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背景下构建语文高效课堂策略

2017-07-08 08:14刘祖龙
文学教育 2017年7期
关键词:新课改策略

刘祖龙

内容摘要:随着新课改的推进,创建高效、优质的课堂越来越多地被教师和教育研究者所关注。但高中语文高效课堂在实施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本文针对高中语文高效课堂教学现状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探究,论述了打造“高中语文高效课堂”的有效途径,以期对高中语文高效课堂提供参考。

关键词:新课改 语文高效课堂 策略

何谓高效课堂?高效课堂就是为了追求课堂教学效率和收益的最大化,使课堂教学的功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在一节课的有限时间内最大限度地去完成教学任务,达到最终的育人目标。高效课堂主要研究两个方面,一个方面是作为主导的老师,另一个方面是作为主体的学生。让教师减轻教学负担,提高教学效率;让学生减轻学业负担,提高学习效率,最终达到整体教学质量提高的效果。

但就笔者所了解到高中语文高效课堂的实施情况来看,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仍处于相对尴尬的境地:语文课普遍不受重视,尤其在理科班,经常是老师在讲台上神采飞扬,学生在课桌前埋头苦算。大家都认为语文课听与不听对成绩影响不大,相对于数理化,语文提分太难。这种功利的心理造成了语文课堂教学的低效。

其次,有些老师对于新课改的实质把握不到位。认为高效课堂就是多媒体教学、活动课堂。于是堂堂课有课件,失去了语文本色。节节课有活动,语文课变成了表演课,不重视知识和技能的教授。表面上,学生兴趣浓厚,参与度高,但实际上却收效甚微。

所以,构建真正让学生受益、让教师发展的“高效课堂”是十分必要的。这不仅是深入新课改的需要,更是教学实践的需要。那么怎样构建高效的语文课堂呢?笔者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1.加强预习,自主探究

语文这门学科有自身的特点,需要学生在课前进行阅读和思考,所以,教师要培养学生课前预习的良好习惯,这将极大地促进学生语文学习的效果。学生在进行预习时,先进行整体阅读,了解课文大意,在这一过程中,对文中相关内容做好圈点勾画,然后通过联想和想象对文章进行迁移比较,沟通新旧知识,找到知识间的联系,同时对文中的疑点提出自己的问题,然后进行换位思考,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最后对预习收获进行整理归纳,形成自己的知识结构。这样的预习能够大大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有助于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为高效课堂的进行提供了保障。

2.重视诵读,体会情感

语文是个主观开放的学科,教师讲授得再好也是一家之辞,与其教师把自己对课文的理解直接灌输给学生,不如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感受。所以,要把對课文的诵读放到重要的位置。很多老师一上课就让学生通读课文,整体感知,朗读的方式无非是学生领读、齐读、指名读。但是如此一来,在有些文章中,学生对作者写作背景不了解,没有真正理解课文,在这种情况下的诵读很难起到应有的作用。

要想让诵读真正服务于高效课堂,最主要在于:把握好诵读的时间和方式。首先在预习阶段就让学生去充分地阅读文本,这样就不用在课堂上再进行阅读,从而浪费教学时间。最好的课堂诵读时间应该是在一节课快要结束的时候,这时学生对文本内容有了充分地理解和感受再进行阅读,既能加深学生对文章感情的体会,也是对课堂的小结。短篇的课文就整篇齐读,长篇的文章选出彩的片段部分读,人物对话多、表情丰富的、性格特征明显的就分角色朗读,情节连贯的就即兴角色扮演。这就大大提高了课堂效率。例如,孙犁的《荷花淀》,其中“相约探夫”这一情节,可让学生分角色朗读,通过这样朗读感悟,四个年轻妇女鲜亮的个性跃然纸上,在学生的脑海里已有了情感体验。而格律诗,如绝句和律诗则可采用个别读或者齐读的方法,有利于学生对文章情感的感悟,再如,婉约词的情感细致丰富,特别适合女生个别读,豪放词的情境豪放粗犷,则适合男生个别读或者齐读。交叉使用多种诵读的方式,可以增加学生对阅读的兴趣,而且可以使学生深入文本对话,走近作者。

