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卫舰的新生

2017-07-07 18:52
兵器 2017年6期
关键词:超声速激光武器

护卫舰的新生

美国《海上力量》 2017年4月5日与濒海战斗舰诞生的年代相比,今天的军事图景正悄然变化。为此该级舰不仅采购数量从52艘降至32艘,而且尚未完成就被迫不断增强远海作战能力。随着佩里级护卫舰已于2015年全部退役,美国海军也迫切需要更新护卫舰,重点当然还是增强其反潜、反舰,特别是防空能力。现有的护卫舰设计虽然装备了反舰和防空导弹,但只够保护自身,无法为编队内的作战后勤舰只提供防空保护。为此美国海军的需求评估小组已对增强护卫舰区域防空能力开展了研究,当前的设计目标是至少将其携带的第Ⅱ批次“改进型海麻雀”导弹从8枚增至16枚,或者装备MK41垂直发射系统和8枚“宙斯盾”巡洋舰与驱逐舰的主要防空武器——“标准”- 2防空导弹。为给“标准”- 2提供指控能力,护卫舰还需要增加新研制的企业对空监视雷达(EASR)。雷声公司的这种雷达原本用于福特级航母和大甲板两栖舰。能为海上编队防空作战提供强大指控通信能力的协同作战系统(C EC)也必不可少。其生存力也要求保持在佩里级的水平。从奥斯塔公司基于独立级濒海战斗舰的护卫舰方案看,除保持高航速、浅吃水和多功能特点外,主要变化在于缩短舰艉的飞行甲板,以安装8联装反舰导弹发射架(加上舰艏的8联装共携带16枚反舰型“海尔法”,超出美国海军要求)和变深声纳、拖曳阵声纳。该舰动力为2部LM2500燃气轮机和2部MT U 20V8000 柴油机,主炮是Mk110型57毫米舰炮,防空由装备“海拉姆”防空导弹的16单元MK41垂直发射系统和2门25/30毫米舰炮完成。该方案长127米,宽31.7米,吃水4.6米,满载排水量3500吨,航速超过59千米/小时,续航力7963千米,舰员130人。650平方米的模块化任务舱可搭载2艘7米刚性充气艇在3级海况下收放,机库搭载1架UH- 60直升机和1架MQ- 8C无人机,可在5级海况下作业。洛-马公司也推出了基于其濒海战斗舰设计的方案。美国海军将于2017年秋招标,首舰采购从2019年推迟至2020年,为此2019年将继续采购两艘濒海战斗舰。

美国《国防》 2017年3月29日

美军继续推动激光武器实用化

美军激光武器的现有水平还较初级。2017年2月27日到3月3日,陆军的一辆首次配备移动远征高能激光2.0(MEHEL)激光武器的“斯特赖克”装甲车在白沙导弹靶场参加了无人系统硬杀伤挑战赛。该激光武器的功率从原型系统的2千瓦提升至5千瓦,在演習中击落了单架和多组重量9千克以下,飞行高度366米以上,速度185千米/小时的固定翼和四旋翼无人机,今后希望用它对抗火箭弹、火炮、迫击炮弹、无人机和巡航导弹。继2017年3月中旬向美国陆军战略司令部交付60千瓦光纤激光武器用于防御炮弹后,4月3日洛-马公司又向美海军推出类似激光武器,用于舰艇反无人机和小艇,尺寸、重量和功率都还能提升,比如达到100甚至200千瓦。此前美海军在“庞塞”号上试验了30千瓦激光武器。2017财年的国防拨款法案要求国防部长任命一名官员,制定详细的定向能技术战略发展计划,促进该领域技术成熟并实现装备。2017年3月2日,美国空军特种作战司令部透露将在数月内完成某激光武器系统的概念验证。尽管进展不算快,但该系统新技术比例较高,固有难度不小。虽然此前有人建议将该武器安装在AC- 130火力支援机上,但目前仍未确定安装的机型。美国陆军的计划是2018财年前开发出50千瓦激光武器,2022年前完成100千瓦激光武器。具体负责的陆军导弹与空间项目执行办公室正集中资源攻关,重点是增强功率和扩大应用范围上,功率将决定射程和打击效果。初期目标是打击各种无人系统,未来将扩大到特种作战,但目前仍距服役尚早。2017年3月24日,美国海军开始为用于驱逐舰的60千瓦激光武器征集方案。不过,由于与假想敌对抗日益激烈,美国海军作战部长等高官已不愿再透露激光武器等技术的细节,以防对手学到东西。目前,美国海军认为该领域已没有什么重大技术障碍,未来数年内将有突破。

