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大数据与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融合的思考

2017-07-06 15:56刘湘玲
中国管理信息化 2017年11期
关键词:工作模式大数据

刘湘玲

[摘 要] 大数据与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融合是时势所趋,也是未来发展之道。文章结合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现状,探索大数据与心理健康教育融合的路径与方法,以期提升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实效。

[关键词] 大数据;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模式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7. 11. 120

[中图分类号] G64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7)11- 0251- 02

0 前 言

众所周知,大数据正引领人们实现由数据到知识的转化、由知识到行动的跨越,正推动着整个社会的快速发展。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不仅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也给各行业、各领域带来了新的思维方式和管理变革,也给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带来了新的思路和发展契机。心理健康教育是围绕大学生的心理健康而开展的集教育、服务、宣传、干预于一体的健康教育工作。大学生的心理波動较大,如何及时掌握学生的共性心理问题,又了解学生的个性心理问题,大数据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提供了很好的研究视角和工作方法。本文拟在大数据背景下探索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创新与发展。

1 大数据与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融合的重要意义

1.1 大数据与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融合是时代的需求

2016年8月,习近平主席出席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发表重要讲话,强调要加大心理健康问题基础性研究,做好心理健康知识和心理疾病科普工作,规范发展心理治疗、心理咨询等心理健康服务。同年12月,习主席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指出要运用新媒体新技术使工作活起来,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的高度融合,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在国家使命和时代呼唤下,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一环的心理健康教育,如何创新,如何与大数据技术融合,是值得高校教育管理者或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探讨的一个重要课题,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1.2 大数据技术的使用可提升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针对性与有效性

研究发现,通过大数据技术,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可及时实现心理健康信息的完善和更新,可突破时空局限,较好地实现对个体心理健康水平的分析、预测和干预。南开大学社会心理学系副教授管健就表示,以海量网络数据为支撑的大数据样本,正逐渐成为研究者观察、预测人类个体和群体心理行为特征与规律的宝贵资源。同时,大数据技术还能够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研究学生健康心理提供多样化、异质化的样本,可避免社会期许效应等各种复杂、无关变量的影响,从而提高研究的效度。此外,大数据还可将个体和群体的心理现象研究结合起来,以备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观察学生的生活行为。由此可见,运用大数据技术可以大大提高研究的准确性,并有效提升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运用大数据技术有着重要意义。

2 大数据与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融合现状

目前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融合大数据技术的研究与实践不多。利用“大数据”和“心理”两个关键词进行网络搜索,在中国知网上能搜索到的文献还不到20篇,相关研究均处于探索阶段。在百度上进行搜索,发现相关研究主要出现在近两三年。国内已有一些心理学专家在着手利用大数据来开展与心理行为相关的研究,如清华大学教授的彭凯平就主持建立了“行为与大数据研究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心理学研究所研究员朱廷劭则基于微博大数据主持开发了“国人心理地图”等等,以上研究证实大数据对于心理学研究的帮助,也预示着心理学正朝向大数据时代前进。

关于心理健康教育的大数据研究目前尚属新鲜事物,还只停留在想法或口号上,大多数高校依然采用传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模式与方法,为在校大学生提供心理健康宣传教育、知识普及,为大学生提供及时的心理咨询服务,及时对大学生心理危机进行干预预警等。虽然这种工作模式与机制相当完善,但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来搜集一切可能发生心理问题或心理危机的信息,工作效能低下,耗时长,若发现不及时、考虑不周全,容易忽略大学生心理危机的发生。

3 大数据时代下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模式的创新与发展

3.1 可建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大数据分析平台

预测是大数据的核心价值,运用数据间的相关关系来预测学生心理未来的发展方向,能够有效帮助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实时了解大学生群体的实际情况。通过建立大数据分析平台,可收集、更新、完善与大学生心理有关的各种数据;通过建立大学生心理健康信息库和档案库,可观察、预测大学生的心理行为特征与规律,进而建立动态的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预估手段或追踪机制与心理健康教育管理机制,这将有利于心理危机预警与干预工作的开展。数据收集是基础,数据分析是核心,因此,建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大数据分析采集平台意义非同小可,但要注意数据收集与分析过程的保密,防止信息的泄漏或被其他形式的不正当使用。

3.2 可搭建“互联网+心理健康教育”OTO平台

教育是实现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核心手段。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充分利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新技术手段,搭建一个“互联网+心理健康教育”OTO平台,为在校大学生提供心灵成长相关的心理咨询、心理测试、心理课程、文章阅读、资讯、社群互动、主题实践活动等一站式智慧化服务的方式和手段,这将是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新趋势。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通过“互联网+心理健康教育”OTO平台丰富的健康教育形式与手段,实现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有效地互动,帮助学生增加对心理健康知识的了解、增加对掌控自身心理的信心,提升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基于大数据所建立的心理健康教育OTO平台能为大学生们提供差异化与个性化的心理健康教育支持与服务,值得开发。

4 大数据与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融合中存在的困难与处理

基于大数据技术,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运用和开发心理健康大数据分析平台、“互联网+心理教育”平台,是未来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发展趋势,能为广大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提供全新视角,但是也在存在着巨大的困难。首先,开发和运用这两个大平台,需要雄厚的物质资金支持,还需要心理学、大数据技术的专业支持,需要集结政府、企业与学校的多方力量,共同开发,共同挖掘,共同推广,共同应用,这才能真正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实现大数据的强大功能,让大数据为心理健康教育服务,让大数据为心理危机预警与干预工作服务。其次,大数据给心理健康教育也可能带来负性影响。李飞、葛鲁嘉等认为大数据可能带来学生心理成长的伦理风险。大数据思维可能导致非理性影响因素被边缘化,大数据被误用、滥用将可能引发安全隐患乃至心理健康教育危机等等,因此,如何规避大数据潜在的负性功能,如果能将大数据技术融合到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当中,如何克服当前的资金和技术障碍,如何实现大数据的强大功能,还需要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与信息技术人员作出更多的探索与努力。

主要参考文献

[1]李飞,葛鲁嘉.大数据之于心理健康教育:功能边界与实施取向[J]. 思想理论教育,2016(7).

[2]管健. 大数据能为社会心理学带来什么[N].光明日报,2014-12-03(15).

猜你喜欢
工作模式大数据
高职院校服务型学生管理工作模式探究
刑事执行检察工作模式的理性构建
未成年人检察工作机构的专业化建设研究
大数据环境下基于移动客户端的传统媒体转型思路
基于大数据背景下的智慧城市建设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