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学校开展研学旅行的困境与对策

2017-07-07 11:52班振朱成科刘晨
教学与管理(中学版) 2017年6期
关键词:研学旅行农村学校困境

班振+朱成科+刘晨

摘 要 研学旅行对于培养学生具有重要意义,我国于去年十一月底将研学旅行纳入中小學教育规划。然而,农村学校开展研学旅行活动面临经费匮乏、意识淡薄、支持资源较少等困境,针对这些困境探析破解对策,对农村学校开展研学旅行具有指导作用。

关键词 农村学校 研学旅行 困境 对策

一、研学旅行的政策背景与意义分析

1.政策背景

研学旅行在国外常常叫做修学旅行,发展历史可追溯至西方16到17世纪的贵族子弟出国游学,二战之后欧美一些国家为了加强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开始将旅游作为培养学生能力、开拓学生视野的一种方式,大力倡导学生在学期间的旅行活动。在亚洲,日本和韩国也分别从上世纪60年代和80年代把修学旅行纳入教育大纲在全国推广。这些国家取得的效果和经验引起我国的关注和思考,对我国开展研学旅行提供了借鉴的经验。

在我国,研学旅行最初是从2000年左右以冬令营或夏令营的活动方式呈现的,当然不乏一些学校组织学生以旅游、走访参观的形式开展了一系列的综合实践活动课。在政策上,2003年上海最先把研学旅行纳入教育计划。2013年2月国务院办公厅出台文件《国民旅游休闲纲要》,指出要逐步推行中小学研学旅行[1]。这是迎合教育的发展需要第一次在国家层面上提出研学旅行的教育规划,西安、上海、苏州等地区成为第一批试点城市,2014年扩展到11个省区进行试点。在试点工作取得一定成果和经验的基础上,为了全面开展素质教育,促进教育的转型发展,2016年11月30日教育部等11部门联合出台了《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意见》指出了开展研学旅行的时代要求和现实意义、主要任务、基本原则,意味着研学旅行已经完全进入教育发展计划,要求各地区开展研学旅行教育活动[2]。

2.意义分析

研学旅行是适应我国社会发展的教育领域新举措。教育部出台的文件中表示:“中小学生研学旅行是由教育部门和学校有计划地组织安排,通过集体旅行、集中食宿方式开展的研究性学习和旅行体验相结合的校外教育活动。”[2]开展研学旅行对于教育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单从教育领域来说研学旅行是对教育理论的深刻阐释,丰富了教育形式、创新了教育过程,进而更好地起到育人的目的,符合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教育总目标。

第一,研学旅行是近现代相关教育理论在实践上的落实。卢梭曾说过,出自造物主的东西都是好的,而到了人的手里却变坏了[3]。他倡导自然主义的教育理论,认为儿童阶段应该让孩子自由成长、自我生成。研学旅行打破学校的围墙限制,让学生走出学校,回归社会实践、自然环境,通过身临其境的身心感受来达到教育目的。杜威认为教育是经验的不断产生和积累的过程,而经验的产生取决于儿童与环境的相互作用[4]。研学旅行是以学生为中心的,充分发挥学生群体的主观能动性的教育方式,在学生自我参与、自我观察、群体合作的过程中,学生的经验与所处的情境相互作用,催生学生对以往经验的反思、改造或产生新的经验而达到教育的效果。总的来说研学旅行打破了学校特定场域的规训,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发挥学生个体的才能与群体的合作,经过情境和经验的教育互转作用而提高学生素质的非学校化教育方式。

第二,研学旅行的教育过程是综合的、打破学科限制、内容整合的过程。研学旅行情境化、经验化学习过程可以更好地提高学习效率。并且研学旅行的过程往往涉及多学科的知识背景,对于学生综合利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个体与他人间探索合作的能力,自我思维和道德意识的提高都比课堂教学更加有效。

第三,研学旅行对于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教育目标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研学旅行从理论生发到教育过程中内容的综合性,学生参与的主动性终将是实现教育目标的良好催化剂。研学旅行丰富的内容以及潜在的开发探索领域可以从德智体美劳各方面对学生起到教育作用,这完全符合我国教育的总方针,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农村学校开展研学旅行的困境

