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造和谐的科学课堂心理环境

2017-07-07 12:59郁尧忠
试题与研究·教学论坛 2017年19期
关键词:科学教学和谐策略

郁尧忠

摘 要:新课程的要求为科学教学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作为科学教师,在教学中应在“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核心理念指导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让每个学生在宽松、平等、愉快的环境中主动参与,积极探究、交流、表达,使科学课成为学生张扬个性,展示思维活动,师生共同传播知识的人性化殿堂,这就是和谐的课堂心理环境。

关键词:和谐;课堂心理环境;科学教学;策略

一、问题的提出

新课程的要求为科学教学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作为科学教师,在教学中应在“全面提高每一个学生的科学素养”的核心理念指导下,注重发展和培养学生的主体性,把课堂教学的着眼点放在关注学生科学素养的全面发展上,构建生动和谐的课堂环境。然而,我们发现在课改过程中仍存在着一些不和谐的现象:有的老师上课脾气暴躁,会骂人,太严厉,上起课来学生都非常紧张和压抑;有的老师上课枯燥乏味,布置的作业太多,造成学生不想听、不想说、更不想做;有的老师偏心眼,喜欢成绩好的学生,造成学生对老师有成见……上述现象不是个别,教师的教学态度、情感、行为与学生的希望还存在很大的差距,所以造成学生对教师态度行为上的恐惧感、反感,对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产生消极影响,最终成为学生学习上的心理障碍,更不用说在这种环境中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了。因此,如何构建和谐的课堂心理环境,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让每个学生在宽松、平等、愉快的环境中主动参与,积极探究、交流、表达,使科学课堂成为学生张扬个性,展示思维活动,富有师生共同传播知识的人性化殿堂,这是当前科学教师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二、影响和谐课堂心理环境的干扰因素及成因分析

课堂的心理环境是指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之间围繞课堂教学内容、教学任务而形成的积极探究、主动参与的精神环境,是在课堂教学中影响学生认知效率的师生心理互动。课堂心理辅导理论认为:良好的课堂心理环境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力保证,它对学生的学习具有潜在的影响,和谐、合作的气氛有助于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使得课堂教学生动活泼地展开,而紧张、冷漠的气氛则会大大抑制学生学习的热情,因此课堂心理环境是优化学生学习的外部因素的重要途径。那么,在当前初中科学教学中,影响和谐课堂心理环境的干扰因素有哪些呢?笔者通过对我校科学教师的课堂观察,学生的座谈会和问卷调查等形式,对科学教师的教学行为、心理调控素质和学生学情、心理及行为表现进行调查分析,弄清楚影响和谐课堂心理环境的干扰因素及成因。

首先,由于学生缺乏自信心和安全感,意志薄弱,且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生怕被教师批评、指责,于是就采取逃避、放弃的态度,在心理上产生学习障碍和消极情绪。其次,又反映出有些学生自尊心很强,注重自己在他人心目中的形象,造成在心理上的焦虑,抑制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三、营造和谐科学课堂心理环境的主要策略

1.培养教师良好的心理素质

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领导者、参与者,在教学中不仅在传播知识,同时也在创设和影响课堂心理环境,而这种创设成功与否,主要依赖于教师的心理素质,提高教师的心理素质是优化课堂心理环境的前提。(1)热爱本职工作,提高自身修养。教师应敬业为先,满腔热情地投入到科学教学中,以自己积极向上的热情带领学生去探索科学世界的奥妙,也会对学生的学习情感产生巨大的影响。(2)培养自己健康的心理。通过自身学习,师资培训、讲座和团队活动等手段,如学习《现代学校心理辅导》和《人际关系心理学》等心理学理论,提高自己的心理调节能力,并善于用所学理论来调控教师和学生的心理品质。(3)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和教学观。通过新课标的学习,教师应有“面向全体学生,立足学生发展”的理念,在教学过程中应是师生交往、平等对话的互动过程。教师要以平和的心态对待升学的压力,消除“重优轻差”的观念。

