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主义者陈可辛

2017-07-06 19:29李邑兰
南方周末 2017-07-06
关键词:金城武陈可辛安生

以前有朋友送过陈可辛一条领带,上面写着:“Im a man with no conviction”(我是个没有信念的人),他认为这是对他“实用主义”最好的注脚。

“我去到哪里,都会看那个地方的规矩。”他说。

南方周末记者 李邑兰

发自上海

南方周末实习生 王翠

陈可辛是一个精明的实用主义者。

对于这样的评价,陈可辛是接受的。以前有朋友送过他一条领带,上面写着一句英文:“Im a man with no conviction”(我是一个没有信念的人),他认为这是对他“实用主义”最好的注脚。“时代需要怎么样我就怎么样。我觉得人是要变通的,不要很死板地面对一些东西,原则是应该变的。”他告诉南方周末记者。

香港回归20周年,陈可辛“北上”了12年。20年里,来自港澳的电影人越来越能把准内地电影市场的脉络,2016年国产电影票房前五名,四部出自港澳导演之手。票房最高的《美人鱼》,击败了所有进口大片。

12年里,陈可辛也吃过苦头,大片《十月围城》《武侠》票房失利,他与内地资本、合伙人不欢而散。好在《中国合伙人》为他赢回了票房,《亲爱的》为他赢回了口碑。后来的《七月与安生》、、《喜欢你》面向内地年轻市场,表现都不错;内地网剧成了新流行,他也毫不迟疑地要搭上这趟快车。“我去过美国拍片,也做过泛亚洲的电影。我不知道哪里是我的地方,我从小就在不同的地方生活,所以我去到哪里,都会看那个地方的规矩、那个地方的文化,然后尽量去吸收、去学习。”陈可辛对南方周末记者说。

2015年,陈可辛宣布要拍电影《李娜》,两年过去,这部备受关注的电影仍在举步维艰地修改剧本。最初,《李娜》设定的主流观影人群是“80后”,但陈可辛很快意识到,中国电影的主力观众已经换成了“90后”“00后”。“他们会非理性消费”,陈可辛说,“也就是第一批冲进影院观影。”而“80后”已经长大了,他们变得更趋理性,会看完影评、评估好坏,再决定是否进影院,在这个过程中,也许一批影片已经下了院线。

“李娜是个有争议的人,也是个复杂的人。对我来讲,最有兴趣的并不是一个励志电影、体育电影。一个那么集体主义的地方,却能那么个性地去表达自己,我是非常不理解的,我觉得这也是中国社会近年来变迁的一个典型例子。”陈可辛说。在他看来,李娜代表的“80后”,没有经历多少大起大落的历史,是“没有历史包袱”的一代。

“90”后更不同。陈可辛观察,“90”后干脆不叛逆了,他们“选择性地屏蔽了压力”。这同样让他好奇,“其实他们还是活在一个有压力的社会,怎么就能无视压力呢?”

陈可辛担心,面对“屏蔽了压力”的“90后”,李娜的叛逆不会有多大卖点,但这一部分,又正是李娜成为李娜的原因。于是他只能纠结其中,寻找平衡点。好在新一稿的剧本,基本能满足他的期待了。

“不管多大的导演, 都不敢拍 没明星的电影”

2017年上半年,陈可辛高调宣布要拍网剧了。但他自称这并不是他又一次讨好“90后”、“00后”之举,网剧世界带给他最大的诱惑是:“这是一个更自由的天地”。

网剧的时长可以更自由,选角也比电影更自由。“我敢拍一部上院线的大电影,但是不用一个保证票房的明星吗?不管我是多大的导演,我都不敢拍。但网络上就不一样了,会用好的演员,不一定是最大牌的那个演员。”他告诉南方周末记者。

