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质,是检验创新与经典的标准

2017-07-08 21:20任海杰
上海采风月刊 2017年7期
关键词:音乐节作曲家乐队

任海杰

每年四月底至五月中旬举办的“上海之春音乐节”的重要主旨之一,是力推新作品,首演新作品,但对上演什么样的新作品,历来理解不一。难点在于评判标准——没有演过,如何知道好坏?于是只要是新写的,就一呼隆上演,效果可想而知,某种程度也败坏了音乐节的声誉。现在的“上海之春”,经过总结和反思,明显成熟理性了许多,今年的开幕音乐会“中国故事——敦煌”,以我国著名作曲家叶小纲的专场作品上演,由上交音乐总监余隆和驻团指挥张洁敏指挥上海交响乐团演奏。曲目中除了交响组曲《敦煌》(序:乐舞)是此次音乐节委约首演外,其他四部作品:《峨眉》(为小提琴、打击乐与乐队而作)、《悲欣之歌》(为低男中音与乐队而作)、《星光》(为钢琴、合唱与乐队而作)、《喜马拉雅之光》(为男高音、男童高音、古筝、合唱与乐队而作),都是近年在北京等地上演过并获得好评的作品,当然,所有这些作品,在上海几乎都是首演,而且都有不同程度的改进,因此演出效果明显得到保证。那天开幕音乐会的现场气氛和观众的热情,可以说是近年来上海之春最为火爆的场面,演出前上交音乐厅甚至还增设了加座。

《峨眉》以小提琴(独奏小提琴黄蒙拉)与打击乐(打击乐胡胜男)二重协奏曲的形式,对峨眉山清秀娟丽的自然风光、深厚蕴藏的人文情怀进行描绘和讴歌,小提琴的“静”与打击乐的“动”,相映成趣,相得益彰。舞台上出现的大量的我们平时较少见到的民族乐器,极大地丰富了音乐的立体感和奇妙幻想的意境。

声乐套曲《悲欣之歌》,由四首歌曲组成,歌词全部选自李叔同的诗文,由低男中音歌唱家沈洋演唱。此作集中国传统文化的典雅和近代中国中西交融的背景特征,从中我们能感受到理查·斯特劳斯、策姆林斯基、贝尔格等对作曲家的影响,悲欣交集,深情委婉。相比之下,前两首更加成熟,后两首歌词似乎稍多些,有时难免影响歌唱家的表达。

《星光》首演于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开幕式,后经过修改,无论是宋思衡的钢琴独奏,还是上海歌剧院的合唱,与乐队交相辉映,气势恢宏而又细腻柔情,很适合庆典场合的演出。

《喜马拉雅之光》,被誉为“可能是此类以西藏为主题的作品中最恢宏的一部”。这部作品如作曲家所言,探讨了生与死、物质与精神、瞬间与永恒以及生命本源的终极意义。以古筝(苏畅独奏)为引的男高音(石倚洁)引吭高歌、坚毅顽强,男女声合唱千呼万唤,化为男童高音(刘坤)“远山的呼唤”,碧日朗天,苍茫无限……

最后压轴的《敦煌》,虽然还只是序,但已体现了作曲家在内容和音响美学上不断求新的探索。

第二天,也就是4月29日,上海交响乐团在著名的波兰指挥家雅切克·卡斯普切克执棒下,奉献了一场重量级音乐会。为什么这么说?因为这场音乐会上演了两位重量级波兰作曲家作品——卡罗尔·希曼若夫斯基、维托尔德·卢托斯瓦夫斯基,这两位是继肖邦后,波兰近当代极为重要的、并已获得世界性声誉的作曲家,尤其是后者,成为音乐会的主角,演出了他著名的第三、第四交响曲。而执棒的卡斯普切克,已被公认为是当今世界乐坛诠释卢托斯瓦夫斯基的权威。当晚的音乐会极具震撼力,新颖前卫的音乐语汇、波澜壮阔的史诗性和深邃内省的沉思幻想,告诉我们,什么是当今一流的作曲家。上海交响乐团是首次演出卢托斯瓦夫斯基这两部艰深恢弘的交响曲,勇气可嘉,可圈可点。演出结束时,乐手和指挥都非常激动,多次谢幕,真有依依不舍之感。上演世界新作品有这样温馨热烈的场面,我还是第一次见到。

正所谓一而再,再而三,5月6日,上海交响乐团又在张洁敏指挥下,演奏了卢托斯瓦夫斯基的继承人、波兰当今著名作曲家和指挥家潘德列斯基作品(《三首中国歌曲》(男中音独唱:托马斯·鲍尔)、《为小号和管弦乐团而作的小协奏曲》(小号独奏:嘉伯·博多茨基)和肖斯塔科维奇《第六交响曲》,这些作品在上海也是首演,现场气氛热烈火爆,张洁敏的指挥和乐队的状态获得广泛赞誉和好评。在短短不到十天的时间内,上海交响乐团即在“上海之春”呈现了三台极具价值的新作音乐会,可喜可贺,值得致敬!另外,5月8日,著名指挥家张国勇指挥浙江交响乐团演奏《海上新梦——历届交响乐原创作品回顾音乐会》,也是对新作品精益求精不断完善的一次展示,值得一提。