2.注重人文关怀,育和谐情感

行为科学研究表明:一个人如果受到正确而充分的激励,就能发挥其能力的80%~90%,甚至更高,否则仅能发挥其能力的20%~30%,甚至更低。我们经常发现,学习能力相近的学生,一段时间后出现好坏相关甚大的分化现象,甚至学习能力差的学生的学习成绩大大超过了学习能力强的学生,究其原因,激励因素起了很大的作用。学困生由于长期的学业失败使他们经常受到教师、家长甚至同学的否定,使他们心理上缺乏自信,产生消极的心理障碍,导致在课堂上纪律涣散、情绪低落。为此,教师尤其应关注学困生,深入了解学困生的心理状况、学习动机和原有知识掌握情况,多沟通,多用鼓励的话语,使他们树立信心;善于发现学困生的闪光点,并让其发扬光大,及时鼓励学习中的进步;科学课堂教学活动中,尽力为学困生创造实践的机会,如让他当老师的实验小助手,帮助老师准备实验器材和播放多媒体,让他上讲台演示简单的小实验或通过设置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问题,让他回答,通过这些活动让学困生看到自己还有展示的舞台,真切地感受到老师对他的关爱。

在科学教学中对学困生还可以应用“以情促教,以情优教”的情感策略法和“目标分解法”进行教学,如“教师热爱学生,尊重学生——取得学困生的信任——在此基础上向学困生提出分解目标——学困生有成绩——学困生更信任教师——又提出新的目标——学生又获得成功——教师更热爱学生”。通过这种情感策略和目标导向有机结合的教学,无疑可以取得学困生“情感”的心理认同,消除学困生的偏见,做到双赢教学。因此,教师给全体学生施以爱心,关注每一位学生,创造其乐融融的课堂心理环境,以提高整体的教学效率。

3.提高教师的教学艺术

教师公正、合理的评价是学生无形的学习动力,教师要学会运用科学的人文语言评价。

第一,学生平等、公正的评价。主要表现在课堂提问时,教师给优生、差生以不同的偏见性的答问机会与反馈评价。教师通常为了能使一堂课顺利完成,课堂提问总是叫几个成绩好的、头脑比较灵活的学生来回答。久而久之,上课举手的人越来越少,课堂气氛越来越沉默,造成学生对老师有偏见。自然科学是研究自然事物规律的科学,这种规律往往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是客观存在的。那么对一个科学问题的表述,其评价必须以客观公正为基础,不能敷衍、欺骗学生。对回答比较好的学生,教师应该具体指出好在什么地方,使其他学生懂得欣赏别人,从中得到启发。学生的发言出现偏差,往往分两种情况:一种是学生的认识根本就是错误的;一种是认识是正确的而表达不够明确。对前一种情况,教师应该敏锐地觉察学生的思维问题出在什么地方,帮助其分析、修正。对于学生认识正确,而表达不当的表述,教师应该抓住其思维的闪光点,引导学生用准确的语言表达出自己的想法。这样对于成绩好的学生,把注意力放在对科学问题的思考上,而不是爱慕虚荣,求得表扬。对于成绩差的学生,激发他们探究的信心,培养他们严谨、细致的科学态度。

第二,评价要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求知欲。科学课堂上的评价要引导学生把注意力指向对科学问题的认识上,就事论事,对事不对人,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求知欲。学生的表述不正确,要帮助他,引导他,不要对他的情感、态度进行批评,因为学生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形成要靠在活动中获得体验,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是一个主动的内化过程,不是靠简单的说教和批评达成的。有的教师在学生汇报观察结果后,不满意学生的观察结果,对其进行简单的判定:“你没有认真观察,以后观察要认真。”这样的评价,学生的自尊心受到打击,使其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感到紧张、焦虑、沮丧,学习的积极性也会受到影响。因此,教师运用恰如其分的评价,为学生消除心理偏见,营造宽松的课堂气氛。

参考文献:

1.国家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科学(7-9年级)课程标准.

2.吴增强.现代学校心理.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5.5.

3.张华.课程与教学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7.

4.李蔚.课堂教学心理学[M].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10.

(作者单位: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衙前镇中)

猜你喜欢
科学教学和谐策略
例谈未知角三角函数值的求解策略
我说你做讲策略
高中数学复习的具体策略
小组合作在科学教学过程中的应用
给学生带得走的智慧
小学科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探讨
新课改下如何建立高效和有效的高中体育课堂教学
对班主任管理的几点看法
Passage Fou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