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答案与解析

2017-07-07 17:42
试题与研究·中考历史 2017年2期
关键词:本题解析考查

国共两党的历史与今天

1.B

【解析】本题属于逆向选择题,旨在考查学生的辨析能力。黄埔军校是国民党在苏联和中国共产党的帮助下创办的,校长是由蒋介石而不是孙中山兼任的。

2.A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的标志是蒋介石接受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的主张,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3.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概括归纳能力,题目给出的两幅图片中分别有“十八集团军”“八路”“新四军”等字样,这些队伍是在抗日战争期间,国共展开第二次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领导全民族抗战后,工农红军改编而成的,它们反映了在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的情况下,国共第二次合作,共同抗日的时代主题。

4.C

【解析】本题属于最佳选择题,旨在考查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在题目给出的四个选项中,除D项与抗战胜利无关外,A、B、C三项都是中国取得抗战胜利的原因,但“国共两党合作,领导全民族抗战”是最主要的因素。

5.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1947年夏,刘伯承、邓小平率领晋冀鲁豫解放军主力在山东西南强渡黄河,直插敌人兵力空虚的大别山地区,揭开了人民解放军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反攻的序幕,吹响了夺取全国胜利的嘹亮号角。

6.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三大战役中,在刘伯承、陈毅、邓小平、粟裕、谭震林等统一指挥下,中原解放军和华东解放军发起的以徐州为中心的淮海战役,共歼敌55万余人,是三大战役中歼敌人数最多的战役。淮海战役的胜利,奠定了解放长江以南各省的基础。

7.B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事件发生时间的准确掌握情况,1987年台湾当局开始被迫调整“三不”政策,1992年海基会与海协会就“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达成共识,“汪辜会谈”的举行是在1993年,1995年初江泽民提出了八项主张。

8.(1)国共两党齐心协力。蒋介石、汪精卫等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2)开辟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探索出一条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革命道路。(3)张学良和杨虎城。随着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国共两党开始从内战转向一致对外抗日。(4)目的:为了进一步赢得准备内战的时间,也为了欺骗人民。标志:1946年6月,国民党对中原解放区发动疯狂进攻。(5)战争初期,国民党在军事和经济方面占据明显优势。原因:中国共产党赢得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毛泽东等高超的军事指挥才能,制定了一系列正确的方针政策;人民解放军的英勇战斗;等等。(6)人民解放战争胜利后,国民党残余势力退往台湾,导致了今天海峡两岸的分离。当今国共两党交流不断深入,能够促进海峡两岸经济、文化的发展,有利于国家的统一及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等。(言之有理即可)

孙中山诞辰周年纪念

1.A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再认再现历史知识的能力,1911年10月10日,革命党人在湖北武昌发动起义,起义军占领武昌城,攻占了汉口和汉阳。随后一个多月的时间内,全国十几个省宣布脱离清政府独立。1911年是旧历辛亥年,历史上把这次革命叫作“辛亥革命”,武昌是这次革命的首义之地。

2.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孙中山先生的革命活动,南昌起义是1927年8月1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周恩来、贺龙、朱德等人率领革命军举行的武装起义,它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中国革命战争、创建人民军队的开始,这与孙中山无关,据此可排除含②的A、B、C三项。

3.D

【解析】本題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孙中山是我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先行者,他先后组织成立了兴中会、中国同盟会,阐发三民主义,领导辛亥革命,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观念日益深入人心。题目给出的四句诗词中只有D项“三民主义”“终结帝制缔共和”有体现。A项赞誉的是左宗棠,B项赞誉的是邓世昌,C项是谭嗣同临刑前所题。

4.B

【解析】本题考查民国纪年与公元纪年的换算。解答本题时,需要知道民国纪年与公元纪年的换算公式:公元纪年-1912+1=民国纪年,题目给出的时间是1925年,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成立;1925-1912+1=14,故孙中山逝世于民国14年。

5.C

【解析】本题属于最佳选择题,旨在考查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孙中山先生是我国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是中国20世纪最伟大的人物之一。他的革命事迹很多,但最突出的当属领导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6.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辛亥革命历史意义的分析理解能力,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历史上一次影响深远、意义重大的资产阶级革命,但说它促进了思想解放、观念进步主要是因为它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日益深入人心。

7.(1)中国同盟会;《民报》;民族主义、民权主义和民生主义或三民主义。(2)辛亥革命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极大地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促进了社会改造和发展进步。(3)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被袁世凯窃取,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没有完成,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没有改变。(4)孙中山先生追求真理的开拓进取精神和矢志不渝的爱国主义精神;天下为公的博大胸怀和为信念毕生奋斗的坚强意志,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高尚品德;等等。

科技发展与经济全球化

1.(1)工业革命: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2)实施863计划。(3)第三次科技革命中电子计算机的广泛应用(或计算机网络技术)。利:创造了人类生活新空间;拓展了国家治理新领域;极大地提高了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能力;促进了经济文化的交流与发展等。弊:使青少年沉迷网络,身心发展受到影响;网络诈骗防不胜防;网络上的不良信息对网民尤其是青少年网民产生不良影响;等等。

2.(1)图4(火车)是工业革命时期的成果,图5(飞机)是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的成果,图6(计算机或电脑)是第三次科技革命时期的成果。影响:缩小了人们之间的距离,推动了经济全球化的到来。(2)趋势:经济全球化。积极影响:①促进了世界经济的交流与发展;②促进了经济互补的实现;③丰富了各国人民的生活;等等。(3)战争问题、人口问题、环境问题、资源问题、毒品问题、艾滋病和恐怖主义等。(4)顺应经济全球化的潮流;制定防范风险的有效政策;引进外资、技术和先进管理经验;积极参与国际竞争和合作。(言之成理即可)

2017年中考历史模拟试题(一)

第一部分 选择题

1.C

【解析】甲骨文和司母戊鼎属于第一手史料;《清明上河图》和《史记》属于第二手史料。就史料的可信度而言,第一手史料的可信度最强。故选C项。

2.B

【解析】结合《马关条约》中“赔偿日本军费白银二亿两”和“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可以得出答案。

3.B

【解析】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中日《马关条约》签订后,帝国主义国家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民族危机空前严重。为了救亡图存,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维新派开始进行变法运动,希图通过改良的方式,在不推翻清王朝的基础上,走上资本主义道路。

4.D

【解析】1901年,《辛丑条约》的签订使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国家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905年,孙中山在日本东京联合众多的革命团体成立中国同盟会。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高潮逐渐到来。故选D项。

5.D

【解析】“诞生了八一军魂”是指1927年8月1日南昌起义;“见证了党的诞生”指1921年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开创了革命新路”指1927年毛泽东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指明了光明前途”是指1945年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

6.B

【解析】由材料中“1948年10月”“陈(毅)军长、邓(小平)政委”“碾庄、双堆集和陈官庄”等信息,可以判断出该战役是淮海战役,淮海战役奠定了解放长江以南各省的基础。

7.D

【解析】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新纪元,从此我国结束了一百多年来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历史,真正成为了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8.C

【解析】1958年,“大跃进”开始,片面追求工农业生产和建设的高速度,大幅度提高计划指标,导致以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为主要标志的“左”的错误在全国严重泛滥。

9.D

【解析】从1980年开始,我国在广东的深圳、珠海、汕头和福建厦门设立四个经济特区,国家给予优惠的经济政策,吸收侨资、外资,引进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学习外国先进知识,扩大对外开放和交流,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10.C

【解析】1955年,周恩来率中国代表参加万隆会议。会上,帝国主义国家挑拨一些国家的代表当着中国代表团的面攻击共产主义,甚至怀疑中国对邻国搞“颠覆”活动。针对帝国主义破坏会议的阴谋和各国间的矛盾、分歧,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也促进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团结和合作。

11.A

【解析】根据题干材料中的“《意大利文学史》”“15世紀”“人是一个伟大的奇迹”可以判断,该材料阐述的是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思想。故选A项。

12.B

【解析】拿破仑通过对外战争,征服了欧洲很多国家,同时也使法国大革命的精神传播到这些欧洲封建国家,拿破仑还通过颁布法律等方式,否定封建特权,确立资产阶级自由、平等原则,打击了欧洲封建势力。材料中废除农奴、农奴制关系即体现了这一点。故选B项。

13.A

【解析】《权利法案》确立了英国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民主政体;美国1787年宪法确立了美国三权分立的共和政体;《人权宣言》强调自由、民主、平等思想;《拿破仑法典》以法律形式巩固了资产阶级自由、民主和平等思想。

14.C

【解析】美国独立战争后,北方资本主义工商业和南方奴隶制的种植园经济都发展起来。19世纪中期,围绕着奴隶制的废存问题,南北双方的矛盾无法调和,主张废除奴隶制的林肯当选总统,南方蓄奴州挑起内战,南北战争爆发。

15.A

【解析】由题干材料中“理性”“提出自由、平等的思想”和“法国”等关键信息可以判断,材料中的“这一运动”是启蒙运动。但丁是文艺复兴的先驱,故选A项。

16.C

【解析】1920年,随着国内战争的结束,苏俄进入和平建设时期。苏维埃政府面临的首要问题是恢复被战争严重破坏的经济,在列宁的领导下苏俄开始实施新经济政策,农业上放弃余粮收集制,农民在向国家缴纳粮食税以后,余粮归自己支配,农民的积极性大大提高,促进了农业的发展。表格中1925年农业发展的数据正是新经济政策实施的结果。

