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自主学习教学模式研究

2017-07-08 12:28吉祝琴
中学生数理化·教与学 2017年7期
关键词:菱形变式结论

吉祝琴

新课程理念刷新了传统的教学观,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适应如今的教学形式.教师需要对自己的教学方法进行反思,思考自己的教学是否能促进学生的全面提高.在新课程教学背景下,能否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提高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是教师需要思考的问题.自主学习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凸显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作用,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下面对初中数学自主学习教学模式进行探索.

一、精心设计问题,引导学生探究学习

教学的价值不仅体现在“教”上,更体现在“学”这个方面.自主学习教学模式下的“学”,取决于学生的主观意愿.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忽略了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让学生学得过于被动,影响了课堂效率的提高.在新课程教学模式下,教师要“学大于教”,激发学生学习的主观意愿,促使教学活动有效开展.探究活动是围绕问题展开的.教师要深入研究教材内容、结合初中生的认知特点设计问题.教师设计的问题要切合实际,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有效地完成教学目标.例如,在讲“菱形”时,我拿来一些生活中的菱形,让学生对其进行观察.然后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观察说出这些图案的特点.学生对其进行总结,得出菱形具有工整、匀称、美观等优势.我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菱形和普通的平行四边形相比,有什么特殊的地方,特殊在哪里?接下来,学生进行分组探究,尝试解决我提出的问题.精心设计问题,引导学生探究是自主学习的第一步.在学生探究的过程中,教师要发挥监督、引导的作用,引导学生合理分工,促使他们在探究过程中动手、动脑;不仅要求全体学生都参与探究学习活动,教师也要参与到学生的讨论中.这样,能够活跃课堂教学气氛,促进自主学习教学模式的有效开展.

二、交流信息,揭示并运用规律

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学生对一些相关知识会有一些感悟,并得到一些结论.为了进一步深化学生的感悟,教师要主动和学生交流信息,利用提问等方式,引导学生思考,从学生的回答中获得全面的教学信息.然后教师要让学生阐述得出这样结论的理由,进一步完善他们的知识结构.接下来,教师要针对学生的情况有的放矢地进行讲解,帮助学生明确自己的结论,并揭示这些结论在整个知识结构中的地位和作用.最后,教师要引导学生对相关的知识和规律进行运用,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在讲“菱形”时,通过自主学习,有的学生得出了“四条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这样的结论;有的学生认为这句话应该进行修改.为了加强学生对这个性质的理解,教师要从边、角、对角线三个方面引导学生进行性质交流.学生的探究大多采用测量、折叠等方法,并且是根据这些方法获得的结论.探究某一概念和性质,不仅要进行感性方面的分析,还要根据相关的理论对其予以证明.在交流信息的过程中,教师要对学生所得的结论进行分析,并对菱形的性质进行归纳总结,完善学生的知识系统,促使学生结合自己的探究对其进行再理解.最后,教师要趁热打铁,利用一些经典的例题,巩固学生所学知识,引导学生运用菱形的性质解决相关的问题,帮助学生掌握相关的规律.由此可见,在自主学习教学模式下,教师的引导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教师要注重与学生的沟通交流,既要帮助学生掌握数学知识,也要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火花.

三、变式训练,反思总结

帮助学生系统地掌握相关的概念和知识后,教师还要加强变式训练,深化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在传统的变式训练中,教師对一些相关的习题进行变式,提高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在自主学习教学模式下,教师要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对相关的问题进行编拟,并将这些问题拿到课堂上供其他同学研究.这样,能提高学生设计问题、解答问题的积极性,也能很大程度上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例如,在讲“菱形”后,我让学生根据自己对相关概念的理解编拟一些习题.有的学生这样设计习题:菱形具有而矩形不一定有的性质是什么?他的这道习题利用了“菱形四条边都相等”这个性质.其他学生也利用归纳总结的性质设计了相关的习题,并积极地参与回答.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对探究过程中运用的数学思想和知识方法进行梳理,反思小结,提炼内化,使学生的知识脉络变得更加清晰,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认知,从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总之,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开展自主学习,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围绕学生合理地设计问题,并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探究.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发挥引导者的作用,帮助学生梳理知识结构,加深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同时,促使学生交流思考,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猜你喜欢
菱形变式结论
由一个简单结论联想到的数论题
改进的菱形解相位法在相位展开中的应用
一道拓广探索题的变式
聚焦正、余弦定理的变式在高考中的应用
课后习题的变式练习与拓展应用
问题引路,变式拓展
惊人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