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怀消费热潮下中国影视业发展的困境与提升

2017-07-07 11:01王莉品
进出口经理人 2017年5期
关键词:影视业

王莉品

摘 要:从2013年开始,情怀消费成为社会消费的热点,同时也在中国影视产业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在这种消费潮流的影响下,中国影视行业也渐渐向“情怀”靠拢。本文从多方面入手,全面深入分析了情怀消费影响下中国影视业的困境、问题与发展研究,以期在消费社会中,影视行业可以健全发展。

关键词:情怀消费;影视业;困境与提升

随着社会不断发展,经济水平不断提高,人们在物质生活满足的同时越来越追求更高质量是文化消费生活,正如保德里亚所言,消费社会已经到来。在消费社会中,消费文化正影响着人们经历一场文化变迁,即人们消费常常仅是为了获得一种愉悦与满足。人们在选择商品的过程中不仅注重商品的象征意义和内涵价值,更注重个人的感受,注重感性、感官和欲望的表现与满足。从2013教书的罗永浩改行卖手机开始,“情怀”这一词便开始泛滥,俨然成为一种新的消费心理。

一、泛滥情怀消费下影视业的困境

(一) “情怀”意义的崩塌

“情怀”不是一个新词,但绝对称得上一个文化热词,在商业互联网时代的背景下,“情怀消费”火热的背后是情怀的泛滥,而情怀的泛滥之下是“情怀”意义的崩塌。消费文化以其强大的整合和渗透能力,将许多原本纯粹的东西变成功利性的市场附庸,在消费文化语境中,情怀的怀旧倾向变成对传统的消解,情怀的价值追求变成消费的符号化,情怀的智性诉求变成反智主义狂欢,这导致文化生产与消费过程中许多荒诞甚至怪诞的现象出现,许多商家的营销炒作讲情怀却没内涵,拼煽情却没故事,有符号却没文化,情怀一词所包含的美好意义与神圣价值被解构、恶搞和戏仿,使文化情怀在消费大潮的裹挟下成为苍白的消费符号展示。许多商人打着情怀的旗号,却并没有诚意讲好一个关于情怀的故事,尤其是在互联网消费时代,海量的商业信息流中,情怀所支撑的含义无限膨胀,直到再也无法维持原先的意义空间,面临着全面崩塌的危险,最终成为当下消费文化的擦脚布。

(二)影视业逐利的本性

中国影视业发展起步晚,但是发展迅速,近些年发展更甚,中国影视市场甚是活跃,各种新剧大片层出不穷,以“情怀”为噱头、为卖点的更是屡见不鲜。从电影《美人鱼》、《大鱼海棠》、《大话西游3》、《匆匆那年》、《澳门风云3》到翻拍剧张纪中版《西游记》、于正版《神雕侠侣》、《还珠格格》、《倚天屠龙记》等等影视剧,“情怀”越炒越热,“情怀”已经是最大的卖点,巨大是商业利益刺激着生产商的生产热情,无数的制片商对“谈情怀”、翻拍剧趋之若鹜,造成影视行业资源浪费严重,影片质量下降、影视原创活力降低等问题。但是,一路飙升的票房与一路下跌的口碑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对于制片商来说无疑是最大的讽刺。经营情怀成为制作方的赚钱、博眼球的手段,观众的情感被透支被伤害。

二、情怀消费下影视业的发展策略

影视产品作为消费品,总有一个理由,可以被制作商包装进影院、上网络以期盈利。在我们长期讨论了“情怀消费”的成因以及情怀泛滥下影视业的发展困境后,不得不看到,情怀也是一个消费增长点。情怀都是美好的,对记忆或者某种情结的影视体验也是观众获得审美的重要方面。拿《七月与安生》来说,一改青春片早恋、打群架、堕胎、退学、闺蜜互撕等套路,成为口碑不错的国产青春影片,早些年的《捉妖記》、《大圣归来》《泰囧》等片就在大情怀之下实现了口碑与票房的双丰收。情怀消费热潮对中国影视业来说既是困境,又是发展突破点,如何在原有影片的基础上,通过技术手段、内容创新为观众提供更好的情怀体验,这个应该是应该认真考虑的问题。情怀很珍贵,即使沾染了商业气息,可也不应该随便浪费。

(一)加强政府监管

政府方面,要出台政策法规条例规范影视市场,同时,要加强社会风气建设,避免过度炒作、过度夸张等不良风气的蔓延,建设有活力有内涵的中国影视市场,最后政府也要加强引导,支持鼓励生产制作更多的有情怀,有内涵的影视大片。

(二)增加文化内涵

生产者要加强原创力度,不抄袭,不泛滥的翻拍消费人们心中美好记忆,同时在生产制作时要增加其人文情怀,更要结合社会现状,关注普通人民。制作影视时通俗而不恶俗,大众化而有时代内涵。

(三)理性消费

消费者在消费时要理性消费,可以跟着情怀消费、可以为情怀买单,但要有理性消费意识,拒绝烂情怀、伪情怀,不要一味跟着感情走,要更多考虑产品的质量、口碑。

各方应该协力加强文化消费市场的监管和自律,杜绝夸张虚假的情怀炒作,倡导一种风清气正的消费风尚和消费文化,让情怀变得尽可能纯粹,让情怀真正回归到文化本身,让情怀成为现代人咀之有味的精神食粮。电影作为与艺术最为关联的商品,“情怀”可以成为影视产业的突破点,可以成为中国影视业下一个增长点。

情怀消费是社会发展一定到程度的产物,从2013年开始,中国影视市场的情怀消费虽然出现了一定问题,但也只是刚刚开始,还有很远的路可以走。情怀与消费并非格格不入,情怀与利益也并非必然冲突,“情怀”作为独特的精神感情,走进市场,渐渐商品化、利益化,是社会进步发展的表现,生产者可以追求利益,但这并不代表他们没有情怀。

参考文献:

[1]曹海峰.我国文化产业战略转型问题探析[J].长白学刊.2011(04):21-22.

猜你喜欢
影视业
探究影视业制作环节成本管理问题与对策
论5G技术下二三线城市电影市场再思考
华谊兄弟 光环褪色
盗墓题材影视剧传播考古学的思考
新媒体时代图书出版业和影视行业的互动
IP剧的传播学分析
影视业对民族地区旅游业发展的影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