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2017-07-08 06:44杨基华
中学生数理化·教与学 2017年7期
关键词:等腰三角梯形数学知识

杨基华

初中数学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能够自主学习,具有团队协作精神和创新精神,使学生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体.所谓自主学习,就是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能力、特点建立自己的学习目标,选择属于自己的学习方式,并根据自身情况随时调整学习计划,从而进行有效学习.初中生虽然心智发展还不够成熟,生理和心理还处于不断发展和完善阶段,但是可以在教师的督导下实现相对独立的学习,从而提高学习效率.教師应该转变陈旧的教学观念,开创新的教学思路,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一、转变观念,与学生和谐相处

新课程要求教师和学生之间建立一种新的师生关系,力求民主、和谐、平等和尊重.教师负责创造、组织、实施、传播教学活动,学生负责探索问题和归纳总结问题;教师要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掘出每个学生的智慧细胞,调动起学生的每根数学神经,创造出一个和谐、自由、开放、活泼的课堂氛围,让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思考、乐于发言,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二、巧设情境,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

数学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从初中学生这个年龄段所具有的知识水平和生活经验着手,选择接近学生生活的、常见易懂的问题,将这些问题情境再现课堂,促使学生把生活中随处可见的现象和数学教学内容紧密联系,应用数学知识去思考、理解、诠释这些问题和现象,让学生意识到利用学习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是很简捷的,引发学生探讨数学的乐趣.例如,在讲解相似三角形和函数等知识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测量教学楼的高度.学生想尽各种办法得出教学楼的高度,如可以爬到楼顶,放一根足够长的绳子下来,然后量绳子的长度,或者单独量一个楼层的高度,然后数一共多少楼层,相乘加上特殊楼层高度得出结论;利用勾股定理得出楼的高度或者利用影子和楼房高度的关系;等等.这样,学生在应用中得出所学定理的奥秘,比起干巴巴的坐在课堂听教师反复强调那些枯燥理论要简单,从而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得到提高.

三、注重方式方法,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能力

1.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教师要教会学生学习方法和思考模式,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独立思考、沟通交流,使学生从“被动灌输”到“主动接受”,最后过渡到“自主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2.优化学生的思维模式,帮助学生理解数学、学习数学.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尽量把那些抽象的数学知识变成直观的、易于理解的数学知识,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利用观察、实验、动手量、动手画等方式去论证数学理论.

3.巧妙设置例题,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例如,在讲解等腰梯形的性质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回顾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大小相等.然后设置问题:等腰梯形的两个内角大小是否一致?如何论证?学生就会把所学的关于等腰三角形、平行四边形、菱形的相关理论知识与等腰梯形的特点相联系,发散思维,抓住等腰梯形和其他学过的类似知识的相似点和共同点,得出等腰梯形的两个底角大小相等的结论.这样,活跃了课堂气氛,激活了学生的思维.

4.引导学生学会阅读,提出问题,总结知识.教师要培养学生养成读书的习惯.对于学生来说,书读的多了,理解能力也就提高了,能够抓住重要的单词和句子,理解课本上的数学表达方式;根据教学提纲,理解章节大意;那些抽象的定义、理论,也就迎刃而解了,从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使学生乐于学习,懂得学习.

四、师生互动,创造和谐课堂氛围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参与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主体思想意识,培养学生乐于思考、乐于沟通的精神,使他们善于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教师要多听听学生的想法和意见,尊重每个学生的想法.也许有的学生的想法幼稚可笑,但只要他是认真思考了,即使是错误的,也要对他的认真态度基于肯定和赞赏.只有这样,才不会扼杀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让学生有动力去深入思考问题,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也要注意自己在课堂上所扮演的角色,只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指导者,发挥引导作用,思考的问题要交给学生,让他们学会思考问题.只有这样,才能完成教学目标,才能使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并用理性思维去思考和解决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

总之,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并非一日之功.教师改变教学观念和思维模式,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让自主学习成为一种不可或缺的行为习惯.

猜你喜欢
等腰三角梯形数学知识
玩转梯形
节拍器上的数学知识
梯形达人
怎样构造等腰三角形
一类变延迟中立型微分方程梯形方法的渐近估计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如何构造等腰三角形
梯形
这里常有等腰三角形
等腰三角形中讨论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