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封市沙区红薯双季高产栽培技术

2017-07-07 14:10姚秋菊董海英王志勇张海军
长江蔬菜 2017年9期
关键词:草苫薯块拱棚

姚秋菊 董海英 王志勇 张海军

开封市沙区红薯双季高产栽培技术

姚秋菊 董海英 王志勇 张海军

导读:为了实现红薯全年上市,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增加土地产出,提高农民收入,开封市祥符区农业技术人员、农村经纪人、广大农民群众共同努力,摸索出红薯一年两熟栽培技术并获得成功,改变了春(夏)种秋收一年一熟的传统种植模式。

红薯,又名甘薯、番薯等,是重要的粮食作物,营养价值高,有“长寿食品”之誉。近年来,红薯的食用价值和药用价值逐渐被人们所认识,越发受到消费者的青睐,鲜薯及其加工产品畅销,刺激了农民种植红薯的积极性,种植面积逐渐扩大,品种逐渐增多。

开封市祥符区探索出双季红薯核心栽培模式:早春保护地育苗,剪苗移栽大田,采取地膜覆盖、起垄栽植技术,90天左右成熟,6月下旬开始陆续上市;红薯临近刨收前剪藤备用;将剪掉的藤秧移栽大田,第2茬红薯开始定植,采取露地起垄栽培技术,从10月下旬陆续上市(有的储藏,留作种薯)。早、晚2茬红薯,每667 m2产量一般3 000~3 500 kg,每667 m2产值一般4 000~5 000元,高者超过7 000元。

1 早茬红薯栽培技术

1.1 红薯育苗

早茬红薯上市越早,价格越高,因此在适宜红薯生长的时间内,大田定植时间也是越早越好,换言之,育苗时间也是在适宜范围之内越早越好。生产上采用大拱棚+小拱棚+地膜+草苫多重保护育苗法。

①育苗前期准备工作 a.苗床地选择。选择背风向阳、排水良好、地下水位低、地势平坦、疏松肥沃、无病菌的土地。

b.苗床整地与施肥。在气温回升、冻土消融后(一般2月下旬)对苗床进行深耕细耙,结合深翻每667 m2施充分腐熟的有机肥1~2 m3、复合肥20 kg,并使床土与肥料充分混合。

c.苗床作畦。苗床南北向,苗床长、宽按地形及播种量而定,以方便管理为宜。搭大拱棚,大拱棚内一般作2畦,2畦之间及畦与棚边缘各有30 cm左右的空带,以便农事操作。

d.苗床处理。为了避免土壤带菌,在平整好苗床地后,可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1 000倍液喷雾对苗床消毒。

②播种 a.播种期。红薯发芽的最低温度为16℃,当土壤10 cm地温稳定通过16℃时即可播种。采用保护地育苗,时间一般在2月下旬。

b.种薯选择。选择适宜的品种,如龙薯九号等。播种前精选种薯,选择具有本品种特征、无病虫、无破损、大小适中(单薯质量200~300 g)、薯块形状端正、薯皮光滑、未受冻害的薯块作种。精选好的薯块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1 000倍液溶液浸2~5 min,取出晾干后备用。