17.C

【解析】1941年1月1日,美、英、苏、中等26个国家在华盛顿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建立国际反法西斯联盟,保证用自己全部的人力、物力联合起来,彻底打败德、意、日法西斯国家。

18.A

【解析】两幅漫画反映的主题是马歇尔计划。马歇尔计划也叫“欧洲复兴计划”,即美国向欧洲提供大量经济援助,其目的一方面是帮助西欧各国迅速恢复经济,防止革命爆发;另一方面是通过美国的援助,打开西欧的门户,控制西欧。马歇尔计划是美国推行“冷战”政策在经济上的表现,其最终目的是遏制苏联。据此,可以判断正确答案为A项。

19.D

【解析】三幅图反映了世界由隔绝状态到开始一体化,即经济全球化趋势。

20.C

【解析】《格尔尼卡》是西班牙画家毕加索的一幅名画。它是毕加索在得知德国法西斯空军于1937年4月26日轰炸西班牙小镇格尔尼卡后的激愤之作,是作者对法西斯分子所犯罪行的揭露和对人民反抗精神的歌颂。

第二部分 非选择题

21.(1)推动日本实行大化改新,促进了日本社会的进步。(答出仿照唐朝进行了政治、经济、文化改革,促使日本向封建社会转变亦可)唐朝对外交流活跃,唐朝文化对周边国家影响巨大,同时也积极吸收周边优秀文化。(2)宋朝。指南针传入欧洲,为环球航行和开辟新航路提供了重要条件。(3)学生答案中所叙述的事情必须可实践、有操作性、有意义,如在旅游景区积极给外国友人介绍相关知识等。

22.(1)洋务运动。洋务运动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培养了一批近代新式科技人才;创办了一批近代工业;是我国近代化的起步。(2)康有为、梁启超、严复、谭嗣同等。(答出任意一个即可)向日本、俄国学习。(3)传播了西方先进的科学知识,改变了人们的成见和观念,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

23.(1)由农民土地所有制(私有制)变为集体土地所有制(公有制)。提高了农民的积极性,促进农村生产力的发展(或者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2)计划经济体制阻碍了经济发展;“文革”遗留了许多问题;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解放了人们的思想。(答出任意一点即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3)深化改革是解决我国发展中出现的问题的需要;深化改革符合人民群众的意愿和利益;深化改革是使广大人民群众共享发展成果的需要(深化改革是实现共同富裕的需要);深化改革是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需要。

24.【参考范文】

15世纪,追求财富的欧洲人梦想去东方发财,开始探寻前往东方的新航路。新航路的开辟使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促进了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新航路开辟后,葡萄牙、西班牙、英国、法国等先后走上了殖民扩张和殖民掠夺的道路。罪恶的“三角贸易”为欧洲工商业发展提供了巨额资金,促进了当地资本主义的发展。

25.(1)美国南北战争。维护了国家统一,避免了国家分裂。(2)通过立法,避免企业盲目竞争;通过立法提高工人待遇,缓和社会矛盾;表彰、鼓励遵纪守法的企业;对经济进行全方位的调整;罗斯福的个人作用。(答出任意两点即可)(3)美国经济平稳发展;IT产业对美国经济的拉动作用不断增强。(4)国家统一是民族崛起的前提条件,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动力,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等。(答出任意一点即可)

2017年中考历史模拟试题(二)

第一部分 选择题

1.D

【解析】材料中毛公鼎铸造于西周晚期以及“是研究西周晚期政治史的重要史料”是关键信息,“春秋诸侯争霸”发生在东周时期,故正确答案为D项。

2.B

【解析】第二次鴉片战争期间,英法联军攻占北京,大肆洗劫了圆明园,并放火焚毁了圆明园。

3.D

【解析】胡适是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新文化运动高举“民主”和“科学”两面大旗,对封建旧思想、旧道德发起了猛烈的抨击。材料中年轻人开始冲破封建旧婚姻,要求婚姻自由,表明民主科学思想冲击了封建礼教。

4.C

【解析】题干材料中新闻报道的时间“1919年5月31日”,以及致电北洋政府的内容“如果日本不交还青岛,应立即退出和会”是关键信息,1919年5月4日,在巴黎和会上,作为战胜国的中国受到屈辱对待,英、法等大国在会上将德国在中国山东的特权转让给日本,这引发了五四爱国运动。

5.A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的知识点是中共中央转战陕北。1947年3月,国民党军队20多万大举进攻陕甘宁解放区。面对敌强我弱的形势,中共中央主动撤离延安。

6.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近代中国社会习俗的变化。西式“番菜馆”等的出现,以及“中国餐馆也开始经营西餐”表明饮食习俗中西混杂;“西装……庞杂至不可名状”表明服饰也出现中西混杂。这些现象表明近代中国东西方物质文化交相混杂。故选D项。

7.B

【解析】从1953年开始,我国开始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以苏联帮助中国的156个项目为中心,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初步基础。从材料中“从1953年开始”和“当时中国最大的拖拉机制造厂……”等信息可以判断,正确答案为B项。

8.A

【解析】到1956年底,我国基本上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任务,从此,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起来。

9.B

【解析】两次“分田”分别是指1950—1952年进行的土地改革和1978年开始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土地改革使农民获得了梦寐以求的土地,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土地归农民个人所有。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在土地集体公有的基础上,将土地承包到户,土地所有权仍然是集体公有。

10.A

【解析】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问中国,会见毛泽东主席,并与周恩来总理举行会谈,双方在上海签署《中美联合公报》,结束了中美20多年的敌对状态,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故选A项。“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是在1979年。

11.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我国改革开放的进程,经济体制改革首先在农村展开,故正确答案为D项。

12.D

【解析】题干材料反映了美国独立后,急需强化政权建设。1787年,美国颁布了第一部宪法,确立美国是一个联邦制国家,规定总统既是国家元首,又是政府首脑,享有行政权;国会和最高法院分别享有立法权和司法权。至此,美国确立了比较民主的资产阶级政治体制。故正确答案为D项。

13.D

【解析】题干材料与无产阶级斗争没有关系。无产阶级斗争的高涨是在19世纪30年代后,表现为英国宪章运动、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和巴黎公社。故正确答案为D项。

14.C

【解析】18世纪,正当法国旧制度衰败的时候,出现了一场弘扬理性、反对封建专制的思想解放运动——启蒙运动。启蒙思想家强调资产阶级自由、民主和平等思想,提倡“天赋人权”,为资产阶级革命吹响了号角。根据材料中“18世纪”“法国”“理性”和“人权”等可以判断,正确答案为C项。

15.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工业革命的影响。工业革命期间,火车和轮船的出现,不仅仅改变了人们的交通和出行方式,也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习惯和观念。故选C项。

16.D

【解析】1928—1937年,蘇联先后完成了第一、二个五年计划,苏联由传统的农业国转变为强盛的工业国,与此同时,苏联加快了实现农业集体化的步伐。在全国基本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的基础上,苏联在1936年通过新宪法,标志着苏联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的形成。这一体制也被称为“斯大林模式”。

17.C

【解析】罗斯福新政的特点是政府加强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改变了以往资本主义社会传统的自由经济政策,故选C项。

18.D

【解析】材料漫画反映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1942年1月1日,美、苏、英、中等26个国家签署《联合国家宣言》,国际反法西斯联盟建立,这加速了法西斯国家的灭亡。美国推行“冷战”政策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

19.C

【解析】二战后,西欧国家之间的联系日益密切,20世纪60年代,法国和联邦德国等西欧国家成立了欧洲共同体组织,对成员国经济的发展和国际地位的提高发挥了重要作用。

20.D

【解析】“实行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是苏联的做法。二战后,日本进行社会改革,实行非军事化政策,同时利用美国的扶持,经济获得迅速恢复和高速发展。20世纪80年代,日本又提出科技立国政策。

第二部分 非选择题

21.(1)东汉时期。(2)东西方经济文化的交流与融合。阿拉伯人的使者作用;丝绸之路的桥梁作用。(3)尊重多元的历史和文化;积极推动不同地域、不同民族文化的交流。(答出其中一点即可,其他言之有理亦可)

22.(1)外国资本主义企业、洋务企业、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答出其中两点即可)(2)人才培养目标:从培养官僚士绅到培养近代实用人才。教学内容:从侧重科技知识转向关注西方社会科学知识和政治制度。(3)客观上有利于我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培养近代实用人才,是近代中国教育改革之始。

23.【参考范文】

改革开放

“文化大革命”结束后,针对“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思想理论界开展了一次真理标准大讨论,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这次会议完成了党的政治、思想、组织路线的拨乱反正,是改革开放的开端。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1992年,邓小平“视察南方谈话”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产生了深远影响。

24.(1)君主立宪制。《权利法案》。(2)君主立宪制确立了资产阶级的统治地位;殖民扩张扩大了海外市场,圈地运动扩大了国内市场;殖民扩张和海外贸易提供了资金来源;圈地运动和行会较早瓦解,提供了劳动力资源。(答出三点即可)(3)政治民主化;经济工业化。

