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提高高中语文教学的实效性

2017-07-07 13:41刘华
试题与研究·教学论坛 2017年19期
关键词:师生文本情感

刘华

现今的中学语文课堂教学以少、慢、差、废令广大教师苦不堪言。学生对语文课普遍缺乏兴趣,这直接影响了语文课堂的教学效果。

一、激发学生情感,创设和谐的教学环境

心理学家罗杰斯指出:一个人的创造力只有在其感觉到“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的条件下才能获得最大限度的表现和发展。同时,教育学研究也表明,在轻松、自由的心理状态下,学生才可能产生丰富的想象,从而迸发出创造性思维的火花。由此看来,语文课堂教学要实现有效教学,营造一个民主、宽松的教学环境必不可少。首先,教师应当充满激情,深入挖掘、体悟并且利用文本中的情感因素,让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师生与文本之间获得情感上的共鸣,从而感染学生,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教学效率也自然能得到提高。其次,教师可采用角色朗读、音乐渲染、情境再现、艺术性描述、联系学生生活经历等,去激发学生的情感。如角色朗读能让学生体味作者内心情感的迸发,情境再现能拉近作者和学生的心灵上的距离,音乐能让学生沉浸于文本营造的氛围中,自身生活经历的回顾能唤醒学生相应的情感体验,等等。最后,教师应当注重学生之间的个别差异。在承认学生水平差异存在的基础上,语文教师应当秉着有教无类的原则,根据每个学生的具体特点因材施教。

二、尊重学生,树立平等的师生观,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

传统的语文教学因为是以传授知识和培养学生能力为依托,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强调师道尊严,教师灌、学生听,忽视學生的个性及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新的课程标准要求教师改变教学方式,转变角色。一个教师无论学识如何渊博,都必须始终站在学生这个主体位置,而不是站在演员这个角度上去表演。教学中教师要做到转换角色,教师由教学过程的操作者、主宰者变为引导者,让学生由被动地接受变为学习的主人。要充分相信学生,全方位放权,让学生明确目标后自己去读书,自己去提出问题,自己去做题,自己总结知识规律等。要实现这一转变,我们就要在教学中真正放下架子,不居高临下,要尊重学生的人格,积极发现学生的长处,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尊重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的对话过程中进行,树立平等、新型的师生观是实践教学民主思想的关键。

三、加强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

首先,学生要对好文章熟读成诵,形成规范的语感,对高考必背的篇目要熟练背诵,在考试中才能随手拈来;其次,学生要善于摘取书中精彩之笔,为己所用;再次,应当经常看书读报,重要的材料要自己概括中心意思,并用自己的话表达出来;最后,还要勤于观察,善于动笔。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注意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例如,指导学生学《廉颇蔺相如传》,可以先设计自读提纲:(1)小说的主人公是谁?他有哪些主要活动。(2)和主人公有关的还有哪些人物?(3)主人公在各活动中表现出怎样的性格特点?(4)主人公与其他人物的性格特点是如何表现出来的?(5)任务、情节、环境是为主题服务的,本文的人物、情节、环境提示了怎样的主题?学生掌握了学习方法,分析文章的主题就易如反掌,这样,不仅调动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而且还提高了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作者单位:山东省肥城市第三中学)

猜你喜欢
师生文本情感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情感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情感移植
文本之中·文本之外·文本之上——童话故事《坐井观天》的教学隐喻
麻辣师生
重视“五老”作用 关爱青年师生
如何快速走进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