欧洲国家增加防务开支刻不容缓

法国《航宇防务》 2017年4月4日

北约秘书长斯托尔滕贝格表示,德国和其他欧洲国家需要投资更多的防务开支,以达到2006年北约设定的军费应占各国国内生产总值2%的目标,举动不是为了讨好美国总统特朗普,而是一个地缘问题,因为欧洲与俄罗斯、叙利亚和伊拉克等冲突地区紧密相连。今年早些时候,特朗普称北约已经“过时”,并建议北约成员国在本国防务开支上负担更大比例,这样华盛顿才会继续提供安全保障。北约秘书长称:“冷战结束后,削减国防开支是正确的,但是如果在紧张局势缓和的情况下减少支出,那么当紧张局势上升时,我们也必须能够增加支出。”近日美国国务卿蒂勒森表示:尽管美国仍然致力于北约,但美国的防务支出约占北约盟国防务总支出的70%,其他成员国中只有四个欧盟成员国——爱沙尼亚、希腊、波兰和英国——满足防务支出占GDP的2%的目标。目前,德国军费开支只占全国经济总量的1.2%,虽然也有同比上升,但增量相对较小。德国政府发言人已经表示增加国防开支是有意义和有必要的,但德外交部长加布里埃尔却表示将国内生产总值的2%用于防务是不可取的,而且要达到2%的话,就应该将德国的人道主义、发展和经济援助也算在内。如果达到GDP的2%,将意味着德国的军费达到约700亿欧元,加布里埃尔认为任何德国政治家都不会认为这是有必要的。德国社会民主党军事政策专家则建议,德国国防支出更现实的目标是占GDP的1.5%。欧洲经济实力最强的德国尚且如此,其它国家增加军费的积极性可想而知。长期享受美国安全保护的欧洲国家可能只有从更加严峻的安全威胁和周边动荡中,才会不情愿地分担更多军费。这对美国总统特朗普来说,意味着需要当真兑现减弱欧洲安全责任,有意让欧洲面临更大危险的警告,而这个分寸显然是很难操作的。可见,欧洲继续坐享其成,同时还自以为已经对世界付出太多的局面还将延续。

美国《航空周刊与空间技术》 2017年3月21日

高超声速武器近期回顾 2017年3月3日,美国代理空军部长丽莎·迪斯布罗再次强调:高超声速武器一旦实现武器化必将改变游戏规则,美国将能更好地在强对抗环境中作战,因为当需要保持在敌方防区外时速度尤为重要,它还能更加有效地应对转瞬即逝的目标。目前,美国空军正多管齊下地投资验证相关技术。2017年3月20日,空军研究实验室的“高超声速武器材料与工艺”项目开始投资1070万美元的第二轮招标,要求2020年将关键技术的成熟度提高到5级,以降低研制风险。2017年3月30日,空军装备司令部与GoHypersonics公司签订合同,为猎杀、信号情报和高空持久任务开展下一代高超声速平台的概念和发展路径研究,特别是高超声速进气道、超燃冲压发动机和飞行器系统的研究和设计能力。空军首席科学家杰弗里·扎卡赖亚斯则表示,2025年左右可望使高超声速武器形成战斗力,而一旦自主、推进和再入技术成熟,2030年代可望实现无人高超声速监视飞行,2040年代部署可回收的高超声速情监侦无人机。目前美军在高超声速导弹领域已有3个技术验证项目,DAR PA/空军的吸气式高超声速武器概念(HAWC)和战术助推滑翔(T BG),以及美国海军的常规快速全球打击(CPGS)计划。2016年7月,空军又发布了替换现役“民兵”Ⅲ洲际弹道导弹的陆基战略威慑(GBSD)计划。针对中俄正在研发的高超声速助推滑翔飞行器,洛-马公司为GBSD提出了可携带战略核武器的机动式高超声速助推滑翔弹头方案。2017年秋,该项目将从他们和波音、诺-格之间选出两个,进入技术成熟与风险降低阶段,2020年前后选出一个团队完成全尺寸产品的研制和生产。另外,美国也开始考虑高超声速武器的防御手段。2017年3月27日,美导弹防御局开始为能在全球范围持久跟踪高超声速滑翔飞行器的天基微型传感器征集方案,计划2017年签订合同,两年内用两颗50千克级低轨卫星验证相关技术,要求卫星设计寿命2~5年,轨道高度不大于1000千米,可近实时向地面提供跟踪数据,精度满足反导作战需求。