25.(1)新航路的开辟。工业革命。(2)第三次科技革命。(3)挑战:贫富差距的加大、环境问题、人口问题、国际金融安全问题、恐怖主义、能源问题、毒品问题等。(至少写出两点)建议:加强国际合作,用和平方式解决国际争端;国际协作打击恐怖主义和毒品问题;加强国际合作,共同面对环境问题等。(答出任意一点即可,其他答案符合题意亦可)(4)麦当劳快餐店开在家门口;华为手机畅销全球等。

2017年中考历史模拟试题(三)

一、选择题

1.B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和台词中的“西域”“匈奴”可知,该短剧反映的是张骞出使西域的史实,剧中的“爱卿”指的是张骞,“陛下”指的是汉武帝,本题选B项。

2.C

【解析】解答本题可用排除法,秦朝的制度创新有郡县制、皇帝制和中央集权制,隋朝的制度创新有科举制、三省六部制,行省制始于元朝,故选C项。

3.A

【解析】“宋代针铺商标”反映出宋代手工业的繁荣;“交子”的出现反映了宋代商业的发展;《清明上河图》是汴京繁荣的见证,也是北宋城市经济的写照;“南宋海船”反映出宋代海外贸易的繁盛。四幅图都反映出宋代商品经济的繁荣,故选A项。

4.D

【解析】《红楼梦》成书于清朝,作者是曹雪芹,明太祖不可能在阅读《红楼梦》。

5.D

【解析】“八年后”即1898年,英法联军焚毁圆明园是在1860年;太平军痛打洋枪队是在太平天国运动时期(1851—1864年);左宗棠收复新疆是在1876年;允许日本在华投资设厂是在1895年《马关条约》签订后。结合题干中“会遇到”即正在发生的事,本题应选D项。

6.B

【解析】A项是二者失败的主要表现或依据;B项是二者失败的主要客观原因;C项是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主要原因,与辛亥革命无关;D项是国民革命运动失败的主要主观原因,与辛亥革命无关,故本题应选B项。

7.D

【解析】依据材料可知,该事件发生于西安,且在某种程度上缓和了国共两党之间的矛盾,还最终促成了中国人民的团结抗日,故该材料反映的应是西安事变。西安事变由张学良和杨虎城发动,扣押的是蒋介石,中共派出的调停人是周恩来,李宗仁是台儿庄战役中的国民党将领。

8.C

【解析】从该展览的主题可以看出,我们在展览中能够看到的图片一定是与长征或遵义会议有关的图片。A、B、D三幅图片反映的都是发生于长征期间的历史事件,C项事件则发生在长征之前的1928年,故本题选C项。

9.C

【解析】从“4月24日”“在南京国民党政府的‘总统府”“扯下……青天白日旗”可知,该材料描述的是渡江战役的画面。

10.C

【解析】中共八大虽正确分析了当时国内的主要矛盾,并正确指出了当时党和全国人民面临的任务,但在随后的探索过程中却出现了严重失误,特别是“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使农业生产遭到严重破坏,国家和人民遇到新中国成立以来未曾有过的经济困难。因此,中共八大确定的正确方针并未得到真正执行。

11.D

【解析】1950年到1971年,當时的中美两国还处于敌对状态,两国人员往来或交往不可能频繁,故出现题干中现象的主要原因应是D项。

12.C

【解析】“开始举步量天”是解答本题的关键,它说明中国人已开始在太空“迈步”,而“神舟五号”载人飞船的升天则实现了中国人的这一梦想,故本题选C项。

13.B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共十二大时,邓小平明确提出“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中共十三大提出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中共十五大将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与之相符的是B项。

14.B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和题干可知,我国人民对时间的掌握方式的变化是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而变化的。因此,其变化在某种程度上也反映出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巨大变化。故本题正确答案为B项。

15.A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古代罗马、埃及和印度都是奴隶制专制的国家,故排除,雅典实行奴隶主民主政治,全体成年男性公民都可参加最高权力机构公民大会,决定内政、外交、和平与战争等重大问题,故选A项。

16.C

【解析】图5为《凡尔赛和约》签约现场,A、D两项是《九国公约》的影响,B项中“彻底解决”的表述与史实不符,C项是《凡尔赛和约》的内容之一。

17.D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人权宣言》是法国革命文献,故选D项。

18.B

【解析】A项是蒸汽机,不是交通工具;C项是工业革命的成果,与“1901年”(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不符;D项发明于1903年,均排除。

19.B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A项中的“新经济政策”、C项中的“雅尔塔会议”、D项中的“珍珠港事件”均与“冷战”无关,故排除。

20.D

【解析】二战后,经济军事实力的强大是美国充当“世界警察”的主要原因,故排除C项。题干材料反映出美国的霸权主义心态,而美国充当“世界警察”插手别国内政,力图按自己的意志建立和维持国际秩序,其本质正是为了称霸世界,故D项正确。

二、填空题

21.英国 黑人奴隶 罗斯福新政 莱特兄弟 二战

三、非选择题

22.(1)历史事件:1950—1952年的土地改革运动。变化:由地主土地所有制变为农民土地所有制。(2)主要内容: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运动:“大跃进”运动。(3)运动:人民公社化运动。影响:挫伤了农民生产积极性,使农业生产遭到极大破坏。(4)会议: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措施: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积极影响: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大发展,农民开始富裕起来。(5)经济建设应从国情出发,从实际出发;经济建设应遵循经济发展规律;经济建设应注意保护农民利益;要坚持改革开放不动摇。

23.(1)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并成为处理国与国关系的基本准则;“求同存异”方针的提出,促使亚非会议取得圆满成功。(2)事件:中国重返联合国。会议:第26届联大会议。(3)事件:尼克松访华。原因: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和国际地位的提高。(4)年份:1972年。因素:中国重返联合国和中美关系缓和。(5)1991年,中国加入亚太经合组织;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答出任一例即可)(6)综合国力;国际地位;国家利益;国际形势。(答出任两点即可)

24.(1)主要原因:二战后,西欧国际地位下降;西欧受到苏联和美国的威胁;为发展经济,提高国际地位,维护自身安全等。主要外部因素:马歇尔计划的援助。(2)组织:欧洲煤钢共同体,欧洲经济共同体,欧洲原子能共同体。举措:经济上,1999年正式启用欧元;政治上,1993年成立欧盟。(3)主要原因:美国经济上的扶持;战后进行民主改革,推行非军事化政策;朝鲜战争的刺激;日本政府制定了恰当的经济政策;实行“科技立国”政策,引进最新科技成果;注重发展教育事业。(答出任意两点即可)时间:20世纪70年代初。(4)影响:冲击了美苏两极格局,促进世界格局向多极化方向发展。认识:要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要坚持改革开放;要重视科技教育事业的发展;要加强政府对经济的宏观指导;要制定适合本国国情的发展战略。(言之有理即可)

2017年中考历史模拟试题(四)

第Ⅰ卷 选择题

1.D

【解析】本题考查中外历史上的等级制度及其影响。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巴黎公社是《共产党宣言》发表后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伟大尝试,和法国社会等级制度无关。

2.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和分析能力。题干中描述的是春秋战国之际名医扁鹊总结的“望、闻、问、切”四诊法。

3.A

【解析】张衡发明的地动仪的工作原理是:内有一根铜柱,周围有八组杠杆连接到外面的龙口。哪个方向发生地震,铜柱就倒向哪方触动杠杆,龙口张开吐出铜球,落入下方铜蛤蟆口中发出响声,便知哪方发生地震。可见地动仪是利用杠杆原理制成的,杠杆定律是古希腊科学家阿基米德发现的,故选A项。

4.D

【解析】本题考查我国疆域历史演变过程中的内部边疆问题。秦朝、西汉、元朝的疆域图反映的都是我国边疆的内部问题,而D项俄国割占我国边疆领土反映的是“外边防务”,故选D项。

5.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宗教文化的相关知识点。师徒四人西天取经和唐僧、观音菩萨等人物宣传的思想都涉及佛教文化。神仙太上老君、玉皇大帝、太白金星等都是道教的人物。所以选C项。

6.D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对女皇武则天的评价。武则天发展了贞观之治,为开元盛世奠定了基础,其统治时期,中国封建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继续向前发展。故选D项。

7.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理解、分析、综合的能力。浏览器输入的信息中“市舶司”“交子”与宋代经济繁荣有关,“指南针、毕昇”与宋代科技发展有关,故选D项。

8.A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关联知识的归纳整合能力。历代王朝为加强中央集权在地方上采取了措施,县制最初设立是在战国时的秦国,秦朝在地方上实行郡县制。

9.D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元朝和清朝对西藏地区管辖的史实。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册封西藏佛教领袖“班禅额尔德尼”的是康熙帝而不是乾隆帝,故选D项。

10.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理解、分析、综合能力。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中“英国的大炮首先破坏了中国皇帝的权威”的战争是鸦片战争,“允许在华办厂”是《马关条约》的内容,与鸦片战争无关。

11.D

【解析】本题考查中国节日和历史知识点的关联。端午节是纪念屈原的传统节日;青年节是纪念五四运动的节日;中国共产党诞生的标志是中共一大的召开;建軍节是8月1日,与南昌起义有关,故选D项。

12.B

【解析】A项是中国工农红军,对应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B项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后工农红军改编为新四军的臂章;C项服装属于解放战争时期;D项是现在军队的服装。

