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讲热学知识专题复习

2017-07-08 11:35张晓鹏
中学生数理化·中考版 2017年4期

张晓鹏

本专题复习分为两大知识板块——“物态变化”和“热和能”,在中招考试中有时会综合在一起考查同学们对热学知识的系统掌握。下面按两个板块来进行全面复习。

“物态变化"板块

本知识板块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包括摄氏温度的规定和液体温度计的原理及使用,第二部分包括六种物态变化及其特征。物态变化的特征很容易混淆,同学们在复习时要联系生活中的实例,通过观察和分析来加深理解。

第1节

温度和温度计

重点考点

本知识点的重点是:温度计的原理和应用。同学们要会正确使用液体温度计,要了解生活中一些常见的温度值。“测量工具的使用”是同学们应掌握的一项基本技能,也是中考的重要考点之一。

中考常见题型

例1 (2016·北京)如图l所示,温度计的示数为____℃。

思路分析:8此温度计的示数在量程范围内,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可根据这两点读出此温度计的示数。由图知,温度计中液柱的液面在零刻度以上,因此该温度计的示数是30℃+9℃=39℃。

参考答案:39

第2节

熔化和凝固

重点考点

本知识点的重点是:知道晶体和非晶体的熔化、凝固特点和图象特征:会解释生活中常见的熔化和凝固现象;会描绘温度-时间图象。并且能从图象中获取有用的信息。

“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是中考实验类试题的重要考点。

中考常见题型

例2 (2016·荆门)户外活动时,为了给食物保鲜,将结了冰的矿泉水和食物一起放在泡沫塑料箱中,就制成了一个“简易冰箱”。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食物保鲜利用了冰熔化吸热

B.食物保鲜利用了矿泉水结冰放热

C.取出食物,外包装上的水珠是汽化形成的

D.取出食物,外包装上的水珠是升华形成的

思路分析:本题考查熔化与熔化吸热特点。物质从固态变为液态是熔化过程,熔化吸热:物质从液态变为固态是凝固过程,凝固放热。将结了冰的矿泉水和食物一起放在泡沫塑料箱中。冰吸收热量,熔化成水,使得食物温度降低,不易变质,所以选项A正确,B错误。刚从“简易冰箱”中取出的食物,温度较低,空气中的水蒸气就在食物的外包装上液化成小水珠,所以选项C、D均错误。选A。

第3节

汽化和液化

重点考点

本知识点的重点是:知道汽化和液化的特点,知道影响汽化和液化快慢的因素,会解释生活中的汽化和液化现象。

“观察水的沸腾”“探究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这两个实验是中考的热点,同学们要通过生活实例来加深理解,全面掌握。

中考常见题型

例3 (2016·三明)2015年10月5日,屠呦呦因为发现青蒿素成为首位获得诺贝尔奖的中国科学家。青蒿素受热易失去活性。为了从溶液中提取青蒿素,她创造性地选用乙醚代替水或酒精,这是利用乙醚具有( )。

A.较小的密度

B.较小的比热容

C.较低的熔点

D.较低的沸点

思路分析:本题考查液体沸腾时的特点及不同液体的沸点。液体沸腾时吸收热量。但温度不变。在从青蒿这种植物中提取青蒿素时,不用水煮而是放在乙醚中煮,这是因为乙醚的沸点比水的沸点低:当乙醚沸腾后,继续加热,乙醚的温度不会升高,避免由于温度高而破坏青蒿素的有效成分。选D。

第4节

升华和凝华

重点考点

本知识点的重点是:知道升华和凝华的特点,会解释生活中的升华和凝华现象。正确区分升华和凝华现象是本知识点的主要考点。

中考常见题型

例4 (2016·重庆)如图2所示的热现象通过凝华形成的是( )。

A.甲中,厨房蒸笼旁的“白汽”

B.乙中,冬天清晨树叶上的“霜”

C.丙中,夏天清晨小草上的“露珠”

D.丁中,蜡烛燃烧流出的“烛泪”

思路分析:厨房蒸笼旁的“白汽”,是蒸笼内冒出的温度较高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滴,属于液化现象,故A不符合题意:冬天清晨树叶上的“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结成的小冰晶,属于凝华现象,故B符合题意:夏天清晨小草上的“露珠”,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变成的小水滴,属于液化现象,故C不符合题意;蜡烛燃烧流出的“烛泪”,是蜡烛由固态变成液态,属于熔化现象,故D不符合题意。选B。

“热和能”板块

本知识板块涉及的考点有:分子热运动,内能和改变内能的两种方式,比热容的概念,燃料的热值,热量的计算,热机的丁作原理与热机效率,能量的转化与守恒。

本知识板块的重點是:分子的热运动。改变内能的两种方式,水比热容大的特点的应用,有关热量的计算,燃料的热值及放出热量的计算,四冲程汽油机的工作过程及能量转化。

第1节

分子热运动

重点考点

本知识点的重点是:扩散现象和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生活中涉及的扩散现象的识别。扩散的快慢与温度的关系,以及利用分子热运动的观点解释生活中有关的宏观现象,都是中考常考的内容。

中考常见题型

分子十分微小,要借助电子显微镜才能观察到,人眼是难以直接看到分子热运动的。人眼能看到的烟囱冒出的浓烟、空中飘动的尘埃都不是分子热运动,而是小颗粒的机械运动。有关区别微观的分子热运动和宏观的机械运动的试题是中考常出类型题。

例5 (2106·莆田)下列描述中,能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的是( )。

A.柳枝摇曳

B.荷花飘香

C.树叶纷飞

D.瑞雪飘飘

思路分析: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分子比较小,是纳米尺度内的。我们用肉眼是看不到的;我们能够看到的不是分子,是固体的小颗粒。柳枝摇曳,是宏观物体的机械运动,不是分子的运动,故A不符合题意;荷花飘香,是花香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分子运动到空气中,人们就闻到了荷花的香味,故B符合题意;树叶纷飞,是宏观物体的机械运动,不是分子的运动,故C不符合题意:瑞雪飘飘,属于宏观物体的机械运动,不是分子的运动,故D不符合题意。选B。

第2节

内能与内能的改变

重点考点

本知识点的重点是:内能概念的理解及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式。常考查的内容有:内能与机械能的联系与区别,内能、温度与热量之间的关系,判断物体内能改变的方式及物体内能的变化情况。

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式是做功和热传递,两者在改变内能上虽是等效的,但本质不同。中考题常通过列举生活或实验事例,让考生判断内能是通过哪种方式改变的。

内能、温度与热量之间的关系是本知识点的重点考点。温度指物体的冷热程度,它反映了分子做无规则热运动的剧烈程度;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分子具有的动能就越大;温度只能说“是”或“升高”“降低”多少摄氏度。热量是热传递过程中物体内能转移的数量,是一个过程量,只伴随热传递的过程;不能说“含有”“具有”多少热量,只能说“吸收”或“放出”多少热量。内能是物体内部所有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一切物体都有内能:它是由物体状态决定的量;内能可以说“含有”或“具有”。

第3节

比热容与热量计算

重点考点

本知识点的重点是:比热容概念,水比热容大的特点的应用,物体温度改变时吸收、放出热量的计算。探究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的实验是近年来中考的亮点。中考常见题型

比热容是物質的一种特性,与物质的种类、状态有关,跟物体的质量、升高的温度无关。比热容是反映物质吸、放热能力大小的物理量。用比热容解释相关自然现象的关键是知道各种物质的比热容不同。不同物质,在质量m、吸收或放出热量Q相同的条件下温度变化量△t不同。吸、放热量的计算是中考热点之一,要熟记如下公式。并明确公式中各物理量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