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探索创新 打造网络问政乌鲁木齐模式

2017-07-09 10:16陶琼
科学与财富 2017年18期
关键词:行政管理

陶琼

摘要:随着网络日益普及,互联网在中国百姓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中扮演着日益重要的角色,成为百姓行使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的重要渠道,网络问政正以其鲜明的时代特征成为政府倾听民意、了解民情的重要途径,成为沟通互动、排解民难的最佳平台。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乌鲁木齐市委、政府开设网络问政平台,畅通网络诉求,搭建了党委政府和群众沟通互动的“连心桥”。

关键词:网络问政;网络社会管理;行政管理;网络群众路线;乌鲁木齐模式;问政于民;问责于官。

引言:2016年4月19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组长习近平在京主持召开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时指出的,要求各级党政机关和领导干部要学会通过走网络群众路线,经常上网看看,了解群众所思所愿,收集好想法好建议,积极回应网民关切、解疑释惑。网络联系着占全国总人口45%的网民群众,把这条“网上群众路线”走实、走稳、走新,意义非同寻常。

正文:

近年来,信息技术的发展使传统媒体逐渐走向数字化,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媒体迅速崛起。习近平总书记说,网民来自老百姓,老百姓上了网,民意也就上了网。群众在哪儿,我们的领导干部就要到哪儿去。那么,当7亿人民群众都在网上时,我们8800多万党员都要到网上去,学会走网络群众路线,通过网络察民情、听民声、汇民智、解民忧,这就是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的具体表现。网络日益成为干群双向互动交流的新平台,网络问政、议政、理政日益成为公共治理的新模式,网络服务日益成为服务群众的新途径。

一、充分认识利用网络管理社会服务群众的重大意义

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矛盾凸显期,在网络的聚焦放大下,加上一些不愿意看到中国发展壮大的势力利用互联网进行渗透破坏,很容易使个人问题变为全局问题,使一般问题变成政治问题,影响社会和谐稳定,危害国家安全。网络社会作为新型社会形态,正在新生和重建社会秩序,网络社会的管理问题已经上升为事关国家政治稳定、经济有序、道德规范、社会和谐的全局性问题,对社会管理形成多方面挑战:网络虚拟空间成为社会矛盾的“放大器”,网络群体性事件呈现多发态势;网络违法犯罪活动层出不穷,手段不断翻新;网络低俗文化泛滥,严重影响网络文化环境。

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领导核心,党必须与时俱进。而与时俱进的一个重要表现就是善用网络,这既是政府“善治”的要求,也是党员干部做好群众工作必须完成的时代课题。而习近平总书记在几次网信工作座谈会上关于网络安全、网络健康发展的重要言论也表明网络民情是联系群众的桥梁、做好群众工作的把手、拉近群众距离的渠道。因此,在网上听民声,网下解问题也渐渐成为做好群众工作的新思路、新方法、新渠道。

加强网络社会管理是基于我国网情而提出的重要举措,是时代发展的鲜活产物,是迎接挑战的最佳选择,更是政治建设的必然要求。高度重视互联网发展,把网络作为倾听民意、服务群众,提高执政能力、创新社会管理的重要平台,是乌鲁木齐市委、政府加强网络社会管理的重要部署。

二、全力构建以网络问政为抓手的互联网管理宣传模式

顶层设计,组建机构。2011年2月16日,乌鲁木齐市委、市政府顺应时代发展,组建乌鲁木齐市互联网信息管理中心,主要承担“网络引导、舆论监督,问政于民、问责于官,现场处置、跟踪督办”工作任务,履行对全市各级各部门网络信息工作监管职能。同时建立中国·乌鲁木齐综合门户网站——红山网。红山网以“百姓问政通道、民生服务平台”为宗旨,由网管中心负责运营管理,打造了网络管理与网络引导的新平台。同年5月,乌鲁木齐网络问政平台正式上开通上线,与民生相关的100家单位纳入网络问政范围,在线受理网民提出各类建议咨询和诉求。

高位推动,完善制度。市委主要领导在党委(扩大)会议和“两会”上,多次将综合运用网络管理社会服务群众纳入全市重点工作进行部署,多次提出健全互联网管理领导体制,加强互联网监管职能。