“自由”更体现在票房上。陈可辛分析,网剧是一个“使电影人跟观众能够各尽所能、各取所需的世界,一个民主的世界,你爱看就看,不爱看没所谓,因为我能够分流”。电影院已经不能分流了,囿于昂贵的运营成本,电影院必须争取让它的每一个位置都坐满人,于是只能依靠大数据来排片。这种倾向必然使“合家欢”式的商业大片排片率最高,其它分众影片排片量相应被挤占。而网络给各种类型的影视片生存空间:“少点人看也没有关系,那我就不用拍那么贵。”

并不是所有人都认可陈可辛的观点。2017年6月18日,在上海电影节举办的一场名为“用工匠精神打造中国电影”的论坛中,陈可辛就遭遇了来自知名电影研究专家、北京大学电影与文化研究中心主任戴锦华的反击。1950年代出生的戴锦华,是在电影院看电影长大的一代人,对这一代人来说,去电影院看电影有一种神圣的仪式感,这种仪式感也是对电影本身的致敬,网络消灭了这种仪式感。

再早一点,在2017年5月举办的第70届戛纳电影节上,由韩国导演奉俊昊执导,Netflix“订制”的网络大电影《玉子》,就在戛纳引起了巨大争议,遭到了戛纳官方的抵制,主竞赛单元主席佩德罗·阿莫多瓦公开表态,绝不会将金棕榈奖颁给一部网络电影,要“捍卫到大银幕观看电影的体验”,随后,《玉子》在韩国的上映也历经坎坷,占据韩国九成以上银幕数量的三大连锁影院CGV、乐天和美家嘉都宣布拒绝与Netflix同时上映该片。

这样强烈的反弹,陈可辛认为这是必经阶段。他觉得网络并不会灭去电影院观影的习惯。他也是从传统电影时代走来的那一代:“但是我们不能强加于下一代说,我们那一代就是对的。”陈可辛说:“有了网络剧,电影院就会没有了吗?影院可能就更上了一个台阶,它可能是完全沉浸式的一种游戏体验,或者好像去看一部舞台剧一样。”

金城武和周冬雨能吻吗?

2014年拍完《亲爱的》,陈可辛就在为下一部电影寻找题材。那时,中国电影进入青春题材大爆发期。

陈可辛一下收到二十多个涌来的青春题材剧本,它们看上去都很像,情节离不开早恋、堕胎,陈可辛厌恶地把剧本扔到一边,“看不下去”。最终,好不容易看到两个没那么讨厌的剧本。其中一部是改编自安妮宝贝原著的《七月与安生》,另一部是与美食有关的爱情故事《喜欢你》。团队开始着手改编。

仅仅是改编,就花去了近一年时间,两部影片先后在2016年9月和2017年4月上映。此时,青春片热潮其实已经过去了,陈可辛估计,如果它们早一点上映,票房应该比现在高一倍。《七月与安生》最终的票房是近1.7亿,《喜欢你》的票房为2.1亿。

但陈可辛坚持,改编必须花长时间。“我们要把潮流的东西拿到手,再把它内化,找到我们喜欢的主题和喜欢的点,把不喜欢的拿掉,其实需要很长时间。”他告诉南方周末记者。

在《七月与安生》里,陈可辛最感兴趣的,就是两个女孩、两个好朋友的反差——七月文静、乖巧又安分,安生却放浪、不羁、自我。

他和编剧、导演曾国祥反复聊,觉得每个人心里其实都应该又住着七月,又住着安生。他们着手增加剧情,设计了人生互换的情节。七月变成了叛逆的安生,安生成了文静的七月,两人性格和人生不断反转。情节改编至此,陈可辛才觉得这部戏成了。导演曾国祥又从小在女人堆里长大,拿捏得了女生之间那些细碎又敏感的小情绪。

周冬雨和马思纯,凭借扮演安生和七月,双双获得了第53届台湾电影金马奖最佳女主角。对陈可辛来说,最初选择这两人来担任主演,是一种冒险,因为按照他的逻辑,这两位女演员当时还不算大明星,扛不起票房。陈可辛在《左耳》时注意到马思纯,很喜欢;周冬雨在《心花路放》中的表现,也让陈可辛觉得跟现在的年轻人很接近——尤其是她那种非学院派演员表演的清新之气。