研学旅行对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具有重要作用。随着社会的发展,旅游业的兴起,人民经济收入增长,物质生活得到满足之后,人们开始通过旅游等休闲娱乐活动得到精神上的满足。这为开展研学旅行提供了契机,然而纵观近几年这一活动开展的情况,还是有很多教育部门、学校考虑到研学旅行牵涉部门太多怕麻烦,教育经费不充足,安全保障难达到,致使研学旅行活动难以开展或不敢开展。城市学校相较于农村学校开展研学旅行的困境相对要少得多,纵使学生没有在学校得到满足,城市学生家长也往往带孩子或鼓励他们出去旅行。而农村地区的孩子更多寄希望于学校研学旅行的活动,面对多方面的困境往往难以实现。

1.农村学校经费匮乏且农村家庭经济收入较低

我国长期以来的社会发展态势是城市相较于农村得到了国家更大力度的支持,发展迅速。城市居民几十年里积攒了足够多的经济物质财富,各方面基础设施也比较完善。而农村地区由于产业结构单一,经济效益微弱,导致了农民收入低、农村发展慢,形成了城乡二元对立结构的不均衡状态。农村地区学校相较于城市学校基础设施已然落后,经费得不到充分满足的状况下研学旅行自然化为泡影。农村家庭孩子日前出现了众多留守现象,农村家庭父母奔波于城市用长时间的体力劳动赚来的辛苦钱往往是家庭日常生活开支或重要事件开支所需,很少有多余用于其他开支,对于在他们看来带有休闲玩乐意味的研学旅行活动,难以被农村家长们理解和支持,自然也难于从农村家庭那里得到研学旅行的经费开支。

2.农村学校研学旅行意识淡薄

长期以来在考试升学的压力背景中,形成了主要以学生成绩作为教学的评价指标。人们认为教育的范围只限于学校甚至仅限于教室,教学的方式就是教师对学生的讲授,学习的过程就是看书本上的固定知识,只要学生学懂了书上的知识,考试取得好成绩就是好的教育。农村学校教师一心钻研怎么讲好书本知识,较少关注新的教育理论或政策体系,农村家庭家长寄希望于孩子取得好成绩,升入好高中,考上好大学,一味地认为除了学习书本知识、听教师讲授之外的其他教育活动都无关紧要。几种思维共向作用的状况下,他们很难意识到研学旅行对于培育学生的重要意义。围绕着唯成绩论的所有教育相关主体,还是会把主要精力放在传统固化培养学生的模式上,而对于研学旅行这种新起的教育模式,视之淡然,不愿多想、多了解,自然难以去实践。

3.农村学校开展研学旅行的相关支持较少

农村学校教师数量较少,从较少的教师中选拔出有能力管理、组织研学旅行活动的教师机率就更低。所以在师资上农村学校难以在数量和质量上保证研学旅行高质量地开展,学生的安全更成为农村学校考虑的后顾之忧,在没有得到外在机构人力支持以及农村学校本体得到良好研学旅行培训的前提下,研学旅行活动就会被搁置。再则,相比于城市基础设施的完善,城市学校研学旅行的活动地域选择性更多,他们可以选择科技馆、博物馆、科研院所、著名企业等地域,形成自然风光、历史文化古迹、城市服务机构、院校企业、社区机构、农业天地等多种开展活动的地域。农村落后的基础设施建设,只能保证农业领域和自然风光的优势,开展研学旅行的活动地域支持较少。即使理论上农村学校可以去城市开展研学旅行活动,但现实的交通等制约因素无疑会增加去那些地域开展活动的开支,这种计划也就不了了之。

三、破解农村学校研学旅行困境的对策

农村学校开展研学旅行的困境要多于城市学校,农村学校虽然以小学为主,并且在近十年的撤点并校过程中大量减少,但农村学校学生依然占有相当大的比重,教育部2015年公布的全國教育事业发展报告中指出义务教育阶段在校生中农村留守儿童就高达2019.24万人[5]。在新型城镇化与精准扶贫促进城乡均衡发展的时代背景下,研究农村学校研学旅行的对策不失为促进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部分。