不但如此,这种朗读还能给学生以美的熏陶和情的感染。语言文字不单单具有工具性,还有人文性。它还集社会美、自然美、艺术美于一体,然后借助于文学作品表现出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朗读方法准确理解文意,体悟作品的情感。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的豪放旷达之情,五柳先生的《归去来兮辞》中的恬淡名利之闲情,归有光的《项脊轩志》中的抒情言志等,都应该在诵读中去细细地品味,方能体会出其中的深意。

能够被编入教材的文章无一不是经受时间考验的佳作,阅读这样的文章能够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这正是语文的魅力。在课堂结束的时候让学生朗读课文,就是为了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体会文中的情感,与学生的个人体验形成共鸣,这是语文教学不可替代的方法,也是高效课堂的有力保证。

3.提问高效,启发性强

贯穿整个课堂教学的主要环节是提问。教师可以通过一系列的提问来把握整个课堂教学的节奏,教师提出的问题能否得到有效地解决也是评价整堂课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因此,要实现语文课堂的高效,教师在教学环节中应提出具有启发性和针对性的问题。

回顾语文的课堂教学,在教师所提问题中真正有价值的很少。有的问题太空洞,让学生没有思考的方向;有的问题让学生很难作答,太突然,让学生不知所措;有的问题缺乏答题的参照,学生的回答就会漫无边际。这样就会导致在课堂上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教师也一筹莫展,只能随意地应付。在一次公开课上,老师对《湖心亭看雪》一文进行提问:作者是如何去湖心亭看雪的?学生有回答划船去的,有回答穿着毳衣带着炉火去的,接连几个学生的答案显然都不是教师所想的,教师最后没有办法,只好自己说出答案,是“独往湖心亭看雪”的“独”。这一现象反映出提问缺乏针对性。要是把这个问题稍微作些改变,如“作者去看雪的时候有多少人一起去”,这样一问,学生们就不会似是而非的去回答了,这样也为“有同行者,为什么作者要强调独自赏雪呢”的问题做好铺垫。

因此,为了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教师必须重视课堂提问。只有设置地问题具有针对性、启发性,符合学生认知规律,才会促进学生积极、深入地思考,才能让课堂提问变得更有效率。课堂提问能够让教师对学生的思维情况进行掌控,在学生回答问题的时候发现他们的不足,以此为依据来对课堂进度及时调整。

提问要源于课本,又要有利于教學目标的落实。通过提问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的思考,培养学生的能力,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潜能。学生回答完以后,教师的点评应该有一定的原则和标准,要能给学生起到引导的作用,不能一味去说“好”。有的老师就因为矫枉过正,对学生的所有回答都给予肯定和表扬,而不论其回答是否真正有价值,这样的“老好人”式的评价,只会扰乱课堂,最后学生不仅收获甚少而且思维不开阔。这样来看,教学目标都无法达成,又何谈什么高效?

4.师生平等,气氛和谐

要构建高效的语文课堂,教师必须营造一种和谐、民主的课堂氛围,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兴趣,这样能促使学生更容易地接受知识,从而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学习、思考,使语文课堂焕发活力。

具体到语文高效课堂中,首先体现在和谐的师生关系上。新课改强调教师角色的转换,从“管理者”“绝对的权威”到“引导者”“平等的首席”,教师要放低身架,与学生平等对话,建立一个包容性强的课堂,形成一种互教互学的课堂氛围,使学生充分发挥创造性思维,大胆质疑,发表自己的见解。一个好的老师善于营造轻松自由的课堂氛围,在不动声色中丰富学生的语言,展开学生想像的翅膀。作为老师应该营造环境鼓励学生去展开想象,尽可能地创造条件激发他们思维的潜能。