13.A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表格内容的归纳分析能力。表格中所展现的内容是辛亥革命在政治、经济、社会习俗、思想方面的功绩。

14.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北平和平解放的准确识记,由材料中傅作义的照片、“和平解决”等,便知是有关北平和平解放的史实,故选C项。

15.A

【解析】本题考查各国在不同时期对土地问题采取的措施。三大改造时期,在农业方面,把个体农民组织起来建立农业生产合作社,而赎买政策是当时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时实行的,不属于对土地问题采取的措施。

16.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图片的识读及分析、归纳能力,图片反映的是“大跃进”运动。选项中总路线的提出、缺乏经验、急于求成、忽视客观经济规律、认识不足,都是“大跃进”运动形成的原因。故本题选D项。

17.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分析图片和联系所学知识的能力。图片中人物是伟人周恩来,选项中属于周恩来在外交方面的成就有: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求同存异”方针、签署《中美联合公报》。故本题选D项。

18.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欧盟的相关知识。本题属于否定式选择题,宜用排除法,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欧盟“是当今世界上最大的政治经济团体”“前身是欧共体”“成员国之间人员、资本和货物自由流通”符合史实,A、B、C三项均不符合题意。

19.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三次科技革命。根据所学知识和所给图片可知,1903年美国莱特兄弟发明飞机,使人们实现蓝天翱翔。

20.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世界政治格局发展演变的相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随着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两极格局已经结束,新的世界政治格局尚未形成,暂时形成“一超多强”、向多极化方向发展的趋势,故选C项。

第Ⅱ卷 非选择题

21.(1)法家。主张:改革、法治;实践:商鞅变法。主张: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实践:秦朝中央集权制的建立。(2)变化:从“焚书坑儒”(打击)到“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尊崇)。体现:轻徭薄赋,发展生产。(或合并州县,减轻农民负担等)目的:控制思想,加强中央集权。(3)文艺复兴。为欧洲资产阶级的产生和发展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础。启蒙运动。美国独立战争、法国大革命。(4)①:洋务运动。②:严复。③:变法图强。④:三民主义。⑤:前期,民主、科学;后期,马克思主义。(5)《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苏联解体。(或东欧剧变、“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6)思想是时代变革的先声和反映,是行动的先导;行动推动思想的发展,思想的发展进一步推动社会的发展;一定形态的思想文化反作用于一定的经济和政治。(答出一条即可)

22.(1)资本主义的发展受到了阻碍。英国:革命后颁布《权利法案》;法国:革命中颁布《人权宣言》、革命后颁布《法典》;美国:独立战争中颁布《独立宣言》、革命后颁布1787年宪法。用法律形式维护了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果实,巩固了资产阶级统治。(2)资产阶级革命,如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和法国大革命;民族独立战争,如美国独立战争;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如俄国1861年改革和日本明治维新。(3)事例:中国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苏联,列宁实施新经济政策;在美国,罗斯福实行新政。感悟:发展经济要立足国情制定方针政策。(或经济建设要有科学思想,按照经济规律办事;要关注“三农”问题,切实保护农民的利益等)(4)中国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俄国是中心城市暴动,武装夺权。中国从此开始改变了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苏联由传统的农业国变成强盛的工业国,国防力量也大为加强。中国:三大改造的完成;苏联:1936年通过新宪法。

23.(1)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日本全面侵华战争。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图13(第二次鸦片战争)、图14(甲午中日战争)、图15(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图16(抗日战争)。(2)共同原因:采用最新科技,发展教育,培养人才;制定恰当的经济发展政策。趋势:经济全球化。积极影响:适应了生产力进一步发展的要求,促进了各国经济的较快发展。(3)种族冲突、地区冲突、恐怖主义、霸权主义。(4)经济实力。要长期、稳定和持续地发展经济;要制定防范风险的有效政策;要实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要立足国情制定经济发展政策。(答出两点即可)

2017年中考历史模拟试题(五)

一、选择题

1.B

【解析】本题是一道时政式选择题,考查的是孟子的思想。战国时,孟子要求统治者用“仁政”治国,轻徭薄赋。

2.D

【解析】本题是一道材料式选择题,考查的是张骞通西域的作用。答题时,应正确解读材料表达的信息,结合所给选项,本题正确答案应为D项。

3.A

【解析】本题是一道材料式选择题,考查的是朱元璋强化皇权的措施。答题时,要抓住题干中的“不许立丞相”,结合所给选项,本题正确答案应为A项。

4.A

【解析】本题是一道叙述式选择题,考查的是戚继光的民族气节。答题时,要把问题要求与所给选项结合起来。与A、B、C、D四项相关的人物分别是戚继光、孟子、孔子和秦始皇。

5.D

【解析】本题是一道叙述式选择题,考查的是《辛丑条约》的影响。与A、B、C、D四项相关的事件分别是鸦片战争、洋务运动、《马关条约》的签订、《辛丑条约》的签订。

6.A

【解析】本题是一道材料式选择题,考查的是党的奋斗目标。答题时,要抓住题干中的“对共产主义无比坚定的信仰”。本题正确答案应为A项。

7.B

【解析】本题是一道时政式选择题,考查的是中国共产党在抗战中的历史功绩。答题时,要把问题要求与所给选项结合起来,并正确解读选项的含义。本题正确答案应为B项。

8.B

【解析】本题是一道材料式选择题,考查的是北平的和平解放。答题时,要抓住题干中的“王府井百货店挂起了庆祝和平解放的大标语”,结合所给选项,本题正确答案应为B项。

9.B

【解析】本题是一道材料式选择题,主要考查新中国的成立。新中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新纪元,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成为国家的主人。

10.C

【解析】1953—1957年,为了有计划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党和政府实施了第一个五年计划。1956年,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生产出第一辆解放牌汽车,中国第一架喷气式飞机试飞成功;1957年,武汉长江大桥建成;C项是中国改革开放取得的重大成就,不是“一五”计划的成果。

11.A

【解析】本题是一道时政式选择题,维护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关键在于坚持“九二共识”的政治基础,“九二共识”明确界定了两岸关系的根本性质,即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因此,本题正确答案应为A项。

12.A

【解析】本题是一道时政式选择题,考查的是《权利法案》的意义。答题时,要抓住题干中的“英国女王”,结合所给选项,本题正确答案应为A项。

13.C

【解析】本题是一道时政式选择题,考查的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指导思想。答题时,结合题干中的“建党立国”,可以排除D项,结合题干中的“根本指导思想”,可以排除A、B两项。因此,本题正确答案应为C项。

14.A

【解析】本题是一道材料式选择题,考查的是美国独立战争的爆发。C、D两项与美国独立战争无关。B项是美国独立战争的转折点。因此,本题正确答案应为A项。

15.B

【解析】本题是一道图文式选择题,图1为“三角贸易”示意图,考查的是“三角贸易”的影响。根据题目要求,本题正确答案为B项。

16.D

【解析】本题是一道材料式逆向选择题,考查的是拿破仑的重大活动。A、B、C三项均是拿破仑的重大事迹,D项颁布于1789年,符合题目要求。

17.B

【解析】本题是一道图文式选择题,考查的是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1942年,为了对付共同的敌人法西斯,美、英、苏、中等26国家签署《联合国家宣言》。

18.A

【解析】本题是一道时政式选择题,考查的是卡斯特罗的历史功绩。B、C、D三项不符合题干的表述,均可以排除。

19.C

【解析】本题是一道图文式选择题,考查的是苏联解体的实质。1991年底,苏联正式解题,加盟共和国纷纷独立,社会制度发生根本改变。

20.D

【解析】本题是一道时政式选择题,考查的是“冷战”的影响。A项揭开了“冷战”的序幕。B、C两项是“冷战”的表现。故本题正确答案为D项。

二、非选择题

21.(1)韩非的法家思想。承认土地私有,允许土地买卖;奖励耕战。(答出任意一点即可)(2)提出“仁”的学说;主张“爱人”“为政以德”;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答出任意一点即可)教育对象:创办私学,广收门徒;教学方法:主张因材施教,善于启发学生思考问题;学习态度:主张“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学习方法:主張“温故而知新”。(答出任意一点即可)(3)重视民生或体现民本思想。轻徭薄赋;注意“戒奢从简”;下令合并州县。(答出任意一点即可)(4)明代:戚继光抗倭。清代:郑成功收复台湾;设置台湾府,隶属福建省;进行雅克萨之战;册封达赖和班禅;设置驻藏大臣;确立金瓶掣签制度。(答出任意一点即可)

22.(1)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日本侵华战争。(答出任意一点即可)林则徐领导虎门销烟;太平军抗击洋枪队;邓世昌在黄海大战中抗击日军,壮烈殉国;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中国共产党派杨靖宇等在东北组织游击队,开展抗日游击战争;佟麟阁、赵登禹指挥部队奋勇抵抗,为国捐躯等。(答出任意一点即可)(2)创办兴中会;成立中国同盟会;领导辛亥革命;建立中华民国;创办黄埔军校;实现国共第一次合作。(答出任意一点即可)与时俱进,不断探索,乐于奉献等。(本题答案开放,其他符合题意亦可)(3)改革政治体制。计划有些不切实际,操之过急。君主立宪制。(4)新文化运动。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民主、科学。