1.保障农村学校研学旅行经费的落实

首先,对于从国家到各级政府来说,要划定研学旅行的专项经费,经费尤其要支持农村学校。形成监督问责机制,确保农村研学旅行专项经费的到位和使用。其次,以学校、公益组织等各组织或个人为筹措研学旅行经费的主体,通过企业捐赠、基金捐赠、网络众筹等拉动社会个体或集体捐赠的方式获得农村学校研学旅行的经费。再则,研学旅行在得到农村学生家长的理解支持下,可以适当收取经济收入高的家庭的经费补助研学旅行开支,但限于农村大部分比较贫困,费用收取会造成村民攀拉心理,研学旅行意识淡薄的情况下这项措施起不到太大作用。所以,一方面通过农业结构升级、在地城镇化等方式促进农村家庭经济增收,另一方面让农村学生家长全面理解研学旅行的意义,获得他们支持的情况下,这项举措才会取得好的效果。最后,以政府部门牵头实施研学旅行非营利性的公益原则,号召与研学旅行相关的各社会机构对农村学校研学旅行活动进行优惠减免。总之,农村学校研学旅行经费要以政府确立专项资金为保障,筹措各方资金来源为路径,讲求农村学校研学旅行经费优惠或减免为原则。

2.大力宣传开展研学旅行的意义

就算有经费保障农村学校开展研学旅行,在没有教师和学生家长得到理解和支持的情况下,农村学校研学旅行活动也难以进行。一件事的实施不光要符合主客观的条件,更重要的是实施主体有意愿才会付诸行动。这就是存在主义哲学讲的一个人何以存在皆由个体此在条件境遇里的行动而定[6]。面对农村学校教师和学生家长对研学旅行认识的不够,就要让他们意识到,社会的快速变动发展中更需要综合素质能力的人。借助于其他地区过去开展研学旅行的案例,通过宣讲、媒体宣传等方式,让他们认识到研学旅行对于培育学生的意义,进而得到理解和支持。在经费问题获得支持的同时,协调安监部门、保险部门、旅行社等各部门,通过各种方式保障学生的安全,让农村学校教师和学生家长知道开展研学旅行活动安全工作的落实,也就大大缓解了他们对于安全的后顾之忧,更加支持研学旅行的开展。

3.协调利用人力资源,因地制宜运用地域资源

针对研学旅行活动牵涉领域较多,保证学生安全以及组织活动需要较多人力资源,而农村学校教师较少,胜任开展研学旅行活动能力的教师更少的问题,首先要对教师进行专业的指导和培训。可以找寻有经验的学校、开展过类似活动的旅行社等类似机构对农村学校教师进行培训。其次,对一些专业要求较高、需要大量人力资源保证的活动,最好委托旅行社等第三方专业机构协助农村学校开展。最后,尤其要加强研学旅行活动的安全教育、自我管理与合作教育等工作。针对农村开展研学旅行活动的地域选择较少的问题,考虑到中国幅员辽阔,各农村地区情况不尽相同,可以根据当地的资源情况因地制宜地就近选择活动地点。因为农村学校以小学和初中学校为主,就近根据本地资源开展活动也符合教育部指出的小学研学旅行以风土乡情为主的原则。农村学校可以利用本地域资源的优势,开展诸如农业概览、自然风光等研学旅行活动,同时注重研学旅行基地的开发和推广,各条件都具备的前提下可以适当延展活动距离,去城市的活动基地开展,与城市学校研学旅行基地活动地域进行互补,达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的目的,从而满足了不同地区城乡之间研学旅行地域资源的双赢和多赢。

参考文献

[1] 白宏太.到广阔的世界中去学习——教育部中小学”研学旅行”试点工作调查[J].人民教育,2014(2).

[2] 教育部等11部门.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OL].www.moe.gov.cn,2016-12-02.

[3] 卢梭.爱弥儿[M].李平沤,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14.

[4] 白长虹,王红玉.以优势行动价值看待研学旅游[J].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1).

[5] 教育部.2015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1][OL].www.moe.gov.cn,2016-7-6.

[6] 海德格尔.海德格尔存在哲学[M].孙周兴,等,译,北京:九州出版社,2004.

【责任编辑 孙晓雯】

猜你喜欢
研学旅行农村学校困境
跟踪导练(一)
大学生研学旅行市场需求研究
对“文化之旅”研学活动的几点思考
研学旅行研究进展与启示
浅谈农村学校的班主任工作
研学旅行产品开发研究
小班额背景下学生作业批改方式的研究
浅谈农村学校管理艺术
安吉拉·默克尔能否解救欧洲的困境
A Boy and His Tr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