例如在学习郁达夫的《故都的秋》中的第四段“北国的槐树,也是一种能使人联想起秋来的点缀。像花而又不是花的那一种落蕊,早晨起来,会铺得满地。脚踏上去,声音也没有,气味也没有,只能感到一点点极微细极柔软的触觉……”时,笔者一直在思考怎样让学生真正用心去感触这段文字呢?后来打算通过以下几个问题来实现:为什么作者要用“脚踏上去”?把“声音也没有,气味也没有”这句话换成“没有声音,没有气味”好不好?作者加了个“也”字,像是和另一种情景的对比,而这种情景又是大家所经历过的的,到底是怎样的一种情景?通过以上种种问题的提出,引导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回忆过去的生活体验,于是有人回答“雪”、有人说是“似花非花的雪花”、有人答“雪后观景”。虽然很多学生并没见过槐树,也没看过秋天槐树落蕊的样子,但通过发挥想像,学生们眼前出现了这样一幅画面:秋天的早晨,作者起床推开房门,意外地发现门前的庭院里槐树的落蕊洒落一地,那情景就像诗中所写的“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于是,童心未泯的作者带着惊喜和好奇,在地面踏上几脚,却发现“声音也没有”,不像冬天踏雪那样会发出“嘎吱,嘎吱”的声响,再捧一把闻一闻,“气味也没有”,和雪一样清爽;扫帚扫后,只留下“一条条扫帚的丝纹”,槐花就这样静悄悄地走了,一种悲凉弥散开来。在想像中,学生走进了文本,走进了作者笔下凄美的画面中,身临其境地感受了故都的秋的清、静、悲凉。

构建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其次要依靠教师的个人魅力。教师要将饱满的热情投入到课堂教学中,作为语文老师,要用自己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广博的知识去吸引学生,以举手投足间散发的个人魅力去感染学生,同时要提高自己的教学技巧,应善于借助多媒体营造氛围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使学生愿学、乐学。现代信息技术的最大优势是利用图像,音乐,文字,动画,动态的,三维音频和视觉效果,全方位调动人的感官。例如在学习《再别康桥》一课时,老师可以借助多媒体展示康桥优美的景色,同时配上一段带有淡淡忧伤的抒情音乐,再加上老师声情并茂的朗诵,可以很快把学生带入诗歌的意境中。这种身临其境的课堂对学生有着无穷的吸引力,在这样的课堂中学生愿意积极主动地去探索。能让学生更直观形象地深入文本与作者对话,给学生的思维以更大的发展空间,达到情境相融的教学效果。

总之,高效课堂的创建绝非一朝一夕之功,它需要长时间系统化的构建,需要教师、学生的共同努力,它的成功必将掀起全社会范围内的教育革新,对学生的成长、祖国的未来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我相信,当真正的高效课堂成为教学常态的时候,学习将不再是沉重的负担而是欢乐的海洋,课堂将不再是思维的囚笼而是放飞的天空,届时,不单单是教育质量的显著提升,更是社会素质和综合国力的巨大飞跃。

参考文献

[1]余文森,吴刚平.新课程的深化与反思[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2]高晔.创建中学语文学科的高效课堂[D].吉林:东北师范大学,2011.

[3]杨念.构建以学生发展为本的高效课堂[J].中国教育学刊,2010,(12)

[4]刘宇.语文课堂教学优化的实践研究[J].吉林教育,2013,(11)

[5]张金凯.打造高效课堂的实践与思考[J].现代教育科学,2010,(02)

(作者单位:安徽阜阳市成效中学)

猜你喜欢
新课改策略
新课改下提高高中数学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
新课改核心素养下的高中数学概念教学探索
新课改背景下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的思考
新课改理念下的高中物理教学实践研究
我的手机在哪?
新课改下如何提高农村高中学生的英语听力与口头表达能力
新课改下开展数学建模教学之浅见
高考数列复习策略之二
Passage Fou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