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提问教学策略

2017-07-08 07:13王佩华
中学生数理化·教与学 2017年7期
关键词:概型式子思维能力

王佩华

“学源于思,思源于疑”.疑惑能激励人思考,而思考才能产生真正的学习过程.因此,教师需要加强对学生思考的引导.提问是引起人产生疑问的最佳方式.对于高中学生来说,他们已有了一定的认知水平、生活经验和学习能力,但是知识无涯,需要教师做好课堂教学组织与引导,运用多元化提问策略,促进学生自主思考、循序渐进探究,实现对学生思维方法的引导、思维能力的培养,从而优化高中数学教学.

一、开放式提问,激活学生的发散思维

数学是一门思维性较强的学科,蕴涵着多样化的数学思维方法,与此对应的是多种多样的学习方法,巧妙多变的思维策略.在素质教育背景下,要加强对学生创新思维、发散思维的培养,就要实施开放式提问策略.不拘泥于固有的提问形式、答案方向、回答方式、成果形式,让学生基于自己喜欢的形式,展开个性化的理解与问题解决过程,并多样化呈现出解决成果.实施开放式提问,能激活学生的发散思维.例如,在讲“点线面之间的位置关系”时,教师可以提出一些问题,并预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发散思维、创意思考得出不同的答案,再幫助学生理清条理、完善结论.问题:什么情况下能判定两直线垂直?学生结合已学知识和经验,再基于空间立体几何的新知识,得出多种方向:勾股定理、垂直于平面、垂直于平行线、所成角度等.教师的开放式提问,激活了学生的发散思维,而学生不能条分缕析.于是师生一起互动讨论,运用画图、证明的方法,得出系统性的答案:勾股定理;异面直线所成的角是90°;垂直于一个平面,则直线垂直于平面内的所有直线;三垂线定理及其逆定理;等等.

二、情境式提问,深化学生的情绪体验

在情境中提出问题,能引导学生身临其境,展开自主合作探究.情境是让问题更加生动化、具体化、形象化的元素,也是帮助学生分析问题的辅助材料.在巧妙提问思路下,需要教师科学预设,创设恰当的情境,在情境中实施针对性提问,深化学生的情绪体验,引导学生分析与解决问题.例如,在讲“等比数列求和”时,教师可以模仿创造故事情境,引入“米粒的故事”:有个骄傲的国王想奖赏围棋的发明者,发明者提出一项很“简单”的要求“只需要在围棋第1~64格上分别放1、2、4……263粒米即可.”放着放着,大臣和国王都傻了眼,真是个非常庞大的数字.提问:国王需要给发明者多少粒米?在趣味的故事情境下,学生展开进一步的学习与思考.

三、梯度式提问,引导学生逐步解决

建构主义认为,学生的知识与能力是逐步发展起来的.基于学生已有认知水平与能力水平,通过恰当的情境与生活经验,再经过循序渐进的启发和引导,学生才能逐步拓展知识网络与能力架构.因此,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进行梯度式提问,引导学生循序渐进地解决每个问题,使每个问题都有理可循,教给学生方法和技能.比如,“数学归纳法”.为让学生深入理解其理念和应用思路,教师可以借助“多米诺骨牌效应”设计梯度问题:多米诺骨牌效应是如何产生的,第一步需要做什么?学生回答:推倒第一块.然后教师给出式子1+3+5…+(2n-1)=n2,引导学生类比分析:首先是证明n=1时式子成立.对吗?那么接下来该做什么?”(证明式子的连锁反应)(如k=n时式子成立,证明k=n+1时,式子也成立.)通过梯度式提问,引导学生逐步解决问题.

四、启发式提问,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数学教学的目的,不仅是让学生掌握知识,还需要教给学生思考问题的方式,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数学是一门思维性、逻辑性很强的学科.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运用启发式提问策略,启迪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自主思考、互动合作,全身心参与实践探究,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在知识关键处、疑难处、思维转折处、需要深化处,教师要给予启发,促使学生深入探究.例如,在讲“几何概型”时,教师可以结合已学的“古典概型”提出启发性问题,引导学生迁移拓展,建构知识网络.问题:古典概型中基本事件个数是多少?每个基本事件出现的可能性相等吗?那么几何概型呢,不同在什么地方?通过复习旧知识,启发学生的思维,促使学生了解古典概型和几何概型的不同之处,并结合“在1~10中找整数,小于5的概率为多少?”“玩转盘游戏,胜率如何计算?”问题类比分析,让学生了解不同的概率计算方式.

总之,通过提问,实现教师对课堂的有效调控,对学生思维能力、数学素养的有效培养.多样化的提问策略,可以有效激活课堂,使学生乐于参与其中,从而践行以生为本的思想.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基于学生认知水平与教学内容、目标,科学预设,巧妙提问,合理把握教学进度,动态调整,促进学生在动态生成中完善数学素养.

猜你喜欢
概型式子思维能力
培养思维能力
活用根表示系数巧求多参数式子的取值范围
培养思维能力
几何概型审题技巧
古典概型和几何概型辨析
三九变九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