c.排薯。为培育壮苗,一般采用平排法,大小种薯分开排,大薯稍密、小薯稍稀,并在苗床四周温度较低处排小薯。排种时确保薯块上齐下不齐,使薯块上面覆土厚度一致。

排完种薯后,用土填满种薯的间隙,随即浇水湿透床土,等水下渗后,在种薯上盖3~5 cm厚的细砂,然后喷洒除草剂(如50%乙草胺乳油1 000倍液),防除田间杂草。

③加盖保护层 早春气温低,为使红薯早发芽、早生长,可采用多层保温法,苗床上覆盖地膜,地膜上加盖草苫,搭小拱棚,同时大拱棚外覆盖保暖物。

④苗床管理 a.温度管理。种薯发芽要求较高的温度,上床后温度要求上升到31℃左右并逐渐升到35℃左右,保持4天,之后把床温降到31℃左右,8~9天幼苗出土。在出苗后,把苗床温度降到28℃左右;当苗高约10 cm时,将床温降至25℃左右,结合揭开草苫晒苗和逐渐揭膜炼苗,促使种苗生长粗壮。出苗以后,在中午前后发现膜内气温超过35℃时,要通风降温,防止烈日烤苗。由于这个时期夜间的气温仍然较低,应继续加盖草苫保温。在采苗前3天把床温逐渐降至20℃左右,但遇大风、下雨或冷天时,应停止揭膜炼苗。如有霜冻,夜间应加盖草苫防霜。

b.水肥管理。一般在幼苗拱土前不再浇水。但在幼苗拱土时,要保持床土与盖砂湿润,若干旱,可浇1次水,防止芽尖萎蔫枯干,影响幼苗生长。

在齐苗后结合灌水,667 m2冲施复合肥20 kg。一般在采苗前5~6天浇1次大水。

c.及时破膜出苗。红薯幼苗顶膜能力弱,为了避免幼苗在薄膜内被烧伤,出苗后要及时破膜放苗。

d.预防烂床。在整个苗床生长期要及时注意剔除病苗、烂薯,防止病害蔓延;覆土较浅、薯块外露的要及时盖严,以利出苗。

⑤采苗 当苗高20~30 cm时,及时采苗。采苗时采用高剪法,留1~2个节,以利再生。可用70%甲基托布津(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浸秧苗基部6.6~9.9 cm,浸10 min,预防病害;如果有甘薯茎线虫病,可用50%辛硫磷乳油150~200倍液蘸根,阴干后待栽。

每次采苗后结合灌水进行追肥,采苗的当天不要浇水,第2天浇水结合追肥催苗。追肥以速效氮肥尿素为主,667 m2施10 kg,对水浇施即可,但应防烧苗。

1.2 大田定植与管理

适时早栽、促苗早发是早茬红薯增产的关键。在4月初即可开始定植,采用地膜覆盖栽培技术。

①精细整地、施足基肥 先浇地,待机械能进地耕作时,犁地。深耕25 cm左右,耙细、耙匀、耙透,拾尽田间秸秆、杂草、塑料薄膜等异物,结合耕地667 m2施充分腐熟的农家肥2~3 m3,三元复合肥(N∶P∶K=15∶15∶15)50 kg及适量中微量元素,不施氯化钾。

②起垄 一般采用单垄单行。一般垄连沟宽50~60 cm,垄面宽30~40 cm,垄沟底宽20 cm,垄高10~15 cm。

③定植 在垄面中间栽植1行红薯,株距33~35 cm,行距50~60 cm,667 m2栽3 400~4 400株。定植结束后,顺垄沟浇透水,确保苗成活。

④喷洒除草剂 待人能进地后,喷洒除草剂防除杂草。根据杂草群落选择适宜的除草剂,如二甲戊乐灵等。

⑤覆盖地膜 覆盖地膜增温、保墒。

⑥助苗出膜、封土压膜 早春温度低,移栽后,如果遇到阴天或阴雨天,可在2~3天之后再将苗从膜内放出,起到缓苗作用;如果遇到晴天,可在定植后1天,先用细铁丝在近苗处扎一小孔放风,避免闷苗,再停1~2天将苗从膜内放出。放苗之后,在苗周围封土盖膜,确保地膜的保温保湿性。

⑦查苗补苗 密切关注红薯苗成活情况,发现死苗、缺苗现象,立即补栽。

⑧肥水管理 遇干旱,及时浇水,可采用沟灌,也可以采用自喷管喷淋;在移栽后 20天左右,667 m2结合浇水冲施5 kg尿素或叶面喷施1%尿素溶液,促进薯苗扎根和茎叶生长;在移栽后50天左右,结合浇水667 m2追施三元复合肥(N∶P∶K= 15∶15∶15)15 kg、硫酸钾5 kg,促进薯块膨大。

