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教学中如何渗透思想教育

2017-07-08 01:18李顺兴
学周刊·上旬刊 2017年22期
关键词:人生观思想教育历史教学

李顺兴

摘 要:树立以历史学习来巩固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培养爱国主义情怀,逐步确立为祖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人类和平与进步事业作贡献的人生理想是历史学科的重要任务。历史教师在教学中应当强化思想教育,让学生的思想得到引领,精神得到陶冶,历史教师应当从五个方面入手强化教学中的思想教育内容:一是教师应当具有较高的业务素质;二是教师应当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思想教育;三是教师应当树立情感交流的强烈意识;四是教师必须做到以学生为中心;五是教师必须坚持正面教育原则。

关键词:历史教学;思想教育;人生观;价值观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7)22-0096-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7.22.057

众所周知,教师的天职不仅仅是教书,更重要的是育人,所以在教学中教师深入挖掘思想教育的具体内容,有的放矢地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渗透,也是历史学科教学的重要使命。历史教师只有不断深入挖掘历史教学中的思想教育内容,探讨历史课进行思想教育的途径和方法,加大思想教育在历史课中所占比重,才能更好地站在育人的高度进行历史教学。要将思想教育因素渗透到历史教学活动中,教师应该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一、教师应当具有较高的业务素质

历史教材中蕴含着丰富的思想教育内容,但其隐藏于历史表象背后。这就要求教师应当具有较高的业务素质。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做到深刻地钻研教材,挖掘历史教材中所蕴含的思想教育内容。首先,教师必须具备较高的专业素质。教师通过历史学习达到思想教育效果的过程,并不简单等同于历史知识的传授过程,因此,教师必须具备将历史与思想教育相结合,善于从历史教材中挖掘思想教育内容的能力;其次,教师需不断进行政治学习,注重政治素养的培养。在历史教学中进行思想教育的渗透,必须将意识形态教育与思想道德教育相结合,使学生不仅具备辨别是非的能力,更重要的是要帮其树立正确的政治观,这是教育学生最基本的要求。因此,教师在提升专业素质的同时,也必须加强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五位一体”以及“四个全面”的深入学习,提高教师的思想水平。

二、教师应当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思想教育

结合教材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中学历史教材是按历史发展的顺序编写的,教师在教学中应遵循这一顺序,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思想教育,将思想教育嵌入各个教育板块,以达到相应的思想教育效果。例如,根据初中中国古代历史教材比较简要以及初中生刚开始系统学习历史等情况,可侧重于向他们进行热爱祖国优秀的历史文化传统教育。中国近代史的教学,可着重向学生进行国耻教育,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爱国精神,中国革命道路等教育,使学生认识中国贫穷落后的根源,接受历史教训,振奋民族精神,走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由之路。中国现代史的教学,则主要向学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中国共产党关于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基本理论、方针政策、策略的教育,提高他们对党的认识,对中国革命发展道路和规律的认识,对我国国情的认识等。只有明确的目的性、计划性,才能将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建立在比较自觉的基础上,较好地发挥历史教学的教育功能。

三、 教师应当树立情感交流的强烈意识

历史学科除了承担着对学生传授历史知识点、揭示历史发展规律的任务之外,还承担着深化情感思想教育的重任。这要求教师应当树立情感交流的强烈意识。教师应将教学活动与思想教育、学生交流等紧密地结合在一起,提高对学生的思想情感教育效果。首先,教师要在教学设计之中融入思想情感教育因素,充分发掘教学内容中的思想、情感教育契机,设计巧妙的教育环节,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其次,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和学生进行情感交流,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历史人物、看待历史事件、揭示历史规律,在教学活动中增强学生的情感与思想感悟水平;最后,教师还要通过整合历史教育教学资源的方式促进教学活动有效地开展,在活动中强化学生的思想与情感教育效果。

四、教师必须做到以学生为中心

教师和学生的主客体之争是教育历史中长期存在并且暂无标准答案的一个辩论。但是,在学生接受教育的过程中,学生处于主动地位,教师是教育的“引领者”,主要发挥引导作用。早期,卢梭就提出了“儿童中心原则”,为之后的“个人本位论”教育思想奠定了基础。在历史教育中欲将思想教育落到实处,收到理想效果,就必须以学生为中心,有的放失地进行教育。这要求教师要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一般来说,任何课的教学都要“吃透两头”,既要吃透教材,也要吃透学生。历史课也要求教师在了解学生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还要通过同学生接触,直接了解学生思想状况,把握学生的思想脉搏,以便针对學生的主要思想倾向进行教育。同时,还要经常收集学生的反馈信息,及时改进思想教育方法,只有这样才能使得思想教育收到更好的效果。

五、教师必须坚持正面教育原则

坚持正面教育,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历史课的思想教育,要遵循教学的一般原则,运用一般的教学方法,并加强对学生的启发诱导,应当强调的是要始终坚持正面积极为主的原则。历史课的思想教育不同于思想政治课,不要求也不必要用较多的课堂教学的时间来联系现实生活和学生的思想实际,而要始终通过教材内容的教育性因素,结合基础知识教学,对学生进行正面教育。为了收到正面教育的效果,教师在讲授时,既要动之以情,以充沛的感情,鲜明的爱憎,感动学生,充分利用历史知识的生动性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又要充分发挥历史科学的说服力,对教材进行中肯的深入浅出的分析,使学生明理明智。一堂好的历史课,教师应当热情洋溢,语言生动,使历史场面、历史人物形象鲜明,对历史问题的分析鞭辟入里,使课堂充满健康向上的气氛。

参考文献:

[1] 郑永廷.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研究重点与难点辨析[J].思想教育研究, 2007(5):3-7.

[2] 张云.中学历史教学中德育现状的调查分析及其对策[D].大连:辽宁师范大学,2006.

[3] 高秀梅.试论初中历史教学中道德素养的培养[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11.

[4] 万光侠.思想政治教育的人学基础[M].人民出版社,2006.

猜你喜欢
人生观思想教育历史教学
人生观(一)
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生活化的研究
高中历史教学中实施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
体育教学基本原则是提高教学效果的关键
浅析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生命教育
新时期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的意义
关于高中班主任思想教育的创新方式摭谈
论历史教学中生活化教学理念的应用
小议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渗透思想教育
历史教学中学生证据意识的培养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