美国战略力量的未来

美国《空军》 2017年4月5日

2017年4月1日,美国国务院在最新评估中证实,根据2010年签署的《新削减战略武器条约》,美国已部署的核武器投放工具(洲际弹道导弹、潜射弹道导弹和重型轰炸机)为673件,共携带核弹头1411枚,俄罗斯分别为523件和1765枚,另外美俄还分别有147和293件未部署的投放工具。与2016年10月相比,美国已部署的弹头增加了44枚,已低于条约上限,俄罗斯则减少31枚,但仍超出条约上限215枚,条约要求2018年2月前达标。截止2017年3月14日,美国已部署的陆基核导弹已从2014年的450枚、2016年9月的417枚降至406枚,2017年4月完成最后削减后,将下降到400枚,从而达到上世纪60年代初以来的最小规模。虽然特朗普总统认为现有裁军条约对美国不利,并声称要扩展核力量,但实现起来并不容易。不过,该条约要求的裁军措施对核运载工具并不要求完全销毁,其中一部分运载工具只是转为只配备常规弹药,比如2017年1月转为非核状态的41架B- 52H轰炸机。另外,美军还投入巨资完成核力量的现代化改造。比如2017年4月3日空军全球打击司令部在巴克斯代尔空军基地成立的空军核指挥、控制和通信中心(NC3),就简化了约62项不同系统的管理流程,形成唯一的核指控节点,将轰炸机、发射控制中心、飞行联队指挥所、统一指挥中心、“空军一号”等高层公务机、加油机、移动支持团队等作战要素联系起来,为国家领导层提供安全、可靠、灵活的核指挥手段。对于美国空军未来的B- 21“空袭者”轰炸机,战略司令部司令约翰·海腾上将表示100架已经足够满足需要,这个数量既能满足裁军条约的要求,也满足空军常规打击能力的要求,当然一些空军官员则认为100架是最低数量。不过美国战略司令部其实还希望海军的舰艇能为常规打击做出贡献,新型舰载常规打击武器提供的全球快速打击能力将是一种有效的非核威慑手段,因为它不象陆基弹道导弹和导弹核潜艇等核平台那样容易被误判为核攻击。

英国《简氏防务周刊》 2017年4月16日

俄军工发展喜忧参半

2016年,俄军品出口总额为150亿美元,保持了世界第二,新型装备国家采购任务完成98.2%,维修项目完成95.6%。俄军近3年还新建了10家大型军事科研院所,从事信息技术、机器人和无人机等领域的研究。同时,俄官方认为国防工业已基本摆脱了对乌克兰产品的依赖。不过俄军工领域的遗留问题依然严重,比如俄防长也批评军工企业,应该按季度向国防部交付军品而不只是在年末突击,军队科研机构年轻人才继续服役的比例仅略高于1/3,进口替代战略又产生了一些新的技术自主权不足问题。受经济困难影响,俄2017年国防预算从654亿美元降至498亿美元,以25.5%的跌幅创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最高纪录。根据2017~2019年预算规划,俄国防支出2018年将进一步下降3.8%,到2019年才能回升3.2%。实际上俄国防订货的缩减,已经很难使军工巨头们保持稳定收入。比如民品比例低于15%的俄国家技术集团就寄望于增加军事技术合作、民品比例和公司运行效率,吸引投资,使2025年前使收入升至1246万美元。2017年5月即将提交的《2018- 2025年国家武器装备计划》草案本应覆盖2016~2025年,因国家经济形势不好顺延,预算总额也从最初军方提出的9786亿美元减至5337亿,最终可能接近财政部同意的2135亿以下。新计划的重点仍在保证2020年俄军现代化装备比例达到70%,在保持核威慑和空天防御实力的同时,重点发展通信、侦察和指控、电子战、无人机/机器人系统和新型运输机等装备,增强精确制导武器及其对抗装备、单兵防护装备,着眼北极和远东地区需要。虽然北风之神级战略核潜艇、T- 50战斗机和阿玛塔战车等装备均被列入,但暴风级核动力航母、领袖级大型驱逐舰和远程战略轰炸机(PAK DA)等开支庞大的项目恐怕10年内也难以开展,只能尽力完成“纳西莫夫海军上将”号巡洋舰的维修、“库兹涅佐夫”号航母和“彼得大帝”号巡洋舰的改装,S- 500防空导弹系统可能推迟。

猜你喜欢
超声速激光武器
欲速则不达
高超声速武器发展与作战应用前瞻
心急吃不了热豆腐
创投圈盯上超声速
一张图看懂武器发展史
激光3D长绳
神奇的激光
请放下你的武器
退役武器去哪儿了?
负荆请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