23.(1)1921年,中共一大的召开。实现共产主义。国民党右派突然叛变革命。发动南昌起义和秋收起义;建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建立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答出任意一点即可)(2)红军未能粉碎敌人的第五次“围剿”。遵义会议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在政治上开始走向成熟。1936年,红军三大主力会师,宣告长征胜利结束;中国共产党和红军有了新的根据地和出发点,开启了中国革命的新阶段。大力弘扬长征精神,努力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其他符合题意亦可)(3)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全国胜利的革命道路。促成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取得了平型关大捷和百团大战的胜利;召开中共七大等。(答出任意一点即可)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4)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周恩来出席万隆会议。(答出任意一点即可)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

24.(1)英国通过资产阶级革命,确立了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统治,走上了资本主义的发展道路;率先开始和完成工业革命,最早步入“蒸汽时代”;通过殖民掠夺,拥有了最大的殖民市场,促进了自身资本主义的发展。(答出任意一点即可)鸦片战争。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2)废除了黑人奴隶制,维护了国家统一。《独立宣言》。它宣告北美13个殖民地脱离英国独立。种族歧视现象时有发生,没有完全实现。(3)资本主义生产资料私有制与生产社会化之间的矛盾。在资本主义制度内部进行调整,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

25.(1)帝国主义国家之间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巴尔干地区。(2)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建立。《凡尔赛和约》规定:德国在中国山东的全部权益由日本继承,引发了反帝爱国的五四运动。建立法西斯专政,实行国民经济军事化,对外加紧侵略扩张以转嫁危机。(3)美国实施马歇尔计划。美国用经济手段控制西欧,遏制苏联,企图称霸世界。(4)贸易保护主义。它不仅无益于全球贸易发展,还会损伤自身的经济活力。在世贸组织的规则内,不断推进经济全球化和贸易自由化。(其他答案符合题意亦可)

26.(1)棉纺织业。牛顿和瓦特。(2)电力。进一步提高生产自动化水平。(3)智能化、信息化。为世界经济发展注入前所未有的动力,彻底改变传统的生产生活方式,重塑未来经济格局。创新正在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驱动力。(其他答案符合题意亦可)(4)一个国家的富强,要靠自主创新,靠技术,靠人才,科技是国家强盛之基。(此题答案开放,其他答案符合题意亦可)

2017年中考历史模拟试题(六)

一、选择题

1.A

【解析】根据所给信息可知,公元前260年,秦、赵之间发生的空前激烈的战争是长平之战。

2.B

【解析】根据选项来推断,“灭掉六国统一天下”是指秦始皇,“推恩尊儒王朝鼎盛”说的是汉武帝,“实行变法富国强兵”说的是商鞅,“迁都洛阳实行汉化”说的是孝文帝。

3.B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鉴真东渡。东瀛指日本,唐玄宗时,鉴真东渡日本弘扬佛法,对中日经济文化交流作出了杰出贡献,故选B项。

4.C

【解析】变法维新是戊戌变法时提出的思想,科学民主是新文化运动高举的两面旗帜,自强求富是洋务运动时期的口号,民主共和是辛亥革命的理念。按照时间先后顺序应是③①④②。

5.D

【解析】红军长征是从1934年10月到1936年10月,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在甘肃会宁会师,标志着长征的胜利结束。

6.A

【解析】公元前5世纪后半期,伯利克里當政期间,雅典达到全盛,经济繁荣,文化昌盛,奴隶制民主政治发展到古代世界的高峰。

7.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中国外交的认识。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辛丑条约》签字仪式、香港回归交接仪式、中国入世签字仪式、中国承办APEC会议都是中国外交的重大事件,从屈辱的外交到中国外交事业取得重大成就,这是中国综合国力逐渐增强的体现,因此C项正确。

8.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有关知识的识记。1689年,英国议会通过《权利法案》,标志着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统治在英国确立。18世纪中后期,启蒙运动在法国达到高潮,因此,《权利法案》的颁布未受到法国启蒙运动的影响。

9.B

【解析】马歇尔计划是美国在经济方面援助西欧的计划,B项说法错误,符合题意。

10.C

【解析】文艺复兴是一场新兴的资产阶级思想文化运动;把绥靖政策推到顶峰的标志是慕尼黑会议,不是巴黎和会;欧盟的成立,实现了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促进了成员国经济的发展;十月革命推翻的是资产阶级临时政府,不是沙皇政府。

二、组合列举题

11.(1)歙砚;(2)西递;(3)黄梅戏。

12.(1)火车;(2)卡尔·本茨;(3)籼型杂交水稻。

13.(1)农奴制;(2)罗斯福新政;(3)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建立经济特区。

三、辨析改错题

14.(1)【√】;(2)【×】“莫斯科保卫战”改为“斯大林格勒战役”;(3)【×】“纳赛尔”改为“尼赫鲁”;(4)【×】“三大改造的完成”改为“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四、材料解析题

15.(1)组织革命团体兴中会;建立革命组织——中国同盟会;提出三民主义;领导武昌起义;成立中华民国;等等。(答出两例即可)缅怀孙中山先生的不朽功勋,继承他的革命精神和品格,激励海内外中华儿女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团结奋斗;唤醒海峡两岸对中华民族的认同感,加强两岸交流合作,推动两岸关系的和平发展,并最终实现两岸的和平统一。(2)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挺进大别山(挺进中原);我国开始改变了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中国人民洗雪了百年国耻,标志着我国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的一步。(3)发展经济,增强国力,维护和平,促进世界多极化;顺应经济全球化潮流,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加强国际合作,解决人类的共同问题,为世界的和平与发展作出贡献等。

16.(1)打破了日本独霸中国的局面,为列强共同掠夺中国提供了条件(或为美国在中国的扩张提供了便利),使中国回复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日本偷袭珍珠港、中途岛海战、美国对日本投掷原子弹等。(2)政策变化:由遏制转变为扶植。主要目的:遏制苏联和中国。(3)放弃军国主义思想,认真反省战争罪行,正视历史、正视现实,以史为鉴、面向未来等。

五、活动与探究

17.(1)衰落:殖民地国家独立浪潮的兴起;两次世界大战的打击;经济大危机的打击;美苏两极格局的形成,西欧世界中心地位的丧失。成功:科技革命,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民主政治制度被广泛实践;西方思想文化广泛传播。(2)变化:美国经济发展缓慢,日本、欧共体经济快速发展,对美国形成了挑战。影响:在经济格局方面,资本主义世界经济领域呈现美、日、欧三足鼎立的局面。在政治格局方面,冲击了美国霸主地位和两极格局,世界出现多极化趋势。(3)世界大战、国际会议、科技革命、国际组织、经济实力等。(答出两点即可)

2017年中考历史模拟试题(七)

一、选择题

1.B

【解析】本题考查水稻在中國的发展历史。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A项正确;半坡原始居民已经种植粟,B项说法错误;唐朝时水稻采用育秧移植栽培的方法,C项正确;宋朝引进了水稻优良品种占城稻,D项正确。故B项符合题意。

2.D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读图能力,考查赤壁之战的影响。由图1中“赤壁”“曹操军”“孙权、刘备联军”等信息,联系所学知识可知,图1所示的战役是赤壁之战,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A项是巨鹿之战的影响;B项是长平之战的影响;C项是官渡之战的影响。故本题正确答案为D项。

3.C

【解析】“桐城派”是清代著名的散文流派。因其代表人物戴明世、方苞等都是桐城人,故称“桐城派”。吴樾是清末革命者;方以智是科学家、思想家;吴敬梓是全椒人,清初的小说家。故本题正确答案为C项。

4.A

【解析】本题考查南昌起义的历史意义。1927年8月1日,中国共产党直接领导的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宣告了中国共产党把中国革命进行到底的坚定立场,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独立地创造革命军队和领导革命战争的开始,是创建人民军队的开始。故本题正确答案为A项。

5.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阅读图片、提取信息的能力。漫画中,面露奸笑的蒋介石伸出貌似要与毛泽东言和的手,桌下却放出恶狗直扑毛泽东。毛泽东不得不以两手对付两手,一手言和,一手持杖防卫。因此双方伸出的手握不到一起。悬挂在墙上的“和平、民主、团结、统一”的口号成为一纸空文。该漫画一针见血地揭露了蒋介石邀请毛泽东进行重庆谈判的真正目的是假和谈真备战的罪恶阴谋。

6.B

【解析】本题考查“一五”计划。由材料内容可知,1957年全国职工的年平均工资、农民的年收入、人民平均消费水平都比1952年有了大幅度提高,联系所学知识可知,其主要原因是1953—1957年,我国实行了第一个五年计划,并取得了重大成就。1952年土地改革基本完成,1958年“大跃进”运动开始,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才开始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上时间明显不符,排除A、C、D三项。

7.A

【解析】本题考查古代雅典的民主政治。由材料中“古希腊民主制并不是完美的政治体制,它只给社会一部分拥有公民权的人以民主”等信息,联系所学知识可知,古代雅典只有全体成年男性公民才有权利参与国家最高权力机构公民大会,决定国家的战争、司法等重大事件,所以文中“一部分拥有公民权的人”指的是全体成年男性公民,只有他们才真正享受民主。故本题正确答案为A项。