⑨防治病虫害 注意防治病毒病、蔓割病、根腐病、甘薯茎线虫病及蓟马、飞虱、斜纹夜蛾、甘薯天蛾等病虫害。结合防治病虫害,喷施0.2%~0.3%磷酸二氢钾溶液,同时根据红薯生长情况添加其他叶面肥,如氨基酸液肥、黄腐酸钾及其他中微量元素叶面肥等。

⑩收获 一般6月下旬,红薯即可收获上市。收获前,剪嫩薯藤,留叶5~6片,以备下茬移栽。

2 晚茬红薯栽培技术

2.1 精心整地

早茬红薯收获后,立即拾尽根茬、地膜等杂物,浇水,水下渗、机械能进地耕作时,667 m2撒施三元复合肥30~40 kg(上茬肥料有一定的后效作用,另外沙地漏水漏肥现象严重,基肥适当少施,分次施用追肥补充),旋耕、起垄。垄带50~60 cm,垄面30~ 40 cm,垄沟宽20~30 cm。

2.2 定植

将剪掉的嫩薯藤斜插在垄中央,株距30~33 cm,行距50 cm左右,每667 m2定植4 000~4 500株。

2.3 田间管理

①科学排灌 定植后,立即浇透水,确保薯苗成活。之后,旱浇涝排。

②除草 芽前化学除草。生长期间,人工拔除田间杂草。

③施肥 沙地漏水漏肥现象严重,肥料施用以少量多次为宜。在秧苗移栽成活后(大概移栽后15天左右)追施提苗肥,每667 m2追尿素5 kg左右;在移栽40天左右 (红薯封垄前),667 m2追施三元复合肥15~20 kg、硫酸钾5 kg,促进茎叶生长和块根膨大;红薯回秧时,若叶色落黄较快,可结合浇水追施少量速效氮肥,也可以叶面喷施肥料,养根护叶,促进薯块膨大。

④防治病虫害 此季红薯主要病虫害有黑斑病、根腐病、软腐病、甘薯茎线虫病及叶甲、甘薯夜蛾等。红薯缓苗后,喷施1遍农药预防病虫害,杀虫剂可选用氯氰菊酯,杀菌剂可选用甲基硫菌灵、多菌灵等,叶面肥可选用磷酸二氢钾等;之后,根据田间病虫发生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防治。

⑤适当控制旺长 如果红薯秧出现旺长现象,可以用多效唑等进行控制;如果旺长现象不明显,也可以采取提蔓技术,一是控旺,二是减轻病害。

⑥收获 当日平均温度降到15℃时,立即收获上市或储藏,作种薯用的适当早收,并且避免损伤薯块。

红薯收获后,清洁田园,深耕25~30 cm,加深耕层、改善土壤理化性状、提高土壤保水保肥能力、消灭杂草、减轻病虫为害,为来年春播做准备。

国家大宗蔬菜产业技术体系豫北综合试验站(CARS-25-G-27)

姚秋菊,河南省农业科学院园艺研究所,郑州,郑州市花园路116号,450002,电话:13937138416

董海英,张海军,开封祥符区农业局

南省农业科学院园艺研究所

2016-12-08

猜你喜欢
草苫薯块拱棚
早春拱棚胡萝卜管理要点
天气转冷 拱棚多膜覆盖早进行
红薯窖藏的“三期”管理
甲基托布津SC马铃薯使用技术实验总结
红薯窖藏“三期”管理
薯块储藏腐烂原因及防止对策
冬季蔬菜大棚揭盖草苫有讲究
冬季棚室草苫管理
西葫芦瓜小拱棚薄膜覆盖栽培技术
冬季蔬菜大棚揭盖草苫有讲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