优化配置,锻造队伍。人才是引领互联网事业发展的核心力量。首先,乌鲁木齐市通过引进人才、借调、外部返聘、社会招聘等渠道吸引互联网管理人才。其次,多举措培训队伍,坚持理论学习、赴先进省市学习经验、实践锻炼等多种形式快速提升队伍的实战能力。同时,坚持多制度激励队伍,开展实施专业技术岗位竞争,完善绩效考核,激发队伍活力。

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是加强网络社会管理的基本理念。坚持“以人为本”,首要的是要倾听民意,了解民情,准确把握群众需求,并在工作中把群众利益放在首位,把维护群众合法权益,提高群众满意度作为衡量工作绩效的唯一标准。

此外,乌鲁木齐积极创新、大胆尝试,全面加强网络宣传、网络问政、舆情监测、舆论引导工作,打造互联网管理宣传的乌鲁木齐新模式,为首府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凝聚强大的精神力量。

二、着力打造政府与群众间的“网上连心桥”

制度先行,考核驱动。在网络问政的实践过程中,探索出一套由制度性答复、责任、督办组成的“三部曲”机制。运用“8小时响应,7个工作日答复”的限时办理、来信人评分及群众评议制度确保问政工作顺利开展。各问政单位主要领导或业务分管领导作为网络发言人,负责落实办理问政事项。利用量化考核模型评估问政单位成绩,考核结果纳入全市 “群众满意好班子”评选体系,与各问政单位实际效益挂钩,从考核上确保了问政结果“问出实效”。

网上问题,网下速办。乌鲁木齐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民情民意,主要领导多次作出批示。对政风行风类问题,如某区政务中心工作人员上班时间玩手机、公交车驾驶员对待乘客态度恶劣、某医院医生服务态度差等,第一时间会同纪检监察部门进行严厉查处;对民生类问题,如甘肃女孩通过微博问政医疗维权、居民小区申请外墙保温改造、某住宅楼违规加盖等,迅速转至相关部门进行办理。截止2016年4月,问政平台共收到来件24000余件,答复率达99%,解决网民反映的社保、就业、医疗、住房、交通等各类民生问题,落地有声的问政效果赢得了市民的认可和称赞。

广纳言论,汇聚民智。乌鲁木齐市各部门在日常工作中,特别是党代会、市两会等时间点,积极通过网络平台征集市民意见建议,实现群众“问需于政府”和政府“问计于公众”的有机统一。目前,已实现了乌鲁木齐市各级人大代表通过网络问政平台征求意见建议,网民对重点工程及民生类建议,可直接纳入全市“百件实事”中。市民群众建言献策,丰富了政府工作思路,輔助了决策,提升了行政管理服务的能力和效果。

实践证明,网络问政能有效规范网络信息发布,保障广大群众的知情权、表达权和参与权,实现政府和网民的良性互动。网民通过问政平台向党委政府反映诉求、提出建议意见,政民互动功能得到强化,能有效化解网络空间中因问题无人管、谣言无人止而形成和蔓延的“网络戾气”,党委政府也能通过“草根性”网络问政平台更加快速、便捷、准确地分析掌握网民的的心理和诉求,从而找到提高自身服务质量与办事效率的实现路径。

2015年,乌鲁木齐开通微信问政和微博问政,构筑全媒体网络问政体系。乌鲁木齐在网络多元化的今天,创新理念、创新手段、创新形式,创新方法,乌鲁木齐模式的网络问政也在政民之间构建起了一座“连心桥”,铺筑了一条“同心路”,建起了一座“暖心房”。

参考文献:

[1] 刘杰,网络问政研究【D】,暨南大学,2011

[2]段玉超、罗忆,以乌鲁木齐《红山网》为例谈网络问政, 今传媒,2014

猜你喜欢
行政管理
谈当前高校行政管理的改革和创新
浅谈新形势下高校行政管理的创新路径
电子政务与政府行政管理改革
试论如何提高现代秘书的行政管理素质
办公室行政管理工作的“角色”与效率分析
我国企业行政管理问题及改革策略分析
国有企业行政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对策