8.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文艺复兴的相关知识。题干材料阐述的是文艺复兴的核心思想人文主义。其他事件与此思想不符,排除A、B、D三项。

9.B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阅读材料的能力,考查新经济政策。阅读表格内容可知,1920—1924年苏俄(联)农民平均税款不断减少,主要原因是1921年苏俄实行了新经济政策,促进了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俄国农奴制改革发生在19世纪60年代,时间不符,排除A项;农业集体化运动是在1928年后实施的,排除C项;斯大林模式的形成是在1936年,排除D项,故本题正确答案为B项。

10.A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二战后亚非拉国家的独立。印巴分治属于亚洲国家的独立,埃及革命和非洲独立年属于非洲国家的独立与奋起,古巴革命属于拉丁美洲国家的独立。C项非洲殖民体系最终崩溃的标志是1990年纳米比亚的独立,D项两极格局形成的标志是1955年华约的成立,故本题选A项。

二、组合列举题

11.(1)都江堰;(2)嘉峪关;(3)故宫(紫禁城);(4)埃及。

12.(1)封建社会;(2)30;(3)渡江。

13.(1)五四运动;(2)章西女王;(3)纳米比亚。

三、辨析改错题

14.(1)【×】《中外纪闻》改为《青年杂志》;(2)【√】;(3)【×】《人权宣言》改为《独立宣言》;(4)【×】“胡佛”改为“罗斯福”。

四、材料解析题

15.(1)甲午中日战争。开展维新变法运动(或答开展戊戌变法、百日维新)。(2)从1931年至1945年。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人民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和民族牺牲。(3)①以史为鉴,面向未来,日方必须正视历史,妥善处理历史遗留问题;②双方通过对话、平等协商,友善解决分歧,加强经济文化等领域的合作,实现共同发展;③和则两利,斗则两伤,两国政府应从维护世界和平稳定和发展的大局出发,实现中日关系的健康发展。(答出一点或言之有理即可)

16.(1)维护国家统一。黑人奴隶。(2)理论:“一国两制”。事例:香港回归祖国、澳门回归祖国。(答出任意一例即可)(3)加强海峡两岸在经济文化和技术上的交流与合作;加强领导人对话和两岸人员往来;坚持两岸关系和平发展道路,促进两岸经济共同发展。(答出其中一点或符合题意即可)

五、活动与探究

17.(1)孙中山。辛亥革命(答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或民主革命亦可)。(2)开国大典(或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新纪元,从此,中国结束了一百多年来被侵略奴役的屈辱历史,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民从此站了起来,成为国家的主人。(3)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4)民族的独立自主;国家的富强民主;社会的文明和谐;人民的自由幸福。

2017年中考历史模拟试题(八)

一、选择题

1.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国古代科技文化的相关知识。考查考生对思想文化知识的识记。墨子是墨家学派创始人,主张“兼爱”“非攻”。

2.A

【解析】通过观察地图,找出郑和下西洋的经过地点。排除C、D两项,B项不是郑和船队到达的最远地方。A项正确。

3.A

【解析】两宋时期,安徽书院盛行,多集中在皖南及沿江一带。欧阳修在颍州(阜阳)建西湖书院,A项正确。

4.D

【解析】漫画描述的是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战争失败后清政府被迫签订《辛丑条约》。

5.B

【解析】本题采用排除法。A、C两项没有涉及,可排除;新中国的成立发生在表1所列事件后,排除;故B项正确。

6.B

【解析】本题是材料选择题,考查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革命之路,起点是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终点是新中国成立。C、D两项是邓小平的建设探索。

7.A

【解析】文明的融合与传播方式有两种:战争冲突与和平交流,其中和平交流包括丝绸之路,郑和下西洋,科技文化的交流,宗教的传播。

8.D

【解析】本题考查工业革命的影响,材料反映的是工业革命造成了环境污染。

9.C

【解析】本题是材料选择题。首先,读懂材料,抓住关键词“十月革命”;其次,回归教材找出知识点;最后,结合材料选出正确答案。A项中“新高潮”是十月革命,可排除;B项布尔什维克夺权方式没有议会,排除;十月革命后苏维埃政府为了得到贫苦人民的支持,頒布了《土地法令》《和平法令》,C项符合题意;十月革命后,俄国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可排除D项。

10.D

【解析】本题是图表选择题。首先,读懂表格信息;其次,回归教材找出知识点;最后,结合归纳的有效信息选出正确答案。通过表格信息“+”代表顺差,A、B两项正确,“-”代表逆差,C项正确。表格中未体现出美国进出口贸易19世纪80年代与欧共体贸易逆差,D项说法错误,符合题意。

二、组合列举题

11.(1)东西方文化;(2)卢沟桥事变;(3)武汉长江大桥。

12.(1)列宁;(2)卡斯特罗;(3)邓小平理论。

13.(1)《土地法令》;(2)小岗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3)三大改造。

三、辨析改错题

14.(1)【×】“求同存异”改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2)【√】;(3)【×】“1972年”改为“1979年”;(4)【×】“南京”改为“上海”。

四、材料解析题

15.(1)中国文学以反对外国侵略、抨击腐败统治、反映社会现实、赞扬革命精神为主题。(或中国文学具有反帝反封建的思想,赞扬革命精神)(2)鲁迅:《狂人日记》。(3)徐悲鸿;《黄河大合唱》《义勇军进行曲》。(4)新中国的诞生,使人民翻身做了国家的主人;中华民族的独立,使作家焕发出创作的激情;中国共产党提出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16.(1)英国满足现状,坐享其成,不重视技术创新和应用,科技投入少等。(2)美国在世界工业生产总值中所占比重超过了英国。(或英国经济地位下降,美国经济地位上升)(3)知识和信息时代。网络化、全球化、创新化、个性化、生态化、信息化等特点。

五、活动与探究

17.(1)“瓦特”改为“史蒂芬孙”。扩大了人类活动范围;促进了经济发展;带来了环境污染。(2)1689年,英国议会通过《权利法案》。(3)通过资本主义革命确立了君主立宪制政体;通过工业革命成为世界工厂;进行殖民扩张、掠夺,“三角贸易”等。(4)世界贸易中心(核心)地位。“冷战”的谋划国;两极格局的参与国;欧盟的中心国;北约的参与国;美国霸权的跟随国。(答出任意两点即可)

2017年中考历史模拟试题(九)

一、单项选择题

1.B

【解析】解答本题要能从所给材料中获取有效的历史信息,从材料中的“这是一场维护民族尊严”“祖国的统一和完整”的战争可知四个选项都符合,但与“祁连山下”相关的就只有B、D两项,然而与“湖湘子弟(湘军)”相吻合的只有B项,因此B项是正确答案。

2.B

【解析】解答本题要注意关键词句“民主革命者”“把旧三民主义发展成新三民主义”,然后比较四个选项,只有B项符合题意。

3.C

【解析】题干中电视剧反映的是1934年的湘江战役,A项是其发生的背景;B项是红军巧渡金沙江的作用;D项是遵义会议的作用;C项符合题意。

4.D

【解析】解答本题的重点是抓住关键词“桥栏柱上刻的狮子”“卢沟”“80年前”,根据所学知识可推断出这场战争是卢沟桥事变(七七事变),而其最深远的影响是D项。A、B两项是九一八事变的影响,C项是西安事变的影响。

5.A

【解析】材料中的两个梦想涉及两个关键词,即“新中国傲立”“消除古代旧有的阶级贵贱的社会差别”,结合相关史实,最接近其实现的应当是在解放战争时期,故A项正确。

6.C

【解析】“使得大多数的老百姓,都能得到最低水平线上的生活”体现出关注民生的思想,而且侧重的是保障最低水平,所以应该是以轻工业为主,故C項符合题意。A项体现不出民生内容;B项说法错误,近代民族工业大都是以轻工业为主;D项是对材料断章取义的理解。

7.D

【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词是“1951年”,然后比较四个选项可知,A、B两项都发生在1952年,C项发生在1959年,D项符合题意。

8.B

【解析】依据材料“对人民内部的民主”“对反动派的专政”可知B项正确。C项政治协商制度是指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各政党、各人民团体、各少数民族和社会各界的代表,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为组织形式,经常就国家的大政方针进行民主协商的一种制度,不符合题意。D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政体;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直接体现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性质,故D项不符合题意。

9.A

【解析】从图2可以看出,1980年以后我国粮食产量持续增长,选项中B、C、D三项都是20世纪50年代中国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与图中显示的时间不一致。A项符合题意。

10.B

【解析】A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一国两制”构想是在20世纪80年代初由邓小平首次提出来的;C项不符合史实;D项说法错误;材料说明毛泽东希望通过和平方式解决台湾问题,B项正确。

11.A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④错误,帮助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是亚非拉国家,而不是美国,因此直接排除含有④的选项。

12.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我国改革开放以来,航天事业的发展和取得的巨大成就。2003年我国第一艘载人航天飞船上天,C项说法错误,符合题意。

13.A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重要历史事件的识记能力,文艺复兴源于意大利,指导思想就是人文主义,强调以人为中心去认识世界,追求现实幸福。

14.D

【解析】由所学知识可知,章西女王是1857—1859年印度民族解放运动的领导者;克莱武是英国在印度的殖民头目;圣马丁是南美民族解放运动领导人,解放了智利;玻利瓦尔是南美的解放者,解放了厄瓜多尔、秘鲁和玻利维亚,因此D项符合题意。

