源及开发利用[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35(6):566-570.

[4] 杨洪升,王长宝,牛校伟,等.凉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维管植物资源及其多样性[J].黑龙江农业科学,2013(5):68-70.

[5] 吴征镒,王荷生.中国自然地理:植物地理(上册)[M].北京:科学出版社,1983.

[6] 陈邦杰.中国苔藓植物生态群落和地理分布的初步报告[J].植物分类学,1958,7(4):271-294.

猜你喜欢
调查资源
让有限的“资源”更有效
基础教育资源展示
一样的资源,不一样的收获
资源再生 欢迎订阅
高职学生志愿填报取向及满意度调查研究
天台县城区有毒观赏植物资源调查初报
营口市典型区土壤现状调查与污染土壤的修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