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体育教学中激发学生体能锻炼的研究

2017-07-08 01:18张俊萍
学周刊·上旬刊 2017年22期
关键词:学生兴趣小学体育建议

张俊萍

摘 要:体能锻炼在体育课程当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尤其是在小学阶段的体育教学当中,对学生开展体能锻炼,能够实现学生身体素质的有效提升。但是,在实际教学中,学生却对体能锻炼存在抵触心理。因此,分析小学生对体能锻炼兴趣缺失的原因所在,针对性地提出了激发学生进行体能锻炼的相关建议,希望可以给小学体育教师一定参考帮助。

关键词:小学体育;体能锻炼;学生兴趣;原因;建议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7)22-0109-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7.22.066

体能锻炼就是对身体机能进行锻炼,主要集中在耐力、爆发力、身体基本素质等方面。但是对于小学生而言,其由于身心发育还处在初级阶段,兴趣特点也比较多变,这就使得体育教学在体能锻炼上对学生往往不能形成有效的吸引,导致学生在体能锻炼上并未达到预期中的效果。因此有必要对此展开研究,找出具体原因,然后对教学活动作出改进。

一、小学生对体能锻炼兴趣缺失的原因分析

小学生对体育课程中体能锻炼的兴趣缺失,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小学生本身的兴趣问题

小学生往往对一些新奇有趣的事物具有浓厚的兴趣,也更加愿意参与其中,然而对于一些没有吸引力的活动,则没有太大的参与积极性。从体育课程的体能锻炼环节来说,大部分时候都是简单的跑和跳,这对于小学生而言自然就没有吸引力。学生没有被吸引,自然也就不会积极参与其中。

(二)小学生对体能锻炼存在一定的抗拒心理

体能锻炼主要是对身体机能进行锻炼,因此其在运动量和运动难度上相比一般教学要高一些,而小学生本身身体发育还不健全,很多小学生的身体素质较差,在面对大运动量的体能锻炼时往往会跟不上节奏,或是身体负荷过大,导致小学生心理对体能锻炼产生抗拒,进而失去兴趣。

(三)疏于管理,产生误解

教师没有和小学生一同进行锻炼,大多数时候都是以监督者或是示范者的身份对学生进行指导规范,这就会导致部分学生在心中产生不正确的负面想法,认为教师是故意安排大量运动来为难自己。这样的错误想法必然会导致学生心中对教师产生误解或是一些其他想法,不利于体能锻炼的开展。

二、激发小学生体能锻炼的措施建议

(一)从课程设置上激发学生兴趣

课程内容是学生兴趣高低的决定性因素,若是课程内容丰富有趣,那么学生必然会乐于参与其中。如果课程内容单调枯燥,学生自然就很难对其产生积极性,因此对于小学体育教师而言,就应该在体能锻炼的课程内容设置上作出创新改进,摆脱单一的跑和跳,从根本上激发学生的兴趣。首先,教师可以引入体育游戏进行体能锻炼。体育游戏往往具有很强的综合性,在游戏中可以实现对学生多方面身体机能的锻炼。因此教师可以将一些趣味性的体育游戏引入到体能锻炼中,以此激发学生兴趣。比如,可以将老鹰捉小鸡进行改良,用到体能锻炼中。即设置2-3名学生担任老鹰,然后设置对应数量的母鸡,同时对每只母鸡的小鸡数量进行规定,比如最多5只,这样一来就会有学生不能处在母鸡的庇护下了。于是其就需要快速跑到安全屋躲避老鷹。而安全屋也有人数限制,这样就会有几名学生成为老鹰的猎物。通过这样一个游戏,可以让学生彼此竞争,同时借助跑、跳等实现对身体机能的锻炼。其次,教师可以通过课程组合激发学生兴趣。课程组合就是将不同的体育项目组合起来进行教学,利用这样的组合项目对学生体能进行锻炼就很有效果。比如,可以将篮球和足球组合起来,让学生一边运球一边踢球,从操场的一端到另一端。这样一个新奇的组合项目必然可以让小学生的兴趣高涨,积极参加进来。

(二)合理设置运动量和锻炼流程

不少学生对于体能锻炼并非是没有兴趣,而是因为运动量大或是锻炼流程的关系,对其产生了一种又爱又恨的复杂情绪。因此,体育教师就需要在运动量和流程上进行合理设置,使其能够符合小学生实际。比如对于跑步项目,想要小学生一次完成八百米或是一千米,都是非常困难的,即便学生能够跑下来,也在短时间里难以进行其他运动了。因此,在运动量上就可以实现分段,分为200/400/600等多个不同的层次,让学生进行自主选择。同时,给每个层次的运动量设置不同的考核标准,这样给了学生更多自主空间,可以促使其负面情绪的减少。在具体的锻炼流程上,教师也不能拘泥于传统,可以对锻炼流程进行拆分,如在跑600米的时候,可以将整个流程拆分为三个环节,即先用篮球进行运球跑200米,然后再用足球踢球跑200米,最后颠乒乓球跑200米。如此将整个流程分为了三个部分,又在每个部分加入了一些不同的元素。如此,就使得各个部分更加丰富有趣,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就能完成600米的跑步练习。如此,既让学生实现了对体能的锻炼,又让学生对相关的体育项目进行了练习,可谓是一种一举两得的教学方法。

(三)教师要一同参与引导对学生形成带动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在小学班级的体育课程中,车头自然就是体育教师。因此在进行体能锻炼的时候,教师绝对不能仅仅是“袖手旁观”,需要和学生一同进行锻炼,对学生起到带动作用。比如,在对学生的灵敏度进行锻炼时,教师就可以选择经典的体育游戏项目“躲避球”,和学生一起参与其中进行游戏。如此一来,有了教师的带动,学生在游戏中自然也就更有动力,希望可以在教师身上取得胜利。教师也可以适当放水让学生取胜,激发学生的兴趣。在其他非游戏类的体能锻炼环节,如下蹲运动,教师就需要在督导学生的过程也同时进行下蹲运动,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再和自己一起运动,而不是单纯的监督。通过教师亲自参与,能够消除学生存在的不正确认知,进而对体能锻炼更加积极。

三、结语

体能锻炼在小学体育中是非常重要的,对提高学生的身体机能意义重大。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明确小学生对体能锻炼兴趣缺失的原因所在,然后通过丰富内容、调整运动量、优化运动流程、一同参与等手段,激发学生对体能锻炼的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 乔秀梅.中小学生体能促进理论与实践方案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2.

[2] 李光军.体能训练对北京市育才小学学生体质影响的实验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4.

猜你喜欢
学生兴趣小学体育建议
关于不做“低头族”的建议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灵活开展研究性学习
构建游戏课堂加强体育快乐教学的探究
基于快乐教学的投掷课教学研究
快乐体育教学策略探讨
优化体育教学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研究
三代人的建议
FOO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