15.B

【解析】题干材料反映了工人阶级的产生与壮大,B项正确;A项没有正确反映历史发展的事实,在封建社会农民就开始产生并发展壮大;C项产生于19世纪末,D项则是在十月革命之后才实现,因此C、D两项都是错误的。

16.A

【解析】材料中“竞争是好东西”,表明并不排斥竞争,即垄断中也有竞争,适合当时生产力的发展,因此A项不符合材料所述,符合题目要求;通过对本题所提供的历史图片分析可知,B、C、D三项说法均符合题干材料和图5。

17.B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B项符合题目要求,它是列夫·托尔斯泰的作品,是19世纪后期到20世纪初俄国社会时代和现实的反映,具有这个时代的烙印和特征。A、D两项是乐曲,C项是绘画作品。

18.C

【解析】从材料中“列宁利用市场机制”可知非市场化的A项政策是错误的;B项是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因此也不正确;列宁只是“在实践中冲破传统的马克思主义的某些理论束缚”,而不是抛弃,故D项说法错误。

19.D

【解析】从两个人的标志可以看出前者是希特勒形象(纳粹标志、十字标志),代表的是法西斯德国,后者是日本法西斯(太阳标志、追随希特勒、军帽),因此A项错误;Roosevelt(罗斯福)1944年连任美国总统,故B项错误;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德、日不是同盟国,而是轴心国的核心成员,C项错误;D项是德、日法西斯反对罗斯福的理由,正确。

20.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大国(法、德)之间战争的目的。自1870年到20世纪40年代,法德之间爆发了三次大战,分别是普法战争、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频繁大战的目的就是争夺欧洲霸权,维护本国利益。A、B、D三项都是片面的,不符合题意。

21.C

【解析】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对四个选项进行分析可知, A、B、D三项是英国脱欧影响,C项符合题意。

22.B

【解析】题干中“莫斯科时间”的含义,就是一切以苏联为参照物,即苏联社会主义是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和社会主义建设的中心与样板,是世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学习的榜样。而“‘莫斯科时间的逝去”是指苏联解体,中国开始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并取得巨大成就,自此进入了“北京时间”,成为社会主义运动的“局部高潮”。

23.C

【解析】根据材料中“1971年”“千方百计阻挠我们”“我们有二十多年被排除在外”,可知材料反映的是1971年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得到恢复。A项错误,此时美国处于守势;B、D两项不在此时间内。随着亚非拉国家奋起,中国恢复了联合国席位,因此,C项正确。

24.D

【解析】从材料“北京奥运会金牌是用智利金和中国玉制作而成”“中国机械设备制造企业积极参与”反映了两国经济合作,“在自由贸易协定带动下,2015年双边贸易额达到318亿美元……”反映了两国相互开放自己的市场、实行公平贸易和经济的相互依存,体现了世界贸易自由,而所有这些都是成立世贸组织的目的,反映了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

25.A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根据所学知识和日常生活经验可知,①②③④都是正确的。

二、非选择题

26.(1)孙中山:创立兴中会、中国同盟会,提出民族、民权、民生的三民主义;领导辛亥革命,推翻封建帝制,建立中华民国;同中国共产党人合作,在中国共产党的帮助下,创建黄埔军校,改组中国国民党,推动北伐战争取得胜利,把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推向前进。毛泽东:改变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面貌,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2)同意。理由:①辛亥革命为中国共产党人领导革命提供了经验教训,为其革命理论的形成提供了思想条件;②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自1949年以后,不仅实现了孙中山先生的三民主义,而且实现了孙中山的新三民主义,更实现了中国共产党所开创并加以实践的新民主主义,同时完成反帝反封建、实现民族独立的伟大任务。因此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事业是辛亥革命开始的反帝反封建斗争的继续和发展。(言之有理即可)

27.(1)因素:欧洲从亚洲获取了生产、市场和贸易的利益。途径: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活动(扩张、掠夺)。(2)人口增多,导致能源、棉布危机;英国具有良好的工业革命资源条件、金融条件;优越的政治制度和社会环境。(3)歌颂。改善了人们的生活;体现人类对自然的征服;突显了人的力量。(4)科技革命是经济全球化的物质基础,并使经济全球化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趋势。(5)我国应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加大改革开放的力度,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坚定不移地推进经济全球化进程,引领经济全球化向更加包容普惠的方向发展,反对一切形式的保护主义。

28.(1)解决:俄国通过1861年改革废除了农奴制。变化:俄国由原来的封建社会转变为资本主义社会。(2)实施新经济政策。(3)计划经济体制的有效运作;苏联人民的巨大热情;来自美国、德国等国建设者的努力;采用美国的先进技术。(4)根源:斯大林模式。评价:斯大林模式在一定历史阶段发挥过积极作用;但它具有严重的弊端,优先发展重工业,使农业、轻工业长期处于落后状况;片面强调产量、产值,造成了产品品种少、质量差;国家从农民手中拿走的东西太多,严重损害了广大农民的利益,打击了其生产积极性,农业产量长期停滞不前;经济发展粗放,效益低下,大量消耗和浪费了资源。(答出任意三点即可)

29.(1)海峡交流基金会;海峡两岸关系协会;汪辜会谈;江泽民。(2)①两次分离和一次回归: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签订《马关条约》割台湾给日本,1945年抗日战争中国胜利,台湾回到祖国怀抱;1949年解放战争国民党兵败占据台湾。不同点:第一次是帝国主义侵占,第二次是内战造成的。(3)基本方针:“和平统一,一国两制”。范例:我国对香港、澳门恢复行使主权。(4)“九二共识”以一个中国原则为基础,符合海峡两岸人民的共同意愿,有利于两岸关系的和平发展。(5)如“海峡两岸情”“海峡兄弟情”“海峡两岸的交往”等。

2017年中考历史模拟试题(十)

一、单项选择题

1.A

【解析】本题考查商鞅变法的影响。商鞅变法后,普通小旅店都拒绝他入住,并且说有法律依据,说明了变法深入民间。

2.A

【解析】秦始皇建立了秦朝,创立了中央集权制度,影响深远;秦朝是我国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封建国家。

3.D

【解析】根据题意的表述,由“制度创新”“政治原则公开化”“没有世袭等级”“不主张任人唯亲”,可以推断此制度是科举制。“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评论的是隋朝大运河,A项错误;“黄河落天走东海,万里写入胸怀间”描述的对象是黄河,故B项错误;“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是文天祥写的,故C项错误;“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朝看遍长安花”描写古代科举考中进士时的兴奋心情,故D项正确。

4.A

【解析】材料中“还有必要将其放到近代历史的主要趋势之中去观察”是指鸦片战争发生的时代背景,即资本主义工业革命正在展开,所以从此角度出发,鸦片战争是西方工业文明扩张的必然结果,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为中国的工业近代化提供了必要条件。

5.C

【解析】根据材料中“1935年1月”“会议”“毛泽东”可以看出与“遵义会议”有关,这次会议集中全力解决了博古等人在軍事上和组织上的错误,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领导。遵义会议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指的是南昌起义;确立了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指的是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五四运动揭开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

6.D

【解析】从德国人约翰·拉贝目睹了侵华日军的暴行可以得出作者经历的真实性,因此《拉贝日记》可以作为研究南京大屠杀的史料。

7.B

【解析】根据材料中“刘伯承、邓小平”得出是淮海战役领导人,淮海战役是以徐州为中心展开的。

8.B

【解析】图1中的人民公社、“大跃进”运动发生在20世纪50年代末,属于社会主义道路初步探索时期。

9.C

【解析】认识上的不统一不能表明“文革”阶级斗争依旧存在,故A项说法错误;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时十一届三中全會还没有召开,故B项错误;“我就听到了两种相反的意见。一种意见说文章很好,另一种意见说很不好”表明思想上还有分歧,“左”倾思想亟待消除,故C项正确;题目的本意没有涉及媒体舆论对待真理标准问题讨论的意见,故D项错误。

10.C

【解析】根据材料中“投票的结果实际上确实代表着大多数联合国会员国的看法”,可以得出大多数联合国会员国支持中国;美国并不支持中国恢复联合国席位。

11.A

【解析】“九二共识”的核心内容与精神是“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故A项正确;和平统一是大陆提出的解决台湾问题的方针,故B项错误;“一国两制”是大陆提出的解决台湾问题等的伟大构想,故C项错误;平等协商是两岸交流的基本原则,不是“九二共识”的“核心内涵”,故D项错误。

12.C

【解析】第一次环球航海的完成证明了地圆学说;“当地人在这里打退了西班牙入侵者”,说明麦哲伦是被菲律宾人当作西班牙入侵者杀死的;“麦哲伦的船队于1522年返抵西班牙”,说明此次航行得到了西班牙王室的支持;而材料中并没有提到麦哲伦航海的根本原因。

13.C

【解析】“一块新的、没有历史负担和枷锁的大陆”是解题关键,这块新大陆就是美洲。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美国是一个由移民构成的国家,这个国家没有封建专制统治的历史负担和枷锁。材料评述的正是美国的诞生和其新型国家政体构建的意义。美国经过独立战争获得了国家独立;随后在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的影响下,通过1787年宪法确立了三权分立的资产阶级民主共和政体,为后世国家提供了典范,即材料所说的“建立在个人权利基础上的切实可行的政体”。