由此可见,新作品的价值并不是一味的“为新而新”,关键还是要看质量、看品质。上海之春并不是简单的试验田(并非所有的新作首演一定要放在上海之春,不妨先作内部演出后修改完善),而是力求展示高质量新作的平台和孵化器,这个规格一定要上去。规格上去了,音乐节的影响力自然会上去。纵观世界上有影响力的音乐节,莫不如此。还有,“新”的眼界要宽,立足点要高,如此,中国的原创作品才会随之“水涨船高”,逐步走向世界级的水平。本届音乐节的演出,已初步显露出了这样的变化趋势,值得肯定。

如果说创新求新是“上海之春”的一个翅膀(包括推出新人),那么,展示经典就是它的另一个翅膀。如何让传统经典历久弥新,焕发出鲜活魅力,也大有文章可做。本届“上海之春”,上海歌剧院连演三场意大利著名作曲家唐尼采蒂歌剧《军中女郎》,成为一大亮点。唐尼采蒂的《军中女郎》在世界乐坛久演不衰,其对风格的把握和演员的要求,有着相当高的评判标准。上海歌剧院为了以高质量的演出展示给观众,全方位的进行中外合作,以国际标准来运作演出。除了乐队,导演、舞美、灯光设计、服装设计、指挥以及主演等等,统统聘请了当今世界乐坛一线精英担当,比如:导演/灯光设计盖伊·蒙塔冯、指挥迈伦·麦卡利迪斯、女高音芭芭拉·巴尔涅西(饰演玛丽)、男高音乌韦·斯蒂柯尔特(饰演托尼奥)、男中音亚历山德罗·科尔贝利(饰演苏尔比士中士),连戏中的次要角色贝根菲尔德伯爵夫人,也聘请了一流老戏骨弗郎西丝卡·弗郎茜饰演。别小看这个小角色,如果她不到位,将影响全剧的喜剧色彩。正因为上海歌剧院以专业的高标准严要求来合成《军中女郎》,才使这部经典歌剧的演出质量得到保证。

在本届“上海之春”举办期间,还有一场演出非常引人关注,那就是4月30日在上海大剧院上演的莫扎特歌剧《女人心》。无论是演出阵容还是演出质量,它完全应该是“上海之春”的重头戏。

在巴洛克音乐和古典声乐领域享有极高声望的比利时指挥家勒内·雅各布斯,2015年曾率领他的弗莱堡巴洛克乐团,在上海音乐厅演出莫扎特歌剧《唐璜》,赢得一片激赏。此番他们再度前来《女人心》,依然是拿手的莫扎特歌剧,精湛的表现令人心花怒放,回味无穷,亮点颇多。

制作形式上,本台《女人心》是一种介于全景版和音乐会版之间的“半舞台版”,就实际展示所显,它似乎更偏向音乐会版。演员基本着便装演唱(只是根据剧情变化稍有调整),辅之于简单的道具(如椅子等),整个舞台(除了乐队)都成为演员的表演区域,甚至指挥台也屡次被演员“占领”,表演丰富,妙趣横生,洋溢着独特的喜剧效果。几位主演都是演唱莫扎特的高手,风格韵味纯真,自然流畅,赏心悦耳,那位饰演女仆的韩国女高音任善惠,演唱中甚至即兴用口哨声“添油加醋,插科打诨”,令人捧腹。为《女人心》伴奏的弗莱堡巴洛克乐团,忠实于勒内·雅各布斯的音乐理念,音响色彩中庸于古乐与现代管弦乐队之间的平衡和融合,焕发出独特的音乐魅力。我聆听过不少经典的《女人心》版本,去年夏天还在莫扎特家乡的萨尔茨堡音乐节上现场观赏了现代乐队伴奏的《女人心》,但这次上海大剧院的《女人心》依然令我心醉神迷,其最大的特色之处在于:古而出新,演古又不拘泥于古。

由此可见,创新与经典,是“上海之春”的两个翅膀,只有比翼齐飞,才能飞得高而远。要达到这个目的,作品和演出的质量至关重要,是第一生命线。不得不说,有些“上海之春”的演出质量显得逊色,当引起重视改进。还有一点,作为一个已经创办多年的音乐节,还需不断增加自己长远规划的自主自办节目。目前有相当数量的演出内容,还只是停留在临时与剧院乐团的組(联)合上。如果今后在这方面有新的突破和改进,“上海之春”将会跃上一个新的台阶。

猜你喜欢
音乐节作曲家乐队
花的乐队
音乐节
长大可当作曲家
花的乐队
乐队指挥
浅谈王西麟的音乐道路
巴西 音乐节
Hello音乐节!活力穿搭show不停
猫咪成长史
乐队指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