《喜欢你》的剧本,陈可辛并不喜欢,他差点要放弃这部戏的拍摄。后来,因为新导演许宏宇对剧本中“吃”的元素很喜欢,此片才免于被弃。最后上映的电影,除了保留了“吃”,其它都跟原著没有多大关联。

《喜欢你》的男主角早早定了金城武,寻找女主角的时候,《七月与安生》还没上映,但陈可辛看到周冬雨在其中的表现那么出彩,于是咬咬牙说,那就周冬雨吧。

这个决定一度遭到集体反对。他的一个制作人气得“把头发都抓得要掉下来”,所有人都觉得,金城武和周冬雨完全不搭。陈可辛坚持,改了剧本就有可能——原来的剧情设定,是一个剩女与一个年轻霸道总裁之间的爱情故事;编剧们又为周冬雨量身打造,“剩女”变成了普通“90后”,这使得角色的每个出发点和反应都变得不一样。最终的呈现,更像一个有点儿“二”的邻家女孩。

金城武此前并不知道周冬雨是谁,陈可辛也担心过不了金城武这一关。他给金城武看了半小时《七月与安生》的粗剪,看完后,金城武觉得没有问题,周冬雨这才定下来。

在一部活色生香的爱情片里,《喜欢你》没有一点情欲戏,连接吻都没有。陈可辛表示,他总是会揣摩观众的心态:金城武和周冬雨能吻吗?“不能吻。那就不能吻,真的不能吻”。

“从未见过令我 心动的‘小鲜肉”

尽管在早期“北上”的困局中,陈可辛依靠《中国合伙人》和《亲爱的》这两部现实题材的电影才扳回一城,但陈可辛并不喜欢这类电影题材。

“我很不喜欢用社会命题去做包装,我觉得电影不应该有那么明显的社会责任。电影是娱乐的,你可以在娱乐里渗透一些价值观给观众,但要不知不觉。药要包着糖,让他完全不知道是药,如果有一点药的感觉,电影就失去了沟通的功能。”陈可辛告诉南方周末记者。

拍摄《亲爱的》,吸引他的并不是“拐卖儿童”,而是在影片后半段,赵薇登场,人生反转——郝蕾和张译饰演的离异夫妻,最终找到并带走自己失散多年的儿子,赵薇作为养母,不惜一切代价要夺回养子。这部分对她来说更为震撼,更能带出人性的复杂面。

在为《亲爱的》上映做宣传时,陈可辛特意嘱咐宣传人员;不要把电影说成是一个“打拐电影”。“如果我是观众,你跟我宣传是关于打拐的,我根本就不会去看。不看,你就达成不了任何效果。”

无论拍大片、拍网剧,还是紧随潮流拍各种类型片,陈可辛觉得,这些作品“都是自己想说的话”——类型片外衣之下,都是大时代之下的小人物,都是人与人之间的情感。“我不反对在符合一些商业规则的情况下,把表面的表现变了,但最终我要传达的东西,还是传统的。”他说。

他爱用明星,甚至曾公开表示“如果可以,我连路人也想用明星”,他知道明星的票房号召力。他也考量各种大数据、“流量演员”,但是迄今为止,他的影片中还没有使用过一个“小鲜肉”扛起主角的大旗。“我不会说赌气的话,但是我确实没见过一个令我心动的‘小鲜肉。”他告诉南方周末记者,最后无论怎样考量,导演选演员,首先是要看这个演员适不适合这个角色,“这个线是不能踩过的,这是底线”。

猜你喜欢
金城武陈可辛安生
最好的驸马
知足
“自我”与“他者”互为影子
陈可辛不再执导《酱园弄杀夫案》
安生
金城武手捧剧本羡慕嫉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