14.C

【解析】1804年,拿破仑制订了《法典》,第一次明确了民事权利平等、废除贵族特权、财产所有权无限制和契约自由等资产阶级民法的基本原则,这是人类历史上资产阶级国家的第一部民法典。依据题干中“尊重人权、自由、平等,他的一个重要思想就是要通过这个民法,确立革命的原则”,可判断是拿破仑。

15.A

【解析】从1820年到1860年,棉制品数量急剧增长主要得益于工业革命中棉纺织领域机器的发明和使用,极大地提高了劳动生产率,故A项正确;18世纪中期,英国已取得世界殖民霸权,但海外市场广阔不是棉制品数量急剧增长的主要原因,故B项错误;交通运输的革新拓宽了产品销路,不是棉制品数量急剧增长的主要原因,C项错误;工人数量的增加能够提高产量,但不是棉制品数量急剧增长的主要原因,故D项错误。

16.C

【解析】“十月革命四周年”应是1921年,这一年由于通过“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尝试失败,列宁改用新经济政策,间接向社会主义过渡,所以“原先的道路”指的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另一条道路”指的是新经济政策。

17.B

【解析】根据图中战争围绕着诺曼底展开,可知是诺曼底登陆。1944年6月6日,英法盟军在法国的诺曼底登陆,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对法西斯德国形成东西夹击之势,加速了德军的失败。

18.B

【解析】美国在广岛和长崎投放的原子弹爆炸,加速了二战的结束,故A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广岛、长崎因受原子弹爆炸,瞬间造成了数十万人的伤亡,加害国的受害民众值得同情,故B项说法错误,符合题意;原子弹爆炸也是一种对非战斗人员的伤害行为,故C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原子弹爆炸瞬间造成了数十万人的伤亡,包括大量平民被屠杀,故D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19.C

【解析】G20峰会的召开表明中国改革开放进一步深化,故①正确;当今世界的政治格局仍然是“一超多强”,故②错误;多极化格局尚未形成,故③错误;中国在G20峰会上倡导“与更多国家进行良性互动,实现与其他国家的共赢”,故④正确。故C项符合题意。

20.B

【解析】世界多极化的政治格局还未形成,故A项错误;题干中“北美、欧洲、东亚三大群体将起决定性作用”,反映出国际体系正朝着多元多体方向发展,故B项正确;国际格局的发展是由多极化的趋势决定,不完全由大国操控,故C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出地区之间发展的不均衡逐渐在加大,故D项错误。

二、非选择题

21.(1)火药的发明和使用。火药和火药武器传入欧洲,引起了军事上的革命,加速了欧洲封建制度的崩溃,促使资产阶级最终战胜封建贵族,资本主义制度得以确立。(2)中国:政治制度为封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英国:政治制度为资本主义君主立宪制。(3)变化趋势:从以人文科学为主到以自然科学为主。启示:国家要想繁荣富强,必须大力发展科学技术,加强自主创新能力,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22.(1)影响:促使中国人开始开眼看世界(睁眼看世界);给予中国人思想启迪(思想解放的开端;迈出向西方学习的第一步)。举例:如魏源著《海国图志》,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2)主线:实现中国的现代化。内容:孙中山的历史使命是领导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毛泽东的历史使命是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新中国。(3)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4)以轻工业为主。注重民生。

23.(1)火车。(2)蒸汽机。(3)莱特兄弟和卡尔·本茨。(4)航天、电子计算机等。(5)每一次科技革命都极大地推动了社会经济的发展,改变了人类的生活,对人类社会产生了不可磨灭的影响,而每一次科技革命从本质上来讲都是一次伟大的创新;创新能提升我国科技的竞争力,提高我国的科技水平。

24.(1)是世界上第一部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成文法;孟德斯鸠。(2)实行单一货币——欧元;要求成为联合国常任理事国。(3)从传统强国欧美向新兴大国转移。策略:深化改革开放,提高综合国力;在国际事务中积极发挥作用;积极开展多边外交;加强区域合作;加强大国间的协调与合作。

2017年中考历史模拟试题(十一)

第一部分 选择题

1.D

【解析】白马寺位于洛阳,是中国最早的寺院。

2.B

【解析】孔子思想的核心是“仁”,孟子发展为“仁政”,因此,本题应选B项。

3.C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科举制。词句反映的是认真读书通过考试可以出人头地,闻名天下。科举考试就是通过考试选拔读书或练武的人才,故选C项。

4.B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和综合比较能力。联系所学知识可知,近代中国被迫开放的第一批通商口岸是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清朝实行闭关政策,只留广州一处对外贸易,可知正确答案是B项。

5.D

【解析】由“20世纪到来之际”“首都被敌人攻占”可知,题干材料所述应是1901年列强迫使清政府签订《辛丑条约》。

6.A

【解析】“只要了白菜,而没有要到种子和种植方法”,说明向西方的学习不深入,这指的是我国近代史上的洋务运动。

7.A

【解析】本题可用排除法,百日维新最终以失败告终,B项错误;《定国是诏》的颁布标志着百日维新的开始,不是标志着维新派掌握了国家政权,C项错误;戊戌政变中,光绪帝被软禁,维新变法宣告失败,D项错误。只有A项符合题意。

8.C

【解析】本题可用排除法,A、B、D三项显然属于孙中山的革命活动,但是他没有领导五四爱国运动。

9.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西安事变相关史实的掌握。材料是史沫特莱对西安事变结束后局势的评价,因此,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要认识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影响。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是扭转时局的关键,它揭开了国共两党由内战到和平、由对峙到合作的序幕,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建立。A、D两项不符合题意,B项表述错误,故选C项。

10.A

11.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中国近代史重要历史人物相关史实的掌握。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清代状元张謇,是一名实业家,创办了大生纱厂,对我国民族资本主义和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起了一定的推动作用,因此,C项符合题意。

12.D

【解析】由对应时间可推断为“一五”计划。

13.A

【解析】本题考查新中国的外交,①发生在1972年,②发生在1979年,③发生在1955年,④发生在1971年,因此,本题选A项。

14.C

【解析】张骞出使西域后,大量西域农作物传入我国;新航路的开辟打破了五大洲的隔绝状态,许多原产美洲的农作物被引入中国。

15.C

【解析】围攻巴士底狱和滑铁卢战役发生在18世纪末19世纪初,这时英国正在进行工业革命。

16.B

【解析】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使社会主义由空想到科学,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是《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17.C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三次科技革命。三次科技革命的发明成果,正确的顺序是火车、汽车和网络,故本题选C项。

18.D

【解析】最符合题意的是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世界反法西斯同盟既有资本主义国家,也有社会主义国家,还有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他们为了彻底打垮共同的敌人——法西斯,暂时搁置矛盾,走向联合。

19.B

【解析】本题可用排除法,赫鲁晓夫不是民族解放运动领导人,玻利瓦尔是19世纪拉美独立战争的领导人。

20.C

【解析】由图片可知美國“一家独大”,所以图4表示的是苏联解体后,两极格局瓦解,世界暂时形成了“一超多强”的局面。

第二部分 非选择题

21.(1)汉朝。(2)扁鹊。(3)王羲之和吴道子。(4)诗歌美、科技美、建筑美等均可,以建筑美为例,可举赵州桥、紫禁城、万里长城等著名建筑为例。

22.(1)“两个凡是”方针;关于真理标准的大讨论为改革开放作了思想准备。(2)打破了人民公社体制,责任明确,调动了农民的劳动积极性。(3)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4)国有企业改革。(5)我们处在改革开放的伟大时代,我们不是时代的旁观者,不管是小人物还是大人物,都要为改革开放的伟大事业作出贡献。(言之成理即可)

23.(1)1993年。使用统一的货币——欧元,实现了资本、货物、人员的自由流通,在外交和国防上保持一致,等等。(答出任意两点即可)(2)经济全球化使美国工人就业岗位减少,大量外国人移民美国带来了各种社会问题,等等。(答出一点即可)(3)经济大危机影响了整个资本主义世界,德、日等国走上法西斯道路,挑起二战,终结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苏联解体后,两极格局不复存在,暂时形成了“一超多强”的局面。(4)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5)密切关注、认真研究国际形势,保持清醒的头脑,把自己的事做好,保持中国经济的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等等。(言之成理即可)

24.(1)希腊。(2)中古欧洲的封建等级制度;基督教在欧洲的传播。(3)以“我想去意大利”为例:

意大利有着悠久的历史,这里是古罗马文明的发源地,伟大的罗马帝国就崛起于意大利半岛。在这里,可以游览古罗马的遗址遗迹,如古罗马斗兽场等。近代文艺复兴运动也开始于意大利,但丁、达·芬奇等都是意大利人,在这里,可以近距离领略这些文艺巨匠的风采。

猜你喜欢
本题解析考查
创新视角下高考中关于统计的考查
睡梦解析仪
精选课本题改编练习
例谈氯及其化合物的学习与考查
例析近年高考中焓变的考查要点
复合场中类抛体运动解析
“Fe2+与Fe3+”相关解析
钒及其化合物在高考中的考查
对称巧用解析妙解
今天是几月几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